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大宋史(修訂版)
- 程曉南
- 1603字
- 2019-11-29 20:19:43
宋初疑案“金匱之盟”
風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須我輩人。
雨后飛花知底數(shù),醉來贏取自由身。
——張元幹《瑞鷓鴣》
趙光義繼承皇位后,對內進行改革,對外收復北漢,鞏固了皇權,提高了聲望。然而,“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方式始終與傳統(tǒng)的“父子相傳”不符,招致了民間的諸多猜測,也讓趙光義本人如鯁在喉,對此耿耿于懷。
繼承皇位之初,為了穩(wěn)定人心,他厚待皇族,任命皇弟趙廷美為開封府尹,表明自己沿用了宋太祖時皇弟尹京的舊制。然而,如此一來,便將趙廷美置于了皇儲的位置,而另一位“嫡長子繼承制”的第一人選——宋太祖長子趙德昭也被宋太宗封為武功郡王,位于宰相之上。這兩個人都是趙光義此時的心頭大患。
宋太宗北征幽州時發(fā)生的一件事,讓他心中更是不快。979年,宋太宗北征之時,趙德昭隨行。七月六日夜間,宋軍遭到遼軍夜襲,宋太宗受傷沖出重圍,軍中一些人不知其去向,便有人提出擁立趙德昭為帝。不久,宋太宗歸朝,知道了此事,心中甚是不快,深感朝廷已有擁立趙德昭、反對自己的潛在勢力。班師回朝之后,宋太宗對征平北漢有功的將領始終未加分封,惹來將士的不滿。于是,趙德昭便向宋太宗進言,建議早日行賞。宋太宗怒斥道:“等到你做皇帝時再行賞也不遲!”這讓趙德昭惶恐不安,回到寢宮之后,便自刎而死。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趙匡胤四子、23歲的趙德芳也不明不白地死了。這樣一來,對皇位的威脅就只有趙廷美了。
趙德昭
為了對付趙廷美,宋太宗想到了宋朝開國元勛,也是同他一起策劃“陳橋兵變”的老臣趙普。973年八月,趙普被宋太祖罷黜相位,被遷任為河陽(治所河南盂縣南)節(jié)度使。宋太宗即位后,他曾上書請求入京參加太祖入陵葬儀。雖然趙光義對這位宋太祖舊時幕僚心存防范,但還是同意他回京,并順勢罷其使相之職,任命其為太子太保,在京師供職,以便于控制。太子太保與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并稱為“東宮三師”,從一品官,但無實權。如此一來,趙普一直備受冷落,寂寞度日。然而,他心里一直在琢磨著東山再起的機會。
趙廷美的事讓宋太宗又想起了趙普。于是,他召見趙普。趙普見到宋太宗之后,立即表示“愿備樞軸,以察奸變”。退朝之后,他又呈上一份密奏,聲稱早年受太祖與太宗之母杜太后的顧命,書寫過一份“金匱之盟”。
所謂“金匱之盟”,據(jù)說是在961年,杜太后病重,自知命不久矣,便召宰相趙普入宮。杜太后問太祖趙匡胤:“你知道你是怎樣得到天下的嗎?”太祖說是祖先及太后的恩德與福蔭。太后說:“不對,你能得天下,是因為周世宗留下幼兒統(tǒng)治天下。假如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所擁有?所以,你死后當傳位給你弟弟。四海至廣,能立長君,國家之福也。”宋太祖泣拜,說:“兒銘記教誨。”杜太后又命趙普記下她的話,以遺命的方式寫成誓書,并在末尾署上“臣普記”,收藏在金匱之中,藏于宮中,由此稱為“金匱之盟”。
趙普拿出的所謂“金匱之盟”讓宋太宗大喜過望。然而,其真?zhèn)螣o人能知,直至今世,懷疑和相信兩派學人仍爭論不休,尚無定論。后世對這段“金匱之盟”的故事多有懷疑,更多人相信這是宋太宗和趙普勾結起來編造的謊言,目的是為宋太宗不正常的繼位方式制造一個合法根據(jù)。因為這份“金匱之盟”,趙普重登相位,恢復了失去的權勢。
次年,趙普向宋太宗揭露,盧多遜與趙廷美勾結,意圖謀反篡位。宋太宗大怒,立即將盧多遜罷相入獄,并追究同黨,涉案屬吏和證人均被處死。趙廷美被勒令歸私第,其兒女也被褫奪皇子皇女封號。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五月,開封知府李符落井下石,上奏說趙廷美不思悔改。于是,宋太宗又將他貶為涪陵縣公,安置到房州(今湖北省房縣)。兩年后,38歲的趙廷美抑郁而終。
至此,宋太宗清除了所有的帝位競爭者,此后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七月,宋太宗封長子趙德崇為衛(wèi)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十月,已經失去利用價值的趙普再次被罷相出朝,到地方出任武勝節(jié)度使。
由趙普引出的“金匱之盟”與“陳橋兵變”“燭影斧聲”一起被后人稱為“宋初三疑案”。
北宋宰相趙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