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平臺治理與法律責任
- 周學峰 李平
- 12字
- 2019-11-29 20:27:47
第二章 網絡平臺的治理機制
一、網絡平臺治理的含義
(一)治理的含義
“治理”一詞在英文中被稱為“governance”,該詞源自于拉丁語“guberna”,原意為船舵,其衍生詞“gubernator”即為“舵手”的意思,后來演變為英文中的“governor”,即統治者、治理者,而“政府”(Government)一詞亦是從中演變出來的。因此,“治理”一詞就其本義而言含有引導、統領、統治的含義,具有強烈的“自上而下”的色彩。在現代社會中,治理一詞被廣泛地應用于眾多的場合,如國家治理、社區治理、公司治理、社團治理、網絡治理等。隨著治理場景的多樣化和治理主體的多元化,治理一詞所固有的“自上而下”的縱向色彩在逐漸淡化,以多方利益主體平等參與、相互合作為核心的橫向治理機制越來越受到重視。
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從政治學的角度將治理定義為“政府制定和實施規則、提供服務的能力”[1],有的歐洲學者將治理定義為“將不同公民的偏好意愿轉化為有效的政策選擇的方法手段,以及將多元社會利益轉化為統一行動,并實現社會主體的服從”。[2]由此可見,治理的主要內容在于規則的制定與實施。本文將“治理”界定為:為了實現某種公共利益的目標而制定規則和實施規則的過程。治理的核心在于權力和責任的分配,其既體現在規則的制定過程中,亦體現在規則的實施過程中。
(二)網絡平臺治理的含義
網絡平臺治理是鑲嵌在互聯網治理中的一個概念,因此,先行了解互聯網治理的含義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網絡平臺治理的含義。美國著名的網絡專家勞拉·德拉迪斯認為:“互聯網治理的主要內容包括為維持互聯網正常運轉所必需的技術支持和制度安排,以及圍繞此類制度設計和實踐的互聯網政策。”[3]該定義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寬泛,包括互聯網技術標準的制定、基礎網絡資源的分配、域名系統的管理、對信息代理機構的規制,以及對網絡層系統的規制。
在“信息社會世界峰會”結束后,聯合國成立了“互聯網治理工作組”就互聯網治理問題展開專門研究,在互聯網治理工作組的報告中,其將“互聯網治理”界定為“互聯網治理是政府、私營部門和市民社會根據各自的作用制定和實施旨在規范互聯網發展和使用的共同原則、準則、規則、決策程序和方案”。[4]
本文所稱的網絡平臺治理的含義要較上述關于互聯網治理的含義窄許多,其主要關注的對象限于對網絡平臺上信息內容的規制。但是,兩者關注的視角是相同的,即關注點在于相關的制度與規則的設計與實踐。需要明確指出的是,本文所稱的網絡平臺治理,既不是指政府將網絡平臺的經營者作為規制對象而進行的治理,也不是指網絡平臺的經營者作為治理主體對平臺上的用戶所進行的治理,而是指對以網絡平臺為核心而構建的網絡空間的治理,特別是對網絡平臺所傳輸、存儲和傳播的信息內容與服務的治理,其治理的主體可以是多元的,既包括政府機構,也包括政府以外的民間非營利機構、網絡平臺企業、互聯網行業協會以及網絡用戶等。
“互聯網治理架構即權力分配”[5],同理,網絡平臺治理機制的核心亦在于權力的分配,包括與網絡平臺相關的各種規則的制定與實施中的權力分配,以及與之相伴而生的義務與責任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