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泥鰍、蟹、蛙、鱉稻田綜合種養一本通
-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 3605字
- 2019-10-29 11:00:22
第二節 播種與育苗技術
一、品種選擇
水稻優良品種除具備水稻新品種的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產量高、適應性廣、品質好、抗逆性強四個特點。水稻品種應選擇稻米品質達國家優質稻谷二級以上的,有較好的綜合性狀等生產優勢,并通過審定定名,要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同時做到品種的合理搭配與布局。各地適宜品種各有不同,目前,適合四川地區稻田綜合種養推廣應用的優質稻品種有:宜香4245、德優4727、宜香優2115、川優6203、宜香優7633等。
二、適期播種
水稻播種期與各地區氣候、耕作連作制度、品種特性、病蟲害發生期及勞動力的安排密切相關,在生產實踐中,安排適宜的播種期就能協調好上述各因素,達到趨利避害、提高產量和改進品質的目的。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氣候條件,如果播期不當,水稻灌漿結實期遇高溫,結實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會降低,堊白度、堊白粒率顯著提高,蒸煮品質變劣,食味變差。生育后期光照不足或氣溫過低,往往造成抽穗不暢不齊、空秕粒增加或籽粒充實不良、青米增多,既影響產量又影響品質。因此,應在茬口、溫度和光照條件適宜的范圍內安排適宜播種期,力爭產量和米質形成期與最佳溫度和光照資源條件同步,避開灌漿結實期的高溫或低溫,以及暴雨、病蟲等自然災害。
三、壯秧培育
1.種子處理
水稻播種前要經過一系列的種子處理措施,確保水稻苗齊苗壯,為水稻生產提供足夠數量健康的秧苗打好基礎。播種前水稻種子的處理主要有:發芽試驗、曬種、選種、浸種、消毒和催芽等。
(1)曬種 曬種可以有效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主要原因在于:曬種可促進種子后熟,提高酶的活性,降低谷殼內胺A、谷殼內胺B、離層酸和香草酸等物質濃度,這些物質濃度高時對發芽有抑制作用。同時曬種時太陽光譜中的短波光如紫外線具有殺菌能力,起到一定的殺菌效果。曬種方法一般是將種子薄薄地攤開在曬墊上或水泥地上,曬1~2天,勤翻動,使種子干燥度一致。
(2)選種 通過選種使種子純凈飽滿,發芽整齊。雜交水稻種子一般用清水進行選種。
(3)浸種 浸種是使種谷較快地吸水,達到正常發芽的含水量(40%左右),促進發芽整齊(圖3-2)。達到稻種萌發要求的最適含水量所需的吸水時間,水溫30℃時約需24小時,水溫20℃時約需48小時。浸種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造成種子無氧呼吸,胚乳物質發酵成酒精,降低發芽率。雜交水稻種子不飽滿、發芽勢低,采用間隙浸種或熱水浸種的方法,可以提高發芽勢和發芽率。
(4)消毒 水稻的多種病害均能通過種子帶菌傳播,需使用消毒劑或強氯精浸種消毒。消毒可與浸種結合進行,種子經過消毒,若已吸足水分,可不再浸種;吸水不足,換清水繼續浸種。凡用藥劑消毒的稻種,都要用清水清洗干凈后再催芽,以免影響發芽。浸種時可選用25%咪鮮胺乳油2毫升兌水5千克,浸種5千克,浸種時間為24~48小時。拌種時可選用30%噻蟲嗪種子處理懸浮劑3毫升兌水100毫升,拌種1千克(圖3-3)。

圖3-2 浸種

圖3-3 藥劑拌種
注意
藥劑浸種時間為12~24小時,不能超過24小時,時間到后立即換清水清洗。
(5)催芽 機械播種催芽“破胸露白”即可。注意谷芽標準為根長達稻谷的1/3,芽長為1/5~1/4,在谷芽催好后,置室內攤晾4~6小時,且種子水分適宜、不粘手即可播種(圖3-4和圖3-5)。

圖3-4 催芽

圖3-5 谷芽
提示
催芽方式可選用溫室,或用青草覆蓋。
2.主要育秧方式和技術要求
育秧是在旱地條件下育苗,苗期不建立水層,主要依靠土壤底墑和澆水來培育健壯秧苗的一種育秧方式。目前生產上推廣的旱育秧方式有工廠化育秧(彩圖3)、大棚育秧,采用的技術有水稻塑料軟盤旱育秧技術和人工栽插旱育秧技術(旱育保姆育秧技術)等。
(1)水稻塑料軟盤旱育秧技術
1)科學選擇苗床地,要求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背風向陽,土質疏松,附近無病蟲害的菜園、閑置院場和水田做苗床均可。
2)做廂規格。一般有兩種規格。一種是將苗床做成1.2米寬,可橫放2張秧盤;另一種是將苗床做成1.8米寬,可橫放3張秧盤,這種方法能充分利用農膜。根據排灌條件和當地實際情況,苗床可做成高洼式和低洼式兩種形式。苗床之間及四周做成30厘米×30厘米的排水溝,便于排灌。
3)準備秧盤。目前生產的塑料軟盤規格有561孔、434孔和353孔3種,一般434孔較為適宜,每畝需秧盤25~35張。根據苗床規格,合理擺放秧盤,擺放秧盤時要壓緊、壓實,使秧盤底部每個小孔穴都與池面緊密貼合,達到緊貼不懸空。
4)配制營養土。每畝需過篩肥沃土5千克,土質選用黏度適中,無雜草籽、石塊。配制時將7份肥沃土和3份腐熟有機肥混合攪拌均勻,粉碎后過篩,播種前5~10天將其量的2/3與壯秧劑混合,比例為100∶1.25,然后翻搗混合拌勻備用,其余1/3在播種后做覆蓋土用。營養土配制完應加蓋棚布或堆放在室內,以防雨淋。選用營養土時,嚴禁選用沙壤土,以免拋栽時,泥坨松散,影響拋秧質量。苗床水澆足是保證播后苗全、苗齊的關鍵。
提示
最好在播種前1天給苗床澆足水,讓土壤充分吸收,第2天擺放秧盤前,需再澆1次透水,到苗床面起漿時為止。
5)播種。播種時采用人工手播或專用播種器播均可(圖3-6)。先向已擺放平整的盤孔穴內添加2/3的過篩營養土,然后將催芽露白的種子播2/3、留1/3補空穴。盡量做到不漏穴,保證每個孔穴均有2~3粒種子。播后覆蓋營養土,達到谷不見天,用壓板壓實,并刮去盤面上多的營養土,達到孔穴界面上無存土,以防秧根互相粘連。用細眼噴壺澆足水分,待吸干后再噴,使盤孔內水分達到飽和,然后噴施除草劑(旱秧凈)進行化學除草。

圖3-6 機械化自動播種設備
6)蓋農膜。先用竹條搭拱架,拱架高45厘米、拱距為50厘米,也可交叉搭拱架,然后覆蓋農膜。農膜四周用細土壓實封嚴,并在膜外留好排水溝。播種至出苗前要蓋膜保溫,一葉一心時適當在兩頭揭開小口通風煉苗,溫度保持在30℃以內,超過35℃就要從兩頭揭膜適當降溫。二葉期溫度控制在25℃以內。在二葉一心期日平均氣溫保持在16~18℃時,白天揭膜晚上蓋膜,三葉期氣溫穩定時可完全揭膜。
7)水分管理。在二葉期前,秧盤面以濕潤為主,二葉后期,要控制水分以旱為主。一般保持盤土不發白或葉片不萎蔫為宜,盡量少澆水,以充分發揮旱育優勢。需水時,早晨噴水較好,中午或晚上不宜噴水。最后一次噴水,要在起秧前1~2天進行。切忌起秧時澆水,以保證秧根部攜帶泥土利于拋栽。
8)合理施肥。秧苗長至二葉期時,根據苗情施追肥,每45盤噴施1%的尿素溶液1.5升,噴施后必須用清水沖洗秧苗。起秧前3~5天施送嫁肥。
9)防治病蟲害。二葉期開始要及時防治立枯病、青枯病、稻薊馬和螟蟲。水稻帶藥移栽是在水稻秧苗移栽到本田前3~5天施藥的病蟲防控技術,此技術將病蟲防治關口前移,壓前控后,能有效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具有省工、節約成本的特點。預防稻瘟病,防治稻薊馬、螟蟲等,可選用70%吡蟲啉、75%三環唑、40%氯蟲·噻蟲嗪兌水15千克噴施秧苗。
(2)人工栽插旱育秧技術
1)育秧苗床準備。選擇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管理方便的旱地,最好是長年未施過草木灰的蔬菜地,一般栽一畝水稻,需要一分(1分=66.7米2)旱地作為苗床地。
2)開廂調酸施肥。苗床一般做成低廂,長寬因地制宜,一般廂寬1.5米,深5~10厘米。在平整苗床時,留足細土用作蓋種,然后每畝苗床地撒施過磷酸鈣50千克,來回翻挖3次,將肥料均勻混入10厘米深的土層內,最后精細平整,做到廂平土碎。
3)曬種、浸種、包衣。播種前將種子拆袋曬種1~2次,將種子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時或延長到12小時,播種時將種子撈出,瀝去多余的水分(以稻種不滴水為準),然后按一袋種衣劑(旱育保姆)可以包衣栽一畝的水稻種子進行包衣,即:先將種衣劑置于圓底容器中,將浸濕的稻種慢慢加入容器內進行滾動包衣,邊加邊攪拌,直到將種衣劑全部包裹在種子上即可播種。
4)適時提早播種。旱育秧一般比水育秧早7~10天播種,播種時一定要澆透澆足苗床底水,一般在播種前1天和播種前各澆1次透水,使苗床達到飽和狀態,然后將包衣的稻種分廂定量均勻撒播在苗床面上,再用包上薄膜的木板輕輕鎮壓,使種子三面入土,再撒蓋一層0.5厘米左右厚的本土細泥,切實蓋勻蓋嚴,以不見種子為度。再用“新野”化學除草劑噴施廂面,最后蓋膜壓嚴四周,保溫保濕。
5)苗床旱育旱管(圖3-7)。出苗期:播種至出苗這段時間重點是保溫保濕,一般不揭膜。一葉期:從現針開始,加強薄膜的管理。晴天氣溫高,將薄膜揭開兩頭,或在薄膜上覆蓋稻草降溫,一葉全展開時,堅持日揭夜蓋,持續2~3天,即可將薄膜全揭。只要葉片不卷筒,就不必澆水。秧苗長到1.5葉時,每平方米苗床用2.5克“敵克松”兌成1000倍液噴施,防止立枯病、青枯病害的發生。三葉期:施斷奶肥,促分蘗,煉苗控高。每畝苗床地用尿素5~10千克加少量無渣清糞水兌水潑施,施肥后必須用清水洗苗。若當時氣溫偏低,只用清糞水促苗。三葉期后的苗床管理,每隔1片葉適量追施1次肥水。移栽前防治1次二化螟,做到帶藥帶肥下田。

圖3-7 苗床管理
注意
對于土壤酸性不符合條件的要進行調酸消毒,弱酸性的土壤為宜(一般pH為5~6);苗床與本田(大田)面積以1∶20的比例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