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人生是一場修行

擁有未必就是充盈

生活有時會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權力,不得不放走機遇,甚至不得不拋棄愛情。我們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在生活中應該學會放棄。不想丟掉我們手中的東西,卻又想要拿起更多的東西。拿得起就得放得下,只有放得下,才能將該拿得起的東西更好地握住,才能抓住最重要的東西,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

佛教總是講布施,過去說布施更多的是精神的布施,當然這也非常重要,我們的終極目標還是精神的布施。但是現在所有的人都更關注一件事情,那就是物質,所以我們佛家必須學會與時俱進,來通過物質去布施,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我發起過一些慈善活動,比如“溫暖玉樹一雪中送炭”。那是玉樹地震后的第一個春節前夕,玉樹的災民都住在救災帳篷里,很冷,我們就號召大家為玉樹災民送溫暖,每一戶送一噸煤,讓他們過上一個溫暖的春節。后來是“情系盈江一愛心書包”,給盈江地震災區的學生送書包和學習用具。短短的時間里,在大家的愛心傳遞下,四萬多個災區學生背上了新書包。確實,對于一個城市里的孩子來說,一個書包不算什么;但對于剛剛經歷過大災難,本身家庭就不算富足的孩子來說,一個書包、一個鉛筆盒,也許就可以掃去他們心中的陰霾,讓笑容重新在他們的臉上綻放。后來我們又做了一個叫“慈愛輪椅”的活動,我們將一萬輛輪椅送到了一萬戶家中有殘疾人的貧困家庭,在那一刻,我們看到了這個輪椅帶給他們的希望。

一個有追求的人,或許一生都要奔波在路上,無論是為了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忙碌,還是為了心靈的解脫而探索,都是為了獲得。可我們想過沒有,我們真需要兩套以上的住房嗎?真的需要很多輛車嗎?這種數量的增加,是否就是我們心底所渴望的極樂?外物帶來的只是虛假的榮耀,并不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坦然。我并不覺得一個富豪就一定會比一個窮人過得快樂。如果某種得到會伴隨著心理上的不安,還不如失去的好。擁有并不一定就是幸福,失去的未必就是不快樂。很多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從結果來看,卻是一種最好的選擇。與一生碌碌、不可終日相比,這種一直走下去的態度是我最為推崇的。時間有著永恒的執著魔力,它會洗滌蕩盡世間所有的虛無,只有經受住時間的洗禮,不改本色,人生才會歷久彌香。

別把心底的美好榨干

人生再多的幸運,再多的不幸,都是曾經,都是過去,一如窗外的雨,淋過,濕過,走了,遠了。曾經的美好留于心底,曾經的悲傷置于腦后,不戀,不恨。學會忘記,懂得放棄,人生總是從告別中走向明天。悄悄告訴自己,沒事的,一切皆如此,漫漫人生,淡然對待,一切也都會過去。陽光總在風雨后。

如果不忘記許多,

人生將無法再繼續。

有人說:“師父,看到您的時候我就忘記了傷痛和苦惱?!蔽艺f:“這是對的,人的一生太短暫,有太多不能承受的東西,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

每一個人都經歷了太多的苦樂悲歡,有著太多的幸與不幸。人生就是一次長途跋涉,能夠遇到什么,是無法預料的,唯有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才可以抵抗住世間的種種風波與誘惑。學會忘記,才能懂得放棄。世間之事,無論是美若琉璃,還是清風苦雨,都不可能成為人生的常態,告別過去,才能更好地安于當下。

人生本就是一個吐故納新的過程。曾經的過往,就如同車窗外的風雨,不能因為懼怕被淋濕,就拒絕前行。昨天的悔恨不能解決今天或者明天的任何問題。淡然地面對曾經的失意和窘迫,不要把明日黃花當作眼前的美景,也不要讓流逝在身后的云煙占據心頭。

昨日的坎坷和風雨,不恨;過去的成功和美好,不戀。漫漫人生本就如此,只要淡然面對,一切都會成為過去。

得到過,失去過,仿徨過,無奈過,用淡忘的智慧讓自己灑脫一點,就會看到更加美好的風光。告別經歷過的坎坷和苦難,不要掩面嘆息,也不必傷感掛懷,不然,就只能永遠停留在昨天。

忘記花開的喜悅,忘記花落的嘆息。安靜,超然。

生命無常,內心柔韌

有些事不管我們愿意不愿意,都要發生;有些人不論我們喜歡不喜歡,都要面對。人生中遇到的所有事、所有人,都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愿意也好,不喜歡也罷,該來的都會來,該到的都會到,沒有選擇,沒有逃避。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就是相處,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一切,用善良感染生活、感染人生。

不管是怎樣的事情,都請安靜地接受吧!

勇敢地、大膽地,而且永遠微笑!

也許人生從來都不會因人的意志而有絲毫改變,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罷,都會毫不停留地發生。很多人覺得自己的人生境遇十之八九都是不能讓人滿意的,每時每刻都要面對挫折、困境和失敗,其實這些都是上天對我們的考驗,也是人生當中一種必然的存在,并且人都是在種種考驗中從成長奔向成熟的。

接受,并不是甘于認命,而是主動以平和的心態承擔起來,為將來的改變做好準備。一味地逃避,不僅會誤人誤己,還會失去磨煉自己的機會。很多不能讓人滿意的人或者事,在以不可改變的狀態降臨之時,這本身就是一種考驗、一種磨煉。我們要學會與磨煉相處,并且漸漸習慣。

在那些大災難中,很多勇于接受的人們,他們沒有嗔恨,沒有恐懼,只是默默地為明天的生活做著準備,并且以善良而又向上的心態感染著別人,照亮了人生。

佛說的“無?!笔侵甘挛锊粫驗閭€體的喜歡或者不喜歡而有絲毫改變。圓滿本就是一個不斷接受、不斷修改、不斷完善的過程。面對這些的時候,就應該勇敢地接納,如同大海接受河流來充實自己一樣。做好自己,歡喜必會源源不盡。

只笑自己看不穿

與我們相處最多的人其實是自己,可是多少人能正確認識自己呢?只有知道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我們才能不斷地修正自己。如果我們常常以誠懇、虛心的態度聽聽身邊朋友對自己的看法,坦然面對自身的問題并積極去改變,人生一定會簡單、燦爛。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在了解佛之前,

人,必須先了解自己。

佛曰:“天地并生,物我為一。”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人們很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難有“自知之明”。

對于自我認知的缺乏,更多來自人們的自卑或者自負的心理暗示,缺少了對自己的審視、發現和反省的機會,甚至時常被自己所蒙蔽。

在不斷地躬身自省當中,人可以不斷地修正自我,可以不斷地充實自我。以真誠而又謙虛的心態,仔細聆聽身邊的人對“自我”的看法,感受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和更多需要改進之處。坦然面對自身的種種不足,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去改正,就可以通透地明白自我的意義,履行自我的責任,更好地改善自我,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只有知道了自身的長處與不足,才能避免內心世界的膨脹和萎縮,才能得到心靈的充實和精神的進一步提升。

正確地認識自我,不僅是一種卓然的能力,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世間為何多苦惱?只因不識自我。

真正的悲哀是對自己的放縱

很多時候,我們一直在路上奔跑,一直在追逐那仿佛永遠達不到的目標,很累很辛苦。但只要我們稍微停下來回頭看看,也許會發現當初的目標早已在身后了,而且引誘我們的是不斷升級的欲望。欲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連著一個,永遠都不可能滿足。而真正可悲的是:人們永遠都會為自己的欲望找到借口。

人生是只能出發一次的旅程,

我們其實一直在路上。

如果只能攜帶兩件行李,

我愿是無畏與無執。

如果只能有一個牽掛,

那一定是眾生。

在我的理解當中,人的一生就好像一盞酥油燈,欲望則是燈光。當燈火燃燒得太過劇烈之時,酥油就會枯竭。人的欲望,可謂千姿百態、光怪陸離。比如說人口渴了要喝水,肚子餓了要吃飯,這些都是欲望,能禁止得了嗎?其實根本就不需要禁止,因為這些都是正欲。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正欲,才能奮發圖強,才能推動事業和生活的發展,不過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無欲則剛”。當人們在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之后,通常都不會停下腳步,而是被各種誘因所迷惑,變得不知滿足,并且輕易地就能為放縱的欲望找到借口,這是非??杀摹?

層出不窮的欲望就是一片光怪陸離的茫??嗪#瑹o邊無際之后才是彼岸。被過分的欲望所折磨的人,注定是不快樂的。放棄對某種欲望的追求,才能脫離苦海,才能離開滋生煩惱的土壤。

若能把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不時停下追逐的腳步回頭看看,就能很好地駕馭它們。

有所求,并求之有度,才不會迷失自我。

人生需要放手

其實,沒有什么東西是不能放手的。曾經以為不能放手的東西,只是生命瞬間的一塊跳板;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里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一切就變得更精彩。人在跳板上,最痛苦的不是跳下的那一刻,而是跳下之前,心里的掙扎、猶豫、無助無法向別人傾訴,閉上眼睛,鼓起勇氣,跳了,就過去了。

生命當中有很多東西需要堅守,也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勇于放手。

永不放棄的堅守確實頑強,但明智的放手也并不代表懦弱,而是洞察萬物規律和自身條件之后的理性選擇,也是另外一種堅守。放手和堅守一樣,對一個生命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它閃耀著理性和智慧的光芒。

當我們在人生之路上探索之時,會遇到岔道,若是在岔道前有太多的猶豫和不舍,則會停滯不前。很多看起來不能放手的東西,只不過是生命中的一個瞬間,是一個過渡。并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有放手的勇氣,對曾經迷戀的果實放手,才能體驗到豁達人生的獨有境界。

一個人站在過渡的跳板上,在猶豫是不是該放棄之時,才是最痛苦的。因為你始終在分析利害,權衡得失。在決定是不是跳過“放手的跳板”之時,其實并沒有那么艱難,只需要鼓起勇氣,閉上眼睛,輕輕一躍。放手不是深淵,而是一尺之水,一帶而過。對于內心的修行而言,這簡簡單單的一帶而過就是一次飛躍。

固執地認為不能放手的東西,未必真的不能放手,不能放下的僅僅是我們內心中的掙扎和猶豫。當我們放下手中那片瑰麗的云彩之時,得到的將是蔚藍的天空。放手是解開心靈枷鎖的鑰匙,經歷過一次,便是一次人生的升華。放手,是大智慧,需要大勇氣。

接受無常的考驗

人生最大的勇氣不是不懼怕死亡,而是堅強地活著,勇敢地面對生活帶來的壓力和考驗!誰也沒有能力去改寫歷史,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握當下,接受生活帶給我們的種種考驗。時間會毫不留情地把一切毫無痕跡地帶走,留給我們的只是回憶!我們無法留住自己想要的,趕走不喜歡的,我們只有學會珍惜、滿足和面對。

不分別過去,

不執著未來,

不戲論現在。

舅舅是個修行的人,給我講過很多修行者和菩薩的故事,并且要我不多想過去,不擔心未來,要我學會把握住當下。后來我遇到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很多都是被過去的種種所困擾,對未來很迷茫。對此,我總是笑而不語,等他們說完,我會問他們:你打算怎么辦?

人生長夜,宇宙黑暗,三界火宅,眾苦煎迫。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過去預知未來,所能夠做到的僅僅是把握住當下。人這一生,最大的勇氣不是無懼死亡,而是堅強而又堅韌地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考驗。過去的已經過去,來不及懊悔和挽留,時間會把一切都帶走。未來還沒有到來,我們無法預知,更不能強求。

活在當下的人們可以緬懷過去,卻始終要和過去分別;可以憧憬未來,卻不能執著于未來,因為只有當下才是最真實的,又是最難以把握的,看似唾手可得,卻又稍縱即逝。

“活在當下”不僅是一句禪語,更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無悔、無憂的平和。不對未來“高瞻遠矚”地做無謂的猜測,不對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做無意義的擔憂;不把過去的痛苦和苦澀再品嘗一次,而把過去當作昨日留下的幻影,能讓我們在當下的壓力和考驗中更加自在。

珍惜過往,滿足當下,面對未來。美好和幸福會在觸手可及之處等你。

看遠、看透與看淡

看遠,才能覽物于胸,只看眼前美景,難見山外之山;看透,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看淡,不是不求進取,也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沒有追求,而是平和與寧靜,坦然和安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離塵囂遠一點,離自然近一點,淡泊就在其中。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透,年老時看淡!

上師曾經不止一次地告訴我,與世無爭才是大境界、大智慧??煽傆腥擞X得“等我有了金錢、地位”之后也可以做到與世無爭,現在的我正在努力拼搏,還放不下,其實這是錯誤的。名利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關口,肆意追逐者眾,淡泊對待者少。那些絞盡腦汁不擇手段追名逐利的人,他們的一生注定都無法擺脫擔憂和驚懼、浮躁與煩惱。普通人雖然難以擁有上師那樣的大境界,但可以活得坦然平和。

面對名韁利鎖,年輕人更需要往遠處看,看過山外的山、天外的天,就不會那么急功近利地抱定功利之心,自己才能活得更加自在寬博。在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之后,人到中年就會看得更加通透,懂得順勢而為,變得溫良恭謙、仁厚大度。到了老年則應該看淡,甘于寂寞,不求聞達。

淡泊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心境,更是超脫塵世的豁達,是領悟人生、參透世界之后的一種從容,是辛苦修行之后的大徹大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讓自己不再虛偽,也不需要圓滑,還原一個真實的自我,達到平靜寧和的境界。面對萬事萬物,坦然安詳,才不會被俗世繁華中的浮躁和紛擾所誘惑,才可以心境清明,不染塵埃。

即便置身風雨也要內心明媚

當我們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來戰勝而是用來相處的時候,我們就會明白:有些東西并不合理,但是必須相信;有些東西并不牢固,但是必須依靠。學會駕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難重重,也要滿懷信心地向前。不自憐、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過,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悅和必然的抵達,在于我們自己的修持。

人生是一匹馬,

輕快而健壯。

人,要像騎手那樣大膽而細心。

人生并非完美,眾生每日德業兼修,就是在力求盡善盡美。在逐漸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明白人生和自我不是用來戰勝的,而是要學會與之相處。

一切苦痛皆源自執著,但無執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做到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修行。無執之人,不會有一定要放棄什么或者戰勝什么的想法,他們能夠與世間的一切和平相處。很多事物的存在是不是合理,都無須介懷,只有學會駕馭生活,才不會隨波逐流。

剔透的美玉,需要經過自然界長期而又持久的孕育,同樣,只有被不斷雕琢與磨礪,心才會更加純凈。領悟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正確對待我們所受的苦,明白苦難存在的意義,從而不再自憐自卑、怨天尤人。

駕馭自己,駕馭生活,即便面對重重艱難,也要一步一個腳印地繼續前行,這如同鳥兒若不能牢牢控制翅膀,就飛不上高空。哪怕生活波濤洶涌,也應牢牢駕馭,滿懷信心地走下去。真正掌握了、駕馭了,才會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就算置身風雨,內心也必是一片明媚;反之,就算晴空萬里,內心也早就濕透了。

寬容是佛性的光輝

選擇將什么裝進自己心里,是人生的一門學問。心里裝著別人的錯誤,就會用放大鏡到處挑毛病,一再地折磨他人,也無利于自己;心里裝著善良、寬容、感恩,生命就會充滿陽光,他人的一切不好,會在你博大的胸懷中瓦解冰消。所以,人生是苦是樂,關鍵看你喜歡與什么相伴。

小時候,智慧的姨媽曾經說:“天之所以無邊無際,是因為寬;地之所以承載萬物,是因為容?!边@是寬容給我比較早的印象。我的上師曾經不止一次地對我說,佛是寬容的,佛法也是寬容的,人人都可以學習,哪怕根本不是用佛教的名義,也可以學習。對此,我深信不疑。

天是寬容的,地是寬容的,佛也是寬容的。放大別人的缺陷和錯誤,不能以欣賞的目光看待他人,這不僅無利于自己,也是在折磨他人。寬容,本身是一種美麗而祥和的境界,容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大度。

只看到別人的錯誤,除了證明自己的狹隘之外,并沒有任何益處。內心充滿寬容的光輝,用善良的目光去對待他人的不足,不僅僅可以收獲他人的感恩,更是對生命本身的敬畏。

容忍那些不足的、不完美的,對那些自己認為不好的人和事寬容,會讓胸襟變得寬廣,可以讓心靈充滿陽光,一切狹隘的、短視的東西都會消失,人性中的弱點也會在寬廣的胸懷中得到凈化。

人,并不完美,人生也不總是喜悅。是用挑剔的眼神死死盯著別人的缺陷,還是以寬容的心態理解他人的短處,是對自我心靈的一次檢驗。人生的美好與否,關鍵取決于我們用什么樣的眼光去看待。

寬容是智慧的體現,是佛性的光輝。

強大的自我是一切修持的根本

這一生,除了自己,誰也不能對我們負責,所以,我們一定要將自己修煉得強大。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出好的決定。養成自己思考的習慣,不要隨意附和別人,大膽地承擔失敗的后果。其實,凡事只要我們認真做了,只要我們今天做得比昨天好,我們就應該為自己喝彩,為自己鼓掌加油!

我們不應貪執猶如閃電般的此生安樂,

否則到自己衰老時就會后悔沒有修持善法。

以上師的言教去依教奉行,將來就會獲得安樂。

若我們現在沒有精進修持,就跟瘋狂的人沒有多大的差別,這真是非常遺憾。

法王如意寶的話不僅教導世人要精進修行,還給人們指明了人生方向。在這個世界上,在我們的一生當中,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才是最可靠的,別人的天空我們也撐不起。把自己修煉得強大,即使微不足道,我們的人生也不會變得蒼白單調。我們不是人生的觀眾,切莫在別人的世界里旅行。

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就是人生最好的編導,相信自己可以自由地安排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演繹出最輝煌的燦爛。此外,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即便是面對失意和挫折,也不要盲目附和別人,要始終保持心靈和精神上的獨立。我們要有主見和信念,時時刻刻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堅持格守這種需要,勝而不驕,敗亦不餒。無論成功或者是失敗,都要勇敢地承擔。

始終如一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足夠強大,失意便不可怕,挫折也不會讓人憂傷。精神上的強大,可以讓我們面帶微笑,步履堅定,生命不同凡響。

當失意和苦難如煙塵一般飄散之時,你會豁然發現,不論是人還是事,只要認認真真做過了,一切都不會太難。也許我們的人生并不宏大,微如草芥,但只要生機勃勃,總有一天可以沖破頑石,自由生長。擁有了強大的內心,即便是寫滿了悲歡離合的人生之旅,沒有江河的奔騰,也可以一點一滴匯集起來,水滴石穿。

努力奮斗就是自我修行

人生一定要努力,努力是人生的一種精神狀態。與其要求自己一定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物,獲得什么樣的成就,不如磨煉自己做一個努力的人。只有努力了才可能擁有,就算是最終沒能實現夢想,也不會有太多的遺憾。往往最美的不是成功的那一刻,而是那段努力奮斗的過程。

人生就是從生到死的一個存在過程,這種看法雖然沒有錯,但也不是完全正確,人生是以生為初始,卻不是以死為終結。人歸于凈土之后,還可以留下很多東西,還可以繼續影響他人,比如說我們的精神。

面對紛紜的事物,面對飛逝的時光,人們往往會生出無助、迷茫甚至壯志難酬的負面情緒。與其這樣感慨,還不如抓住寶貴光陰,憑努力積極進取。

努力是把人生從理想化為現實的關鍵。無論是入世還是出世,只有努力磨煉自己,才能讓生命更加富足。努力,是一種面對人生的精神狀態,不論我們的人生是平凡的還是偉大的,不論我們的生活是失意的還是苦悶的,如果連努力實現想法的愿望都沒有了,縱然活著,又有什么意義呢?生命難得完美,總會有各種遺憾,但這并不意味著失敗,也不是一無所得,因為在追求生命完美的過程中我們收獲了成熟,收獲了堅韌和理智,這是僅屬于自己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心存感激。

努力,可以把不滿變成進取,把失敗化為堅強,可以把一時的失意醞釀成前行的動力。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達到某種高度,也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某種成就,但我們卻可以用努力來證明自己并沒有被驚濤駭浪吞沒,而是一直在抗爭,一直發出不屈的吶喊。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二整個人生旅途,最亮麗的風景不是實現夢想獲得成功時那一刻的閃光,而是努力奮斗過程中留下的那一道道風華。

隨性而存,知命無憂

我們少年時渴望成年的自由,中年時卻懷念童年的純真。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滿足自己的現狀,而又無力去改變。不管這個世界給了我們怎樣的深奧和滋味,但每一天也都要真實地度過。內心的反抗、言行的順從、糾結的矛盾與明智的決定,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追求人生的完美而自我挽救。人生有窮達,知命則無憂。

時間的威嚴就在于從不為任何人、任何事做絲毫的停留,它從不為我們的成功而微笑,更不為我們的失敗而嘆息,只是匆匆地走過。在時光悄無聲息地流逝中,我們也被無形的大手推著向前,從渴望成年的少年,到了回想童年的中年。我們的人生就在這時光中顛簸、躊躇,在高峰低谷、山高水長中掙扎、取舍。人們的內心極力想要反抗這個世界帶來的風雨,卻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而漸漸順從。很多時候,常人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去存在,不得不在糾結和理智中做出選擇、做出決定。

今天經歷的一切,必然成為明天的回憶。當青絲被時光染白,當歲月在我們的臉上留下深深的痕跡,我們也就漸漸醒悟了,原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并不完美的人生更加完美。雖然有時候這種努力是徒勞的,但我們依然在做,因為這是唯一的自我挽救。

不再糾結于有窮盡的人生,知命則無憂。

執著是一種負擔

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得與失,這是很多人糾結的難題。該得到的,不要錯過;該失去的,灑脫地放棄。過多的在乎會將人生的樂趣減半,看淡了,一切也就釋然了。執著其實是一種負擔,甚至是一種苦楚,計較太多,得失就成了一種羈絆,迷失得太久,便成了一種痛苦。放棄,不是放棄追求,而是讓我們以豁達的心去面對生活。

在人生旅途中,

最寶貴的東西不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而是和得失無關被你緊握在手中的美好。

人生中的得失是讓很多人糾結的難題。世界上有無數的牢籠,而真正讓我們困于其中的正是自己的心,以得失為牢把自己羈絆住了。

在意得越多,越會被外界的浮光掠影所迷惑,以至于亂了心神,把得與失編織成一團亂麻,讓自己走不出來。得失很簡單,該得到的就要抓住,該失去的就應該瀟灑地放手。總是在患得患失之間徘徊,反而讓人成了得失的俘虜,生活也會被得失的權衡所占據。看淡一些,做到“心無增減,得失隨緣”,一切也就釋然了。

人生路上,失去從來就不是窮途末路,而是該轉彎了。過分地執著于得失,只能讓我們背負起難以承受的包袱,帶著這些上路,再強壯的人也很難走得太遠。能夠做到斷、舍、離,生命的空間會更加寬闊。

看淡得失,并非是麻木不仁,也不是以消極的態度遁世而出,而是以豁達、灑脫的心態面向更加寬廣的生活。不管怎樣的生活,都值得原諒,我們終將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只有把槳朝后劃,船才會往前行

人生需要沉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完美;人生需要積累,只有?;仡^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華。向前看是夢想,是目標;向后看是結果,是修正。有多少事,如果當初回頭看看,就會做得更好;有多少人,如果能回頭一看,就可以擁有自己想要的?;仡^,身后其實也寫著前進的路。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凈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是布袋和尚的一首詩。幾句簡單而又直白的生活話語,就把佛性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眼前。上師也曾經對我說起過同樣的道理,也是用了很淺顯的例子。

上師問:“水盆中有什么?”

我答:“水盆中有月亮?!?

上師說:“既然水中有明月,又何必抬頭看天空?”

夢想與目標確實是在前方,但有很多人和事,需要我們停下匆匆的腳步回頭多看幾眼。境地不同、時間不同,回顧曾經走過的路途,別是一番滋味。反思讓人沉淀,讓人變得更加厚重,是一種讓人覺醒的最佳途徑,修行就是在不斷的反思中調整方向,休整身心。

只有把槳朝后劃,船才會往前行。人生當中,要有足夠的時間回首?;仡^看,不是放棄前進,也不是不思進取,而是為了更好更快地前行。因為在我們身后,也寫著前進的路。慢即是快,退則是進!

給靈魂照鏡子,給心靈做體檢

人生,最大的遺憾是站不到遠處去審視自己,最大的困難是無法戰勝自己。成就往往喜歡眷顧那些虛懷若谷并能時常審視自己的人。審視自己,就是把自己放在旁觀者的角度,打量自己、糾正自己、反思自己,這樣才能揚長避短,才能在生活、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所以,請時常審視自己,調整心態,努力做好當下!

一只眼睛觀察世界,

一只眼睛審視自己。

世上最大的險阻從來都不是高山險峰,而是自我。阿育王最終皈依佛門,能夠從一個暴君、一個征服者化為虔誠的佛門弟子,源于他見到了自己曾被權欲所蒙蔽的佛心。正確地審視自己,審視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是修行之人每天必備的功課。

自我審視,就是對自己的重新認識,把自己全面鋪開,從靈魂深處做一次檢查,看到自己的本源和本性,看到自己的虛妄、卑劣,并且勇敢地將之拋棄,用挑剔的眼光重新定義自己,給自我一次照鏡子的機會,審視自我的言行,審視自我的心態……在審視中一次次打量自己,糾正自己。

每一次自我審視,都是一次心靈的體檢,都是一次自我沉淀的積累。在審視的過程中,堆積在心靈上的塵埃會被掃除,心境更加清澈通透。失意時審視自我,會發現靈魂上的沉淪;昂揚時審視自我,會看到人性中的驕狂。

不放縱自己,去除掉沉渣,才能生出更加透明的結晶。

不受傷不足以談成長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幻想: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將所有的遺憾一一彌補,這樣的人生該多完美呀!可是沒有經歷過失去的遺憾,又怎么懂得珍惜呢?許多事只有親身經歷才會懂,也只有經歷過許多的人才明白該以一顆平常心應對無常的人生。不要計較這一路走來的苦與痛,要感恩昨天的經歷,追逐明天的幸福。

很多人提及逝去的時光,總會想起許許多多曾經的遺憾,并且期待可以回到過去,將曾經的經歷再經歷一次,以修正不足,達到完美的境地。這種想法是癡妄的,與其這樣想,不如去考慮未來該如何做才能避免這種情形再次出現。而且過去的那些你現在覺得不堪的經歷未必就沒有價值,反而正是因為有了它,今日的你才得以知曉自己的過失與短板在何處。

很多人和事,只有失去了,只有遺憾了,才會懂得其寶貴之處。所以不必刻意強求如何彌補,只要它的存在能夠讓我們為鑒,讓我們成長,這就足夠了。

生活的真諦,就是不斷吐故納新、不斷完善的過程。不再執著于昨天經歷的苦痛和哀傷,不僅僅是大胸懷,也是大境界,是修養心靈之后得來的坦然,是佛性對人性的滋養。

所以,對昨日經歷的種種應心懷感恩,而不是常執癡怨。感恩昨天的風和雨,感恩曾經的坎坷和磨難,這一切讓今天的我們變得成熟,讓我們體驗到了最真切的成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市| 华宁县| 蒲城县| 鹤壁市| 筠连县| 子长县| 库尔勒市| 凉城县| 肥乡县| 巴林左旗| 平定县| 卢湾区| 盖州市| 丰镇市| 陵水| 中方县| 仙游县| 佳木斯市| 基隆市| 靖西县| 五大连池市| 凤翔县| 桦南县| 肃宁县| 黔东| 宁夏| 图木舒克市| 湘阴县| 沙洋县| 新营市| 饶河县| 当阳市| 仲巴县| 阜新市| 兴国县| 永平县| 崇义县| 上蔡县| 昌江| 灌南县| 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