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練就閱讀力
- 涂夢珊
- 2639字
- 2019-09-29 13:58:48
七、閱讀畫像讓讀書更專業
1.把事情清晰地展現出來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多明尼克大學教授馬修斯研究發現,只要把事情清晰地展現出來,最后能夠成功的概率會提高三倍。
這個規則適用于大大小小的事情,當然也包括閱讀。把事情清晰地展現出來,就好像你到一個新的城市,一定會首先查閱這個城市的地圖,而不會毫無方向地四處亂走。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而閱讀畫像就是幫助我們把“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樣一種思考模式放到閱讀實踐當中。
當你的腦中開始有一個閱讀畫像的時候,你的信息組織方式就會從原來非常零散的組織方式,變成一個有組織架構的會賦予你的信息坐標和意義的一種新組織方式,這時候你便有了一個完整、清晰的認識和指導地圖。地圖越來越完善,你的目標會越來越清晰,抵達目標的路徑也會越來越優化。我以知識金字塔的形式來呈現這張閱讀畫像(見圖1-17)。

圖1-17
萊布尼茨的閱讀畫像
萊布尼茨在很多領域都有驚人的成就,他的多才多藝甚至可以和達·芬奇相媲美,涉及數學、物理學、力學、邏輯學、生物學、化學、地理學、解剖學、動物學、植物學、氣體學、航海學、地質學、語言學、法學、哲學、歷史學和外交學。他是研究符號的大家,比如微積分符號就是他首先采用的;他還進行哲學和邏輯學研究,發明了機械計算機。
他14歲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16歲獲學士學位,17歲獲碩士學位,19歲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并通過了答辯,但萊比錫大學拒絕授予他博士學位,因為他太年輕了。
萊布尼茨是一名追逐著自己的研究興趣學習的終身學習者。他曾因為自己改變興趣而退學去了紐倫堡的阿爾特多夫大學,提交論文,并立即獲得了博士學位,而且最終還拒絕了阿爾特多夫大學的聘請。
萊布尼茨一生追求系統化和結構化,探索任何知識都要從源頭開始梳理,這種系統化和結構化的思想也就是知識應用的源頭。萊布尼茨最大的特點就是,他追尋事情總是要從源頭開始。甚至在當一名圖書管理員的時候,他也要重新建立一遍這個圖書館的圖書管理系統,盡管這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但他從不抱怨。源頭性知識正是金字塔頂端的知識,這部分知識在目前我們生產的知識總量中占比并不高,但卻是影響人類發展的核心動力。對于金字塔頂端的這部分內容,也是他花了最多時間和精力研究的內容。從圖1-17中可以看出,應用型的知識是當今生產得最多、傳播得越來越廣的知識,卻是學霸型人物的典型代表萊布尼茨所投入研究時間最少的那部分知識,除非他打算重新建立知識體系。
讀完萊布尼茨的傳記后,讓我倍感驚訝的是,他何以有這么多精力來完成如此多的從抽象到具象的事情?后來我發現,當一個人具備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時,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于是我開始把自己所讀的書籍進行匯總分類,畫出自己的閱讀畫像。一對比,我發現自己的閱讀分配正好相反——思想類源頭性知識所占的比例最少,而應用型知識所占的比例最多。想要拉近與學霸思維框架的距離,就得像玩魔方一樣,慢慢地把自己的知識框架拼成更全面的地圖,拓寬自己閱讀能力范圍以外的閱讀區間,進入真正的深閱讀。
我們要不斷舍棄那些知識密度低的淺閱讀內容,而去追求知識層級高的內容。假設看一本書需要3個小時的時間,你一年看10本書,也就是花了30個小時的時間成本。如果這30個小時閱讀的內容都是知識密度很低的故事和不成熟的思考,那這里面真正能獲取的知識量可能就只有30分;但是,如果你放棄閱讀這些并不成熟的內容,而是讀一些知識密度極高的嚴肅、專業的書籍和文獻,那你的知識量可能就是300分,甚至是3000分,這就是為什么你讀的不少,反而效果一般的原因——因為知識是分層次的。
現在出版的很多書籍都是關于個人感受和體會的,這些書籍的內容不一定是錯誤的,但是知識含金量并不算高。對于這一類的作品,即使讀了很多,也很難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甚至會被誤導。對于每天都會忙于工作的我們而言,必須要考慮閱讀內容的知識密度問題。高效率的閱讀者一定會主動甄別自己的知識來源,主動去學習和獲取那些知識含金量更高的內容。這樣,我們就會自動地在自己身體和大腦里面建立一個結構化的過濾機制,擁有一個平衡高效的信息收獲。
2.深閱讀,讓你具備核心思考能力
沒有人的知識是萬能的,而且我們無法學會所有的知識,但我們卻可以學會讓知識產生思考的能力。人類所有的知識都是對這一整體研究的部分嘗試,世間萬物都是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當你把這些知識結合起來,貫穿在一個思想框架中時,就擁有了綜合思維的超常能力。不是1+1=2,它產生的是炸裂式的巨大能量。在社群中交流的時候,很多讀者都會表達自己的焦慮和擔憂。
第一,他們覺得自己的速度太慢了,很焦慮。
第二,他們會覺得自己根本就無法理解書中的內容,讀了之后什么也記不住。
一個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有54%的人覺得他們的閱讀效率其實是在原地打轉,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的話,會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閱讀畫像可以讓你走向真正的深度閱讀。
其實這樣的擔憂每個人都會有,而要減輕這種焦慮,需要我們把單純的情緒變成可見的路徑。在路徑中,我們能找到彌補的方法。
我是一個崇尚減法生活的人,在各方面,我都喜歡通過減法的方式去做歸納和整理,閱讀畫像的操作方式也一樣。
要怎樣去畫自己的閱讀畫像呢?
第一,把自己一年內讀過的書籍進行分類并統計主題比例。
應按簡單的4個層級進行分類,因為層級太多會使你思路混亂。信息過多的結果就是你再也不想去歸類和統計,你甚至還會有強烈的挫敗感。
第二,看看這些書籍分別在金字塔層級中的哪一層,這樣你所“花費”的閱讀投資就一目了然。
第三,回想一下,你在提升閱讀層級的過程中有過哪些困惑。寫下來,寫得越豐富越好。
有些人就寫了好多,比如時間不夠、自制力太弱、不知道怎么選書、選的書總是不去讀等。每個方面都盡量寫下來,眼見為實,人類天生的心理傾向會覺得沒看見的東西不可信,無法可視化的東西也特別容易被遺忘。
第四,哪些知識有助于你解決這些困境?
最后,給這些需要的能力排個序,從最需要的能力開始,挑選補充能力工具中最好用的。
也許你缺少很多技能,你想立刻變成一個能量滿格的超人,但把精力平均分配去彌補不同的技能只會讓你事倍功半。補充技能這個環節最重要的就是能夠確保先專心,把重要的技能先補上,不會手忙腳亂;它還可以幫助你不被小事分散注意力,以免影響整個閱讀能力的提升。
我發現,在做閱讀畫像的時候,可以不斷摸索自己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投資方向,這是一個長久的動態優化過程,隨著它的升級,你的閱讀層級也在不斷地提升,雖然時間長度相同,但你獲得的知識投資回報率卻在不斷提升,讓你更加接近于人類智慧的源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