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叁】昭侯衡略地絕康祚(下)
- 海內弄扁舟
- 希文之憂
- 2429字
- 2019-09-28 19:05:28
當下屈方遣人將黃經喚至軍前,與蘇昀卿交換了先鋒印及軍司馬印,蘇昀卿拱手告退。屈方看著黃經說道:“不論用何手段,三日內務必破城!”
黃經垂首道:“不瞞大將軍,末將已有一計。”屈方喜道:“快講!”黃經上前,于屈方耳邊低聲講出了自己的計策。剛剛說完,忽然有手下士卒來報道:“啟稟大將軍,有二百余人從渝州城西殺出,為首是一身披黑袍的大將。其人武藝高強,眾軍難以抵擋!”
趙鳴淵與屈方對視了一眼,笑道:“此人必是前往涪陵城向康王報信求援的。”屈方頷首,又問那軍士道:“攔下幾人啊?”那士卒回答道:“二百余人俱已被縛,唯為首大將身中四箭,奮戰而南。”
屈方剛要下令追擊,就聽趙鳴淵說道:“就不勞煩大將軍了,宗正府的那幫混小子們好久沒見血了,讓他們去吧。”
按昭國舊例,宗正府宗正有權擁有一支兵馬,號為“上林衛”,專為保護君主所設。其等多由十八歲至二十五歲之俊俏男子組成,為昭侯親軍。
屈方聞言喜道:“那就勞動參軍大人了。”趙鳴淵笑著點了點頭,開口道:“上來!”話音未落,一個身著繡紋猛虎服的男子走入了大帳。此人名叫蕭芝,是上林衛的都督。
趙鳴淵端起了一盞茶,說道:“帶兩個人,往南邊循著血跡找,然后把他殺了,曉得?”蕭芝拱手行禮,一言不發地轉身離去。
“噠噠噠”的馬蹄聲不絕于耳,劉弘毅知道自己已經快不行了,方才昭軍士卒射出的箭矢已然深深地嵌入他的肉里,刺骨的疼痛令劉弘毅更加清醒。“快!再快一點!”劉弘毅低聲念叨著。
正在此時,一支涂抹著劇毒的箭矢破空襲來,劉弘毅企圖閃身避開,可身體兩側的疼痛使他減弱了對自己身體支配的效果。
就這樣,箭矢刺穿了劉弘毅的右胳膊,劉弘毅知道,最后的時刻就要到了。可他依舊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加快了馬匹的步伐。右胳膊越來越麻木了,緊接著是雙腿,再其次則是腹部,最后是胸膛。
“我答應過將軍,一定要將信送到……送到……”話未說完,劉弘毅翻身落馬,濺起一片塵埃。望著劉弘毅依然圓睜的雙目,蕭芝默默取下了自己的頭盔,將其放在了劉弘毅的手中。
“這是他應得的。”蕭芝如此說道。
翌日,昭軍士卒繼續圍城,但其余士卒于渝州附近城郭大索百姓,給予其等木制兵器,演成方陣。辰時一到,黃經躍馬而前,揮手道:“攻城!”數千百姓在昭軍士卒的脅迫下,不情不愿地向城池方向走去。
李松皋于城上望見,暗道不妙。果不其然,大多士卒見鄉親持兵來攻,頓無戰心。李松皋張弓搭箭,射殺了為首的一名持戈老者。眾人大驚,李松皋喝道:“你等聽好了!自從他們拿起兵器來攻城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已成為了背叛者!是我等的敵人!動手!殺了他們!”
接下來的事情與之前幾乎一樣,百姓們自然打不過訓練有素的渝州兵,沖了幾次便退卻了。昭軍倒是戀戰的很,大量士卒攻上城頭,但又被李松皋帶領死士們給趕了下去。
昭軍四戰四退,如此戰果令屈方大怒。黃經又獻計道:“大將軍不必著急,末將還有一策,必定可破渝州。”屈方瞥了黃經一眼,沒有說話。趙鳴淵問道:“不知先鋒又有何計?”黃經笑道:“會天大雨,連綿不絕,嘉陵江水暴漲,可掘江堤,引灌渝州,渝州必破。”
趙鳴淵一愣,接著說道:“此計是否過于狠毒了?君上征服巴郡,要緊之事即是獲取民心,若如此行事,恐怕……”話音未落就聽屈方打斷道:“此計大妙!參軍大人不必擔心,如何獲取民心是相國的事,我等軍旅之人只管為君上攻城略地即可。”
屈方遂不聽趙鳴淵之言,昭軍撤圍,置軍于勢高處。
夜。
黃經帶著幾百名士卒偷偷溜向了嘉陵江大堤,人銜枚、馬裹蹄,不敢弄出半點聲響。
“待會兒摸到大堤后抓緊動手,把堤壩掘開后趕快離開,免得被江水淹沒,明白了嗎?”黃經低聲問道。
“明白了。”眾軍點頭道。趁著夜色,昭軍于雨中揮鋤刨土。很快,在昭軍士卒的努力下,堤壩在滔滔江水的沖擊下崩開了一道大縫。“開了!快跑!”有人喊了一聲,黃經帶頭飛快離去。
“將軍!嘉陵江的大水淹過來了!”有士卒稟報道。李松皋大驚,慌忙跑到城頭上往下一望,心中冰涼。只見茫茫江水連綿不絕,匯成的巨浪翻滾著拍打城墻。巨浪每碰撞一次,城墻就要抖上三抖。
見此情形,眾軍大駭,奔走呼號,康軍大亂。無數人準備泅水逃生,李松皋喊道:“不要亂!不要亂!”可這時也沒有用了,軍心已散,戰陣已崩。
渝州的城墻很快被大水沖塌,李松皋不知所蹤,屈方立功心切,遂命后軍祝堯歡留守此地,待江水退去后占據該城。自己則與趙鳴淵一同率領大部兵馬迅速攻往康氏最后的據點——涪陵。
涪陵的康王東已然得知了渝州城破的消息,便于朝會上問道:“今……今日昭軍圍城,如何……如何是好啊?”大司農賀光出列道:“啟稟大王,涪陵城中有敢戰猛士四萬余,糧草仍夠大軍食用半年,足以抵擋昭軍三月之久。在這三個月內,大王可遣使前往東方諸國請求援助。東方諸國見昭國勢大,自然不喜,必會發兵相助。”
一番話說完,康王東不語。寵臣吳洽反駁道:“大王,臣以為不然。自定王以來,諸侯皆違背王命,怎會發兵援助?不如斬賀光之首,獻予昭國大將屈方,約之以降。這樣一來,大王既能保祖宗社稷,又能保身家性命,豈不是一舉兩得?”
康王東大喜道:“此言大妙!”遂喝命將賀光推出斬首。賀光罵道:“昏君!佞臣!你等不得好死!”
片刻后,賀光的人頭送回,康王東遣吳洽為使,將賀光的人頭封于木盒之中,使其呈送屈方。
屈方大喜道:“吳公所立大功一件,本將定會向君上替吳公請賞!但請回復康王,君上仁慈,只要他歸降我昭國,絕不失侯爵之位。不過嗎……”吳洽恭敬地問道:“不過如何?”屈方道:“還請康王冊封君上為昭王,這樣才好封康王為侯啊。”
吳洽笑道:“此事極易,全都包在小人身上!”屈方道:“如此便多謝了。”吳洽拜別,回到涪陵,面見康王東,陳述前事。康王東道:“只要能保全祖宗社稷,這又算什么呢?”遂冊封昭侯衡為王。
因此,昭侯衡十八年又稱為昭王衡十八年。屈方率大軍入城,斬吳洽于市。盡誅康王宗室于康氏宗祠,是以康氏絕祀。
康氏被滅,昭國的實力進一步增強。
屈方表薦黃經為巴郡郡守,昭王衡不許,特將黃經調回都城櫟陽,任為左庶長。昭王衡又詔封屈方為近通侯、祝堯歡為巴郡郡守。
昭軍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