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婚約財產糾紛
- 中國法院2018年度案例:婚姻家庭與繼承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
- 9946字
- 2019-10-25 16:28:22
1 戀愛期間所支出的費用是否能認定為彩禮
——管某某訴孫某某婚約財產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2016)京0107民初字第2241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婚約財產糾紛
3.當事人
原告:管某某
被告:孫某某
【基本案情】
原告管某某與被告孫某某于2015年9月下旬在網上認識,同年10月開始交往。相識之初,被告隱瞞其年齡、家庭情況、工作單位等信息并表示同意和原告結婚,雙方也曾商議拍結婚照并購置家具。后在10月至12月將近3個月的交往中,原告帶被告到石家莊游玩一次,植牙3次,在京花費共1萬余元,以交付現金2000元的形式為被告購置衣物若干,購置8500元電腦一臺,12月下旬在石家莊做完最后一次植牙手術回京后,被告便不再見原告。后來被告還通過電話、短信讓原告出錢為其租房、去臺灣旅游等,原告提出雙方共同負擔以上費用,被告不同意,雙方分手。原告提出既然不同意結婚就退還禮金,被告拒不接受,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的規定和民規民約,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退還訂婚禮金2萬元的70%即1.4萬元。
被告孫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的陳述和事實不符,原告起訴的案由是婚約財產糾紛,但是原、被告在網上認識后并沒有到談婚論嫁的地步,第一次見面被告就感覺原告本人和網上的描述完全不一樣,但是原告一直在關心被告,被告比較感動,雙方才進一步交往。因原告曾經聲稱去他老家石家莊看牙可以報銷,所以就隨被告一同前去,但是僅僅拔了一顆牙,并沒有像原告所說進行過植牙,后雙方因為瑣事分手,雙方之間并沒有婚約,所謂彩禮更是無從談起。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查明:原、被告于2015年9月22日在世紀佳緣網站相識,后雙方確定戀愛關系并于2016年1月分手。
庭審中,原告主張雙方在上述期間有過婚約,原告曾向被告給付錢財或進行消費,其主張的給付內容如下:
(一)2015年10月3日,雙方去趙州橋旅游一共支出1000元;(二)2015年11月11日至12月24日,原告三次帶被告至石家莊看牙,主要治療項目是檢查牙根、做牙冠,原告稱被告治療時系使用原告的醫???,但有未能報銷的部分,共計8000元;(三)2015年11月下旬,原告分兩次交給被告現金共計2000元用于購買衣服;(四)2015年12月14日,因被告過生日,原告交給被告8500元現金用于購買電腦;(五)其他費用,含石家莊與北京往返路費和平時看望被告父母時為被告父母買菜、買禮物的費用。
原告主張上述費用共計20000元均系基于結婚目的為被告購買的較大價值物品,應認定為彩禮,現雙方已經分手,因此被告應作為禮金進行返還。被告否認收到原告上述財物,對相關消費也予以否認,同時被告辯稱雙方系戀愛關系并無婚約。
原告對其為被告購置物品、進行消費的事實及雙方存在婚約的事實未舉證。
以上事實,有雙方當事人陳述在案佐證。
【案件焦點】
原告與被告戀愛期間所支出的費用是否能認定為彩禮。
【法院裁判要旨】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原告稱雙方確定戀愛關系后曾基于婚約為被告購置物品或進行消費,現原告未對其為被告購置物品、進行消費的事實及雙方存在婚約的事實進行舉證,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無法認定,此外,彩禮是以結婚為條件的贈與,與在戀愛期間的男女朋友為促進情感、表達心意而贈送的一般性禮物有一定的區別,庭審中,原告認可電腦系因對方過生日贈送的生日禮物,且其他旅游、購物消費的形式與風俗習慣中彩禮的形式差別較大,故法院認為,即使在雙方戀愛期間原告曾為被告購置過物品或進行過消費,也不能認定為彩禮,故對原告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管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法官后語】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原告與被告戀愛期間所支出的費用是否能認定為彩禮,本案是否為婚約財產糾紛。
婚約,是指男女雙方以將來結婚為目的所作的事先約定,是男女雙方在結婚前對婚姻的合意行為?,F代民法認為婚約都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亦不例外,因此,婚約在性質上不是民事法律行為,而只是民事事實行為。由于婚約具有身份上的意義,故它與民法中的財產契約不同,法律不能強制當事人履行婚約。法院不受理以履行、解除婚約關系為訴訟請求的案件,但對于因婚約關系而引起的返還財產案件,法院則予以受理,即婚約財產糾紛,這是2011年2月18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的第二部分婚姻家庭糾紛中的第三類案由?;榧s財產糾紛,是指男女雙方在婚約關系存續期間,一方因特定原因而從對方處獲得數額較大的財物,在雙方不能締結婚姻時,財產受損的一方請求對方返還財物而產生的糾紛。
關于婚約財產糾紛的法律性質,學術界與實務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婚約財產是附條件或附義務的贈與行為;另一種觀點認為應當按不當得利對待婚約財產。除此兩大類觀點外,還有一種是目的贈與說。目的贈與說認為給付方不得因給付而要求對方必須與其結婚,贈與人在目的不能實現時,可請求受贈方返還其給付的財物,這與給付人當初給付時的本意相吻合,因此,比較符合婚約財產的法律性質。在審判實務中,各地做法雖不一致,但是采用附條件贈與說的較為普遍。
對于彩禮的性質,學術界素有爭論。目前主要有“從契約說”“證約定金說”“贈與說”等?!皬钠跫s說”“證約定金說”因為不符合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情況而應予舍棄。目前,“贈與說”占據通說地位。彩禮絕非無條件的贈與,給付彩禮不是毫無目的的,其明確指向婚姻的締結。若雙方最終未能進入婚姻狀態,或者其婚姻狀態未能持續一定時間,都會發生彩禮返還的問題。
2004年頒布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痹摋l司法解釋將當事人是否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作為返還彩禮的一個必要條件,卻容易忽略一個日益凸顯的“同居造成事實婚姻狀態”的情形。且在我國很多地區,人們判斷男女雙方締結婚姻常常是以訂婚或者舉行婚禮儀式,即訂婚或舉行“儀式婚”為標準的。這類婚姻無論是形式效力(向鄰人宣示)還是實質效力(共同生活)都不遜色于以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法律婚”。[1]
具體到本案中,原告稱雙方確定戀愛關系后曾基于婚約為被告購置物品或進行消費,現原告未對其為被告購置物品、進行消費的事實及雙方存在婚約的事實進行舉證,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亦無法認定。此外,彩禮是以結婚為條件的贈與,與在戀愛期間的男女朋友為促進情感、表達心意而贈送的一般性禮物有一定的區別。庭審中,原告認可電腦系因對方過生日贈送的生日禮物,且其他旅游、購物消費的形式與風俗習慣中彩禮的形式差別較大,故法院認為,即使在雙方戀愛期間原告曾為被告購置過物品或進行過消費,且雙方并未提供實際共同生活的證據證明存在事實婚姻,因此不能將原告在戀愛期間所支出的費用認定為彩禮。
編寫人: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 路紅紅
2 婚姻案件中彩禮的返還原則初探
——蘭某某訴尹某某、尹某甲婚約財產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黑龍江省克山縣人民法院(2016)黑0229民初字第701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婚約財產糾紛
3.當事人
原告:蘭某某
被告:尹某某、尹某甲
【基本案情】
2016年2月,原告與被告尹某某經人介紹相識并訂立婚約,2016年2月28日原告給付被告尹某某彩禮20000元。原、被告相處一段時間后因性格不合分手,現原告要求二被告返還彩禮18000元,被告認為是見面禮不同意返還,雙方因協商未果發生糾紛。
【案件焦點】
雙方訂立婚約后給付的現金性質是什么,能否返還及返還的額度。
【法院裁判要旨】
黑龍江省克山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與被告訂立婚約時給付被告20000元,后雙方因性格不和分手,因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被告應予以返還。原、被告就該款項的性質存有異議,原告主張其為彩禮,被告主張為見面禮,原告就其主張提供了相應的證據證明,應認為原告給付的20000元性質是彩禮,且原告對其中部分數額由被告給原告家買禮物予以扣除,其主張符合常理。被告雖辯稱該款系見面禮,且已被消費,但未就其主張提供證據證明,抗辯理由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事實,故不予采納。原告雖主張由二被告返還,但接收彩禮的系被告尹某某,故被告尹某甲不應承擔返還責任。結合原告蘭某某、被告尹某某雙方相處四月有余,且雙方有互相來往的支出,全部返還不合情理,故酌情認定部分返還,綜合本案的實際,法院酌情認為返還13000元為宜。
黑龍江省克山縣人民法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的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判決如下:
一、被告尹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返還原告蘭某某彩禮13000元;
二、被告尹某甲不承擔責任;
三、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該案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現判決已生效。
【法官后語】
本案涉及的法律問題如下:
1.雙方訂立婚約時給付的資金未約定性質怎樣認定?目前在實際生活中,男女雙方訂立婚約后,按照民俗男方會給付女方一定數額的彩禮,尤其在農村數額有越來越多的趨勢,甚至多達幾十萬元,給男方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雙方一旦婚姻關系出現問題,因為彩禮問題也會發生極大爭議。給付彩禮這種現象雖不為法律提倡,但在民間還有存在的空間,因此而出現的民事案件常有發生,甚至因此演化為刑事案件,有必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案中雙方訂立婚約時原告主張在被告索要彩禮后給付了2萬元,但雙方未按農村習俗書面約定款項的性質,被告抗辯是見面禮且已被消費,不同意返還。從原告給付款項的數額及證據情況可認為是彩禮,雙方相處四月有余被告主張全部消費不合情理,數額也不符合見面禮贈與的條件,被告的異議理由無證據證明,不應得到支持。
2.彩禮的返還原則?!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從法條的規定上看,彩禮在法律上不提倡,但確實有存在的空間,短期內也無法杜絕,尤其在農村較為普遍,實踐中彩禮的數額已達30萬元,許多父母為子女婚事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也帶來了一系列不容小覷的社會問題。彩禮的性質是基于婚姻關系建立的給付,但其性質不能視為對女方的贈與,也不能演變為夫妻共同財產,這一點從法條規定予以返還上就可以看出,但返還的具體額度原則上沒有規定。個人認為,彩禮應予返還是根本原則,現在實際給付的數額較大,在司法實踐中應把握以下幾方面,是否已履行訂立婚姻關系的目的;雙方共同生活時間的長短;是否已生育子女;款項由誰實際掌握;結婚時的合理花費及共同生活期間是否用于共同生活支出,綜合以上因素后確定舉證責任由彩禮接受方予以證明并酌情予以返還。
編寫人:黑龍江省克山縣人民法院 李云飛
3 夫妻雙方對于已使用的個人財產訂立的“欠條”性質認定
——廖某訴林某夫妻財產約定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2016)渝0243民初字第122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夫妻財產約定糾紛
3.當事人
原告:廖某
被告:林某
【基本案情】
原告廖某與被告林某談婚論嫁期間,被告林某于2015年1月3日為原告廖某購置金項鏈一條、金戒指一枚、金耳釘一對。2015年2月9日,原告廖某父親廖某坤在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彭水支行以廖某的名義定期存款80000元,作為原告廖某的嫁妝,贈送給原告廖某個人。2015年3月30日,原告廖某與被告林某于2015年3月30日登記結婚并共同生活。2015年6月19日,原告廖某被送往重慶市彭水縣中醫院住院治療,癥狀為停經二個月,胚胎停止發育一天,入院診斷為:胎死不下,氣血虛弱型,稽留流產。2015年6月23日出院,花去醫療費2196.34元。原、被告未生育子女。
原告廖某與被告林某婚姻存續期間,原告廖某自愿將嫁妝中的40000元支出用于夫妻共同生活。2015年8月2日,對于已經使用的40000元,被告林某向原告廖某支付了10000元,并出具欠條一張,載明:“今欠廖某陪嫁禮金40000元。當天已還10000元,余欠30000元整。年底付清。欠款人:林某2015.8.2”。原告廖某尚存嫁妝還有惠而浦洗衣機一臺、餐具一套(含六個青花瓷碗)、康佳飲水機一臺、十字繡兩幅(一幅為家和萬事興圖案,一幅為玫瑰花圖案)、不銹鋼炒鍋一個、刀具一套(含五把刀)、華帝燃氣灶一套(含燃氣灶一個,燃氣罐一個)、美的微波爐一個。
2015年11月9日,廖某向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決準予其與林某離婚、分割共同財產、并請求林某返還30000元嫁妝。經審理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9日作出(2015)彭法民初字第03943號民事判決書,判決如下:
一、準予原告廖某與被告林某離婚;
二、原告廖某的嫁妝惠而浦洗衣機一臺、餐具一套(含六個青花瓷碗)、康佳飲水機一臺、十字繡兩幅(一幅為家和萬事興圖案,一幅為玫瑰花圖案)、不銹鋼炒鍋一個、刀具一套(含五把刀)、華帝燃氣灶一套(含燃氣灶一個,燃氣罐一個)、美的微波爐一個歸其所有;
三、駁回原告廖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判決作出后,雙方均未上訴。2016年1月11日,原告廖某向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請求被告林某支付30000元,訴稱原告廖某父母于2015年2月9日(廖某結婚以前)以廖某名義存款80000元,婚后不久被告林某就強行要求原告廖某將其個人財產80000元取出40000元,為被告林某償還債務。被告林某于2015年8月2日向原告廖某出具欠條一張。2015年11月,原告廖某起訴離婚,因欠款未到期,人民法院未判令被告林某支付前述欠款?,F在欠款已到期,原告以電話的形式多次向被告催款無果。被告林某辯稱欠條中的40000元實際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雙方并未實際形成債權債務關系,雙方亦未進行夫妻財產約定,不應償還該40000元。
【案件焦點】
1.廖某與林某并沒有對夫妻財產進行嚴格約定,婚姻存續期間林某對于廖某的已經使用的個人財產出具了欠條一張,該欠條性質應當如何認定;2.欠條中款項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林某是否負有償還的義務,如若有償還義務則償還的數額應當如何確定。
【法院裁判要旨】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欠條本質系夫妻個人財產的約定,該約定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林某應積極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
理由如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八條的規定,本案爭議的40000元系原告廖某的個人財產。原告廖某將個人財產通過欠條的形式與被告林某進行約定,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系夫妻雙方對于婚前個人財產的約定。對于該40000元已經使用或不存在問題,雖然已經使用或不存在,但夫妻之間對于已經使用的個人財產再次進行約定,對于夫妻雙方均具有約束作用,根據民法的自愿原則和意思自治原則,人民法院應對該類約定進行認定和保護。對于該40000元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問題,即使40000元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但林某通過欠條的形式再次確認了該筆財產的性質仍然屬于廖某的個人財產,40000元財產性質并未改變,不影響法律對夫妻一方個人財產的保護效力。故本案的欠條不受婚姻關系存續情況或財產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等因素影響,應當按照夫妻雙方的約定進行處理。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被告林某在本判決生效后立即向原告廖某支付30000元。
【法官后語】
本案處理重點主要在于對夫妻財產約定制度的把握?!吨腥A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具體到本案中,主要的構成要件為:1.夫妻一方個人財產;2.個人財產已經使用或不存在;3.達成書面約定。符合上述構成要件的欠條,應當認定為夫妻約定財產制的特殊類型進行保護。該類欠條性質的爭議,很大程度上緣于價值取向的不同。傳統婚姻家庭價值觀念認為,將此類欠條列為夫妻約定財產制的特殊類型不利于營造和諧相處、相互扶助的婚姻家庭環境。另有觀點認為,當前社會處于轉型期,將此類欠條列為夫妻約定財產制特殊類型進行保護,有利于完善夫妻約定財產制,對于婚姻家庭的穩定起到保障作用。筆者認為,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婚姻家庭文化亦日趨多元化,夫妻之間對于夫妻關系的認識呈現復雜化趨勢發展,單一的夫妻約定財產制,不再能夠適應夫妻關系的動態發展;另外,個人所擁有的財產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經濟糾紛也逐日增多,夫妻等家庭成員之間的經濟糾紛也屢見不鮮。本來經濟的發展是為了給人們帶來更好的生活,但是經濟糾紛的不斷出現卻嚴重地傷害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影響了家庭的和睦。因此,為了減少夫妻之間的經濟糾紛,夫妻之間關于個人財產使用后進行的約定應運產生。從社會角度考慮,人民法院應當將該類欠條視為夫妻約定財產制的特殊類型予以保護。
編寫人: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冉建
4 婚約財產糾紛中主體的確定及彩禮的認定
——楊某訴鄒某、鄒某映婚約財產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四川省渠縣人民法院(2015)達渠民初字第2393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婚約財產糾紛
3.當事人
原告:楊某
被告:鄒某、鄒某映
【基本案情】
四川省渠縣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原告楊某與被告鄒某經媒人陳某某介紹后相識并戀愛。原被告于2014年1月17日(臘月初八)按農村風俗舉行婚禮后,便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但至今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在舉行婚禮儀式前,原告方通過媒人陳某某向被告的父親鄒某映交彩禮26000元,并且購買金項鏈、金戒指、金耳環通過媒人陳某某贈與鄒某作為定情信物。原被告同居生活期間因感情不和經常發生矛盾,被告鄒某自然流產后,不愿再與原告楊某繼續共同生活,2015年8月16日后二人便分居生活至今。故原告楊某起訴至法院要求被告鄒某、鄒某映返還彩禮、三金、宴請等費用共計118400元。
【法院裁判要旨】
四川省渠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之規定,并參照《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五十條第一款“婚約財產糾紛案件中,當事人請求返還以結婚為條件而給付的彩禮,如果未婚男女雙方確已共同生活但最終未登記結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雙方共同生活的時間、彩禮數額并結合當地農村的風俗習慣等因素,確定是否返還及返還數額”的精神,本院認為原告通過媒人給被告的彩禮款應予返還,但要適當扣除共同生活期間的生活開支及被告鄒某流產后租房調養的費用。原告主張的26000元彩禮款,被告當庭自認26000元彩禮款由媒人陳某某交給被告鄒某映,本院予以支持。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本院酌情認定原被告共同生活期間的生活開支為5000元。原告主張的宴席費70000元,紅包費2400元于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原告主張的銀行卡內的7000元,以及被告主張原告買車向被告母親曾某某借款30000元、陪嫁8000元等事實,原被告均未能舉出其他證據予以佐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之規定,本院不予認定。原告楊某主張的三金13000元,因未能在舉證期限內提供三金的價格證明,庭后雖然提交周大生珠寶店出具的購買三金的6361元價格證明,但未能證明購買人是原告楊某,故本院不予支持。因被告鄒某未能舉證證明自然流產所花費的費用20000元,本院經走訪醫院后酌情認定流產及租房調養的費用為5000元,原告應予補償。被告主張在共同生活期間原告因經營服裝生意用去其工資現金20000元應從彩禮中扣除,不符合法律規定,但原告應適當補償,本院酌定5000元。綜上所述,被告鄒某、鄒某映應返還的費用為彩禮26000元扣減共同生活期間的必要開支5000元及鄒某自然流產期間的花費5000元,即16000元。
據此,四川省渠縣人民法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限被告鄒某、鄒某映在判決書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楊某彩禮款16000元。
【法官后語】
1.訴訟主體及彩禮認定標準
近期,有關“天價彩禮”的新聞報道頻頻“亮眼”,很多地方的“天價彩禮”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很多家庭,掏了“天價彩禮”,卻落了個“人財兩空”。實踐中,彩禮的給付行為與接受行為,并不僅僅在婚約當事人雙方之間直接發生,往往是男方或男方的父母通過婚姻介紹人給付女方或女方父母。在審判時,根據法律規定,對適格的訴訟主體進行審查,如果彩禮的給付、接受只發生在準備締結婚姻關系的男女本人之間,接受人接受的彩禮未用于家庭生活消費,彩禮成為接受人的個人財產,訴訟主體可列男女本人。若彩禮的給付、接受彩禮是以家庭方式出現的,訴訟主體可列包括男女本人和雙方的家庭成員,否則,面對“天價彩禮”無法收回時,定會造成一方“人財兩空”的尷尬境地,無法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對彩禮范圍明確規定,彩禮一般包括為達結婚目的一方要求另一方給付的現金、首飾等貴重物品。對于共同花費和屬于一方自愿贈與性質的財物如贈與對方的定情物、信物等應不予返還。對彩禮返還比例應考慮雙方的過錯、同居時長、生活條件、當地習俗等因素。
2.在庭審認證時充分結合當地實際習俗根據證據規則認證
農村在給付彩禮時,通常有三種情形:一是給付金錢時,只有媒人作證,而媒人往往是一方或雙方的親戚,與當事人之間存在利害關系;二是為籌辦婚禮購置的物品,沒有正規發票,其價值認定的證據不好甄別;三是購買的首飾、衣物、化妝品及其消費品的證據證明標準問題。處理類似案件時,應一方面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化解矛盾的力量盡力做當事人的調解工作,發動基層組織、民調組織、當事人親友及代理人等結合習俗做調解工作,使案結事了,真正達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另一方面在證據認定上,注重言詞證據與實物證據的結合分析,注重相關證據鏈的綜合考慮。在沒有正式票據情況下,結合習俗和當事人陳述綜合分析認定。同時,應做好財產保全工作。如果此類案件牽涉標的額較大,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法院判決的權威及效果,對于矛盾較大可能難以調解的此類案件,請求給付的當事人沒有申請財產保全時,法院應主動提示進行財產保全和強化證據留存意識。
結合本案,雙方同居時間很短后不能共同生活下去,同居生活期間未生育子女,原、被告共同認可原告通過媒人給付被告現金26000元,此款作為以締約婚姻為目的的彩禮款,由于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結合雙方同居生活時間長短及當地習俗等因素,同時被告因流產所產生的開支,法院也應酌情認定,除去共同生活的開支和小產所花費的費用后,剩下的彩禮被告應返還給原告。原告給被告購買“三金”支出6361元,應視為贈與行為,可不予返還。綜合認定,被告鄒某、鄒某映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給原告楊某彩禮款16000元。合理分析雙方過錯,合理分擔風險責任,讓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統一,有利于讓新時期新婚姻法精神深入人心,倡導文明節儉、健康的婚戀價值觀,驅除背負金錢的婚戀觀,摒棄借婚姻索取財物的不合理觀念,杜絕因“天價彩禮”現象而導致的“因婚致貧”的社會隱患。
編寫人:四川省渠縣人民法院 易興偉
注釋:
[1]黃小箏:《彩禮返還糾紛司法裁判的“法”與“理”》,載《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