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天下沒有免費的筵席

成功屬于有刻苦精神的人

天才出于勤奮,哪里有超乎常人的精力與工作能力,哪里就有天才。

——李卜克內西

成功屬于有刻苦精神的人。在英國小說家特羅洛普剛剛從事寫作的時候,一個作家的建議使他受益終生,后來,他又把這句話送給了羅伯特·布坎南。他說:“如果你想成為名垂千古的作家,在坐下來寫作之前,先放一點鞋匠的粘膠在椅子上,有這樣的創作精神才有希望成功。”

索爾·德拉克魯斯是17世紀墨西哥著名的女詩人。她之所以能夠在文學創作上取得杰出的成就,就是因為她不懈努力、勤學苦練。據說,在她10幾歲的時候,她就已經成為當地有名的美女了,她不但有輕盈靈巧的身段,美麗動人的容貌,而且還長著一頭人人艷羨的秀發。

當時,索爾的家人和朋友都希望她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因為以她的條件,做演員是再合適不過了。但是,她的志向并不是做一名演員,而是想成為一名詩人,能夠經常用自己所寫的美麗詩篇謳歌自己偉大的祖國和勤勞的人民。

雖然她一心想寫好詩歌,但是她一開始所寫的詩歌并不好,而且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有一天,一群伙伴又跑到她家來找她出去一起玩。雖然她也很想出去,可最后還是婉言拒絕了:“我這幾天剛剛寫了幾首詩,正在請老師幫忙審閱呢!如果老師說我有進步,那我就和你們一起出去玩。如果說沒有,那我就……”

大家都非常喜歡她,不想失去她這樣一個很好的伙伴,于是大家就一起坐下來,耐心地等著。過了一會兒,老師拿著詩稿來了。索爾·德拉克魯斯接過來一看,臉當時就紅了,因為老師不但在上面修改了許多,而且還專門加了批語,說她進步很小,自己感到很失望,等等。索爾·德拉克魯斯很認真地看著詩稿,一言不發,其他人也都默默地注視著她,忽然,她放下詩稿,隨手抓起一把剪刀,“咔嚓”一下,就把自己那一頭人人羨慕的長發剪了下來。頓時,大伙驚得目瞪口呆。

索爾·德拉克魯斯為什么要剪掉自己美麗的頭發呢?原來,為了寫好詩,她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矩:如果自己在規定的時間里沒有學好自己規定的課程,或者在學業上沒有什么大的進步,自己就要把那一頭漂亮的頭發剪掉,以示懲罰。

她對自己那些還在目瞪口呆的伙伴說:“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的知識和才能,而只有一個空洞的腦袋,那她就不應該有漂亮的頭發作裝飾!”她又一次謝絕了伙伴們的邀請,在家里認真地做起詩來!

正因為索爾·德拉克魯斯這樣嚴格地要求自己,不斷發奮努力,她的詩才能寫得越來越好,最終成為墨西哥著名的詩人。

勤奮是對成功的最好注解,也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古羅馬有兩座圣殿:一座是勤奮的圣殿;另一座是榮譽的圣殿。人們必須經過前者,才能到達后者。勤奮是通往榮譽的必經之路,那些試圖繞過勤奮、尋找榮譽的人,總是被榮譽拒之門外。

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勤奮。在這個世界上,投機取巧是永遠都不會到達成功之路的,偷懶更是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王永慶的發跡使他成為臺灣傳奇式的人物。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是王永慶本人常常提及的“一勤天下無難事”的道理。王永慶有一次在美國華盛頓企業學院演講時,談到了他一生的坎坷經歷。他說:“先天環境的好壞,并不足為奇,成功的關鍵完全在于自己的努力。”

李嘉誠是海內外知名的企業家,曾有人問李嘉誠成功的秘訣。李嘉誠講了一則故事:

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在69歲時的一次演講會上,當有人問他推銷的秘訣時,他當場脫掉鞋襪,將提問者請上講臺,說:“請你摸摸我的腳板。”

提問者摸了摸,十分驚訝地說:“您腳底的老繭好厚呀!”

原一平說:“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

提問者略一沉思,頓然醒悟。

李嘉誠講完故事后,微笑著說:“我沒有資格讓你來摸我的腳板,但可以告訴你,我腳底的老繭也很厚。”

一位成功人士曾經說過:“我不知道有誰能夠不經過勤奮工作而獲得成功。”寓言中的守株待兔的人,曾經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一只兔子,但此后他就再也沒有得到過半只兔子。所以,不要指望不勞而獲。

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勞獲取

懶惰走得如此之慢,以致貧窮很快就趕上它。

——富蘭克林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漢克的年輕人,一心想成為一個富翁。他覺得成為富翁的捷徑便是學會煉金術。

因此,他把自己所有時間、金錢和精力都花在尋找煉金術這件事情上。很快他就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家中也因此變得一貧如洗,連飯都沒得吃了。妻子無奈,跑到父親那里訴苦。她父親決定幫女婿改掉惡習。

于是他叫來漢克并對他說:“我已經掌握了煉金術,只是現在還缺少一樣煉金的東西……”

“快告訴我還缺少什么?”漢克急切地問道。

“那好吧,我可以讓你知道這個秘密。我需要3千克香蕉葉的白色絨毛。這些絨毛必須是你自己種的香蕉樹上的。等到收齊絨毛后,我便告訴你煉金的方法。”漢克回家后立刻將已荒廢多年的田地種上了香蕉。為了盡快湊齊絨毛,他除了種以前就有的自家的田地外,還開墾了大量的荒地。當香蕉成熟后,他便小心地從每張香蕉葉上刮收白絨毛。而他的妻子和兒女則抬著一串串香蕉到市場上去賣。就這樣,10年過去了,漢克終于收集夠了3千克絨毛。這天,他一臉興奮地拿著絨毛來到岳父的家里,向岳父討要煉金術。

岳父指著院中的一間房子說:“現在你把那邊的房門打開看看。”

漢克打開了那扇門,立即看到滿屋金光,竟全是黃金,他的妻子兒女都站在屋中。妻子告訴他這些金子都是他這10年里所種的香蕉換來的。面對著滿屋實實在在的黃金,漢克恍然大悟。

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勞獲取。只有腳踏實地,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勞動,才能夠過上好的生活。

彼得大帝作為俄國王位的繼任者,也是通過艱辛的努力才真正得到自己的王位的。和其他王室成員不一樣,他經常換下宮廷服裝,穿上工作服去從事勞動。他看到西歐文明的成果在俄國幾乎不為人知,感到痛心疾首,便下定決心進行自我教育,提高自己國民的素質。26歲那年,正是其他的王子們耽于玩樂的年齡,他開始周游各國,他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游山玩水,而是向這些國家中的優秀人員學習。在荷蘭,他自愿為一位造船師當學徒。在英國,他在造紙廠、磨坊、制表廠和其他工廠里干活。他不僅細心地觀察,而且像普通工人一樣干活并拿到工資。

在伊斯提亞鑄鐵廠,他用1個月的時間來學習怎樣冶煉金屬。其他一些陪同他出訪的俄國貴族子弟可能根本沒有想到他們會干這樣的苦活,當然最后他們也不得不背運煤塊和拉風箱。他問工頭穆勒,普通的鐵匠每鑄16千克的鐵可以得到多少報酬。“3個戈比。”穆勒回答說。但是工頭付給彼得大帝18個金幣。“你的金幣自己留著吧,”彼得說,“我并沒有比普通的工匠干更多的活,你給別人多少就給我多少吧!我想買一雙鞋,我的鞋實在不能穿了。”他腳上穿的鞋已經補過一次了,現在又滿是破洞。他對新鞋很滿意,說:“這是我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

彼得大帝鑄造的一根鐵棒現在還在穆勒的伊斯提亞鑄鐵廠展示,上面有他的名字。還有一根保存在匹茲堡的國家珍奇博物館,作為對親自參加勞動的這位偉大國王的紀念。這對每個俄國人都是很有啟發的:國家要想永遠地繁榮下去,不管是農民還是沙皇,都需要辛勤地工作。

彼得大帝的事例告訴我們:只有靠自己的汗水和辛勤勞動換來的生活才是最真實、最美好的生活。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收獲美好的果實,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

許多年前,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國王召集了他的大臣,要求他們:“我要你們編一本《古今智慧錄》留傳給子孫。”接受任務的大臣離開后,工作了很長時間,最后終于完成了一套12卷的巨作。國王看了說:“各位先生,我相信這些都可以稱得上是古今智慧的結晶,但是太多了,我想沒人會愿意把它讀完。精簡點!”

這些大臣又努力工作了一段時間,幾經刪減,寫成了一卷書。可國王還是認為太長,又命令他們再濃縮。從一冊到一章,從一章到一段,最后一段變成了一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國王看后終于滿意了,也很得意。“各位先生,”他說,“這的確是古今智慧的結晶,我們全國各地的人若是都明白這個真理,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日本有一句著名的諺語:“除了陽光、空氣是大自然的賦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靠勞動才能獲得。”

小克萊門斯的老師瑪麗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每次上課之前,她都要領著孩子們進行祈禱。有一天,瑪麗老師給孩子們講解《圣經》,當講到“祈禱,就會獲得一切”的時候,小克萊門斯忍不住站了起來,他問道:“如果我祈禱上帝,他會給我想要的東西嗎?”“是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虔誠地祈禱,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小克萊門斯當時的夢想是得到一塊很大很大的面包,因為他從來沒有吃過那樣誘人的面包。而他的同桌,一個金頭發的小姑娘每天都會帶著一塊這么誘人的面包來到學校。她常常問小克萊門斯要不要嘗一口,小克萊門斯每次都堅定地搖頭,但他的心是痛苦的。

放學的時候,小克萊門斯對小姑娘說:“明天我也會有一塊大面包。”回到家后,小克萊門斯關起門,無比虔誠地進行祈禱,他相信上帝已經看見了自己的表情,上帝一定會被自己的誠心感動!然而,第二天起床后,當他把手伸進書包的時候,除了一本破舊的課本,什么也沒有發現。他決定每天晚上堅持祈禱,一定要等到面包降臨。

后來,金頭發的小姑娘笑著問小克萊門斯:“你的面包呢?”

小克萊門斯已經無法繼續自己的祈禱了。他告訴小姑娘,上帝也許根本就沒有看見自己在進行多么虔誠的祈禱,因為,每天肯定有無數的孩子都進行著這樣的祈禱,而上帝只有一個,他怎么會忙得過來?小姑娘笑著說:“原來祈禱的人都是為了一塊面包,但一塊面包用幾個硬幣就可以買到,人們為什么要花費這么多的時間去祈禱,而不是去賺錢買面包呢?”

小克萊門斯決定不再祈禱。他相信小姑娘所說的正是自己想要知道的——只有通過實際的勞動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祈禱,永遠只能讓你停留在等待中。小克萊門斯對自己說:“我不要再為一件卑微的小東西祈禱了。”他帶著對生活的堅定信心走向了新的道路。

多年以后,小克萊門斯長大成人,當他用筆名馬克·吐溫發表作品的時候,他已經是勤奮而且多產的作家了。他再也沒有祈禱,因為在無數個艱難的日子中,他都記著:不要為卑微的東西祈禱!只有自己通過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收獲才是最真實的。

每天多做一點點

懶惰,像生銹一樣,比操勞更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

——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說過,“做得好勝于說得好。”無論什么事,都要勤奮地做,腳踏實地地做,默默地在自己腳下多墊些“磚頭”,這樣,你才會更加接近成功。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生活是公平的,付出越多得到越多。每天多做一點點,積少成多,時間長了,你就會實現自己的理想,收獲自己想要的成功。

神原裕司郎是一位誠實淳樸的日本青年。他沒有什么學歷,家庭也不富裕,但他從不自卑。因為他認為,在這個充滿機會的社會,只要勤勞肯干,遲早有出頭之日。從少年時代起,神原便外出打工,到18歲時,他已擁有一輛自動卸貨車,每天駕駛這部車子四處去工地找活干。

一到工程現場,他就找負責人問:“你們有沒有工作給我做?我有一輛倒土車,工錢我是不計較的。”他有時會遭白眼,有時沒人理他,但他毫不氣餒,往來于橫濱、名古屋、滋賀縣的工程現場找零工做。后來,他回到故鄉倉敷市。

當時,倉敷水島地區正在移山填海、大興土木,準備開發一個龐大的新工業區。

這充滿活力的情景使這個19歲的年輕人很振奮,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發展機會來了。

他想,使用倒土車工作效率太低,發展實在有限,應該買一輛最新式的推土機,才不會長期在蠅頭小利中打滾。但一輛輕型的推土機要100萬日元,至少也得先付50萬日元。于是,他把唯一的倒土車賣掉,得款25萬日元,再向銀行借了25萬日元,買了一部推土機。推土機買來之后,他又抱著很大的期望,像以前一樣在水島地區到處找零活做。

由于這臺機器工作效率佳,神原又不斤斤計較工錢,所以沒多久,他就不用辛辛苦苦四處找工作,反而工作來找他。對找上門來的工作,神原幾乎是來者不拒,每天甩開膀子大干,忙得連睡覺的時間也沒有。他的收入也很可觀,每天能賺6萬日元。

這樣超負荷地苦干一年后,神原又買了一臺挖土機和一臺大功率推土機。此后他的發展像旋風一般,3年后,他已擁有推土機等土木工程機械10臺,成為一名土木工程包工頭,并成立了神原重機興業公司。到28歲時,神原已擁有土木工程機械30臺,一年可做2.6億日元的生意。

神原曾說:“沒有什么潛能和專長的人,只有靠努力苦干才能有光明的前途,要想出人頭地,必須付出超人一倍的努力。我常這么想,就能激發更多的精力,廢寢忘食地工作。”這是神原成功的秘訣,也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遵循的原則。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

——托·福勒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既向人們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實現目標的良好機遇。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是幸福的,切不可放過身邊美好的機遇。

愛因斯坦曾說過:“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這里的“準備”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知識的積累。沒有廣博而淵深的知識,要發現和捕捉機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維方法的準備。只具備知識,而沒有現代思維方式,就看不到機遇,只好任憑它默默地從你身邊溜走。

有許多發現和發明看起來是純屬偶然,其實,仔細探究就會發現,這些發現和發明絕不是偶然得來的,也不是什么天才靈機一動或憑運氣得來的。事實上,在大多數情形下,這些在常人看來純屬偶然的事件,不過是從事該項研究的人長期努力思考、實踐的結果。人們常常引用蘋果落在牛頓腳前,使他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一例子來說明偶然事件在發現中的巨大作用。但人們卻忽視了一點:多年來,牛頓一直在為重力問題苦苦思索、研究。在這一漫長的過程中,牛頓思考了該領域內的許多問題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可以說,關于重力問題的一些極為復雜深刻的問題他都反復思考推敲過。蘋果落地這一常見的生活現象普通人根本不在意,卻激起牛頓對重力問題的理解,激起他靈感的火花,并進一步做出異常深刻的解釋,很顯然,這是因為牛頓對重力問題已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成千上萬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卻沒有人能像牛頓那樣引發出深刻的定律。同樣,從普通煙斗里冒出來的五光十色像肥皂泡一樣的小泡泡,這在常人眼里就跟空氣一樣普通,當然也很少有人去研究這一現象,但正是這一現象使楊格博士創立了著名的光干擾原理,并由此發現了光衍射現象。倫琴在實驗時,從手骨圖像中,發現了X射線。耐克鞋受人喜愛,一部分歸功于采用了“華夫糕式”鞋底,使鞋子變得輕巧美觀。這項設計上的革新來自于鮑夫曼,他說:“那天我看見妻子的蛋奶烘餅烤模,想到鞋底也可以做成華夫糕模樣。”

以上這些人都既有知識的積累,又具備靈活的思維方式,否則,也會像李比希錯過發現新元素溴一樣,抱憾終生。人們總認為偉大的發明家總是探討一些十分偉大的事件或偉大的奧秘,其實牛頓、楊格以及其他許多科學家都是在研究一些極普通的現象,他們的過人之處在于能從這些人所共見的普遍現象中揭示其內在的、本質的聯系。而這些過人之處正是源于他們曾經做過的努力。他們的頭腦被自己做過的研究充滿了,一個偶然的機遇才能立刻激起他們的靈感,從而有了偉大的發明或發現。

所羅門說過:“智者的眼睛長在頭上,而愚者的眼睛是長在脊背上的。”心靈比眼睛看到的東西更多。那些沒頭沒腦的凝視者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只有那些富有理解力的眼光才能穿透事物的現象,深入到事物的內在結構和本質之中去,他們才能看到差別,進行比較,抓住潛藏在表象后的機遇。

客觀來講,機遇的產生和利用需要有良好的社會環境,如自由的科研氛圍,平等的擇業、工作機會,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程度等。機遇的產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比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偶然的,但是,按照他所設計的航線,必然到達美洲,而不能到達印度和中國。只有捕捉住機遇,才能使機遇由可能性向現實性轉化。

青少年朋友在客觀條件既定的情況下,就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牢固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以充實的頭腦和飽滿的精神狀態去迎接機遇、迎接挑戰。

勤奮耕種,才能收獲夢想的果實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勤奮成就夢想,再美好的愿望如果不付諸行動,不勤奮努力,也只是空想。勤奮是一筆價值遠遠超過金子的財富,金子雖然珍貴,但卻是不會失而復得的。縱然你有黃金萬兩,但若一味揮霍,就會坐吃山空,唯有勤勞才是永不枯竭的財源。

有一個農夫,他感覺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便把三個兒子叫到身邊,對他們說:“我死了以后,這間房子和田地都是你們的,你們可以平分。另外,我還有一罐財寶埋在田地里面,這些財寶足以讓你們一輩子吃穿不愁。有一天我會告訴你們那些財寶埋藏的具體地點。”老農夫說了一大通,兒子們聽著,眼睛都發亮了。可老農夫直到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告訴兒子們藏寶地點。

兒子們照著父親的遺言平分了田地,都希望那罐財寶能埋在自己所分的田地里。因為父親確實說過財寶埋在祖傳的田地里,于是,他們三個人分頭挖掘自己的田地。他們整天早出晚歸地翻耕,但除了幾塊破瓦片,什么財寶都沒有找到。一年過去了,那罐財寶仍然沒有找到,不過田里的收成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好。

他們終于領悟了父親臨死前所說的話語:辛勤勞動就能創造財富。原來,“辛勤勞動”就是父親留給他們的最重要的財寶。

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一句話道出了天才之為天才的真諦。也許正在學習畫畫的你,看到《蒙娜麗莎》會驚艷它的美麗,贊嘆達·芬奇的巧奪天工,可是,如果沒有刻苦的練習,又怎么會有他日后的成就呢?無論一個人的資質是多么優秀,要想獲得成功,他都必須付出努力。先天的聰慧秉性并不是我們獲得成功的保證。

天道酬勤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先天的資質再好,也需要后天的刻苦努力,勤奮耕種,才能收獲夢想的果實。

勤奮是成功的根本,只要勤奮就能克服一切困難,成就一番事業。如果沒有勤奮,就是有再好的條件,也很難取得最佳效果。讓我們把勤奮移到身體里,植到心靈中,讓它開出燦爛的花朵,結出夢想的果實。

做時間的主人

如果想成功,就必須重視時間的價值。

——本杰明·富蘭克林

時間抓起來就像金子,抓不住就像流水。

有許多人,整日“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可還是深感時間緊迫,不夠用。他們精疲力竭,來去匆匆,卻總是不能從容自如。

要想贏得比別人高的評價,要想獲得比別人多的成就,必須學會有效利用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德國偉大的文學家、詩人歌德說:我們都擁有足夠的時間,只是要善加利用。一個人如果不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時間,就會被時間俘虜,成為時間的奴隸。一旦在時間面前成為弱者,他將永遠是一個弱者。因為放棄時間的人,同樣也會被時間放棄。

時間可以毫無顧忌地被浪費,也可以被有效地利用。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一個人如果每天臨睡前擠出15分鐘看書,他的看書速度為中等水平,即每分鐘能讀300字,那么,15分鐘他就能讀4500字,一個月讀12.6萬字,一年的閱讀量就可以達到151.2萬字。如果每本書平均約7.5萬字,一年他就可以讀20本書。這個數目是可觀的,遠遠超過了世界上人均年閱讀量。

許多偉人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十分珍惜時間。他們在一生有限的時間里,不但充分利用上天賜予他們的每一分每一秒,還善于把隱藏的時間找出來,一刻不停地工作、積累、進步。

在美國近代企業界里,與人接洽生意時能以最少時間產生最大效率的人,非金融大王摩根莫屬。為了珍惜時間,他招致了許多怨恨。

摩根每天上午9點30分準時進入辦公室,下午5點回家。有人對摩根的資本進行了計算后,說他每分鐘的收入是20美元。除了與生意上有特別關系的人商談外,他與人談話的時間絕不超過5分鐘。

通常,摩根總是在一間很大的辦公室里,與許多員工一起工作,而不是一個人待在房間里工作。摩根會隨時指揮他手下的員工,按照他的計劃去行事。如果你走進他那間大辦公室,是很容易見到他的,但如果你沒有重要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會歡迎你的。

摩根能夠輕易地判斷出一個人來接洽的到底是什么事。當你對他說話時,一切轉彎抹角的方法都會失去效力,他能夠立刻判斷出你的真實意圖。這種卓越的判斷力使摩根節省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有些人本來并沒有什么重要事情需要接洽,只是想找個人來聊天,卻耗費了工作繁忙的人許多重要的時間。摩根對這種人簡直是恨之入骨。

人生是由時間組成的,不珍惜時間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每一個成功者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他們能夠真正主宰自己的時間,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更多的事。

享受勞動的快樂

由工作產生的疲勞,能使人感到愉快;而由懶惰產生的疲勞,只能使人在休息時感到煩躁和悔恨。

——石川達三

勞動不僅是生存的必需,而且還是一種樂趣。勞動可以讓人體會到生活的意義和樂趣。法國著名畫家格勒茲指出,勞動——從事各種有益的職業乃是打開幸福大門的鑰匙。

當壘·波尼法斯到達英國之后,他一只手拿著福音書,另一只手拿著木匠用的尺子。后來,他又從英國輾轉到了德國,他還是靠自己的木工這門手藝吃飯。

路德更是這樣。路德一生干過許多活計,他干過園藝、建筑、車工工藝和鐘表制造,等等。無論干什么,他都極其勤勉,他總是憑自己的勞動去獲取面包。

法國新教神學家、古典學者卡佐本有一次在他的一位朋友的一再勸說之下,被迫放下工作去完全、徹底地放松幾天。但他享受不了這份清閑,旋即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他說:“我寧可帶病堅持工作,也不愿意無所事事,什么事情也不干才是最令人痛苦的事情。”

勞動是一種賜福,沒有勞動的生活就好像是一潭死水,沒有一點活力和希望。

事實上,真正的幸福絕不會光顧那些精神麻木、四體不勤的人們,幸福只在辛勤的勞動和晶瑩的汗水中。懶惰會使人們精神沮喪、萬念俱灰,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生活、給人們帶來幸福和歡樂。

一位心理學家認為:勞動是治療人們身心病癥的最好藥物。馬歇爾·霍爾博士認為:“沒有什么比無所事事、空虛無聊更為有害的了。”一位大主教認為:“一個人的身心就像磨盤一樣,如果把麥子放進去,它會把麥子磨成面粉,如果不把麥子放進去,磨盤雖然也在照常運轉,卻不可能磨出面粉來。”

英國圣公會牧師、學者、著名作家伯頓給世人留下了一本內容深奧卻十分有趣的書——《憂郁的剖析》,他在書中提出了許多獨到而精辟的論斷。

他指出:精神抑郁、沮喪總是與懶惰、無所事事聯系在一起的。懶惰是一種毒藥,它既毒害人們的肉體,也毒害人們的心靈。懶惰是萬惡之源,是滋生邪惡的溫床;懶惰是七大致命的罪孽之一,它是惡棍們的靠墊和枕頭,懶惰是魔鬼們的靈魂……

一條懶惰的狗都遭人唾棄,一個懶惰的人當然無法逃脫世人對他的鄙棄和懲罰。再也沒有什么事情比懶惰更加不可救藥了,一個聰明然而卻十分懶惰的人本身就是一種災禍,這種人必然成為邪惡的走卒,是一切惡行的役使者,因為他的心中沒有給勤勞留下位置,所有的心靈空間必然都讓惡魔占據了,這正如臭水坑中的各種寄生蟲、各種骯臟的爬蟲都瘋狂地增長一樣,各種邪惡的、骯臟的想法也在那些生性懶惰的人們的心中瘋狂地生長,這種人的心思靈魂都被各種邪惡的思想腐蝕、毒化了。

伯頓在該書的最后部分說:“你千萬要記住這一條——萬萬不可向懶惰和孤獨、寂寞讓步,你必須切實地遵循這一原則,無論何時何地也不要違背這一原則,只有遵循這一原則,你的身心才有寄托和依歸,你才會得到幸福和快樂;違背了這一原則,你就會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這是必然的結果、絕對的律令。記住這一條:千萬不可懶惰,萬萬不可精神抑郁。”

勞動是一種榮譽,是一種快樂,是幸福生活的源泉。年輕人要想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就應當善于體味勞動的快樂,養成勤勞的好習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林| 锡林郭勒盟| 仲巴县| 礼泉县| 汉源县| 阆中市| 鹿邑县| 博兴县| 南通市| 富平县| 新田县| 东兴市| 长寿区| 普定县| 潜山县| 桃园县| 广安市| 六安市| 大邑县| 永和县| 桐梓县| 法库县| 福泉市| 邢台县| 平邑县| 手游| 凤台县| 陆丰市| 彰化市| 揭西县| 广汉市| 贵德县| 建平县| 河池市| 苍溪县| 水城县| 临沧市| 临城县| 贵德县| 兴宁市| 镇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