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農村“外嫁女”是否有資格獲得征地補償款

——嚴某愛訴陽春市松柏鎮新村村委會下一村侵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廣東省陽春市人民法院(2016)粵1781民初900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侵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

3.當事人

原告:嚴某愛

被告:陽春市松柏鎮新村委會下一村(以下簡稱下一村)

【基本案情】

嚴某愛與顏某亮于1991年農歷九月初八結婚,分別于1992年6月21日生育兒子顏某釗(又名顏某彬)、1995年農歷七月初五生育女兒顏某梅,顏某亮于1997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一因病死亡。2001年1月,嚴某愛以顏某彬的名義領取了陽春市人民政府核發的《陽春市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該承包經營權證記載:發包方為下一村經濟合作社,承包經營方戶主為顏某彬,人口為3人,承包土地面積:水田2.4畝……地塊名稱:門口垌面積1.2畝,石韋垌面積1.2畝。

下一村現人口145人。2015年,因汕湛高速公路建設的需要,征收了集體土地。2016年1月10日,下一村的家長會議決定,該征收的土地補償款按144人分配、每人7500元。顏某釗、顏某梅領取了該土地補償款。

訴訟中,嚴某愛提供了登記日期為2009年11月25日“常住人口登記卡”,該登記卡中婚姻狀況為“喪偶”、服務處所為“下一村”。嚴某愛在庭審后又提供了登記日期為2016年8月12日“常住人口登記卡”,該登記卡中婚姻狀況為“喪偶”、服務處所為“下一村”。下一村提供了主要內容為“嚴某愛,女,因1997年丈夫過世,于1998年帶2個子女(顏某彬、顏某梅)改嫁到春灣鎮劉屋寨村委會知青場村黃某輝處,到現在已近20年之久,她的兩個子女已改名為黃某成、黃某梅,也已入戶春灣鎮劉屋寨知青場村,所以嚴某愛不屬我下一村人,不能享受我村的待遇,無權干涉我村的一切事務。汕湛高速征地款的分配如下:經全體家長會議通過,本征地款按以往一貫的分紅方法分錢,凡屬下一村民的一律有權享受分錢權利(包括沒有戶口的婦女、還未入戶的小孩和外出的工作人員),不屬于本村的不能享受分發權利(指出嫁的外嫁姐[1]和改嫁的婦女,還有外嫁姐的子女),所以嚴某愛屬改嫁婦女,和其他外嫁姐一樣不能分錢。有戶口在本村的外嫁姐及子女和改嫁婦女名單如下:……嚴某愛(共7人)”的《下一村實情認定書》“汕湛高速每人分7500元”簽領表、下一村各戶村民人口明細表。

【案件焦點】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其成員為“改嫁女”“外嫁女”等理由拒絕分配土地征收補償款,是否合法。

【法院裁判要旨】

廣東省陽春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屬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個人與集體經濟組織之間因征地補償款的分配而引發的糾紛,案由應調整為侵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爭議的焦點是嚴某愛是否可參與分配下一村集體的征地補償款。

嚴某愛是否可參與下一村集體征地補償款的分配,關鍵在于其是否具有下一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對嚴某愛提供的常住人口登記卡記載其戶籍在下一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予以確認。根據《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定》第十五條“原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的成員,戶口保留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履行法律法規和組織章程規定義務的,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的規定,嚴某愛具有下一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有權參與村集體分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條“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成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以支持”的規定,嚴某愛請求下一村分配其土地補償款7500元,依法有據,予以支持。下一村提供的《下一村實情認定書》中的“……不屬于本村的不能享受分發權利(指出嫁的外嫁姐和改嫁的婦女,還有外嫁姐的子女),所以嚴某愛屬改嫁婦女,和其他外嫁姐一樣不能分錢”的意見,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三十二條“婦女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補償費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和第三十三條第一款“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等為由,侵害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的規定。

綜上,廣東省陽春市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下一村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土地補償款7500元給嚴某愛。

【法官后語】

近兩年,隨著陽春市城鄉建設的加快,周邊農村面臨大量的整體拆遷,集體土地大量被征用,征地補償款分配中產生的各類問題凸顯,涉及農民的切身利益。

按照法律規定,村集體的土地征收補償款屬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全部成員所有,但有時會存在分配不公的事實。例如,作為集體經濟組織的村組在確定成員資格身份時可能存在認知偏差,如某些長期在農村生活的村集體主要成員、負責人受封建觀念禁錮較深,“重男輕女”、歧視“外嫁女”,認為婦女或者外嫁女、離婚后沒有遷走戶口的婦女、再婚帶子女入戶的婦女無權獲得土地分配。這種封建習俗否定了一些本應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成員資格,剝奪并侵害了集體經濟組織中某些成員的合法權益,人為制造了分配不公,違反了法律規定,引發了侵害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首先要確定當事人是否是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定》中第十五條對成員的成分有明確的規定,“原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的成員,戶口保留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履行法律法規和組織章程規定義務的,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時起,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所生的子女,戶口在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并履行法律法規和組織章程規定義務的,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簡單來說,就是要看戶籍是否登記在本村集體組織中,這是確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基本形式要件。本案中,嚴某愛向法庭提供的證據證明其戶籍所在地就是在下一村,應屬于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只要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就有權參與村集體的征收補償款分配。同時,下一村以嚴某愛是“改嫁女”為由拒絕分配補償款也是沒有法律依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婦女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補償費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婦女因結婚到其他集體經濟組織,但戶籍沒有遷出,并在戶籍所在地生產生活、保留有承包土地且未享受男方所在村組收益分配權的,與其他成員同樣享有分配土地征收補償款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以婦女未婚、結婚、再婚、喪偶等理由,剝奪其在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合法權益。但是婚后戶籍已遷到夫家,生產生活在夫家的,戶籍不在原村組織的,即使保留承包地也不能認定為原經濟組織的成員。

村委會享有自治權利,但其制定的規章制度不能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抵觸,要符合法律法規,絕不能隨意剝奪他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下一村須向嚴某愛支付征收地補償款。

編寫人:廣東省陽春市人民法院 麥李環

注釋:

[1]即外嫁女,當地習慣用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青海省| 卫辉市| 中山市| 板桥市| 广东省| 利津县| 玉屏| 肥城市| 冷水江市| 张掖市| 晋州市| 晋江市| 金川县| 哈密市| 南和县| 普洱| 萨嘎县| 洱源县| 正宁县| 昌黎县| 桦南县| 灵寿县| 毕节市| 昌图县| 元朗区| 锦屏县| 芜湖市| 化隆| 武山县| 双柏县| 勃利县| 峨眉山市| 聊城市| 张掖市| 呼和浩特市| 泊头市| 汝阳县| 丰都县| 黑水县| 温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