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獲得好人緣的心理技巧

你知道你在朋友圈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嗎?有時候會不會感覺周圍的人一下子很熱情,而突然又會變得很冷漠呢?是他們不喜歡你了,還是你哪里做得不對?當人際關系變得緊張時,不妨思考一下原因。怎樣讓你的朋友喜歡你?是越近越好,還是永遠保持著距離更好?如果你想改進這種關系,那么還是先看看自己吧。

再強大的人也需要依靠——安泰效應

小月在一家報社里當記者,天性活潑好動的她憑借自己的聰穎和努力很快就得到了主編的賞識,還說年底有望給她升職。但是,小月有一個缺點,就是很自負。她在做外景采訪的時候,從不需要助手的幫忙,所有的稿子都必須經過自己的仔細檢查才能上交,錄制的鏡頭也必須要親自看一遍,覺得沒有問題才過關。因此,所有的同事都覺得小月很瞧不起人,似乎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她自己做事情才是完全無誤的,大家都開始疏遠她。現在,聽到小月將要升職的消息后,大家都面無表情,有的人臉上還流露出了不屑。年底,主編找來小月,告訴她現在還不能給她升職,因為她的工作得不到同事們的認可,公司上下同意給小月升職的人寥寥無幾,一臉茫然的小月這才意識到自己長久以來在公司里的孤立狀態。

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安泰效應”。相傳,安泰是古希臘神話中有名的大力神,以力大聞名。他能夠從大地母親的懷里汲取力量,無往不利,百戰百勝。但是,只要他離開地面,就會失去所有的力量。某天,一直看不慣安泰的人使用計策讓安泰離開了大地,在空中將他殺死了。這就啟示我們:人一旦脫離了某些條件就會失去依靠,變得軟弱無力。正所謂:水失魚,尤為水;魚失水,不成魚。人生活在一個大集體中,應該相互依靠,相互扶持,永遠不可能脫離了這個群體而存在。

相信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互惠效應

“二戰”期間,在被德軍包圍的地區有一位被困的昆蟲學家施萬維奇。看著硝煙彌漫的國家,施萬維奇很痛心,忽然他看見遠處的樹枝上落著一只美麗的花蝴蝶,于是施萬維奇便向它揮揮手,希望它盡快離開這個危險的環境。可這是一只受了傷的蝴蝶,怎么飛得起來呢?于是施萬維奇將蝴蝶小心翼翼地抓起來,放在手心里,并帶回軍營為它治療,幾天以后蝴蝶康復,施萬維奇不舍地將它放歸了大自然。

然而,令施萬維奇意外的是,第二天清早,他看見軍營上下停滿了花花綠綠的美麗蝴蝶,激動萬分的施萬維奇突發奇想:如果用這些蝴蝶做掩護,或許就可以逃過此劫。但是蝴蝶畢竟有限,于是他就將軍事基地用紅、綠、黃三種顏色整個偽裝起來,這樣在空中飛行的德軍看見的便是一大片有花有草有蝴蝶的海洋,根本想不到那會是一個軍事基地。就這樣,這個軍事基地被順利保存了下來。施萬維奇想:這些蝴蝶的到來其實是為了報恩。而在軍事活動中被廣泛采用的迷彩服也由此誕生了。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互惠效應”,這也是人際關系中很微妙的一種東西,當你給予別人關愛,對方的心里就會產生“虧欠感”,便也會想辦法回應你,當你接收到來自對方的回應時,會毫不猶豫地行動起來,生活中那些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嗎?“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是人類呢?愛默生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后,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互惠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用友善的種子孕育友善,用付出的土壤栽培收獲。

想要釣到魚,首先要選好魚餌——投其所好原則

卡耐基是個釣魚愛好者,每年的夏天他都會去緬因州釣魚。釣魚的時候他最常用的魚餌是乳脂和草葡,并且他個人也很喜歡。但是,他也知道,當他去釣小魚的時候,它們還是更加喜歡小蟲子。于是每次去釣小魚,他都會帶上一些小蟲子,盡管別人都用的是乳脂和草葡。有一次,滿載而歸的卡耐基遇見了同樣扛著釣魚竿的人,看看卡耐基滿滿一籃的小魚,再看看自己空空的魚簍,那人就問:“你是在哪里釣到這么多小魚的?”“不是在哪里釣魚的問題,問題是你要知道小魚最喜歡什么,你用它不喜歡的東西來引誘它,又怎么會使它上鉤呢?”卡耐基看著釣魚者釣竿上拴著的草葡微笑著說。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投其所好原則”。生活中,為什么有很多人感慨“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呢?為什么有些人只是舉手之勞就可以讓別人感激涕零呢?這是因為后者明白對方最需要的是什么,自己該提供的幫助是什么,而前者則是以自己為出發點,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待問題,當然不會知道別人最需要的是什么。這就啟示我們:搞好人際關系的關鍵,就是要清楚對方最需要的是什么,這樣才能讓對方產生“知己”之感,進而也就拉近了彼此的關系。

學會做最忠實的聽眾——古德曼定律

古時候有個小國的使者來到中國,使者向皇帝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并同時提出了一個問題:這三個金人里誰是最厚道并最值得交為朋友的?皇帝在高興之余不禁皺起了眉頭,心想:這不是故意刁難人嗎?一模一樣的金人,怎么判斷啊?但是他還是想了很多辦法,甚至連珠寶匠都找來了,測了重量,檢查了做工,但是最終還是不能解決。這時,一個退了位的老臣上奏說有辦法,于是皇帝將大臣請上大殿,只見大臣胸有成竹地將三根稻草分別插進了三個金人的耳朵里,插進第一個金人耳朵里的稻草從另一邊的耳朵里出來了,插進第二個金人耳朵里的稻草直接從嘴巴里出來了,而插進第三個金人耳朵里的稻草則什么反應都沒有——那是因為他把從耳朵里進去的稻草裝進肚子里了。大臣微笑著對使者說:“看見了吧,這第三個金人才是最厚道的人,值得交為朋友。”

之所以說第三個金人最忠厚,是因為它懂得沉默。心理學家認為,在人際交往中最有價值的人,是那些能夠真正把對方所說的話放進肚子里的人,而并非侃侃而談、能說會道,甚至是根本就不把對方的話放在心上的人。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古德曼首次提出了這一定律,被稱為“古德曼定律”,該定律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要善于傾聽,適當地保持沉默,喋喋不休并不是溝通的有效途徑。

懂得與適當的人保持適當的距離——刺猬效應

小胡和小王是很要好的朋友,從大學到現在一直是無話不談的哥們。大學畢業以后,兩人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但是最近小胡換了份工作,剛巧工作的地方離小王的住處很近,于是兩人一合計,小胡就搬到離小王很近的一個小區里去了。小王和女友非非住在一起,于是吃飯、休閑都會叫上小胡一起,這樣非非和這個被男友經常提起的老朋友也就熟絡了起來。有一次小胡下班很早,想去看看小王他們,順便也帶了點非非喜歡吃的水果,可湊巧小王那天加班。活潑開朗的非非便說:“剛好你就陪我吃飯吧!”飯是非非自己做的,兩人吃完飯后就趴在電腦前打游戲。轉眼就到了11點,小王開門進來的時候看見自己的女友靠在小胡的背上玩游戲,當時也沒說什么。小胡走后,小王和非非大吵了一架。自那以后,小王便漸漸和小胡疏遠了。

這種心理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刺猬效應”。兩只困倦不堪的刺猬,在某夜刮起大風的時候,由于寒冷而決定相互擁抱在一起入睡。但是不管它們怎么睡,就是睡不著。后來,它們拉開了適當的距離,這時候盡管外面冷風刺骨,但它們卻很快就舒服地睡著了。

“刺猬效應”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要視雙方的關系及所處的情境而定,也就是說,你和對方是什么關系,就要與之保持什么樣的距離,只有保持適度的距離才能彼此和諧相處。故事中的小胡和非非就是因為沒有處理好彼此間的距離,才會讓小王誤會的。

一語即出,誤傷他人——瀑布效應

大家吃完飯后坐在一起聊天,東一句西一句的,不知是誰先說了一句:“知道不,老張家的女兒昨兒領回個小伙子,高高大大的,我看老張都樂得合不攏嘴了!”其他人立即來了興致,因為老張的女兒一向拘謹,以學業為重,沒想到剛畢業不久就把男友帶回來了,這可算得上是一大新聞了。“真的呀,長什么樣?”“哪兒的人?”“談多久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沒想到老張的老伴就站在后面,她一向不喜歡別人討論她的家事,況且這女婿她可沒相中。只見她板著臉走上前去,大家看見她立即不出聲了。“說啊,接著議論啊,想知道什么就直接問我好了!”大家見張大媽一臉怒氣,顯然知道是犯了她的忌諱,便沒有人再敢吭聲了。

這種心理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瀑布效應”。信息發出者在說話時可能是無心的,但發出的消息被對方接收后卻引起了心理上的不平衡,進而導致對方態度或行為的變化。這種心理現象,正如大自然中的瀑布,上面是平平靜靜流動的水,由上落下卻激起了千層浪花。這便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瀑布效應”啟示我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要懂得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并不是所有的話題都可以拿來公開討論的,更不要隨便去犯他人的禁忌,以免“出口傷人”,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軟”往往比“硬”更有力量——南風效應

周慧是一個性格有點冷漠的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往往冷言相對,別人好心跟她打招呼,她也總是一副冷冷的樣子。時間久了,很多人也就不愿再接近她了。但是鄰居小蕓知道,其實周慧的心地還是很善良的,某個深夜小蕓肚子疼,就是周慧把她連夜送去醫院的。一天,周慧在樓道口遇見了小蕓,小蕓邀請周慧去家里坐坐,說自己想找個說話的人,沒想到周慧當時就是一句:“沒見我剛回來嗎?”然后冷冷地走了。不遠處,周慧聽見小蕓在她背后喊:“慧姐,那我等你休息好了,隨時來我家!”周慧的嘴角微微彎了彎,心想:這小姑娘還挺會逗人開心的。不久,周慧就真的去了小蕓家,那晚她們聊到深夜。第二天,周慧面帶微笑去上班,然后她發現,自己用微笑也換來了同事們的微笑。

現在的周慧已經不同于以前了,身邊有了好幾個包括小蕓在內的親昵姐妹。原來,那天小蕓的一聲“慧姐”將周慧逗樂了,聊天的時候,她又發現這個小丫頭并不會因自己的冷言冷語而針鋒相對,反而認定她就是個“外表冰冷,內心火熱”的冰美人,于是她們越聊越投機,周慧不僅采納了小蕓的建議,還表示要改變自己。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南風效應”。有這樣一個故事,北風和南風打賭,看誰能讓路人乖乖地脫掉大衣。北風強勁,越吹越猛,路人不僅沒有脫掉大衣,反而裹得更緊了;而南風溫和柔潤,吹在人的臉上暖暖的,行人漸漸將大衣脫了。南風之所以能贏,就是因為順應了人們內心的需要,使其行為變為自覺而為之。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以真情感動對方,以真誠溫暖人心,這些比針鋒相對更加具有“殺傷力”,這也是獲得他人認可的有效途徑。

勿以己心度他人之腹——投射效應

有一家雜志社曾經針對編輯們展開了一次選題討論活動:每個策劃組都盡量策劃出自己認為最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選題,以此來提高本雜志社的讀者關注度。結果,不同的編輯給出了不同的選題:一個初為人父的編輯認為,嬰兒從一出生就離不開父親母親的呵護,但是很多年輕人根本就不知道究竟該怎樣照顧嬰兒,于是他確定的選題是“呵護從天而降的天使”;一位正處于人際關系緊張期的編輯則認為,為人處世最重要的是要得到朋友的認可,搞好人際關系才能在任何需要幫助的時候獲得救援,于是他擬的選題是“人際關系手冊”;而一個愛好籃球的編輯則認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更需要一種釋放壓力的途徑,于是他提出的選題是“讓運動為我們的生活減減壓”。

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投射效應”,即一種以己度人的心理現象。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總是會習慣性地將自己的喜好、特性等投射到他人的身上,并且認為對方也具有這樣的特性,但是這樣往往會出現很大的偏差,比如你以為對方喜歡聽一些恭維的話,于是“投其所好”地阿諛逢迎了一番,結果人家不但不領情,反而認為你是個圓滑的家伙。這便啟示我們:當你需要使用“投射效應”來說服對方為自己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沖破該效應的一貫束縛,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去衡量他人,正確投射的效應是巨大的,只有在充分并準確地掌握了對方的喜好時,才能收到積極的效果。

讓對方將你看成“自己人”的方法——自己人效應

某位中學班主任,在一開學時就聽說班里出現了早戀的學生。但是他并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把那些早戀的學生叫到辦公室,狠狠教訓一頓,而是在一周后的班會上開展了一場討論會——如果喜歡他/她了怎么辦。結果,學生們都積極發言,并都各自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后來,老師就總結說:“其實啊,喜歡并不一定要讓對方知道,那是一種很美好的感覺。記得老師當年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也喜歡過班里的一個女生,上課的時候還惦記著她,成績下降后,我便決定,好好學習,等將來有出息了再向她表白。”同學們一聽老師也有這樣的經歷,覺得老師其實也像自己一樣,老師后來所提的建議,學生們自然很容易就接受了。

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自己人效應”。故事中的教師正是運用自己的一個例子來使學生們產生“自己人效應”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對方將你看作與自己有相同志趣或經歷的人,就會在心底漸漸接納你,不知不覺對你敞開心扉,并接受你的意見。因此,聰明的人會在與人打交道時將“自己人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不僅是空間距離的拉近,更是心理上親近感、信賴感等的產生。

不要吝嗇你的微笑——曼狄諾定律

從前,有個人名叫威廉·史坦哈,他與太太結婚已經18年了,性格本身就很沉悶的威廉覺得日子越來越無聊了。后來有一天清晨,他史無前例地對自己的妻子露出了一個微笑,并且向她問好:“親愛的,早安!”當時他的太太竟然怔住了。威廉看著自己的太太,微笑著說:“不必驚訝,親愛的,我的微笑將會成為今后最為尋常的事。”從那以后,他就發現,家里的氣氛開始變得不一樣了,妻子總是很樂意為他做事,并且常常面帶笑容,而威廉自己也覺得生活換了一種狀態。再后來,他不僅對家人微笑,而且還對遇見的每一個人微笑,哪怕是在電梯里遇見的管理員。他送出去的每一份微笑都會得到回應,并且換得了一整天的好心情。漸漸地,威廉的生活就開始改變了,因為當他微笑時,整個世界也會笑起來。

這在心理學上稱為“曼狄諾定律”,是由美國作家F.H.曼狄諾首次提出的。后來被人們廣泛應用于企業管理以及人際交往中。美國著名企業家丹尼爾就曾經把一張笑臉作為本企業的標志,不論是廠徽,還是信封、信箋,都會出現一張笑臉。他就是憑借這樣一個標志有效管理了自己的員工,將快樂的情緒傳遞給他們,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生產效益。這個定律啟示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千萬不要吝嗇你的微笑,它不僅可以使對方心情愉快,還可以將自己的沉重負擔卸下,進而創造出和諧美好的人際氛圍。

細節的藝術——留白效應

王梅和秀秀是很要好的朋友,大學時經常一起學習、吃飯。畢業以后,兩人進了同一家小單位。秀秀心直口快,為人也大大咧咧,而王梅就很不一樣,常常在午間吃飯或者是休息時有意和領導接觸。一段時間以后,王梅升了職,加了薪,而秀秀還是留在原位。某天,秀秀因為在工作上犯了錯被老板叫到了辦公室,談話中秀秀的態度令老板不甚滿意,老板便說了一句:“怪不得王梅說你粗心、固執!”秀秀猛地一驚,想想王梅從進單位之后就對自己漸漸疏遠,以及經常和老板聊天的一系列舉動,秀秀心痛不已。但是,這時候的她異常冷靜,什么也沒說就走了。后來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兩人再次遇見了,當有人說“你倆不是一起工作的嗎”時,王梅刷地紅了臉,秀秀卻不慌不忙地說:“是啊,但是那份工作王梅做得比較好,我做不來,后來就換了。”聚會后,王梅找到秀秀,滿心愧疚的她一直說著“對不起”,秀秀一手搭在王梅的肩上,說:“那份工作是真的不適合我,要不是你我可能還在原地踏步呢!”

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作“留白效應”。“留白”本來是山水畫中的一種繪畫技巧,也就是在整幅畫中留下適當的空白,使觀畫之人有豐富的想象空間。實際上,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懂得給對方留下一些余地和情面,好使對方有反思和醒悟的機會,比直接的針鋒相對、直面反擊要有效得多。這就啟示我們,人際交往是一門藝術,而在細節上給他人以回旋的余地則是藝術中的藝術,這不但可以使自己獲得釋然,也會讓他人更加了解并信賴你。

適當地展露你的錯誤——犯錯效應

心理學家阿侖森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場競爭尤為激烈的演講會上,有四位演講者,其中兩位是具有相當演講水平的才華出眾的人,而另外兩位則是才華平庸的演講者。在演講的過程中,一位才華出眾的演講者不小心將桌上的水杯打倒在地,而另一位才華出眾的人則完美無缺;才能平庸的選手之一也一樣打翻了桌子上的水杯。而實驗的結果表明:那位才華出眾并在演講時打倒了水杯的演講者被觀眾評為最具吸引力選手,而才華出眾未犯任何錯誤的選手則位居第二,才華平庸而犯錯的演講者位居最后。

心理學上將這種心理現象稱為“犯錯效應”。人們往往愿意結識一些比較優秀的人,但是太過優秀的人又會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過于完美無缺反而造成了心理上的距離,讓人不敢接近,只會敬而遠之。但是,一旦人們發現這樣完美的人也會犯錯,就會消除心理上的壓力,讓人立即覺得,原來他也是凡人,也會犯凡人一樣的錯誤。這就啟示我們,在人際關系中,偶爾犯錯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人是天生的完美者,如果你相信自己在朋友圈中已經足夠優秀,那么在交往中就允許自己偶爾犯犯小錯誤吧,這不僅會拉近你們的距離,還會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喜愛。

正視利益互補——讓自己成為對他人有用的人

王強去年畢業于一家比較知名的音樂學院,外表英俊,歌唱也有一定的天賦,已經在多家電視臺嶄露頭角,但是畢竟是事業剛剛起步,王強需要更加有力的宣傳中介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強結識了婉月。了解之后,王強得知,婉月曾經在新加坡的一家公共關系公司上班,兩年后回國,并于三個月前開辦了一家公共關系公司,但同樣是因為種種客觀因素,婉月至今都沒有找到一個比較穩定的合作對象。于是兩人一拍即合,王強成了婉月公司的長期合作藝人。王強通過婉月的公司迅速提高了自己的人氣,不僅給公司帶來了極大的效益,還幫助該公司漸漸出了名。兩人可謂各取所需。

正是各自的需求促使兩人走到一起,更多的時候,人們接近他人其實都會帶著點功利色彩,即使是友情,也是需要互相澆灌的。如果付出一方長期得不到回應,那么再無私的人也會有放棄的時候。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無形之中就會透露著某種“付出與回報”的法則,不是物質便是精神,或者兩者都有,并且這種回報必定是對自己有利的。我們不排除真正純付出的存在,但是,在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中,要想贏得別人的關注與付出,首先就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對他人有用的人,盡可能多地為他人帶來更多的利益。

不是所有的謊言都適合被揭穿

某天,小林在電梯口遇見了王經理,上周王經理交給了他一個企劃案的設計初稿,原定是這周完成的,于是王經理看見小林第一件事當然就想到了那份初稿。“太好了,還想給你打電話呢,怎么樣,企劃案的稿子帶來了沒?”“哎呀,看我這記性!稿子落在家里的客廳了。”然后,他又用手拍著王經理的肩膀說:“明天上午一定給你帶來!”沒想到王經理說:“沒關系,今晚下班反正順路,你就搭我的便車,我送你回去,然后順便拿稿子,剛好晚上可以看了。”結果到下班的時候,王經理真的找到了小林,并生拉硬扯地將小林拽上了自己的車。路上,小林一直說自己家的巷子不方便停放轎車,但王經理似乎鐵了心,“不是說就在客廳的桌子上嗎,沒關系,你上去拿,我等你!”當車已經到了小林的家門口時,小林再次表明還是明天吧,自己今晚再修改修改,保證質量。但是王經理說:“這不是都到了嗎?你去拿吧,我在這里等你!”此時,郁悶至極的小林再也忍不住了:“說了明天了,還在這死磨硬泡干什么,實話告訴你好了,稿子我沒寫完!”說完甩頭就走了。第二天,當小林將企劃案遞交給王經理的同時,還有一卦辭職信。

生活中,人們難免會遇到類似的情況,當你明明知道是謊言時,有必要考慮清楚是不是值得揭穿,如果你一直抓著別人的把柄不放,很可能不僅讓人家覺得你一點都不識相,還會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這就啟示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要刨根尋底,也不要把人逼到墻角沒有退路,善意的謊言是可以原諒的,適當地用自己的寬容包容他人沒有惡意的謊言,也是贏得信任的一種技巧。

平等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從前有一戶人家,一場大雨之后,院里的墻角倒塌了一塊。鄰居看見了就對主人說:“趕緊修補一下吧,晚上別讓小偷進來偷了東西。”主人覺得沒什么大不了,就沒有放在心上。晚上吃飯時,兒子也說:“爸,院墻塌了一塊,為了防止小偷進來偷東西,還是補一下吧。”主人覺得有道理,但是天色已晚,想想應該不會那么倒霉吧,于是就沒有再理會。但是第二天早上,他發現家里果然遭了小偷。這時候他想起兒子昨天提醒過自己,覺得兒子真的很聰明,又想起鄰居說的話,于是就開始懷疑起鄰居來,因為鄰居看見院墻倒了。于是,他就跑去質問鄰居,并大吵了一架。從此之后,雙方見面再也沒有說過話。

故事里的主人就是因為提出建議的人一個是兒子,一個是鄰居,便有了厚此薄彼的心理。雖然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不可避免,但是,如果過于明顯,尤其是對自己的親人,就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同時與眾多朋友、同學維系關系的情況,假如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樣,時間一長,大家心里都會明白,漸漸就會疏遠你,到最后你可能連一個朋友都沒有了。因此,這就啟示我們:日常生活中,要謹慎處理好與每一個人的關系,平等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歡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城县| 吴旗县| 四子王旗| 广宁县| 岱山县| 双峰县| 宁安市| 西充县| 淮南市| 贡觉县| 饶河县| 西乌珠穆沁旗| 静乐县| 定陶县| 惠州市| 文登市| 龙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台州市| 博乐市| 新平| 花莲市| 潞西市| 滁州市| 镇江市| 彭阳县| 乌鲁木齐县| 西青区| 中卫市| 阿坝县| 定远县| 麻阳| 德庆县| 建昌县| 新和县| 濮阳县| 崇礼县| 道孚县| 社会| 双流县|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