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置之死地而后生
“為什么?這是什么?到底是怎么回事?”
對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感興趣,都抱有疑問,這是我行走于世間最基本的姿態。同時我認為,這也是能打開世界大門的,被稱作好奇心的魔法鑰匙。
如果像小孩子一樣單純,總是一副不甚明了的樣子去觀察身邊的事物,那么,答案往往就不止一個,而是充滿了無限可能。因此,我們應該一直保有一份好奇心去關注身邊的事物。同時,不要僅僅只憑自己的所見去判斷,因為任何事物不僅有表象還有內涵,同時,還有橫向、縱向等不同的觀察角度。
每當別人說我“你還真是保有一份童真”的時候,我的內心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其實,我只是堅持尋求“真相”而已。
“為什么大人們要這么做呢?”
“為什么世間的人都是這樣的呢?”
我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在思考這種問題。因為我是一個懷疑心很重的孩子,所以,那時候的我,總會用一種懷疑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所有事物。
小時候,我一直認為存在著一個“絕對答案”,而且會由別人來教給我。就好比說,長鼻子的動物就是大象,天氣寒冷的早晨要戴手套,1+1=2,云朵并不是棉花而是水蒸氣凝結而成的團狀物。
比我年長的孩子,以及姐姐、父母和老師們,都非常負責任地給了我這些“絕對答案”。
但是,不久之后,我終于發現,我所提出的一些問題,有很多就算是大人也回答不了。比如“人為什么要活著”這個問題。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時候我無法滿足于他們給我的“絕對答案”,內心無法接受那些泛泛之談。因此,我就會一直思考“真相到底是什么”。對于我的這種情形,或許不能說我是有懷疑心,應該說是猜疑心太重。這也導致我總認為,這個世界無時無處不充滿著謊言。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對世間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心。我喜歡走遍大江南北,喜歡仔細觀察。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覺得我一直所追尋的“真相”,是一件“很崇高、美妙的事情”。
我覺得在我的生活中,所謂“很崇高、美妙的事情”,夾雜著我對絕對正確的追求,對生命的尊重,對普遍真理的堅信,對信念的憧憬。
我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最崇高、美妙的。盡管如此,我還是經常被強制去做一些我并不覺得很崇高、美妙的事情。他們總是說:“不管怎樣,這就是規矩,你必須遵守。”
在成長的過程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感受,那就是學校里的規則并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確的。
到底什么才是能夠支撐我們一直活下去的信念?對于這個問題,我整日煩心。對于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抑或根本就沒有答案。最后我得到的答案是,你只有自己去不斷地感受和了解。
對于“這是什么”“為什么”這類問題,不管你問了多少人,都不會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既然沒辦法相信任何一個答案,那么,剩下的便只有自己去感受、去了解這條路了。我想,對于人類來說,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才會更深地體會到孤獨。
但是,當年的我一點也沒有感到寂寞,也沒覺得我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我想那時我開始真正地面對自己,開始決定今后人生的方向,也就是不依附于外界,要重視自己的內心體驗。
中學時,有一次我在突然覺得很“孤獨”的瞬間,也突然一下子覺得很輕松。對于這次的經歷,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在我人生很迷茫的時候,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一句話:“置之死地而后生。”
這句話給予了我無窮無盡的力量,讓我滿是陰霾的心靈再一次變得明亮起來。我認為,我一直堅信的“崇高美妙”都集中在這里。
低谷和巔峰通常是并存的,各自有自身的價值。這對于我來說,是對我人生影響至深的一個巨大的發現。這也類似于“善與惡”“美與丑”“正常與異常”的對立并存。
我們一直以來被灌輸的思想就是:所謂“正確”就應該是“和大家搞好關系”“注意自己的形象”“考100分”。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界,就是要求大家都沖向巔峰。
但不管是誰,有巔峰,就會有低谷!我認為正是如此,人生才會美麗。
我認為我們應該承認自身會有巔峰,也會有低谷。應該坦然接受,應該積極面對。我認為“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在我構建“自己的規則”的時候,我的起點便是:我是一個巔峰與低谷并存的人。我以這種方式開辟自己的人生道路。
絕對正確的答案不存在于外界,只有靠自己不斷摸索。規則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