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辦公室公文寫作全能一本通:格式、技巧和范例大全
- 筆桿子訓練營編著
- 1775字
- 2020-01-16 10:38:39
1.3 辦公室公文的基本寫作思路
辦公室公文的種類很多,但寫作思路相似,整個思路大致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寫作階段和校驗階段。其中,準備階段包括明確主題和搜集材料,寫作階段分為創建框架和著手內容,校驗階段則主要是檢查校驗的工作。
1.3.1 明確主題
明確主題,就是弄清這篇辦公室公文想要達到什么目的。主題的形成大致有3種情況。
(1)主題在成文前確定,就是所謂的“主題先行”。根據領導意圖或有關文件、政策等規定要求,預先確定一個主題,再圍繞主題組織材料,實施寫作。因此有些辦公室公文的主題不是通過提煉產生的,而是預先就確定的。
(2)有時在領會精神后,確立的只是一個臨時的主題,當圍繞該主題進行調研后,將得到的材料進行分析、歸納,此時產生的結論才是主題。
(3)如果調研后對原先確定的主題進行了修改,那么就需要重新確定主題。
實際上這幾種主題的產生方式是相輔相成的,互相融合才能確定出最好的主題。
明確主題后,為了更好地搜集資料和著手寫作,還應該思考辦公室公文應該選擇哪個文種、受文對象和范圍如何、主要寫什么內容等,具體如下。
◆ 選擇文種:比如給上級領導的文書,應該寫成報告還是請示?如果寫成報告,應該寫成專題報告還是綜合報告?如果寫成請示,應該寫成請求批準的請示還是寫成請求指示的請示?等等;如果是寫給下級部門的文書,應該針對下級的請示、意見被動行文還是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主動發文?如果寫批復,應該寫成指示性批復還是批準性批復?諸如此類。
◆ 弄清受文對象:要思考擬制辦公室公文的目的,是向上級領導匯報,還是向下級部門指導工作,或是給領導和職工閱讀,或是向企業外的其他群體傳遞某種信息等。弄清了受文對象,也可以進一步檢驗文種的選擇是否正確。
◆ 確定寫作內容:比如寫報告,就要思考匯報什么內容,或反映什么情況;如果寫請示、意見,則需要思考要上級領導審批什么、指示什么,還是解決什么問題;如果是通知,則需要思考是安排任務,還是傳達信息或精神等。
1.3.2 搜集資料
發文的目的和主題確定后,要圍繞主題收集材料,開展一定的調研工作。收集材料和調研是一個充分醞釀和構思的過程,通過掌握與分析大量的材料,可以更加透徹地理解辦公室公文的主題。當然,這里所說的搜集資料,針對的是工作計劃、調查報告等內容較復雜的辦公室公文,而不是通知、請示、公告等相對簡單的文種,雖然這類公文也需要搜集資料,但過程是比較簡單的,也不存在醞釀和分析。
假設需要搜集部門年度工作報告的資料,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國家與之相關的方針政策。
(2)上級領導或部門具體的要求和任務。
(3)本部門去年工作報告和本年度工作計劃。
(4)上級部門下達的工作計劃。
(5)本部門一年來制發的主要文書;下級部門報送的工作報告、統計報表,有關重要會議的文件,本部門大事記等。
專家點撥
搜集資料包括搜集直接資料和間接資料兩種,比如擬制調查報告,搜集的直接資料就可能包括調查的結果、調查對象的信息等;間接資料則包括與調查相關的人事安排等。總之,搜集資料應該全面和細致,但不能濫竽充數。
1.3.3 創建框架
創建框架是指擬制辦公室公文的提綱,安排辦公室公文的結構。簡短的文書不需要擬提綱就可以直接寫作,但對于篇幅較長的公文而言,應當擬制一個寫作提綱,這樣可以更好地把握它的結構,有利于順利進行寫作,避免半路返工。
擬制提綱前,可以思考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內容一共分幾段、分幾層等。篇幅長的、非常重要的文書,需擬出較詳細的提綱,如正文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講哪些問題、各個問題的要點是什么等。重要的領導指導性文書,擬出提綱后還要反復討論修改補充,保證后期寫作時不會跑題。
1.3.4 著手內容
著手內容是指辦公室公文的起草,這個過程一是要注意觀點鮮明,觀點和材料充分結合;二是文字要簡練,交代的問題要清楚,否則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只有觀點而沒有材料,受文對象就很難理解觀點,或者理解觀點后,不知道怎么學習、怎么貫徹等;只有材料而沒有觀點,那就更不知道應該學習什么和執行什么了。
1.3.5 檢查校驗
內容擬定后,一定要反復校驗,耐心且仔細地逐字逐句檢查修改,連標點符號也不能馬虎,修改可提高文件質量,也為后面的審核簽發提供有力保障。好的文書都是反復修改出來的,辦公室公文更是如此,比如刪去可有可無的語句和段落,改正沒有說清楚的地方,可使觀點更鮮明;推敲詞句、調整結構,可使表達更加準確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