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離婚糾紛
- 中國法院2018年度案例:婚姻家庭與繼承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
- 24178字
- 2019-10-25 16:28:22
5 夫妻分居期間一方以個人名義辦理信用卡產生債務如何認定
——王某某訴郭某甲離婚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法院(2017)豫0482民初字第3804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離婚糾紛
3.當事人
原告:王某某
被告:郭某甲
【基本案情】
王某某與郭某甲于2008年自由戀愛,后開始同居生活,2014年4月8日辦理結婚登記手續。雙方于2009年年初生育長子郭某乙,現隨郭某甲生活,2014年5月生育次子郭某丙,現隨王某某生活。2015年元月,王某某與郭某甲分居,王某某回娘家居住至今。現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王某某要求離婚,郭某甲同意離婚,但提出其信用卡欠款28480.99元,個人貸款56689.5元,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由雙方平均分擔。
【案件焦點】
本案中因信用卡產生的債務是否屬于夫妻共同債務。
【法院裁判要旨】
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1.王某某和郭某甲對夫妻關系破裂和雙方自2015年1月分居至今的事實均無異議,故對王某某要求離婚的請求,本院予以準許。
2.關于王某某和郭某甲所生子女郭某乙、郭某丙的撫養問題,鑒于郭某乙隨郭某甲生活,郭某丙現隨王某某生活的現狀,從不改變成長環境有利于子女成長的角度,結合王某某和郭某甲目前的經濟狀況,郭某乙由郭某甲撫養,郭某丙由王某某撫養為宜,撫養費各自自理。
3.關于夫妻共同財產和債務問題,郭某甲主張有信用卡欠款28480.99元,從其提供的信用卡片和催款單復印件,看不出消費時間和用途,王某某均不予認可,郭某甲無其他證據證實用于夫妻或家庭生活支出,或者是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消費,故對信用卡債務本院無法認定;郭某甲主張有貸款56689.5元,從其提交的兩份消費貸款合同可以認定郭某甲分別于2015年6月和10月共計貸款本金40000元,用于日常消費,但發生在王某某和郭某甲分居以后,郭某甲無法證實用于王某某和郭某甲共同生活支出,王某某稱不知情,故對郭某甲辯稱上述貸款為夫妻共同債務的主張,本院亦不予認定。
綜上,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法院判決如下:
一、準予王某某與郭某甲離婚;
二、郭某乙由郭某甲撫養,郭某丙由王某某撫養,撫養費各自自理;
三、駁回王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后語】
本案涉及的問題是,在夫妻關系存續但分居期間,一方以個人名義的信用卡消費能否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個人消費的信用卡能否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是是否由夫妻共同償還的關鍵。筆者認為,隨著近年來信用卡申請的門檻降低,信用卡業務的推廣普及,大部分人都可以憑個人身份證和個人意愿申請認領到一張或幾張信用卡,用于消費或者其他開支,無須夫妻關系證明。作為一般夫妻而言,個人日常小額正常消費所欠債務如果是發生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本著夫妻有相互扶養義務,提供有效的債權憑證可以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但如果發生在雙方分居期間的日常消費支出,應系個人行為產生的債務,無法認定為共同債務,除非主張一方當事人提供證據證明支出用于夫妻或者家庭消費。分居期間一方通過信用卡日常消費所負信用卡賬單債務,具有身份專屬性,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煙法》第十八條認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的規則,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屬于夫妻個人財產,此時個人信用卡債務應認定為個人債務,這樣裁判認定,也是為了鼓勵夫妻之間在分居時理性消費,避免肆意消費一方惡意產生債務讓對方償還的行為,或者避免一方不勞而獲的心理從而加大離婚糾紛對社會人際關系的破壞。
編寫人: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法院 朱曉雪
6 夫妻一方向另一方出具的聲明能否視為對財產的約定
——張某訴徐某離婚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人民法院(2016)蘇1311民初字第2387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離婚糾紛
3.當事人
原告:張某
被告:徐某
【基本案情】
張某與徐某經人介紹相識后,于2007年5月21日登記結婚。2009年6月初,張某與徐某共同至宿遷市宿豫區九龍花園銷售部購買了位于宿豫區九龍花園二期×幢×單元××室商品房一套及價值10062元的配套車庫一間,商品房總價值258189元,支付首期付款52189元,貸款金額206000元,該房產登記在徐某名下,并以徐某名義辦理房貸手續。截至開庭審理時,已還貸款本金132592.58元、利息29385.14元。房屋交付后,張某與徐某又于2010年3月25日交納房屋契稅2809元,于2010年8月19日交納維修基金5692元,于2012年3月30日取得該房產的產權登記。
2012年8月10日,被告向原告出具聲明一份,內容為:“關于對宿遷市宿豫區九龍花園二期×幢××室房屋所有權的確認聲明:九龍花園二期×幢××室房屋一套,面積為113.84m2,產權證編號為2012017××號,產權證上產權人為徐某,現聲明該房屋實際由張某用婚前自有資金十萬元購買,產權人應為張某。特此申明。申明人:徐某2012.8.10。”
張某于2016年4月26日訴至本院,要求與徐某離婚。張某主張宿豫區九龍花園商品房雖然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但首付款10萬元系張某的婚前財產,該房產應判歸張某所有,庭審中張某向法庭出示了房屋買賣協議、銀行提款明細、徐某出具的聲明,證實自己的主張。徐某抗辯認為該房產購買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且房貸均是徐某自己支付,聲明是在被強迫的情況下出具的,不能認定為雙方對該房產歸屬的約定。
【案件焦點】
徐某向張某出具的聲明能否視為雙方對財產的約定。
【法院裁判要旨】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關于宿豫區九龍花園二期×幢×單元××室商品房及配套車庫的歸屬問題,張某庭審中提供的郵政儲蓄銀行取款憑單、郵政儲蓄銀行交易明細、中國建設銀行取款憑單、房屋買賣協議等證據相互印證,能夠證實張某用其婚前個人財產支付了房屋首付款。且徐某于2012年8月10日向張某書寫的聲明,也能證實雙方已對該房屋的權屬作出了約定,雙方應當履行。徐某辯稱,2012年8月10日書寫的聲明系在受脅迫的情況下書寫,并非真實意思表示。徐某未能提供證據證實其辯解意見的成立,不予采信。綜上,根據該房屋的具體情況,本著照顧子女及女方權益的原則,確認位于宿遷市宿豫區九龍花園二期×幢×單元××室商品房及配套車庫歸張某所有。由于該房屋的房貸系用夫妻共同財產償還,故張某應就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補償徐某。本院確認張某給付徐某房屋補償款145000元。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十二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一、準許張某與徐某離婚;
二、坐落于宿遷市宿豫區九龍花園二期×幢×單元××室商品房一套及×號樓北××號車庫一間歸張某所有。張某自2016年7月起負責償還剩余房貸,直至還清為止。張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徐某房屋補償款145000元。
【法官后語】
如何認定婚姻存續期間徐某給張某出具的聲明是本案一個重要爭議焦點。本案中,張某與徐某買房行為發生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雖然張某以個人財產出資支付了購房首付款,但以徐某名義辦理銀行按揭貸款手續,且以夫妻共同財產償還按揭貸款。房屋的取得對價一部分來自一方的個人財產,一部分來自婚后共同所得。遂該房產應認定為張某與徐某的夫妻共同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本案中,單方聲明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書面協議,承辦人認為,即使夫妻間無書面財產約定協議,但雙方均認可或有證據足以表明存在財產約定合意的,應認定財產約定成立。雖然張某與徐某就該房產未簽訂正式的書面協議,但徐某就房產歸屬向張某出具了書面聲明,聲明中存在財產處理的內容,且張某認可該聲明并以此作為證據使用。應當認定該聲明系張某與徐某雙方就房產處理的合意,雙方財產約定成立。
因此,在張某與徐某就該房產協商不成的情況下,法院判決該房產歸張某所有,并在綜合考慮房屋價格、已償還貸款及利息的數額、房屋的增值等事項后,判決張某給付徐某一定的補償。
編寫人: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人民法院 孫春梅
7 夫妻忠誠協議的性質及效力分析
——楊某某訴貢某某離婚后財產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2016)蘇0281民初字第813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離婚后財產糾紛
3.當事人
原告:楊某某
被告:貢某某
【基本案情】
貢某某與楊某某于1996年1月登記結婚。2013年3月,貢某某向本院起訴要求離婚,2013年9月本院判決離婚,并查明雙方無婚前財產及共同債權債務,雙方婚后共同財產有:登記在貢某某名下的位于江陰市華士鎮人民路×號×室房產(包括汽車庫一間)、華士鎮人民路門面房2間、張家港市楊舍鎮王府名邸×幢×室及江陰皓杰金屬制品有限公司90.39%的股權;登記在楊某某名下的位于張家港市楊舍鎮王府名邸×幢×室、無錫市新世紀國際紡織服裝城商鋪1間及皓杰公司9.61%的股權。由于雙方均未交納涉及財產分割的訴訟費用,故上述夫妻共同財產未在該離婚訴訟中予以處理。
2014年5月,楊某某將貢某某訴至本院,請求判決前述夫妻共同財產全部歸其所有。本院經審理查明:2009年9月22日貢某某在楊某某書寫的《保證書》上簽名,《保證書》載明如貢某某有男女私情或不正當男女關系,則放棄夫妻財產分割權。后貢某某在與楊某某婚姻存續期間,與黃某某存有婚外情及婚外性行為,并于2014年6月生育一足月男嬰。雙方共有的5套房產因其他經濟糾紛均被法院查封。據此,本院認定貢某某違反了在《保證書》中所作承諾,其夫妻共同財產應全部歸楊某某所有。由于楊某某與貢某某名下的5套房產均因其他經濟糾紛被法院查封,故本院對該5套房產未予分割,只對雙方在皓杰公司的股權予以處理。2015年1月本院作出一審判決:一、楊某某與貢某某在江陰皓杰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的股權歸楊某某所有;二、駁回楊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貢某某對該審判決不服并提出上訴。2015年4月,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維持原判。
登記在貢某某名下的位于江陰市華士鎮人民路×號×室房產(包括汽車庫一間)現已被解除查封,楊某某再次訴至本院,要求分割該房產,形成此訴。
【案件焦點】
貢某某于2009年9月22日簽署的《保證書》中關于財產的約定是否有效。
【法院裁判要旨】
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一方面,《保證書》以懲罰性財產分割方式強化夫妻間履行忠實于配偶的義務,并不涉及婚姻家庭以外他人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違反公序良俗及法律禁止性規定,亦未限制貢某某的婚姻自由,符合婚姻法的原則和精神。另一方面,《保證書》約定內容作為附條件的夫妻婚內財產分割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具有可執行性,在條件成就時對雙方均應具有約束力,在夫妻財產分割糾紛中應予適用,應受法律保護。貢某某在與楊某某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與黃某某存有婚外情及婚外性行為,故貢某某違反了《保證書》中所作承諾,應按《保證書》中的約定,其夫妻共同財產全部歸楊某某所有。
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七條、第六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一、登記在貢某某名下的位于江陰市華士鎮人民路×號×室房產(包括汽車庫一間)歸楊某某所有;
二、駁回楊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后語】
本案處理的重點在于對夫妻忠誠協議的理解與效力認定。本案中,楊某某與貢某某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簽訂了《保證書》,該保證書約定貢某某如違背夫妻忠實義務,后果為夫妻共同財產全部歸楊某某所有,該保證書即為夫妻忠誠協議,即男女雙方在婚前或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對夫妻忠誠的權利義務及違約后果進行的約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這不僅是道德義務,也是法律義務,違背夫妻相互忠實義務,不僅否定了愛情的專一性和排他性,也不利于家庭穩定及子女成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但現實生活中對于一方違背夫妻忠實義務,尚未達到重婚或與他人同居程度的,離婚時無過錯方要求損害賠償就缺乏法律依據。在夫妻忠實義務不具有可訴性及司法救濟不足的現實情況下,簽訂夫妻忠誠協議成為婚姻中無過錯方保障自身離婚后經濟利益的有效手段。本文僅討論違約后果為變更財產關系的夫妻忠誠協議,對于調整人身關系的夫妻忠誠協議,如約定夫妻一方出軌則喪失子女探視權、出軌方自斷一指等,因剝奪一方法定權利及侵害健康權等,違反了法律強制性規定或有損社會公德而無效,筆者不再贅述。
在判定夫妻忠誠協議效力前,應明確其性質及請求權基礎。對此,筆者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等特別法對夫妻忠誠協議未有明確規定時,應適用一般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故簽訂夫妻忠誠協議應為一般民事法律行為,該協議為廣義契約、無名契約,其請求權基礎亦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本案貢某某與楊某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意思自治的情況下簽訂《保證書》,約定夫妻一方違背忠實義務需要承擔的后果,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構成民事法律行為,即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
關于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學術界、司法界都存有肯定說與否定說兩種觀點,在法律沒有明確其效力的情況下,法院裁判也并不統一。筆者認為調整夫妻財產關系的忠誠協議當然有效,其本質為附忠誠義務的夫妻財產約定,可作為一般民事法律行為處理。否定說從根本上否定了婚姻本身的契約性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尚有約定財產制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夫妻雙方達成附條件的夫妻婚內財產分割協議,且該協議簽訂符合一般民事法律行為構成要件,協議應屬有效。此外,夫妻忠誠協議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關于夫妻忠實義務這一法律條文的精神,并將該義務具體化。在現行立法與司法對無過錯方的權利保護具有局限性時,夫妻忠誠協議不失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有效手段,其實際上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法律的發展在于社會本身,而法律亦源于社會,夫妻忠誠協議的產生具有合理性及必要性。法院通過裁判的方式肯定該協議的效力,不僅能夠保障無過錯方的權利,也能對過錯方進行財產懲戒,有效遏制婚外性行為的發生,保障一夫一妻制度。
對夫妻忠誠協議效力的不同認定導致司法實踐中“同案不同判”的現象屢見不鮮,且鑒于忠誠協議約定的任意性,對此有必要通過司法解釋對該協議的性質、效力及法律適用規范進行規定,便于司法實踐的操作。筆者認為,有效的夫妻忠誠協議應同時滿足以下要件:(1)夫妻雙方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2)協議內容系夫妻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3)協議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不違背公序良俗;(4)采用書面方式訂立;(5)協議內容具體明確,具有可執行性。
忠誠,是對一夫一妻制度最好的詮釋,也是婚姻的本質。涉及財產分配的夫妻忠誠協議作為婚姻當事人維護婚姻穩固、保護自己婚后經濟權益的一種手段,理應受到法律保護,即使協議不能確保婚姻關系的永久穩定,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存在的價值。
編寫人: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 陳教智 黃靜宇
8 妻子堅持晚育,丈夫訴請離婚,是否認定夫妻感情破裂
——管某某訴陳某某離婚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法院(2016)蘇0111民初字第5286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離婚糾紛
3.當事人
原告:管某某
被告:陳某某
【基本案情】
原告管某某與被告陳某某,于2004年相識后自由戀愛,2010年11月18日登記結婚,婚后尚未生育子女。結婚后,原告希望被告生育子女,被告堅持晚育,結婚六年以來,原告多次與被告溝通和協商并做生育準備,但被告忙于工作,雙方對生育子女問題始終未達成一致意見,故產生矛盾。雙方并無生理上的疾病。原告認為無法理解和忍受,故訴至本院,要求與被告離婚。
被告認為雙方經過六年戀愛結婚,感情基礎良好,婚后為了工作和事業發展,被告堅持晚育是正當權利,雙方并無根本性矛盾,不同意離婚。
【案件焦點】
陳某某堅持晚育,管某某訴請離婚,是否認定夫妻感情已經破裂。
【法院裁判要旨】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因被告堅持晚育,原告訴請離婚,是否應認定為夫妻感情已經破裂?原、被告夫妻間產生矛盾主要是因為對于生育子女時間問題意見不一所致。原、被告均應多體貼和包容對方,珍惜夫妻感情,改進處理夫妻矛盾的方式方法,妥善商議生育子女問題,共同建設家庭,互相尊敬、關心、信任,加強溝通,夫妻關系有和好的可能。本院對原、被告雙方的婚姻基礎、婚后感情、要求離婚的原因及夫妻關系的現狀進行了綜合分析后,確認原、被告之間的夫妻感情尚未破裂。故原告要求與被告離婚,理由不充分,本院不予支持。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管某某要求與被告陳某某離婚的訴訟請求。
【法官后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五條規定了“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民事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三條也規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我國199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一次在立法中規定生育權,第五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2002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七條規定,“公民有生育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六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1.生育不能約定。如雙方達成禁止生育的協議,是對法律賦予公民生育權的人為限制,當屬無效。同時,這一約定也是無法執行的。
2.雖然禁止生育的協議無效,但并不等于女方不同意生育,就是侵犯男方的生育權。生育權是法律賦予每個人的權利,但沒有必須生育的義務,每個人都有選擇生育或者不生育的自由。婦女有按照自己意愿決定不生育的自由,包括不懷孕或懷孕后終止妊娠的自由。
3.生育是男女雙方合意的共同性行為產生的結果,雙方互有生育與不生育的權利和自由,這是法律無法強制的。
本案中,女方堅持晚育是生育權的正當行使,如無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不能認定夫妻感情已經破裂。
綜上,夫妻間對于生育子女問題意見不一導致矛盾,一方要求離婚,另一方不同意離婚,應對原、被告雙方的婚姻基礎、婚后感情、要求離婚的原因及夫妻關系的現狀進行綜合分析,如無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節,不能認定為夫妻感情已經破裂,應勸導雙方改進處理夫妻矛盾的方式方法,妥善商議生育子女問題。對離婚的訴訟請求不應支持。
編寫人: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法院 汪會中
9 一方當事人婚前患有精神分裂癥是否應認定婚姻無效
——林某清訴羅某玲離婚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人民法院(2016)粵5322民初字第77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離婚糾紛
3.當事人
原告:林某清
被告:羅某玲
【基本案情】
林某清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法院判決林某清與羅某玲的離婚糾紛;2.本案訴訟費由羅某玲承擔。事由和理由:2014年6月1日,林某清經本村委的謝某溢與羅某玲的父親羅某昌介紹認識羅某玲,當時謝某溢與羅某昌均稱羅某玲沒有精神病,只是皮膚病。謝某溢收下了3500元的介紹費,羅某昌收了6800元禮金,并催促林某清馬上與羅某玲結婚,2014年6月5日,謝某溢、羅某昌、羅某玲、林某清等一起來到郁南縣民政局(羅某玲持失效的身份證),林某清與羅某玲登記結婚。2015年7月15日將羅某玲的戶口遷到林某清的家庭,羅某玲婚后不久,皮膚病治好即不斷地無故離家出走,每次都是在羅某昌家里或者去其家的途中路旁找到。林某清發現羅某玲表現疑似精神病,即追問羅某昌,仍隱瞞,發展到2016年11月中旬羅某玲把家里東西打爛并手持鋤頭追打鄰居。2016年11月21日,林某清到羅定市第三人民醫院調查,確定羅某玲是精神病患者,林某清婚后只有夫妻之名,沒有夫妻之實,婚姻生活非常痛苦,并沒有生育,毫無感情可言,沒有任何的共同財產。綜上所述,林某清與羅某玲的婚姻可以說是無效婚姻,根本沒有夫妻感情,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林某清在2016年11月29日起訴到法院請求判決婚姻無效,2016年12月26日按法院建議撤回起訴與羅某玲進行協議離婚,后林某清曾到羅某玲原村委會找羅某玲及法定代理人協議,然而多方努力,仍未達成共識,現再向法院提起訴訟,懇請法院依法判決林某清與羅某玲離婚。
羅某玲的法定代理人答辯稱,原、羅某玲在登記結婚前一個星期左右,約在2014年6月1日,經林某清鄰居謝某溢及另外兩個介紹人帶著林某清一起到羅某玲家中談婚,當時林某清已經知道羅某玲曾經患有精神病,并已治愈,林某清是自愿與羅某玲結婚,在原、羅某玲的結婚登記聲明書上,林某清已了解對方的身體健康狀況,自愿結為夫妻,林某清本人上述聲明完全真實。林某清在妻子羅某玲患病期間沒有帶妻子看病,沒有盡到丈夫的責任,并將妻子送到娘家,要求離婚,存在過錯。總之,原、羅某玲婚后夫妻感情很好,林某清所訴不屬實,不同意離婚。
本院依職權向羅定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務科工作人員制作詢問筆錄一份。
經審理查明,林某清與羅某玲于2014年6月經人介紹相識談婚,雙方于2014年6月5日在郁南縣民政局登記結婚,婚后未生育子女,無共同財產、無共同債權糾紛。婚后羅某玲出現精神異常行為,林某清沒有帶羅某玲到醫院就醫。2016年11月21日,林某清到羅定市第三人民醫院調查,確定羅某玲是精神病患者。
另經查,羅某玲因患精神疾病曾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到羅定市第三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經診斷為精神分裂癥,經羅定市第三人民醫院于2016年11月21日出具的證明證實,羅某玲在羅定市第三人民醫院最后一次住院的出院時間為2014年5月13日。現羅某玲的精神疾病尚未治愈。
林某清曾于2016年11月29日以婚姻無效為由向本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宣告原、羅某玲的婚姻無效,后于2016年12月26日申請撤回起訴,本院于2016年12月26日作出廣東省郁南縣人民法院(2016)粵5322民初1465號民事裁定書,裁定準予林某清撤回起訴。
【案件焦點】
鑒于羅某玲在婚前已經長期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事實,本案究竟是應直接宣告婚姻無效還是判決離婚。
【法院裁判要旨】
羅某玲婚前患有精神分裂癥,與林某清結婚期間尚未治愈,現林某清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三條“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后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的規定,應認定林某清、羅某玲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現林某清堅決要求離婚,經調解和好無效,應準予離婚。另從保護婦女權益出發及考慮到羅某玲現在的經濟及身體健康狀況,同時結合林某清的經濟情況,本院酌定林某清需一次性支付生活幫助款12000元給羅某玲。
綜上,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第四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三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準予林某清與羅某玲離婚;
二、林某清在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一次性支付12000元生活幫助款給羅某玲。
【法官后語】
在本案中,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適用法律上。鑒于羅某玲在婚前已經長期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事實,本案究竟是應直接宣告婚姻無效還是判決離婚。
第一種意見認為:鑒于林某清舉證證明羅某玲2011年10月已經患有精神分裂癥,而精神分裂癥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第九條認定為應當暫緩結婚的精神病,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條第(三)項“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規定的情形,應依法宣告婚姻無效。應告知林某清變更訴訟請求或駁回林某清訴訟請求。
第二種意見認為:林某清與羅某玲已經結婚長達兩年多,即使林某清婚前不知道,婚后也應該知道羅某玲患有精神分裂癥。故應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三條“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后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的規定判決林某清與羅某玲離婚。
考慮到林某清與羅某玲雙方居住在鄰鎮,林某清有多種渠道知悉羅某玲的真實情況,同時林某清與羅某玲結婚已經長達兩年多,故林某清不存在被隱瞞的可能。相反,林某清在知道羅某玲患有精神分裂癥并發病的情況下,沒有及時地帶羅某玲到醫院就醫,明顯侵害了羅某玲的合法權益。故綜合了案件事實、法律規定、公序良俗及保護婦女權益角度等因素,判決林某清與羅某玲離婚,并由林某清支付12000元生活幫助款給羅某玲。
編寫人: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人民法院 謝郁清
10 離婚訴訟六個月內再次起訴的新情況、新理由的正確理解與認定
——畢某甲訴畢某乙離婚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山東省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魯03民終字第300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離婚糾紛
3.當事人
原告(被上訴人):畢某甲
被告(上訴人):畢某乙
【基本案情】
原告畢某甲與其前夫婚生一女,后其前夫因病去世。2013年3月,經媒人王某某介紹,原告畢某甲與被告畢某乙相識,2013年5月6日雙方登記結婚,2013年9月雙方舉行婚禮。原、被告婚前及婚后初期感情尚可。后在共同生活中雙方常因瑣事發生爭執。2015年1月4日,原告起訴離婚,后原告撤訴。2015年5月30日晚,原、被告因瑣事再次發生爭執,并發生肢體沖突,經傷情鑒定原告之損傷為輕微傷,雙方關系未再緩和。2015年7月21日,原告再次訴至法院要求與被告離婚,并主張2013年7月5日其從被告銀行賬戶中提取100000元是彩禮錢,因雙方商議100000元彩禮錢中包括舉行婚禮等費用。被告則辯稱原告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在撤訴后不到六個月起訴,應駁回其起訴,對于原告主張的100000元系彩禮錢不予認可。庭審中雙方媒人王某某作為證人出庭作證,證實雙方商定彩禮錢100000元及交付情況。
【案件焦點】
原告在前次離婚訴訟撤訴后六個月內再次起訴是否屬于具有新情況、新理由的法定情形。
【法院裁判要旨】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婚前認識時間較短,夫妻感情基礎薄弱;婚后雙方未能相互包容,為瑣事積怨,未能妥善處理,致沖突愈演愈烈。原告首次起訴后撤回起訴。在撤訴后,雙方因瑣事又發生爭執,進而引起肢體沖突,現雙方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確無和好可能,故對原告要求與被告離婚的訴訟請求,依法予以準許。被告主張原告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在撤訴后不到六個月起訴,應予駁回其起訴。但原告撤訴后,在共同生活期間,雙方又因瑣事發生爭執,且進而發展為肢體沖突,故對被告要求駁回起訴的主張不予支持。對原告主張的100000元彩禮錢予以認定。據此一審判決:
一、準予畢某甲與畢某乙離婚。
二、財產分割如下:所有人為畢某甲、共有人為畢某乙,土地使用人為畢某甲的坐落于周村區某生活區×號樓×單元×層×戶樓房一套歸畢某乙所有;夫妻共同財產:電視一臺、沙發一套、實木餐桌一套、廚具一套、抽油煙機及氣爐一套、茶幾一張、影視柜一張、掛衣櫥及購買樓房時樓房所帶立式空調一臺、掛式空調一臺歸畢某乙所有。
三、畢某乙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畢某甲房屋折價款125000元及家具、家電折價款10000元。
四、畢某甲于畢某乙履行完本判決第三項后十日內協助畢某乙辦理購房屋所有人為畢某甲、共有人為畢某乙,土地使用人為畢某甲的坐落于周村區某生活區×號樓×單元×層×戶樓房的產權變更登記手續。
五、駁回畢某甲的其他訴訟請求。
畢某乙持原審答辯意見提起上訴。山東省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關于本案的受理問題。在畢某甲撤回上次離婚起訴后,因雙方發生了較激烈的沖突,并經公安機關出警處理,畢某甲在撤訴后六個月內提起本次離婚訴訟,原審法院受理、審理,符合法律規定,畢某乙的該上訴理由不能成立。關于畢某甲提取的10萬元款項應否認定為彩禮的問題。在正常的風俗習慣中,彩禮款一般是由一方當事人的父母或家庭長輩以另一方當事人與本方當事人結婚為目的,交付給另一方的父母或家庭長輩的帶有特殊含義的款項,一般在雙方當事人結婚前的特定儀式上交付彩禮款。雙方當事人的媒人在一審出庭作證證明彩禮“就是結婚前,結婚就是指登記以前,不拿彩禮錢就不會領結婚證”,并當庭證明10萬元彩禮以“支票”方式支付。畢某甲在雙方登記結婚兩個月后,自行從畢某乙賬戶中提取的10萬元,不具有傳統習俗中有關“彩禮”的特征,不能認定為“畢某乙給畢某甲的彩禮錢”。根據相關規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該10萬元系畢某甲對畢某乙婚前個人存款的處分,鑒于該款項數額巨大,而該處分未經畢某乙同意,故畢某甲應當將該款返還給畢某乙。原審判決對此認定不符合事實和法律規定,應當予以糾正。據此二審判決:
一、維持一審判決第一、二、三、四、五項;
二、畢某甲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畢某乙人民幣10萬元。
【法官后語】
本案雖二審改判,不過改判原因在于對畢某甲提取的10萬元款項是否認定為彩禮的問題。但本案一、二審對于原告在撤訴后六個月內再次提起離婚訴訟應否受理的認定是一致的,即認為原告再次起訴符合法律規定并依法判決雙方離婚。因此本案涉及的主要問題也就在于對前次離婚訴訟六個月內再次起訴的新情況、新理由的正確理解與適用。
婚姻關系涉及比較復雜的人身關系和家庭關系,雙方均應持嚴肅慎重的態度,不可草率離婚。且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的穩定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原告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的離婚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六個月內又起訴的,比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七項的規定不予受理。”上述立法初衷旨在希望已經經過一次訴訟審理及調解過程的婚姻當事人有充分的時間冷靜下來,慎重考慮,再度磨合,看有無和好的可能,同時也是基于節約司法資源的考慮。前次離婚訴訟中法院判決不準離婚、調解和好或原告撤訴說明婚姻存在可以挽回的可能性,如果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六個月內反復起訴的,也會對我國的司法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故在六個月時間內沒有新情況、新理由,法院不再受理新的離婚訴訟。據此,一般情況下,離婚案件應在前次訴訟后經過六個月方可再次起訴。
然而司法實踐中的離婚案件情況千差萬別,當事人在前次離婚訴訟后的六個月時間內夫妻感情仍然沒有好轉,無法繼續共同生活,堅持要求離婚的,什么是屬于符合條件的“新情況、新理由”呢?從本案的認定來看,“新情況、新理由”的標準從根本上來說實際就是在判決不準離婚、調解和好或者當事人撤訴后,出現了足以證明雙方感情確已破裂的情況或理由。換句話說,“新情況、新理由”證明雙方感情確實已經破裂,雙方已經無法共同生活下去,依法應當準許雙方離婚。因為法律所規定的離婚案件再次起訴所應間隔的六個月實際屬于一個緩沖期,是為了在此期間雙方能有和好的可能,但如果在此期間內雙方感情確已破裂而應予離婚,說明這六個月對于雙方而言已經失去了和好和緩沖的實際意義,在此情況下若再堅持要求離婚案件的當事人在上次離婚訴訟六個月后再行起訴,顯然與六個月緩沖期的設定目的相背離。因此在這六個月內若出現了足以證明雙方感情確已破裂的情況或理由,即應認定為“新情況、新理由”,離婚案件當事人就可以據此在六個月內再次起訴離婚。本案即是如此。本案中原告在其上次離婚案件撤訴后,雙方在共同生活期間又因瑣事發生爭執,進而發展為激烈的肢體沖突,并經公安機關出警處理。這足以證明雙方感情確已破裂,雙方已無和好可能。因此原告在撤訴后六個月內再次提起離婚訴訟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故被告主張原告系沒有新情況、新理由而在撤訴后不到六個月起訴不能成立,依法不予支持。一、二審法院對此的認定無疑是正確的。
編寫人:山東省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 榮明瀟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人民法院 劉曉輝
11 在先合法婚姻的終止非重婚的阻卻事由
——胡某某訴徐某婚姻無效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6)渝01民再字第44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婚姻無效糾紛
3.當事人
原告(再審申請人):胡某某
被告(被申請人):徐某
【基本案情】
徐某與李某某于1996年5月23日在四川省南充市辦理結婚登記,并于2015年4月20日辦理離婚登記。在婚姻存續期間,徐某又使用虛假離婚證明與胡某某于2010年7月22日在重慶市巴南區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胡某某、徐某在登記結婚后曾在重慶市渝北區松石南路×號×幢×單元5-4共同居住,并于2011年6月19日生育徐某甲,2015年3月7日生育徐某乙。2015年12月3日,渝北區法院作出(2015)渝北法刑初字第00951號刑事判決書,判決被告徐某犯重婚罪。同年12月18日,胡某某向渝北區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其與徐某的婚姻無效,并提出了撫養費訴訟請求。
【案件焦點】
徐某與其前妻李某某離婚,是否系阻卻其與胡某某婚姻為重婚的事由。
【法院裁判要旨】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徐某與其前妻李某某于1996年5月23日在四川省南充市辦理結婚登記,并于2015年4月20日在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民政局辦理離婚登記。在被告徐某與李某某婚姻存續期間,被告徐某又使用虛假離婚證明與原告胡某某于2010年7月22日在重慶市巴南區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原、被告在登記結婚后曾在重慶市渝北區松石南路×號×幢×單元5-4共同居住,并于2011年6月19日生育徐某甲,2015年3月7日生育徐某乙。2015年12月3日,本院作出(2015)渝北法刑初字第00951號刑事判決書,判決被告徐某犯重婚罪。現原告訴至本院要求宣告原、被告雙方婚姻無效。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八條、第九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胡某某的訴訟請求。
胡某某持原審起訴意見提起再審申請。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到法定婚齡的。”徐某在其與李某某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采取欺騙的手段,以虛假的離婚證明與胡某某登記結婚,其行為嚴重違反“一夫一妻制”,且觸犯刑法構成重婚罪,被法院判處刑罰。因此,徐某與胡某某的婚姻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條規定,屬于無效婚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八條規定:“當事人依據婚姻法第十條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申請時,法定的無效婚姻情形已經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按照該條規定,無效婚姻情形已經消失,當事人再主張婚姻無效不予支持。但該條規定,并不包括重婚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情形。重婚行為嚴重違反一夫一妻制,有悖于社會的公序良俗,是我國法律明令禁止的嚴重的婚姻違法行為,當事人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時,即使前次婚姻關系合法解除,后一次婚姻關系仍為無效,不產生從違法到合法的轉化問題。本案中,胡某某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時,雖然徐某與其前妻李某某婚姻關系已解除,但徐某與胡某某締結婚姻時,其行為已構成重婚罪,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已認定徐某的行為構成犯罪并判處了刑罰。因此,胡某某請求宣告婚姻無效,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支持。原審法院認為胡某某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時,胡某某與徐某之間法定的無效婚姻情形已經消失,遂作出判決,駁回胡某某的訴訟請求不當,應當撤銷。本院再審中,胡某某、徐某均同意其小孩徐某甲、徐某乙由胡某某撫養,由徐某每月共支付撫養費3000元,本院予以準許。同時,胡某某申請撤回在一審中的第二項訴訟請求即確認位于重慶市江北區盤溪路×號保利香雪×幢19-1住房一套歸胡某某所有,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規定,本院亦予以準許。胡某某要求徐某賠償精神損失費10萬元,缺乏法律依據,其請求再審法院不予支持。
再審申請人胡某某再審理由成立,再審予以采納。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應予撤銷。本案經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條、第三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一百七十條第(二)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零七條第二款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一、撤銷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2015)渝北法民初字第18789號民事判決;
二、胡某某與徐某的婚姻無效;
三、胡某某、徐某的小孩徐某甲、徐某乙由胡某某撫養,由徐某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每月共支付小孩撫養費3000元至小孩年滿十八周歲止;
四、駁回胡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后語】
本案的核心爭議在于徐某與李某某夫妻關系解除后,徐某與胡某某的重婚情形是否消失。這與“無效婚姻”阻卻事由的理解有關。《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司法解釋一)第八條規定:“當事人依據婚姻法第十條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申請時,法定的無效婚姻情形已經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阻卻事由是存在于四種婚姻無效情形還是僅適用于部分情形,司法解釋并沒有作出明確規定,由此帶來了認識分歧與實踐爭議。筆者認為在先婚姻的解除非重婚的阻卻事由,重婚一旦構成,不可被治愈。
第一,無效婚姻的阻卻事由。無效婚姻指的男女雙方不符法律規定的結婚實質要件而締結的婚姻,無效婚姻自始不具有合法婚姻的效力。關于無效婚姻的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條具體明確了四種情形,包括重婚、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以及未到法定婚齡等。同時,從維護婚姻關系的穩定性和當事人利益保護出發,司法解釋一做了“無效婚姻有效化”的規定,對申請時法定的無效婚姻情形已經消失,當事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條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從而確定了阻卻無效婚姻的法定事由。
第二,在先婚姻的終止不能阻卻重婚的認定。司法解釋雖然確定了無效婚姻存在阻卻事由,但沒有區分無效婚姻情形消失的具體情況。不容置疑的是,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一旦被治愈則無效情形消失。隨著時間的經過,年齡也會符合法定結婚條件,成為無效婚姻的阻卻事由。基于固有的血親基因,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身份不可能改變、消失,也就喪失了合法化的可能。
具體到重婚行為,一夫一妻制是我國婚姻法的基石和基本原則,關乎家庭的和睦和社會的穩定,而重婚違背了公序良俗,系法律明確禁止的嚴重婚姻違法行為,甚至設置了重婚罪予以刑法上的責難。因此,重婚的法律性質決定了無論申請確認婚姻無效時,重婚的當事人在先婚姻關系是否終止,都應確認重婚為無效婚姻,不能實現合法化的轉變。回歸到本案,徐某在與李某某婚姻關系合法存續期間,又與胡某某結婚的行為構成重婚,該重婚行為不因前婚姻關系的合法終止而有效化,一旦構成,不存在阻卻事由。
在此還應引起注意的是,認可重婚的阻卻事由可能引發一定的道德風險,存在侵害在先婚姻及重婚中另一方合法權益之虞。一是重婚一方用威脅、強迫等方式逼迫在先婚姻另一方離婚,從而實現重婚行為合法化。鑒于婚姻關系的隱私性特征,即便無過錯方被逼迫離婚,也難以舉證并非自愿,從而不利于無過錯方合法權益的保護。二是重婚一方通常是隱瞞已婚現狀和第三方締結婚姻關系,認可重婚的可治愈性,實質上變相剝奪了第三方提起婚姻無效的請求權。
編寫人: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孔繁樹 張曉亮 王坤
12 夫妻間的爭吵、沖突行為能否認定為家庭暴力
——鞠某某訴劉某某離婚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黑龍江省鶴崗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黑04民終字第398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離婚糾紛
3.當事人
原告(上訴人):鞠某某
被告(被上訴人):劉某某
【基本案情】
原告鞠某某與被告劉某某于1998年2月24日登記結婚,雙方均系初婚,2000年11月6日生育一子劉某甲,原告鞠某某訴訟來院,要求與被告劉某某離婚,被告亦同意離婚。原告要求確認被告存在家庭暴力,并要求被告賠償精神損失,但原告未提供證據證實被告存在家庭暴力,從原告提供的證據僅能看出原、被告有過爭吵、沖突。本院判決原、被告離婚,對于可移動財產按照雙方的分割意見予以判決,關于婚生子劉某甲,按照雙方的意見及法律關于撫養費的規定予以判決。但未認定被告存在家庭暴力。判決后,原告鞠某某提出上訴,仍要求認定被告存在家庭暴力,要求被告予以賠償。在二審中,原告提供了兩張微信截圖及四張一審判決后被告與他人打麻將的照片復印件,欲證實被告與他人打麻將對原告不聞不問,實施家庭冷暴力。二審亦未認定被告存在家庭暴力。在二審期間,被上訴人劉某某給上訴人鞠某某出具了“道歉信”,表示:因家庭瑣事而爭吵,以致動手,給鞠某某造成身心傷害,為此對鞠某某致以誠懇的道歉!并賠付精神撫慰金1000元。二審據此判決被上訴人劉某某給付上訴人鞠某某精神撫慰金1000元;維持本院(2016)黑0403民初字第272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人鞠某某的其他上訴請求。
【案件焦點】
夫妻間的吵架、沖突行為能否認定為家庭暴力。
【法院裁判要旨】
黑龍江鶴崗市工農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被告雖系自愿結婚,但在夫妻生活中常因家庭瑣事口角打架,原告鞠某某要求離婚,被告劉某某亦同意離婚,本院予以準許;對家中可移動財產,原告要求歸其所有,被告亦同意原告意見,本院予以準許;關于婚生子劉某甲的撫養問題,原、被告均同意由被告撫養,本院予以準許,并按照原告的工資數額,由原告承擔子女撫養費每月760元;對原告主張坐落在鶴崗市工農區×委×組園丁×號樓×單元×室歸其所有,因該房屋尚未取得房屋產權證,產權不明確,可待該房屋取得房屋產權證后,另行主張權利;對被告主張家中尚有另外兩戶房屋,因其未向法庭提供證據,本院不予處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七條、第三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準予原告鞠某某與被告劉某某離婚;
二、婚生子劉某甲由被告劉某某撫養,原告鞠某某自2016年8月起承擔子女撫養費每月760元至子女18周歲時止;
三、家中財產:海爾電冰箱一臺、海爾半自動洗衣機一臺、TCL彩色電視機一臺、1.5米×2米木質床一張、木質單人床一張、電飯鍋一臺、電磁爐一臺、電炒鍋一個、木質書柜一個,歸原告鞠某某所有。
鞠某某持原審起訴意見提起上訴。鶴崗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上訴人鞠某某與被上訴人劉某某在生活中曾因家庭瑣事而爭吵,以致動手,為此,被上訴人已向上訴人書面道歉并同意賠付其精神撫慰金1000元,本院予以準許。此外,雙方對一審判決的三項內容均未提出異議,故應予維持。鑒于一審判決主文的第三項已將判決中所認定的家中財產全部判歸上訴人所有,且被上訴人在二審中已作出書面道歉并同意賠付上訴人精神撫慰金1000元,故本院不再判決被上訴人承擔其他的賠償責任。
黑龍江省鶴崗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一、維持鶴崗市工農區人民法院(2016)黑0403民初字第272號民事判決;
二、被上訴人劉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上訴人鞠某某精神撫慰金1000元;
三、駁回上訴人鞠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后語】
本案處理重點主要在于對家庭暴力的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本案系在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施行后出現的,原告要求認定被告構成家庭暴力,并要求被告給付精神損害賠償,但原告僅提供了光盤一張、照片兩張,該證據僅能證實原、被告間存在過爭吵、沖突,不能證實被告存在家庭暴力。原告并未提供有效證據予以證實被告存在家庭暴力。此案使我們清楚家庭暴力不同于夫妻間的爭吵、沖突行為,應具有長期性、經常性,不能將普通的家庭矛盾認定為家庭暴力。
具體到本案中,一、二審法院審理思路是相同的,都明確認定被告的行為不構成家庭暴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施行后,當事人依法保護自身權益的行為值得提倡。夫妻間應該平等互助、互敬互愛,但原、被告婚姻關系存續已近二十年,現原告要求離婚,被告亦同意離婚,本院予以準許。但對原告要求確認被告存在家庭暴力,原告并未提供有效證據予以證實,考慮雙方婚姻關系近二十年之久,有過幾次爭吵、沖突,實屬正常,不能將夫妻間的爭吵、沖突行為與家庭暴力等同,家庭暴力應具有長期性、經常性。
編寫人:黑龍江省鶴崗市工農區人民法院 丁迎鑫
13 “借精生子”親子關系之認定
——黃某某訴宋某離婚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6)滬02民終字第1929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離婚糾紛
3.當事人
原告(被上訴人):黃某某
被告(上訴人):宋某
【基本案情】
原、被告于2012年11月6日登記結婚,原告于2014年3月2日產下一子名宋某某。宋某某的出生醫學證明顯示,其母為原告,其父為被告。宋某某隨被告落戶于上海市東余杭路×弄×號。因雙方為孩子撫養等問題時有爭執,引發雙方矛盾。現原、被告處于分居狀態,分居期間孩子均在原告處生活。2015年6月,原告訴至本院,要求:1.與被告離婚;2.因孩子并非被告親生,故孩子由原告自行撫養,被告不需承擔撫養費,也沒有探望權,若法院處理撫養費,主張被告每月支付1800元;3.按《結婚協議》的約定,被告需返還原告81287元;4.離婚后居住問題自行解決。
另查明:原、被告于2013年12月27日簽訂了《結婚協議》,被告為協議的甲方,原告為協議乙方。協議的第一條至第八條主要對涉及甲方的婚前財產、雙方結婚的各自支出、結婚后的家庭開支、孩子的費用、將來的房屋拆遷利益等進行了約定。協議的第九條約定:如若有感情或爭議,可先溝通,如溝通不能解決,可以分居;若雙方離婚,甲方需退還乙方結婚支出81287元;離婚涉及孩子歸屬問題,必須尊重孩子的選擇,等孩子長大一點能自己分辨時,由孩子自己決定。原、被告均在協議的落款處簽字。
審理中,被告于2015年7月提供了收入證明,證明其于2012年6月進入上海臨港奉賢某有限公司擔任造價師一職,現月工資收入為6000元。
審理中,原告于2015年8月向本院提出申請,要求對被告與宋某某之間有無親子關系進行親子鑒定。對于原告的申請,被告不予同意。
審理中,原告訴稱,2012年2月雙方經網絡相識,原告想要一個孩子,被告也需要一個孩子,故雙方在并無感情的基礎上為了各自的利益登記結婚。登記結婚后,因被告的精子能力弱,故原告同意用別人的精液受孕,被告先后找了其兩個朋友提供精液。原告先后接受兩人的精液各兩次。2013年6月底,原告發現自己懷孕,后產下一子宋某某。2012年12月,雙方曾進行過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當時驗得被告的血型為O型;在原告懷孕期間,因原告系O型血,醫院需要孩子父親驗血做溶血測試,當時捐精者前來驗血,醫院的化驗單顯示被告的血型為B型;由此可知被告并非孩子的父親,并提供了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告知書、產前病史記錄和兩次驗血報告予以佐證。
審理中,被告辯稱:1.同意與原告離婚;2.同意孩子由原告撫養,現被告每月收入6000元,愿意按月給付孩子撫養費1000元,主張每兩周探望孩子一次;3.拒絕做親子鑒定,認為這會對孩子造成傷害;4.其和原告之間有多次性生活,因被告的精子活力弱,故也采取了案外人捐精的方式,至于原告受孕是捐精導致還是被告本人的精子導致被告并不清楚,但被告認可宋某某是自己的孩子;5.雙方并未做過孕前優生健康體檢,該體檢單上“宋某”的簽名不是被告本人所簽,而是原告代簽,被告的血型是B型;6.若法院判決其是孩子的父親且享有探望權,其就已經支付的原告孕檢費用、孩子出生后支付的撫養費等,不會再向原告主張返還;7.《結婚協議》中的返還約定的前提是雙方到民政局協議離婚,現原告訴至法院,且上述款項均已用掉,故不再同意全部或部分返還協議中約定的錢款。
【案件焦點】
原告所生之子宋某某與被告是否存在父子關系。
【法院裁判要旨】
法院經審理認為,夫妻關系的存續是以感情為基礎的。原告表示雙方沒有夫妻感情,僅為了各自的利益登記結婚,而被告在庭審中亦表示同意離婚,故本院依法解除原、被告之間的婚姻關系。雙方在庭審中均表示可自行解決離婚后的居住問題,本院一并予以照準。
關于雙方爭議的孩子撫養問題,雙方對孩子撫養權雖然達成一致意見,但雙方對于撫養費及探望權仍有爭議,爭議的焦點在于原告認為孩子的生父是案外捐精者,故孩子與被告無關;而被告認為從孩子的孕育到出生、直至對孩子的撫養,其都盡了父親的責任,無論其是否是孩子的生父,其都認為自己與孩子之間存在父子關系。本院認為,首先,根據本院查明的事實,原、被告于2012年11月登記結婚,孩子于2014年3月出生,原告的整個懷孕生子過程,均貫穿于雙方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其次,原告雖在本案審理過程中申請對被告和孩子之間有無親子關系進行親子鑒定,但被告不予同意,故原告所申請的親子鑒定無法進行。最后,被告雖在第一次庭審中曾表示孩子系通過私下人工授精的方式進行,但其在隨后的談話中對前次庭審的陳述做了否認,而根據法律規定,關于身份關系的確認,即使雙方當事人陳述一致,也需要提供證據予以證明,而原告提供的證據無法排除被告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故本院根據孩子的出生醫學證明及孩子的戶籍信息等相關法律事實,確認被告為孩子的父親。
根據法律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分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因此,被告有支付孩子撫養費的義務,同時也享有對孩子的探望權。具體撫養費的數額,將由本院根據被告的收入狀況、本地的生活水準并結合孩子的實際需要酌情確定。具體的探望方式和時間,亦由法院結合孩子的年齡狀況及在不影響雙方工作的前提下安排在雙休日進行。
根據法律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原、被告在2013年12月所簽署的《結婚協議》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協議的內容清楚、明確,且雙方均在協議的落款處簽名確認,故該協議對于雙方均具有約束力。根據協議第九條“若雙方離婚,甲方需退還乙方結婚支出81287元”的約定,現原告起訴離婚,被告亦表示同意,雙方離婚的條件已經成就,故被告應當按約返還原告結婚支出81287元。一審判決作出后,被告提起上訴,二審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后語】
本案系一起離婚糾紛,原、被告雙方曾采用案外人捐精方式受孕,現原告要求確認離婚后被告與孩子之間無任何權利義務關系,被告則明確表示認可孩子為自己之子,雙方矛盾爭議較大。在被告拒絕進行親子鑒定的情況下,法官結合雙方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孩子的出生醫學證明及戶籍信息等法律事實,以及法律規定的身份關系自認規則、擬制血親關系等,最終確認被告為孩子的父親。從有利于未成年的角度,肯定了未成年子女的婚生身份,保護了未成年子女的權利。
1.親子關系之推定
推定是一種最便利、最可行的確定親子關系的辦法,它從一個顯而易見的客觀事實即子女的出生和母親的關系出發,對另一個尚待證明的事實——子女與生母之夫間具有血緣關系做出判斷。該制度追求的目標就是維護家庭的和諧與穩定,維護妻子之人格和尊嚴,即使丈夫事實上不是子女的親生父親,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由于婚姻關系的存在,在法律上也認定丈夫就是子女的親生父親。在親生子女的推定中,父子關系不是單純取決于血緣關系。
本案中,原、被告于2012年11月登記結婚,孩子于2014年3月出生,原告的整個懷孕生子過程,均貫穿于雙方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孩子的出生醫學證明及戶籍信息等相關法律事實均反映其與被告之間存在親子關系,且被告從孩子的孕育到出生、直至對孩子的撫養,都盡了父親的責任。
原告雖提出孩子系案外人捐精所得,但沒有確鑿的證據否認孩子與被告人之間的親子關系。
首先,無親子鑒定結論。在本案審理過程中原告申請對被告和孩子之間有無親子關系進行親子鑒定,但被告不同意,導致原告申請的親子鑒定無法進行。
其次,被告不構成自認。被告雖在第一次庭審中曾表示孩子系通過私下人工授精的方式進行,但其在隨后的談話中對前次庭審的陳述做了否認,認為因自己的精子活力弱,雙方采取了案外人捐精的方式,但原告受孕是捐精導致還是被告本人的精子導致被告并不清楚,被告認可宋某某是自己的孩子。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八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了關于身份關系的確認,不適用自認,還需要提供其他證據作佐證。
再次,無其他有效證據。原告在第二次庭審中陳述優生健康檢查中被告血型為O型;而在懷孕期間溶血測試中,捐精者驗血化驗單顯示“被告”的血型為B型,并提供了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告知書、產前病史記錄和兩次驗血報告予以佐證。被告表示雙方并未做過孕前優生健康體檢,該體檢單上“宋某”的簽名不是被告本人所簽,而是原告代簽,被告的血型就是B型。故原告提供的現有證據無法排除被告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也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二條中拒絕做親子鑒定,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親子關系不存在的情形。
最后,擬制血親關系。即使孩子系捐精者之子,但其出生于婚姻期間,可以認為是婚姻期間原告一方的非婚生子,與被告之間形成繼父母子女關系。
綜上,法院確認被告為孩子的父親。
2.親子關系之否認
親子關系推定實際上是在用婚姻關系的存續期間來推定子女的父親,是一種法律意義上的推定,而非是對事實的認定,確定親生子女的身份不是靠血緣關系,因此有可能出現錯誤,可以被客觀事實所推翻。當有相反證據證明生母之夫與生母之子女無血緣關系時,可以對親子關系進行否認。親子關系否認后,夫方可以主張返還已支付的撫養費并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本案中,如將來被告與孩子進行親子鑒定,或孩子與捐精者進行親子鑒定,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被告的確不是孩子之父,可以提起親子關系否認之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表示雖不清楚懷孕時的精子到底是自己的還是捐精者的,但是認可孩子是自己的,若法院判決其是孩子的父親且享有探望權,今后真的確定孩子與自己不具有親子關系的,也不會再向原告主張返還其已支付的撫養費。
3.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簽署和加入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根據“條約必須信守”的國際法原則,我國在制訂、完善和實施有關兒童權利的國內法時,應與《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和諧一致。根據《兒童權利公約》的規定:“關于兒童一切行動,不論是由公私社會福利機構、法院、行當局或立法機構執行,均應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一種首要考慮。”
本案中,涉及未成年人的身份關系認定,故應一切從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生存、保護和發展考慮,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
首先,親子關系的推定是對子女的婚生身份的推定,推定的法律結果是該子女取得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否認被告與孩子之間存在親子關系則否定了其婚生子地位,雖在法律中享受與婚生子相同之待遇,但可能在社會生活中受到歧視和影響。
其次,如否認被告與孩子之間存在親子關系,在存在兩個捐精者,且均不愿承認孩子身份的情況下,孩子會陷入沒有父親的尷尬境地。
再次,如否認被告與孩子之間存在親子關系,則被告不再支付撫養費用,孩子僅能依靠母親的經濟收入生活,在母親無力撫養的情況下,無法從父方得到經濟幫助。
最后,原告極力反對孩子與被告之間有任何聯系,如法院否認被告與孩子之間存在親子關系,則被告不再對孩子有探視權,孩子的成長缺乏父親的陪伴與關愛,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故從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出發,法院亦應判決確認被告為孩子的父親。
編寫人: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 陸逸 馮瀟劍
14 離婚糾紛案件中農村婦女的權益保護問題
——楊某某訴黃某某離婚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天峨縣人民法院(2016)桂1222民初字第73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離婚糾紛案
3.當事人
原告:楊某某
被告:黃某某
【基本案情】
原、被告于2008年1月30日登記結婚,后于同年6月19日生育男孩黃某。雙方因婚前了解不夠,婚后性格不合,溝通不暢,夫妻常為家庭瑣事爭吵,被告曾動手打原告。原告于2012年12月外出務工至今,其間曾回過家,但夫妻仍難以相處,夫妻分居。被告在本案庭審中明確表示已難以維持與原告的夫妻關系,同意離婚。原、被告各自主張的杉樹林、銀行貸款、借有個人外債等,但均未向本院提供任何證據予以證明,故依法不予認定。
【案件焦點】
涉農村家庭離婚糾紛女方如何證明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
【法院裁判要旨】
公民享有婚姻自由權利。本案原告楊某某訴請判予離婚,被告黃某某當庭表示同意,本院則應準許。被告黃某某關于離婚后就小孩黃某的撫養的主張,切合本案實際,故本院予以支持。關于原告每月應支付小孩黃某的撫養費的數額,綜合考慮小孩成長所需以及原告楊某某的支付能力等因素,以人民幣400元為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主張應當提供有效證據予以證明,否則將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本案原、被告各自關于其夫妻共同所有杉樹林、共同債務的主張,因均未提供任何證據證明,故本院無從確認,亦即無法同案一并處理,原告或被告可另行起訴主張權利。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天峨縣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第(二)項和第(四)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一、準許原告楊某某與被告黃某某離婚;
二、原、被告婚生男孩黃某由原告楊某某與被告黃某某共同撫養,黃某由被告監護并隨被告居住生活,原告每月支付撫養費人民幣400元給黃某,按月給付,直至黃某成年能夠獨立生活;
三、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后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九條對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處理作出了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女性往往是婚姻破裂的受傷一方,法律雖規定了離婚時財產的處理原則,但在舉證上往往很難證明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特別是農村婦女,在婚姻存續期間對家庭承包的山地林地大量種植林木,或者建造房屋等,但離婚時因無法舉證證明哪些是夫妻共同財產而失去分割的權利。
如何完善有關農村婦女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1.在立法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農村的特殊情況,對于原則性的規定做出明確的立法和司法解釋。法律的制定應更加人性化,更加貼近生活。我國就農村婦女權益保護的規定較為缺失。2.加強農村普法建設,貫徹“男女平等”。就目前而言,我國農村村民法律意識普遍不高。尤其婦女文化水平較低,自己權益受到侵犯已習以為常,很多時候,根本意識不到自身權益受到了侵犯。甚至不知道法律賦予自己了什么權利。在感受到自己受到侵害時,由于認知有限,她們往往也找不到合法途徑解決問題。由于社會、家庭地位不高又缺乏法律知識,農村婦女普遍存在“忍”的心理。針對這一問題,提高農村婦女法律意識十分必要。
編寫人: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天峨縣人民法院 韋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