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如何思考
- (加)艾莉森·高普尼克
- 1100字
- 2019-10-09 18:41:25
02
虛構的內容怎樣闡明真理:想象與現實
柏拉圖反感詩歌。事實上,他的表述非常極端:應該把詩人、各類劇作家及男女演員統統從理想國中驅逐出去。柏拉圖認為究其本質而言,詩人所說的很多事都并不真實。更壞的是,他們還勸別人要對此信以為真。為什么要允許這樣的騙子在理想的國度中游蕩,還付錢給他們來創造假象?詩人甚至都算不上說謊高手,但是就算清楚地知道他們所說的并非真實,我們還是被詩人用某種特別的方式欺騙了。
知道什么是真實的,這對有機體而言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益,這道理顯而易見。了解這個世界讓我們能夠在世上生存。那么,為何虛構的內容也同樣重要?為何它要幫助人們說謊,而且是以一種根本欺騙不了任何人的方式說謊?為什么詩人就算沒有被理想國中的統治者驅逐,也不會因進化的自然選擇而消亡?與孩子相對照,我們會對這個進化問題有更生動的了解。孩子是世上最天馬行空、最熱情的虛幻內容創造者。為什么會這樣?這些假想的東西到底有什么作用?
從開篇至此,我一直都在討論孩子對物理和生物世界的因果知識的了解,以及這些知識所帶來的各種想象與可能性的反事實推測。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因果知識反映在他們的假裝游戲中,甚至連小嬰兒也會把球假裝成蘋果,把積木假裝成小車,把鉛筆假裝成梳子,而且他們能想出這些反事實所導致的結果,比如蘋果可以吃,小車會跑,梳子可以梳頭發。了解某一事件如何導致另一事件發生,能夠讓我們獲悉什么事將會發生,或者已經發生。
在本章中,我將談談另一種因果知識,以及隨之產生的想象。孩子同樣會建構關于心理世界的示意圖,用關于心理的理論取代關于事物的理論,用日常心理學取代物理知識。這類示意圖在孩子生活中發揮了更加關鍵的作用。對于人類這種社會性動物而言,理解他人能做什么,以及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他人,比認識和改造物理世界更重要。許多人類學家都認為,這種“馬基雅維利式的權謀智慧”1的發展是人類認知進化的發動機。人類個體是一種無法自己生存的可憐生物,我們的存活取決于我們讓他人做我們希望之事的能力,結成同盟,組建聯合,形成團隊。就像弄清楚火的原理能讓我們烹制食物、嚇退野獸一樣,弄清楚欲望是怎么回事,能讓我們結交朋友或避開敵人。
你可能會期望這類心理學的因果關系示意圖也反映在孩子的假裝游戲中。事實上,有一類最顯著的假裝游戲恰好涉及創造反事實人物,即假想的同伴。創造假想的同伴反映出一種特別具有人類特征的社會和情感智能。乍看之下,假想同伴這類怪異的現象似乎很難與那種認為孩子是主動嘗試著理解世界的小小科學家的看法聯系起來。但事實上,假想同伴這種游戲化的自由正是童年進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所有的組成部分都是為了保護人類未成熟期所采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