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9章 故事連載40 昌平校區1

  • 我的三彩人生
  • 信使305
  • 1399字
  • 2020-01-03 09:11:13

故事連載40 昌平校區1

我的三彩人生作者:信使

8,昌平校區(1)

之所以選此題目,是因為北大昌平校區選址在BJ市CP區十三陵鎮,人們自然會聯想到十三陵景點,包括十三陵水庫和明十三陵,尤其是明定陵景點,看看57年前和現在翻天覆地的變化!

1959年12月29日BJ大學上報的總體規劃中,由于北大海淀校區受到周邊限制,不利于尖端學科的保密,要另覓建設理科新校址。在當時中共BJ市委領導建議下,后經中央批準,

選定在昌平十三陵西山口建立北大理科新校址,因工程代號為60-200#,又稱昌平200號,按照規模為10000名學生、35萬平米建筑面積的規劃(不包括教工住宅)來施工建設,計劃投資5000萬元,3年建成。

我61年入北大時,昌平200號建設己初具規模,62年春,學校組織新生參觀分校,另外還要參觀十三陵水庫和明十三陵!同學們十分高興!大家都去過BJ,60年代五一節前后BJ大氣污染非常嚴重。就是在城區也是黃沙漫天飛舞,人們只好頭戴口罩或包上面紗。白天汽車只好開燈行駛。位于西山口的昌平200號,更是在風口浪尖處,黃沙比城里更猛烈啦!技術物理系的實驗樓地下兩層,地上兩層。室內窗臺上都是厚厚一層沙!當然風沙過后天氣晴朗,環境是很優美的!

我們還參觀了十三陵水庫。

十三陵水庫位于BJ市CP區境內,在十三陵盆地的東南,距BJ城區40公里。

十三陵水庫是1958年***號召修建的,當年6月30日勝利建成。水庫面積是頤和園里的昆明湖的20倍,總蓄水量為6000多萬立方米。水庫大壩建在蟒山和漢包山之間,為斜墻式,總長627米,高29米,底寬179米,頂寬7.5米。大壩外坡上有***主席親筆題寫的“十三陵水庫“五個大字,用漢白玉石塊鑲砌于紫色的安山巖護坡上,十分壯觀。大壩頂端修筑了美麗而具有古典建筑風格的游廊,廊中設有工藝品商品及冷飲店、小吃部等。大壩兩頭有游船碼頭,為游客乘船提供方便。

60年代BJ因干旱少雨,使得十三陵水庫水量銳減,大壩外側河水干涸,只見零亂的鵝卵石布于河道之中!

明十三陵坐落于BJ市CP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歷)的陵墓。這里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它是十三陵中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宮可供游人參觀。

1958年中國政府向世界公開發布消息:“明十三陵中定陵已打開……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尸體腐爛,骨架完好,頭發軟而有光。尸骨周圍塞滿了無數的金銀玉器和成百匹的羅紗織錦……”一經公布,引發了海內外無數艷羨的目光和贊嘆之聲。

地宮是定陵的主要部分,深27米,由前、中、后、左、右5個

廳組成,建筑面積1195平方米。其中左、右配殿是相對稱的兩個殿,中間各自有一個用漢白玉壘砌的棺床,兩配殿有甬道與中殿相通。中殿內有3個漢白玉石座,并擺放皇帝和皇后的五供和長明燈。后殿是地宮內最大的一個殿,殿內棺床正中央放置有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棺槨。棺槨周圍放置有玉料、梅瓶及裝滿殉葬品的紅漆木箱。出土的隨葬品包括帝后服飾、冊寶、明器、木俑、甲胄、刀、箭、金、銀、玉、瓷器皿以及大量絲織品。

北大新生排隊下到有13層樓房深度的地宮,認真聽講解員的解說,仔細觀看隨葬文物。皇冠和皇后佩帶的鳳帽都在地面展廳單獨展出。

60年代十三陵景區還沒有全部開發。路是坑坑涯涯的卵石路,山是光禿禿的山,真有點像是元代馬致遠的詩句:古道,西風,瘦馬。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南汇区| 博乐市| 堆龙德庆县| 阜宁县| 通河县| 富裕县| 杭锦旗| 肥乡县| 侯马市| 怀来县| 马龙县| 嵊州市| 香河县| 长宁县| 扶余县| 屏边| 定陶县| 乃东县| 大同县| 侯马市| 砀山县| 南江县| 宁强县| 海阳市| 亚东县| 阳东县| 桂阳县| 望谟县| 普宁市| 汤阴县| 七台河市| 寿宁县| 互助| 大邑县| 宝坻区| 宝鸡市| 睢宁县| 天祝| 南漳县| 祥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