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擊突厥
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復來。
露濃山氣冷,風急蟬聲哀。
烏擊初移樹,魚寒欲隱苔。
斷霧時通日,殘云尚作雷。
——(隋)楊廣《悲秋》
在楊堅的治理之下,朝廷內部變得精誠團結。作為一名曠世英主,隋文帝對于現有的成果并不滿足。此時南有陳朝之患,北有突厥之憂,隋文帝胸懷鴻鵠之志,定要平南拒北定中原。如今漠北狼煙再起,突厥來勢洶洶,兩國之戰,也決定了東亞霸主的歸屬。
知識鏈接 突厥崛起
北魏時期,阿史那部落歸屬柔然統治,平時以打鐵為生,為柔然制造武器。他們地處金山,金山像個頭盔,而突厥就是頭盔的意思,突厥也因此得名。
北魏末年,突厥逐漸強大,在進攻柔然的戰爭中取得勝利。第二任可汗率領部族數次擊敗柔然,等到第三任可汗時,才將柔然徹底鏟除。之后突厥東征西討,最終橫行漠北。第四任可汗佗缽將突厥帶入巔峰,因其疆域遼闊,所以將東部劃歸兒子分管,西部歸侄子分管。當時南邊的北周和北齊正打得火熱,由于突厥勢力大,因此雙方都是盡量巴結,佗缽可汗整天過著神仙一般的生活,不時還大放厥詞:“南面有倆兒子常年孝敬,我會發愁沒錢花嗎?”
突厥的傳位制度中,一直是兄終弟及,可汗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繼位,而是傳位于第三任可汗的長子大羅。由于東面勢力龐大的攝圖阻止其登位,因此只好立可汗的兒子閻羅為新可汗,閻羅唯恐制不住大羅,因此將自己的位置傳位于攝圖,攝圖當仁不讓,他便成為第五任可汗,史稱沙缽略可汗。
楊堅建隋后,突厥人再也得不到進貢的金銀財寶,這令突厥首領沙缽略極其不滿。而且,突厥的可賀敦(相當于皇后)是前北周千金公主,北周被楊堅吞并,對于她來說,滅國之仇不共戴天,她發誓要為北周皇室報仇雪恨。在千金公主的挑撥之下,沙缽略更加憤恨大隋,公元581年,突厥舉兵南下攻隋。
楊堅很快得到消息,他命人加固邊防,同時命虞慶則領數萬精兵,分別鎮守北方重要州縣。
不久之后,漠北狼煙再起,即使是一國之君的隋文帝也心中沒底。直到他接到一封信,看罷之后,才放下了那顆懸著的心。
寫信的人正是長孫晟,長孫晟家世顯赫,十八歲時擔任北周低級軍官。北周宣帝年間,突厥迎娶北周千金公主,長孫晟也在送親隊伍之中。此后他便長期生活在突厥。
一次,沙缽略可汗攝圖請他一起打獵,天空中兩只雕在爭搶一塊肉,攝圖給長孫晟一只弓和兩只箭,讓他將兩只雕挨個射下來。長孫晟并不答話,張弓搭箭等待時機,待兩只雕戰斗在一起時,弓聲響,一道驚鴻閃現,兩只雕被串成糖葫蘆落下。剩下那只箭長孫晟完璧歸趙,這就是所謂的“一箭雙雕”。長孫晟也因此成為漠北的名人,許多突厥貴族子弟都拜他為師。
在漠北期間,他結交攝圖的弟弟羅候。羅候實力雄厚,二人誠心結交,情義深厚。長孫晟表面上四處游獵,暗中卻將突厥的地勢、山川、兵力部署都記下來,待時局有變,以備不時之需。
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沙缽略揮師攻隋。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長孫晟的情報足以使大隋立于不敗之地。信中除了一些具體的兵力、糧草、戰將等信息之外,還有一條最重要的信息。在沙缽略的領導之下突厥分為四股勢力,如果強攻,四股勢力必然一致對外,這樣對大隋不利。
兵家講究上兵伐謀,雖然沙缽略勢力龐大,但是內部常有不和。其中沙缽略的弟弟羅候,沙缽略的堂兄阿波可汗,這二人勢力雖不及沙缽略,但也不可小覷。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盤根錯節,只要許以重利加以收買,他們的內部便會不攻自破。
長孫晟提出總的戰略:遠交近攻,離強合弱。先派使臣聯合達頭可汗和阿波可汗,邀請二人聯合,從西面對抗沙缽略。再出資扶持羅候,讓他聯合契丹等少數民族勢力從東面對抗沙缽略。如此一來,隋文帝只負責踏踏實實看大戲就可以了,待三方打得筋疲力盡之時,大隋再出兵伐漠北,取漁翁之利。楊堅大悅,同意按照他所有戰略部署行事。
楊堅派使臣與達頭可汗結盟,同時命人攜金銀財寶去賄賂契丹等少數民族,并表示,大隋愿意給他們撐腰,與后羅結盟的戰略于是大功告成。兵者,詭道也。隋文帝玩了一系列反間計之后,突厥內部已經不攻自亂了。三股突厥勢力自相殘殺,而楊堅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在旁邊看好戲。
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沙缽略與達頭可汗聯軍,領四十萬大軍攻打大隋,將沿路的城鎮洗劫一空。
突厥揮師南下勢如破竹,眼見沙缽略兵進中原直指長安,而達頭可汗早已與長孫晟有盟約,因此帶兵撤退了,搞得沙缽略非常郁悶。緊接著,長孫晟又命其安插在突厥的內線謊報軍情,聲稱突厥可汗王庭有危險,沙缽略無奈,只好回老家救援。發現王庭無憂,沙缽略又揮師南下,而此時的大隋早已做好了御敵準備。
四月中旬,楊爽部在白道與突厥正面對陣。部下李充獻上幾條計策,出五千騎兵夜襲敵營,突厥被打得丟盔棄甲倉皇逃竄,沒有糧草的突厥大軍只好撤軍。五月,竇榮定與長孫晟數次擊敗阿波可汗,阿波可汗只好罷兵言和。長孫晟找到機會,趁機拉攏阿波,離間他與沙缽略的關系。
沙缽略見阿波投降了大隋,于是殺進其王庭,阿波無奈,只好投奔達頭可汗。達頭給他數萬兵馬,阿波殺回去,打敗沙缽略又搶回了自己的地盤。從此以后沙缽略已經無法控制突厥內部,窩里斗的局面全面升級,一片混亂。
內部混戰,沙缽略實力大減,再也沒有實力南侵。大隋趁機發兵北上,面對強大的隋軍,沙缽略連連敗退,不得不向大隋俯首稱臣。千金公主也非常識趣地改為楊姓,任楊堅為父,向大隋示好。
沙缽略臣服大隋,但是達頭可汗和阿波可汗始終沒閑著,阿波屢屢發起進攻,勢力逐漸壯大,西面盡歸其所有,稱為西突厥,與沙缽略分庭抗禮。
開皇五年(公元585年),阿波聯合其他部落攻擊沙缽略,沙缽略被迫南遷,最終只能依附于大隋,沙缽略在奏文中說道:“天無二日,地無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自此以后,北方突厥分裂,各部相互征伐,皆對大隋俯首稱臣。隋文帝解決了漠北危機,終于要騰出手來收拾南方的敵人了。

▲隋朝佛像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