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幸福是一種獨特的屬性

幸福從不偏愛任何人

有的人本來很幸福,看起來卻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看起來卻很幸福。很多人都會認為幸福總圍繞在別人身邊,煩惱總糾纏在自己心里,其實常常看到的景象卻是:當你仰望和羨慕別人的幸福時,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所以每個人都是幸福的,不要老覺得自己不幸福,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鞋穿在腳上,

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有人問我:“對于地位和財富的追求是不是一種錯誤?是不是就不能得到幸福?”我告訴他:“對于地位和財富的追求并沒有錯,錯的是不能直接把這些東西當作幸福本身。”財富、地位其實都是一種實體的具現,本身不能和幸福畫等號。那些東西只是能引發幸福感的一種因緣,因為幸福不是一個固定的實體,而是一種內心的感受。得到財富和地位固然會引發幸福的感受,但得到這些東西的人并不全都是幸福的。究其根本,這就是一個白馬與馬的問題。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日,充分享受物質生活,卻依然感覺不到幸福的人比比皆是,這就是因為沒有弄清楚幸福的實質,沒有弄明白幸福到底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而陷入一種盲目的狀態。有些人具備了幸福的屬性,但是看起來似乎并沒有那么幸福;而有些人本應該是煩惱的,但給人的感覺卻是他很幸福。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幸福具有無數種屬性,不同的人對于幸福的理解也完全不同,而不同的人生又可以對應不同的幸福。有些人喜歡在險象環生、風高浪急的潮頭打拼,在風險和機遇的碰撞中感受幸福;有些人喜歡追求超越,認為領先才是幸福;但也有些人生性恬淡,喜歡悠然寧靜的生活,認為清心寡欲、平安祥和才是幸福。幸福可以是激烈偉大的,也可以是樸實平凡的,不同的人有屬于自己的幸福,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對幸福有不一樣的理解。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就是別人的幸福。

生命不能透支

我們要經常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哪些是我們已擁有卻常常忽視的,哪些是我們得不到卻一直苦苦追尋的。那些被我們忽視的一旦失去,會不會令我們追悔?那些苦苦求來的一旦擁有,是否真的值得去珍惜?思考過后,或許你就會明白你現在正在做的是什么,有沒有選擇了錯誤的方向。及時調整,幸福就會來敲門!

感到自己是人們所需要的和親近的人,

這是生活最大的享受、最高的喜悅。

很多人踏入社會之后,往往會主動與單純劃清界限,以此來應對多變的社會,可社會真的很復雜嗎?不是的。復雜,只是我們的所想。心若單純,世界又怎么會不澄清?!

人應該有所追求,但絕對不應該追求所有,總有些東西是要做出取舍的。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地審視一遍自己,看看是不是忽視了一些曾經擁有的。生命中有太多的美好,但總有些東西不值得我們放棄健康、透支生命去追逐,比如金錢、權勢;總有些東西一旦失去,定然會讓人扼腕而嘆、追悔莫及,比如說你的親人和你的愛人。如果你忽略了這些寶貴的東西,那就不是在追尋幸福,而是被幸福所負累。

如果一個人所追求的事物不值得他永遠珍惜,那他就不是在追尋幸福,而是在追尋虛榮。如果你追尋的方向出現了偏差或者干脆就是錯誤的,就應該及時準確地做出調整。只有方向對了,目標才不會出錯,幸福才會來敲你的門。

淡定是幸福的“新娘”

走過的路長了,遇見的人多了,經歷的事雜了,不經意間我們會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頭腦的睿智與清醒。人生最奢侈的是擁有一顆不老的童心、一個生生不息的信念、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永遠牽手的愛人、一個自由的心態、一份喜歡的工作、一份安穩的睡眠、一份享受生活的美麗心情。

關于“幸福是什么”的問題已經被提起過無數次,其實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因為幸福從來就沒有標準的答案,也沒有可以作為參考的標志物。

當自身犯了錯誤給別人帶來傷害的時候,得到一個諒解而又釋然的微笑;前途無路時忽然柳暗花明;遠足之際聆聽親人的反復叮嚀:健康的體魄、智慧而又清醒的頭腦、自由自在的心態……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幸福最直接的表現形式。世間有千萬人,幸福就有千萬種。

不過很多身在幸福中的人卻不自知,在失望、浮躁和焦慮中主動遠離幸福,更有人把堆砌金錢當作幸福,把成為名利的俘虜作為向往和追求,豈不知自己在紙醉金迷中浪費生命、感嘆幸福難覓之時,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還在為一本字典、一個書包而苦惱。在我給山區的孩子們送去書包的時候,至少我是幸福的,孩子們也是幸福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幫助別人不僅僅是一種布施,也是自我收益的舉動。

如果你還要再一次問我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那我只能告訴你,天地間的一切都是幸福的源泉,幸福就在你我心里,幸福就在你我的生活當中。當我們把手里的幸福給予別人的時候,我們會更加幸福。

別給自己的冷漠找理由

當我們心中有佛時,所見的都是光明,所說的都是善良;當我們心中有魔時,所見的都是黑暗,所說的都是邪惡。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怨氣,那么這個世界怎么可能給予我們快樂與幸福?所以,不要給自己的冷漠找理由。不管有多少障礙,也應該堅持我們善良的本初;不管有多么無奈,也應該敞開我們寬容的胸懷!

關于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爭論已經延續了千百年,在可以預知的未來還會繼續延續下去。有信徒問起我對此的看法,我更傾向于:人性本是潔白如紙,在上面涂畫了什么就是什么。在人性的紙上留下了善,那就是善;留下了惡,那就是惡。關鍵在于后天培養,這也正是世人需要修行的原因之一。心中有佛,整個世界就都是佛光普照,所見皆是光明,所聞皆是善良;若心中存魔,所見所聞當然會是黑暗和邪惡的。

若我們的心里始終存留著對世界的怨氣,則這種怨氣會給自己的目光涂抹上帶有怨恨屬性的色彩。戴上有色眼鏡,看到的一切都是扭曲變形的,那么這個世界反饋給我們的絕對不可能是喜樂和幸福。找不到喜樂,得不到幸福,并非是因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這兩種東西,而是我們的目光已經看不到它們了。

用熱情的目光、積極的心態去看待整個世界,用美好的心去迎接所有的一切,所得到的必然是美好和幸福。不要用一個個客觀或者主觀的借口來遮掩內心中的冷漠,不管遇到什么樣的障礙艱難,都要堅守住最本初的善良;不管世界留給我們的是無奈還是艱難,都要敞開心胸以廣闊的胸襟去接受,然后才能愉快地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

心是幸福的溫度計

有的人對幸福熟視無睹,有的人對幸福習以為常,有的人對幸福夢寐以求,有的人對幸福求之不得……幸福是我們每個人永不疲倦的追求。只要不把幸福的期望值提得高不可及,只要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以一種平常的心態求之,就會發現:幸福,其實就在俯仰之間;幸福,其實就在你我身旁。

小時候,幸福是一件東西,得到了,就是幸福;長大了,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了,就是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種心態,領會了,就是幸福。幸福就在當下,只有一個個當下串成的幸福,才是一生一世的幸福。

對幸福的期待值過高,想要收獲世間所有的美好,追尋幸福的心就變成了永遠都不能填滿的欲壑,我們不僅無法體會滿足的快樂,還會超負荷地負重,最終與幸福分道揚鑣。

保持平和的心態,才會得到滿足。喝下一杯水可以解渴,又何必強求一壺?不能把幸福指數無限拔高,也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當我們內心平靜、心態平和之時,會驚喜地發現,幸福就在自己眼前觸手可及的地方。

幸福,是近在咫尺俯仰可得,還是遠在天涯永不能接近,取決于我們以什么樣的心態來期待幸福的到來。心永遠都是幸福的溫度計。

輕易得到的幸福沒味道

許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幸福,有的雖然得到了,卻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智者說:幸福是種感覺,就如同“佛”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覺隨滿足程度而遞減,與人的心境、心態相關。得之愈艱,愛之愈深。擁有幸福,常思艱難。一個人總是感覺不到幸福,是自己最大的悲哀。幸福是種感覺,不知足,永不會幸福!

苦難如同驚雷,總是帶著轟轟烈烈的威勢讓人猝不及防;而幸福就好像春雨,經常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出現。幸福就好像照耀荒原的月光,就如同拂過水面的微風,雖然可以感覺到,卻又抓不住。

幸福的多少往往與一個人對幸福的敏感度相關,若一個人比較容易滿足,幸福感就會十分強烈;要是很少知足,或者根本就不可能被滿足,即便已經得到了幸福,感覺也不明顯。只有知足的人,才更容易覺察到幸福的臨近。幸福的距離,有時近,有時遠,以為就在咫尺,轉眼間卻還在天涯。平靜的生活就像一杯白開水,喝起來淡而無味,卻不知道正是它的純凈無瑕才讓人的生命更有容量,也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會在這份平淡中品出甘甜和幸福的滋味。

幸福的“大”與“小”,幸福的“多”與“少”,取決于人的心態。苦苦尋覓,經歷千萬艱險、付出很多努力之后才得到的幸福,就好像經歷過日曬風吹的果實那樣分外甘甜;輕易得到的幸福,就好像過早成熟的果子,就算嚼在嘴里也不會有什么味道。一個內心麻木、感覺不到幸福存在的人,將是最可悲的。

莫讓錯過變成過錯

當遇到合適的人,彼此可以融洽地生活,不管這生活簡單也好,復雜也好,只要快樂輕松,就不要猶豫,趕緊抓住它并珍惜。因為,猶豫之間,它就有可能成為別人的幸福,最后令自己追悔。不要貪圖物質的享受,也不要貪圖精神的高尚,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生活。貧賤富貴,舒心就好!

在對的時間遇到錯的人,注定是一場心傷;在錯的時間遇到錯的人,最多只是一場荒唐。所以,若是在對的時間遇到了合適的人,一定要萬般珍惜。只要意氣相投、彼此契合,只要快樂和睦,不管生活是簡單還是復雜、清貧還是富足,都應該知足。

千萬個善果才有一次相遇的機會,不要在意物質上的貧乏與豐足,也不要貪圖外在的音容。日月尚有圓缺,人又怎會完美?如果我們總是放大他人的過錯,終究有一天會把過錯演變成錯過。別把彼此的傷害當作是某種壯舉,到了那個時候,除了追悔莫及,可能你什么都做不了。美好的風景,如果沒有人與自己分享,一樣會了無生趣。過錯可以糾正,但是錯過就只能是遺憾。

彼此相愛,是世間最大的因緣。它是那么簡單,又是那么艱難,不要過于天真,總是幻想前方還有更好的愛情在等待。即使有,也不一定就屬于你,或許那只是擦肩而過的緣分,不值得如此執著。

心冷了,一切都會遙遠

有的人你可能認識了一輩子,卻忽視了一輩子;有的人你也許只見了一面,卻影響了一生;有的人默默地守在你身邊,為你付出,卻被冷落;有的人無心的一個表情,卻成了你永恒的牽掛……我們常常是努力追求未得到的,而遺忘了已擁有的。不要向遠方尋找幸福,它也許就在你的手中,你只要安然握住。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愛情和幸福都是非常遙遠的事物,遠得如同天上冷月,只能遠遠地看到,卻無法觸及。在這里我想說的是:愛情不遙,幸福也不遠,遠的是對于幸福的冷落和忽略。生活中,有些人會陪伴我們一輩子,一直到終老,卻常常被忽視;有的人與我們只是萍水相逢,卻可以影響我們的一生,甚至一個無心的問候也會成為長久的牽掛。這就是因為我們總是習慣于把眼光投向遙遠之處,而沒有珍惜近在咫尺的珍寶。前方或許有更加美麗的存在,但它可能是毒藥。

人生就像難馴的野馬,總是帶著狂亂的氣息向前狂奔,茫然不知地看著遠方模糊的風光。

因為“得不到”,所以才“更寶貴”,這是人性中的弱點,所以人們總是奮力爭取那些還沒有得到的東西。殊不知,伴隨你走過漫漫人生長路的幸福已經擁有了,只不過被你忽視被你遺忘了。

不要總是犯騎著快馬追逐快馬的錯誤。

難得平常心

不管我們在塵世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有錢或沒錢,有名或沒名,生活對于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都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得在同一片天下,呼吸著同樣的空氣。人生無常,有時起,有時落,不論處于怎樣的狀態,都要用平常的心去包容生活,用感恩的心去擁抱幸福。當我們心里想著幸福,幸福就不會遠了!

在財富、權力、榮譽和獨占的愛當中去探求幸福,

不但不會得到,

反而還會失去。

在凡塵俗世當中,人們以占有物質的多寡區分出富人和窮人,以地位和權勢的高下人為地分出高貴和低賤。但是真正的貧窮和富有,在于內心豐盈與否,而不在于金錢、地位的擁有程度。在佛的面前,穿著黃金打造的盛裝的人,和赤身裸體的人是平等的。

不管是富可敵國也好,還是身無分文也罷,名動天下或者是籍籍無名,對于生活本身而言,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分別。無論一個人有多少金錢、有多少物質,終究離不開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哪怕他占據了廣闊的陸地和海洋,在去往凈土的路上,也只能占據身體那么大的一塊地方。

不管在俗世中擁有多少財富,處于多么高的地位,都同在陽光的照耀之下,呼吸著一模一樣的空氣。人生無常,世事多變,擁有的身外之物終究會失去,高高在上的地位也不是永恒的,起起伏伏本就是人生的基本狀態。看開一些,看淡一些,不管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是什么樣子,都要用平和的心態去接受。

不再被俗世中的財富、地位所負累,以平常心待物,才是人生中最富有的時刻。

超然物外,心無掛礙

我們是負荷前行的,總覺得人生苦短,春天難留。背著重重的行囊,我們一路都在喘息,何曾在意身邊的風光?其實,那偌大的行囊中,有很多是可以摒棄的,如那些世俗的偏見、物欲的躁動、追逐的勞累、取舍的煩憂。超然物外是境界,只要身上無疾病,心中無塊壘,我們就會發現,生活原本如此美好、輕松!

人們總是習慣于帶上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執著去追逐夢想,總是把永遠都無法填滿的欲壑橫亙在現實與夢想的中間。身上背著沉重的包袱,又怎么可能飛躍?疲憊的身軀,又如何能生出自在之心?即便在筋疲力盡的狀態下到達目的地,也會丟失太多值得珍惜、值得品味的東西。

其實你背負著的那個行囊本沒有必要那么沉重,其中所裝載著的東西有很多是完全可以摒棄的。浮躁讓心無法靈動,世俗的偏見讓人失去平和與從容,取舍間的猶豫、得失時的忐忑……都是可以放下的。人生的幸福和煩惱是等量的,老天給予每個人同樣多的幸福,就看我們能感受到多少。拋下那些阻礙我們前進的東西,輕裝上路,才能達到超然物外的心境。

行走在人生道路之上,其實沒有必要攜帶太多,只要身體健朗、精神充盈,就已經足夠,其他都不是必需的。人生能走多遠,完全要看包袱的大小。

人生需要目的地

欲望太多會增添煩惱,可并非只有無欲無求才能幸福。有一個明確的能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后努力去追求,只有這樣,才會給你帶來真正持續的幸福感。因為,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頂,也不是在山下漫無目的地游蕩,幸福是向山頂攀登途中的種種經歷和感受。

佛說眾生皆苦,是因為人們有太多與自身不相符合的欲望,而欲望正是一切煩惱的根源。無欲無求固然是大自在的境界,但很難到達。追求幸福的過程,為了不迷路,就非常需要一個指引前進、確保方向始終如一的燈塔——目標。在不可預知的前進道路上,目標如同燈塔一樣在遠處顯示著航向。

離目標越近,心里就會越踏實。生命可以安于途中,但不是說就不需要一個目標。毫無目的的人生與一只無頭蒼蠅又有何異?目標的確立,讓欲望不至于肆意放縱,這是一個非常智慧的選擇。在拉近與目標的距離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速度和尺度,控制好節奏。越過一個又一個障礙,可以極大地鍛煉自我的身心,收獲更多滿足和喜樂。

無論我們的目標是遠還是近,有沒有最終到達,只要走得堅定、執著、安然,就已經是勝利者了。

與美好不期而遇

生命是一種緣,你刻意追求的東西也許終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遇的燦爛,反而會在你的淡泊從容中不期而至。我們馬不停蹄地尋找幸福,驀然回首,幸福其實就在身邊,我們需要做的是停下來,慢慢感受。一生中,想要追求的東西太多了。殊不知,有舍才有得,這是一種智慧,而我們更需要這樣一份心境。

不幸的源頭,

總有一樁意外。

幸福的起點,

總是發生巧合。

世間的所有痛苦和喜樂都是因緣相互作用的結果。緣從來都不會憑空出現或者消失,只有前因,才能有后緣,而追求只是在因和緣的過程中行走而已。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緣分的載體。人們費盡千辛萬苦所追求的東西并不一定就可以得到,因為追求和得到的中間不存在必然的因緣聯系。

當我們手持淡泊的花朵,以從容的心態面對最終的結果之時,反而會和預料之外的美好不期而遇。這看似是一樁巧合,但每個巧合都不是只發生一次的偶然,每個偶然的背后都有必然的影子。

奇跡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不需要刻意期待,也無須祈求。美好的人和事總會和我們不期而遇,不過這需要我們在揮汗如雨的工作或生活中,不失時機地抬頭或者回望。

放緩腳步,別走得太匆忙,舍掉遙不可及的奢望,抓住現在所擁有的。對自己負責,這不僅僅是生活中歷練出來的智慧,也是內心浮躁者最好的鎮靜劑。

停下匆匆的腳步,用心看看這個世界。

得把自己活開了

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來源于不甘心,不甘心為什么自己付出了這么多,得到的卻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時常沉迷在這份痛苦中,越想得到更多,得到的卻是越多的失落,這樣的人生怎可能幸福!期望是需要的,努力也是應該的,可結果有時候卻要看因緣,何必執著于最后自己得到了多少,其間的過程才是幸福!

小時候,

幸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成熟后,

簡單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錯誤并不可怕,因為正確的結果往往是從很多個錯誤中總結出來的,可怕的是對于錯誤的堅持而不知做任何改正。在很多時候,人們堅持錯誤的方向或者是錯誤的做法,并不是因為不知道對錯,而是因為不甘心,而這也是人陷入痛苦的原因之一。

現實和理想、實際和預期之間存在差異,所以事物最終的結果往往與想象的并不相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想要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獲得幸福最大的障礙就是期待更多的幸福。

期待和希望都是需要的,付出的努力也是必需的,但事物的最終結果取決于因緣的相互作用,沒有前因的情況下,付出得再多也只是徒勞無功。刻意想要得到幸福,反而常常收獲失敗與憂傷。不要執著于最終的結果,更不要陷在不甘心、不接受的泥潭中不可自拔,那會讓我們的痛苦加倍。放下得到的執著,仔細體會追求的過程,這才是正確的抉擇。

貪婪的人內心最貧窮

幸福的“福”字就是一件衣服一口田,告訴我們夠吃夠穿就好,知足者常樂。有些人通過物質上的滿足換來幸福,那種幸福非常短暫;如果我們能時時刻刻微笑,擁有一顆安詳的心,就會擁有永恒的幸福。佛日: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人之所以不幸福,

不是因為擁有的太少,

而是想要的太多。

人們常說: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感覺卻降低了。這是因為人們心中的欲望越來越高,想要得到的東西也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難以滿足。殊不知,依靠物質堆砌起來的幸福感受只是曇花一現,并不能持久。隨著物質的減少和變更,這種幸福感會大大地減少,隨之而來的痛苦便會更加兇猛。

越來越多的欲望,即便是全部都得到了滿足,那也不是幸福,而是對于自我的肆意放縱。貪婪的人心中是最貧窮的,而懂得知足的人才是最富有的。

擁有安詳平和的心態,從容笑看得失,淡定地面對取舍,才是大自在的境界。要微笑面對,持花而行。不要把幸福定位在那些得不到的事物上,而讓最簡單的幸福從我們身邊溜走。只有一個人感覺到滿足的時候,才會身體輕松,內心從容。

幸福的“福”字就是一件衣服一口田,簡單到了極致。而你的幸福也可以同樣簡單明了,吃得飽、穿得暖、睡得香、走得動,足矣。

隨緣、隨性、隨心,笑對得失,不去埋怨,則幸福久遠。

沉默的美麗

獨樂,是一個人獨處時也能歡喜,因為有心靈與生命的充實;獨醒,是不為眾樂所迷惑的生活方式,但往往不一定適合我們。每個人都有傷心的時刻,但是每個人的傷心都會不一樣。每一朵花都是安靜地來到這個世界,又沉默地離開,如若我們傾聽,也許會發覺,在安靜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似有美麗的雄辯。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找到內心真正的平和與寧靜。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自己莫名其妙地被人誤解了,或者某一天清晨醒來后,關于自己的一些謠言四起,而只有你知道,這事根本與你無關,那么你的第一反應會是什么?爭辯,還是與散布謠言的人大打出手?

留一份沉默給自己,即使有人散布你的謠言,說了你的壞話,你也大可不必反唇相譏,歇斯底里地亂吵一通。對于一個心靈純潔有修養的人來說,任何流言都會顯得蒼白無力。無論流言的影響力有多大,它也只是一塊遲早要風化的石頭,終究會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智者往往是那些懂得在沉默中思考的人。

沉默并不是教人緘口不語,而是希望人們能深思熟慮,三思而后言。沉默之所以是金,在于它是一種難得的心理素質與可貴的處世之道。形式上的靜止,并不代表思考的停滯,而是一種力量的蓄積。那些深邃的思想,皆來自那些沉默的思考過程。反之,夸夸其談之人往往淺嘗輒止,難以看清事物的本質。

慈悲無邊,慈航普度

我們常常用慈悲為別人祈愿,常常用慈悲的心去幫助他人。當有一天我們發現別人沒有絲毫改變的時候,我們還是很欣慰地告訴自己:我很努力,這個人不可救藥,與我無關。殊不知,也許不是他無可救藥,而是我們的慈悲心不夠。

何為慈悲?并沒有一個硬性的標準。慈悲是佛家的一種大境界,是助人為樂拯救眾生的情懷,是在痛苦著別人的痛苦之時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光芒。慈悲是不必相識、不必擁有,是給予不求回報,是只有關愛沒有所求。

常懷慈悲之心,把痛苦自己承擔,把快樂與眾人分享,祈愿世間美好,樂于幫助別人,并且將之視為義務。但有些時候,我們的慈悲并沒有改變什么,并沒有讓別人放下虛妄的執著,也沒有將別人從痛苦迷茫中拉出來。這個時候,很多人會用寬慰的語氣告訴自己:“我不是佛,也不能度盡世間眾生,總有些人是無可救藥的,還是算了吧。”這是懶惰和懈怠的想法,不能用慈悲感化他人,是因為我們的慈悲之心比較單薄,做得還不夠。

宏法普傳,佛魔同度,這才是大慈悲的境界。救可救之人,也救不可救藥之人,連惡魔都能被佛法普度,還有什么人是無可救藥的呢?一滴水撲不滅熊熊烈焰,一朵花也描繪不出燦爛的季節。只有付出更多的慈與悲,才能出現更多、更大的改變。當一個個小水滴匯集成江河海洋,灼人的烈焰才會熄滅。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它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于施與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宾市| 额济纳旗| 东辽县| 保靖县| 桦川县| 游戏| 宁南县| 五河县| 东光县| 留坝县| 阳江市| 安徽省| 井陉县| 息烽县| 德安县| 来凤县| 松潘县| 托里县| 尤溪县| 灵寿县| 淄博市| 罗江县| 静安区| 宜宾县| 仁怀市| 盐源县| 化州市| 陆丰市| 莒南县| 南靖县| 横峰县| 棋牌| 博客| 彭阳县| 开鲁县| 农安县| 五台县| 含山县| 金溪县| 澜沧| 兴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