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夷學科
- 紅樓之士子賈蘭
- 人王走刀口
- 2199字
- 2019-11-27 16:55:54
賈蘭只是一個凡人,不是超人,甚至不是能人。穿越到紅樓夢的世界之前,他只是一個看過幾遍原著的普通青年,自從附身賈蘭之后,他才開始用功苦學,小心翼翼熟悉自己的身份,漫漫探索這個時代的格局,盡他所能,要么改變這個世界,要么被這個世界改變。
在沒有找到新的出路之前,賈蘭只能遵循既定的老路,讀書考試,爭取通過科舉正途入仕。以賈蘭的家世和條件,只要下苦功,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并不是什么難事,難的是接下來該如何另辟蹊蹺,改變這個世界。
賈蘭的外祖父李守中以及舅舅都是從這條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此前,舅舅還在翰林院學習的時候,外祖父李守中就擔任了國子監祭酒。那個時候,舅舅萌發了翻譯夷學的想法,與歐洲使節艾利略合力翻譯了《幾何原本》后九卷。利用閑暇時間,他們斷斷續續翻譯了十余年,譯稿零散混亂,無法得到崇文院的校勘,更無法得到刻印。
直到李守中升任禮部尚書,《幾何原本》才受命得以刻印,卻只能由舅舅等人親自校勘譯稿。在李陟、賈蘭、宋天賜等晚輩的幫助下,《幾何原本》的譯稿才進一步整理,重新謄寫了用于刻印的底稿。眼下,《幾何原本》全書十五卷已經付諸刻印,只等印刷成書后,在國子監和各地府學、縣學推介傳播。
賈蘭的舅舅因功被授予翰林院編修,正六品,就任禮部主客清吏司主事,提督會同四譯館,負責接待外邦貢使、翻譯事務,同時兼任國子監司業,協助國子監祭酒主管監務。
眼下,賈蘭的舅舅奏請禮部,在國子監同時設立夷學科,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并計劃從各地府學、縣學的生員中特招夷學人才貢入國子監。禮部尚書李守中思量再三,覺得如果僅是設立夷學科,即使當今圣上答應,恐怕也難以服眾。
因此,李守中在向皇帝的奏章中,議請同時設立國學科和夷學科。這日早朝,李守中向皇帝奏請,允許歐洲使節艾利略上殿為夷學辯駁,借此說服朝中的諸位大臣,夷學并得一無是處,甚至可能優越于國學。
對于夷學科,歐洲使節艾利略才是最有發言權的,除寫了《幾何原本》的歐幾里得之外,艾利略另說了幾個人的名字,畢達哥拉斯、芝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托勒密、希帕提亞等。
對于國學科,即是潛伏在儒學之下的諸子百家了,這些先賢大哲有,道家的老子李耳、兵家的孫武、墨家的墨翟、名家的惠施,其余者、莊周、孟軻、公孫龍、荀卿、韓非、董仲舒、王充、張衡、王弼、裴秀、劉徽、祖沖之等。
國學以孔孟和老莊的學問為主體,后人基本上是在解讀拓展他們的知識,因此孔孟和老莊的知識體系全面繁雜,而往后的學問可能只選其一進行豐富解讀,反而簡明單一。但夷學的知識體系就不一樣,從一開始知識內容就簡單明了,而知識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積累,變得厚重豐富,難度值反而越大,需要把前面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
夷學的基礎源自古希臘這個城邦小國綜合體。畢達哥拉斯首先討論了數學的奧秘。蘇格拉底認為一切都需要通過證據,才能清晰、樸真、實證。柏拉圖說人間各個事物在天國都以一種理想的原型方式存在,因此世上的萬物只不過是這個理想類型的不完美的復制品。亞里士多德注重現實、經驗和考證性的研究,寫下了四百多卷著作。
艾利略談及自己出生的國度,說他們在兩千多年前就出現了有組織的學校,并對其民眾進行軍事和技能教育,男孩從七歲開始,就要接受城邦的培養,被編入不同的年齡組,從十二歲開始過集體生活,學習各種有助于自救和生存的技能,課程還有文學、體育和音樂,規定了上學和放學的時間,明確了城邦對老師的監管,從十八歲開始,要在專門官員指導下,在體育場內和軍事訓練中度過兩年,在二十歲時加入共餐團,即城邦免費提供的訓練營,可以一直生活到三十歲,他們的初級教育完備發達且非常普及,柏拉圖創辦了阿卡德米學園,開設的課程有數學、天文、地理、物理、文學、修辭、音樂等等,他們的王朝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圖書館,藏書七十萬冊,收藏名家手稿五十萬卷。
對此,艾利略笑稱國朝自大周開始的教育,起先一直由王室和貴族壟斷,并私相授受,從來沒辦過什么學校,官學私學一概沒有,直到孔子開始講學,才算是第一個搞教育的人,不過雖然號稱有弟子三千,但從來沒有固定的學校,從來沒有得到國朝的支持。可見,國朝自古從來沒有對民眾普及過教育,初級教育都是由民間私塾承擔,就連眼下的狀況也是如此。至于那些藏書館,從周朝開始,這種藏書館就不對民眾開放,專供王公貴族官員使用,而且藏書并不算多,南朝梁的藏書館史稱最大,藏書也不過十四萬卷,只及亞歷山大圖書館藏書的五分之一,況且最后還被燒掉了,藏書并沒有保存下來,可惜可嘆啊!
在孔子看來,老祖宗的周禮是知識和規矩的集大成者,后輩只需“述而不作”。道家的老子則主張效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僅此而已,沒有深入分析。
而夷學的思維方法多樣,比如有,直覺法、實證法、演繹法、歸納法等。蘇格拉底式的思辨法,即質疑、追問、辯論,喜歡對流行的、公認的、權威的知識進行質疑、追問、辯論,試圖摸索清楚一個問題的方方面面。亞里斯多德則創立了用于思考的理性規則,即邏輯學。
面對艾利略的唇槍舌劍,對夷學充滿鄙薄的朝中大臣啞口無言了。于是,當今圣上準奏了李守中的提議,在國子監籌備國學科和夷學科,并計劃從各地府學、縣學的生員中特招夷學人才和國學人才,貢入國子監的此二科就讀。
對此,賈蘭自然是躍躍欲試了。雖然在國學方面,賈蘭不如其他博古通今的生員,不過要說夷學的話,賈蘭身為有著外語基礎的穿越者,跟這些人比起來,已經可謂是學貫中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