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大宋史(修訂版)
- 程曉南
- 1657字
- 2019-11-29 20:19:41
掃平西南重整河山
破卻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種薔薇。
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亭君自知。
——賈島《題興化寺園亭》
宋朝建立之初,實際領土只占全國的一半,周邊割據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占據了大半河山。在北方地區,契丹族的遼國控制了燕云十六州,西北的黨項族勢力強大,在二者之間還有割據山西的北漢。北漢由后漢高祖的弟弟劉崇建立,一直在契丹的支持下與后周抗衡。宋朝建立之后,北漢繼續與之對抗。
在南方地區,尚存有南唐、吳越、后蜀、荊南、湖南、南漢、南平和漳泉八個割據政權。這些割據政權雖然處于物產豐富的南部地區,但疆域狹小,實力較弱,宋朝建立之后,他們紛紛向宋廷表示臣服或交好。
宋太祖趙匡胤戎馬出身,跟隨周世宗南征北戰,試圖消滅各地的割據政權,統一全國。宋朝建立之初,為了穩定政局,趙匡胤暫緩了對各地的征伐。如今,宋朝政權穩定,趙匡胤決定重整河山,完成統一大業。
在趙匡胤的戰略布局中,他首先要剪滅北漢,然后收復被遼國占領的燕云十六州,在平定北方之后再舉兵南下。但他的這一戰略布局遭到了群臣反對。大臣們認為,北漢雖然弱小,但有強大的遼國的支持。宋朝初建,國力有限,如果貿然與遼國開戰,后果難料。趙匡胤一時舉棋不定,便咨詢宰相趙普的意見。趙普建議趙匡胤“先南后北”的統一戰略,計劃首先徹底征服南方的八個割據勢力,再討伐北漢,攻取燕云十六州,將遼國契丹人趕回長城以北。
建隆三年(962年)九月,割據湖南的武平軍節度使周行逢去世,他11歲的幼子周保權繼位。他的屬下張文表不服,起兵反叛,攻入潭州(今湖南長沙)。周保權立即向宋朝求援。趙匡胤認為這是天賜良機,立即打著“救援”的旗號出兵湖南。建隆四年(963年)正月,趙匡胤任命山南東道節度使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部都部署,樞密副使李處耕為都監,討伐叛將張文表。
宋軍通往湖南的道路上,橫著荊南(又稱南平國,今湖南江陵、公安一帶)。荊南是夾在宋朝與南唐、后蜀之間的小國,趙匡胤有意順道將其收復。于是,他派出使臣入南平,向南平王高繼沖提出借道的要求。宋軍借道的要求在南平國引起了爭論,高繼沖也猶豫不決。二月,武平政權自行平定了張文表叛亂。但是,此時宋軍已經兵臨江陵,高繼沖只得出城迎接。宋軍沖入城中。面對浩浩蕩蕩的宋軍,高繼沖深知大勢已去,便將屬下3州17縣的版籍獻給趙匡胤。就這樣,宋軍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荊南。
接著,宋軍繼續南下,攻克潭州,逼近朗州(今湖南常德)。周保權試圖拒絕宋軍入城,但根本無法抵擋住強大的宋軍部隊。宋軍直入城中,俘虜了周保權,迅速占領湖南,獲得14州、1監、66縣和97388戶。
平定荊南、湖南兩地,宋朝留任兩地的官員,實施減免租稅政策,并赦免囚徒,允許軍士解甲歸田,穩定了兩地的局勢。荊南、湖南的平定為統一南方開創了有利局面。接下來的目標,是盤踞在四川的后蜀。
為了繼續收復后蜀,宋朝立即募集兵丁、造樓船百艘、選拔驍勇之士、組建水軍,號“水虎捷”,以便水陸雙棲作戰。
后蜀皇帝孟昶對宋朝的攻勢甚感恐慌,便派密使趙產韜送信到北漢,請求與北漢聯合對抗宋朝。趙產韜倒戈,將密報送到趙匡胤手中。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趙匡胤以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都部署,率六萬精兵分兩路進軍后蜀。一路由王全斌和崔彥率軍沿嘉陵江南下,取道劍門入蜀;一路由西川行營歸州路副都部署劉光義和都監曹彬率軍溯長江西進。兩路分進合擊,直指成都。
后蜀割據四川五十多年,孟昶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平天子,軍隊荒廢,戰斗力極弱。即使有棧道天險,但在劍門一戰中,蜀軍一觸即潰,宋軍節節勝利。次年正月,宋軍跨越天險,一路勢如破竹,直抵成都。孟昶見大勢已去,被迫獻城投降,后蜀的45州、158縣都被納入宋朝版圖。
王全斌帶領的宋軍進入四川之后,沒有執行趙匡胤的安撫政策,而是大肆搶掠,屠殺后蜀降將。此舉激起了四川百姓的反抗。之后三年,四川先后爆發了數起反宋斗爭。最后,宋廷召回王全斌等將帥,降職處罰,并設法安撫四川軍民,局勢才逐漸得以穩定。
征服荊南、湖南和后蜀之后,宋朝的實力大增。但是,趙匡胤并沒有一鼓作氣地繼續武力征伐其他割據政權,而是將注意力重新放在國家的長治久安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