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認定
- 中國法院2018年度案例:土地糾紛(含林地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
- 1954字
- 2019-10-25 11:26:13
——張某培訴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楊莊子村村民委員會、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楊莊子村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2015)房民(商)初字第03474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
3.當事人
原告:張某培
被告: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楊莊子村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村委會)、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楊莊子村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以下簡稱經合社)
【基本案情】
張某培原系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楊莊子村(以下簡稱楊莊子村)村民。1999年,張某培分得該村集體土地0.5畝。2003年,張某培因考學將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2009年6月,張某培父親張某革代表其家庭戶與經合社簽訂《口糧地土地經營流轉合同書》,約定:該家庭戶自愿將1999年分得的1.9畝承包地流轉給經合社,由經合社向其支付土地承包經營權補償費;流轉年限為23年,已按原流轉合同支付3年費用,剩余20年,流轉土地1.9畝,每年每畝按1000元計算,20年費用一次性付清,共計3.8萬元;已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按每年每畝1000元予以獎勵,剩余20年,一次性付清共計3.8萬元,合計7.6萬元;此協議簽訂后原口糧地土地經營流轉合同終止;此土地承包經營權補償費是對甲方土地種植的補償,不影響甲方享受本村遇國家征地、土地開發等情形對甲方的任何補償和其他權益等。該合同所涉流轉土地包含張某培的0.5畝土地。2009年,楊莊子村部分土地被國家征用,征地部門亦向該村給付了相應的土地補償費。后村委會、經合社陸續向該村其他村民發放了承包地征收補償費,平均每人共計獲得補償費70456.19元。
2009年12月21日,楊莊子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議通過了“對本村分到地農轉非孩子、學生征占土地補助困難補償按80%計算方案”。但村委會和經合社至今未根據該方案向張某培支付其應得補償費。
【案件焦點】
張某培在征地補償款分配時是否為農村集體組織成員。
【法院裁判要旨】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1999年,張某培所在家庭戶承包了房山區長陽鎮楊莊子村口糧地,其中包括張某培的0.5畝土地,因此張某培應享有0.5畝土地的相關權益。2009年,楊莊子村的土地被征收,征收機關給予了相應的補償。征地補償費如何分配應由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2009年12月21日召開的村民代表大會決議確認了對本村分到地農轉非孩子、學生征占土地補助困難補償按80%計算的分配方案,該決議合法有效,經合社、村委會未按決議履行付款義務,侵犯了張某培的合法權益,理應承擔民事責任。現張某培要求經合社、村委會共同給付55462.4元及逾期付款利息損失,且經合社、村委會亦同意給付上述款項,本院對此不持異議,并予支持。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七項,《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經合社、村委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張某培承包地征收補償費五萬五千四百六十二元四角;
二、經合社、村委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張某培逾期付款利息。
【法官后語】
本案處理重點在于對張某培原告主體資格的確認,即張某培在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階段是否為集體組織成員。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05〕6號)第二十四條規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以支持。但是該條并沒有明確集體組織成員資格認定的標準。
考量這一問題應當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共同特點來分析。其一,農村集體組織成員往往就是該村村民,也可以通過婚嫁等方式取得成員資格,戶籍、集體組織、土地緊密聯系在一起。其二,土地承包經營權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就我國現階段來說,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較為滯后,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其他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益共同成為農村社會保障的支柱,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社會福利可以享受。因此,依據上述特點可以把握兩點原則:其一,戶籍是認定成員資格的重要標準,只要戶籍在集體中,就可以認定其戶籍記載的公民為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其二,若公民以具體、特定的集體土地為基本生產生活資料,無法享受其他社會福利,如承包地被征收時戶籍在集體組織外的學生,集體土地還是其生存的基本生產生活資料,即使其戶籍未登記在集體組織,亦應當認定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兩類原則應當結合起來考量。此外,還應當注意對特殊群體的保護。在審理因土地補償費分配方案實行差別待遇,侵害當事人利益引發糾紛的案件中,要依法充分保護農村集體組織成員特別是婦女、兒童以及農民工等群體的合法權益。[1]既要保障這些特殊成員資格的認定,也要防止“兩頭占”或“兩頭空”的現象發生。
編寫人: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 沈光 孟陽
注釋:
[1]《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涉農民事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