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舉棋不定
- 舊城暮色遲
- 二月春風
- 3456字
- 2019-10-23 14:03:17
兩人閉了嘴,而臺上的林少維已站到了王老先生的身邊。
王老先生發須皆白,一身長褂,雖戴了白銅水晶眼鏡,但雙目炯炯有神,他在介紹中亦站起,先跟王爺請了安,又與眾人問了好。
而后對臺上入座評審團與藝博會成員代表相繼做了簡介,接下來便道:“亮畫。”
伴隨著他的話音落地,眾人目光凝聚到正中央的三個展架上。
有三人同時上前,在他手臂一揮之下,齊齊將那畫軸放下。
全國評選出來的前三甲的作品亮相在眾人眼前,當即引起一片贊嘆與驚服之聲。
但見那正中央一幅《千秋》大氣凜然,氣勢磅礴,落筆蒼勁有力,望去讓人生畏,懂行之人一看便知,若沒有多年的功底,達不到這種程度。
就連賀楚書亦暗自對思卿道:“我若畫,比不過這位。”
右邊的《月下孤影》,則與方才那畫完全相反,它氣質婉約,背景朦朧,唯畫中人的一顰一笑如真人再現,眸光里那一點幽怨直擊心扉,它其實在主題的意蘊上差了那么一點味道,更多顯示的是愁而不是曠,但勝在走筆細膩,刻畫深刻。
當時評審團選它的理由是,書畫亦如文章,內容雖是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但是上好的筆法,也可以讓平淡的情節引人入勝。
左邊正是思卿的《望碑》,也是十分有爭議的一幅畫,然而從主題與能產生共鳴的角度來說,它又是極佳的。
王老請恭親王觀審,恭親王道自己是外行,今日來實為做個公證,還是聽老先生的意見,客氣地邀他一同。
兩人便一并在三幅畫前細細審視,其實這幾幅畫王老早就看過,心里已有定數,但在眾人面前,流程還是要按樣子完成。
又細細看過一遍后,他毫無懸念地指著中央的《千秋》圖,朗聲道:“私認為此畫……”
還未說完,林少維忽而得了個消息,匆匆跑上臺,拉了他耳語幾句。
他聽罷一怔:“退賽?”
“是,老先生說參選只是湊湊熱鬧,本不想跟后輩們爭奪,知道自己的畫入了選,特地著人來知會于我,說是把機會留給其他人。”
王老回頭默默看了看那畫,點頭道:“既然先生有要求,那便下了就是。”
林少維即刻上臺去,將來龍去脈簡單解釋了一番,眾人雖驚訝,但也能理解,畢竟這臨時退賽是作者功成名就淡漠名利,而不是臨陣逃脫輸不起。
如此便只剩下左右兩幅。
“各半的勝算,說不定我們有機會呢。”懷安見之興奮道。
思卿卻沒有太大信心:“那位的功底的確比我好,而且,不是還說這幅畫進入最終評定根本沒有爭議嗎,我如何能比?”
“也不一定。”賀楚書回她,“評審團看重筆法功力,可王老更看重悟性,他既是為藝博會選成員,定然會注重往后的潛力的,先不必急著妄自菲薄,看看再說吧。”
話雖這樣說,思卿還是不能相信自己的畫可以奪魁,當然,這也不算是奪魁,畢竟那真正的第一已經退出去了。
但眾人看的,仍然是這官方的排名,所以結果還是十分重要。
“而且,到了這個地步,你已經很好了,奪魁不奪魁,都會有人知道你,難道還不值得高興嗎?”賀楚書又道。
思卿應聲是的,但內心仍然惴惴不安。
基于她的心思,一直沒開口的孟庭安了然于心感同身受,他輕聲說:“也許四妹要的不是名,只是家人的認可罷了。”
一語中的,她輕聲一嘆。
程逸珩湊到孟庭安身邊插嘴:“干嘛那么看重家人的想法,他們的看法不會公正的,在他們眼里,要么你什么都好,不好也好,要么……就是什么都不好,你做的一切他們都能挑出毛病,何必呢?”
孟庭安側目道:“程公子所言極是。”
這話幾近成了他的口頭禪,程逸珩明明還想接著討論,卻被這句話給終結了。
談話止息之際,臺上的人開口了。
王老朗聲道:“吾之所選--《望碑》。”
幾人頃刻間欣喜非常,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成了一半,不對,是成了大半,王爺不是說基本會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嗎?
他們提著心,只待恭親王做最后評定了。
王老隨即向著恭親王行禮:“還請王爺定奪。”
“老先生客氣,本王嘆服先生眼光。”恭親王說著,行至臺中央,展架之前擺放一張案幾,上鋪紅色紙箋,旁備筆墨,只等評選落定后,由王爺親自將榜首作品的名稱與作者名諱書寫公告。
他在案幾前站定,抬眼自人群中一瞥,將要拿筆的手頓了頓。
咳嗽了一聲,道:“本王認為,那個……那個月什么影更好。”
“嗯?”思卿幾人相視而望,一顆心沉了又起,起了又沉。
臺上臺下眾人皆凝神觀看,有人暗自好奇,有人暗自竊喜。
王老始料未及,連忙躬身問緣由。
恭親王哪里知道緣由,只不過底下有人朝他擺手,不許他選孟家丫頭的那幅畫而已。
他支吾了一會兒,將官場一套說詞隨便一改,說得冠冕堂皇,頭頭是道。
但跟畫沒什么關系。
他的話顯然不能說服王老先生,這位畫壇前輩德高望重,如今到了從心所欲的年齡,不愿就此妥協,又以專業角度對兩幅畫各自做了分析,只說得臺上臺下都連連點頭稱是,再無異議。
而瞧那王爺,他壓根就沒聽進去。
王爺眼里只看著有人發話,哪里管得了其他?
他仍要堅持自己的選擇,但因兩人意見不統一,那榜單一時間沒法下筆。
眾人矚目之下,還是得讓這位王老先生順了他的意才好。
他不能全方位去分析畫作,只能對王老全方位的講述朝堂,比如,現如今皇帝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比如,皇帝玩兒性子上來了,會微服出宮,比如,皇帝有可能現在正看著他們。
他這番話自是耳語,王老活得久,一聽就明白,臉色一變,思量數番,自認不能搭上整個藝博會,只得妥協:“那就聽王爺的。”
于是,恭親王又來到了案幾前。
臺下觀眾們見上面改了主意,紛紛納悶,剛才不是還說得振振有詞嗎?
身后有人懷疑道:“王爺好像剛得了什么命令似的,也太奇怪了。”
此話正與懷安的想法一致,他回頭朝那人相視表示同意,然后左右一顧,希望得到更多的贊同,左邊是自己人,他便摸著右邊那孩子的頭,道:“他說得對,你說是不是?”
那孩子斜眼一瞥,不知從哪兒冒出幾個人,將他推開,把那小子護在中間。
懷安狐疑地盯了他一會兒,笑道:“你架子挺大啊,是哪個大人物家的寶貝疙瘩?”
對方嘴角勾起,回之一冷笑:“你就是孟懷安?”
“你認識我?”
“上面那幅畫是你妹妹畫的?”
“你先回答上個問題!”
對方卻不理他,折扇一搖,在幾人簇擁下慢慢離他們遠了。
懷安只得帶著疑惑,將思緒重新挪回臺上。
而恭親王并沒有下筆。
又有人上了臺,與他悄然說了什么,他的臉色以可見的速度變了,連忙伸脖子朝前方看去,然后瞳孔陡然放大,膝蓋差點又要打彎。
隨即,他收了目光,深吸一口氣,苦著臉道:“本王突然覺得,還是孟氏那幅《望碑》好一些。”
這話又引起一陣嘩然。
王老先生瞬間輕松,言語之間還帶著感動:“王爺明鑒。”
諸如這般不畏權勢,只為了讓真正好的作品出頭的王爺,實屬難得啊。
思卿撫著胸口,她的心已經幾度浮沉,現在又被提了起來,只覺快要受不了了。
然而,還沒等一顆心平穩,那恭親王對著臺下看了看,卻又改了主意:“不不不,還是《月下鬼影》好。”他連那幅畫名字都沒記住。
這不是重點,他再度改口,連主持大局的林少維都不知道如何平息大家的意見了。
但不過須臾,他再度矚目朝前看。
對面那醉茗軒的二樓,亦有人正笑瞇瞇地看過來,瑪瑙鑲嵌的護指映襯著手中一盞銀制茶杯,從容淡然地飲著。
他連忙說:“還是選《望碑》吧。”
再往臺下看,又說:“還是《鬼影》吧。”
“不不不……”
……
所有人已經不再講話,瞪大眼睛靜靜地看著他。
而此時,醉茗軒上的人已放下茶盞,望著那霽月樓人頭攢動,笑道:“好久不見,懷安都長這么大了。”
說罷,招手對身邊人道:“別讓湉兒胡鬧了,叫他過來。”
但她所叫之人遲遲沒來。
那邊恭親王仍然舉棋不定。
這人默默一嘆,與身邊人附耳說了幾句,對方聽了,即刻來到霽月樓,拉了恭親王,暗暗傳達了旨意,隨后走入臺下人群中。
待他走后,懷安一瞥,見那個架子極大的孩子也不見了。
又見恭親王如臨大赦,陡然松懈下來,擦拭著頭上汗水,長吁氣道:“是這樣的,本王認為,一個好的作品,若有傳世的價值,那必須是雅俗共賞,不單單是業內的專業評定,也應該有外人用他們的眼光來評價,能得到共同認可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他的思緒忽然變得清晰起來,王老還在看著他,很顯然,這段話只是一個開場白,接下來才是“重頭戲”,反正今日評選已被他攪和成了兒戲,專業自是談不上了,他只得靜靜觀望,但好在這兩幅畫都不差,無論那幅被選中,都不算太違心。
果然,聽王爺又道:“本王建議,這個決定權,交給在場百姓們,諸位意下如何?”
臺上眾人不約而同地附和:“此提議甚好,但憑王爺做主。”
不過也有例外,王老先生擔憂道:“今日臺下百姓們眾多,若是一一問詢,只怕耗費太多時間啊。”
“本王已有思慮,昔古人問卦,八卦之中只取一卦,無論吉兇皆不再探取,此信天命,亦是玄道之精妙,今日我等亦可效仿,只在眾人之中隨意挑選一人,這人但憑自己喜好,選中哪個,就是哪個!”
說完,充滿期待的環顧一周,面對臺上目瞪口呆的一眾人,昂頭道:“我想,此法甚好,諸位應該無異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