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洋上的爭霸戰:海洋、文明與歷史(套裝共二冊)
- 加勒特·馬丁利 林肯·佩恩
- 2440字
- 2019-10-29 19:35:46

伊麗莎白一世,繪于英格蘭和西班牙彼此間的緊張狀態達至頂峰之時

(上左圖)審判瑪麗·斯圖亞特一幕的素描畫(上右圖)瑪麗卷入安東尼·巴賓頓的陰謀,最終只是將自己推上了法庭。這封信是她寫給巴賓頓的最后一封信,除了她的簽名,信上還有兩位主要密謀者克勞德·諾(Claude Nau)和吉爾伯特·屈勒(Gilbert Curle)的簽名(下圖)一幅描繪蘇格蘭女王瑪麗受刑的荷蘭畫作。畫中的瑪麗在等待自己的命運降臨時手中緊攥著一個十字架苦像,而廳外正在焚燒她的外衣,以防它們被用作圣髑


(上左圖)弗朗西斯·沃爾辛厄姆爵士,16世紀80年代期間緊伴女王左右(上右圖)威廉·塞西爾,伯利勛爵,騎在他的灰色騾子上(下圖)伊麗莎白在樞密院接見兩位荷蘭使節,沃爾辛厄姆、達德利和瑪麗·斯圖亞特也同時在場


(上圖)教皇西克斯圖斯五世(下左圖)威廉·艾倫博士(下右圖)耶穌會神父羅伯特·帕森斯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

(左圖)1575年,在建中的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右圖)堂阿爾瓦羅·德·巴贊,圣克魯茲侯爵(下圖)一份世界航海圖,反映了1585年腓力領有的帝國疆域。“自從歷史肇始以來,地球上還從未有人像西班牙的腓力二世這樣統治過如此浩瀚的版圖”


一項由艾倫和帕森斯承擔的譜牒學研究,意在證明身為愛德華三世的后裔,腓力二世是僅次于瑪麗斯圖亞特之后,最有資格繼承英格蘭王位的正統君主

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被描繪為世界環游者的形象

(上圖)伊麗莎白簽署的王家委任狀,任命德雷克指揮襲擊卡迪斯的艦隊(下圖)約翰·霍金斯爵士的“查塔姆肖像”(“Chatham Portrait”),他是德雷克的表兄,“勝利”號的指揮官


德雷克進攻卡迪斯時使用的兵力部署圖,此即聞名于世的“火燎髭須”一役。這次奇襲不僅摧毀了30余艘打算編入無敵艦隊的船只,還誘使圣克魯茲侯爵出海搜捕德雷克,導致艦隊起航的日程隨之延宕數月之久

(上圖)羅伯特·達德利,萊斯特伯爵,1585年后出任駐尼德蘭英軍的指揮官(下圖)當時的一幅版畫,對萊斯特離開尼德蘭的情景報以嘲謔


(上圖)由羅伯特·亞當 斯(Robert Adams)繪制于1585年的弗拉辛地圖,此圖專為沃爾辛厄姆準備,展示了交由英軍戍守的荷蘭海軍基地(下圖)1590年的奧斯滕德,也由一支英軍衛戍部隊防衛


亞歷山大·法爾內塞,帕爾馬公爵

“安特衛普地獄火爐”,1585年4月5日

帕爾馬的軍隊圍攻斯勒伊斯,1587年6~8月

一幅描述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爭釣靈魂的寓言畫,由阿德里安范德維恩(Adriaenvander Venne)繪制,他因受到宗教迫害被迫從尼德蘭出逃

法國國王亨利三世

在亨利位于盧浮宮的宮廷中舉辦的舞會,旨在慶祝茹瓦斯公爵和洛林-沃代蒙的瑪格麗特(Margaret of Lorraine-Vaudémont)喜結良緣。亨利在母后左側落座,吉斯、馬耶訥、埃佩農三位公爵立于其后

(上圖)吉斯公爵亨利,神圣同盟的領袖(下左圖)凱瑟琳·德·美第奇,亨利三世的母親(下右圖)胡格諾派的首領納瓦拉的亨利,后加冕為法王亨利四世


庫特拉之戰的戰斗序列圖,納瓦拉和他的胡格諾軍隊于是役擊敗天主教大軍

吉斯公爵在布洛瓦遇刺

(上圖)受伯利委派,埃德蒙·約克(Edmund Yorke)繪制的韋伯恩(Weybourne)地圖,圖中反映了有關東英吉利據點的測繪記錄。韋伯恩擁有深水海域,更有可能遭受入侵,故而增設了若干處防御工事(用紅色標注)(下圖)16世紀大雅茅斯(Great Yarmouth)一地的平面圖


(上圖)這份地圖展示了肯特郡烽火系統的傳遞線路。借助烽火臺,任何發生在蘇塞克斯郡費爾萊特(Fairlight)的入侵都可以及時通報給肯特郡(下圖)梅德韋和泰晤士河的周邊海圖,圖中女王的23艘船只正在梅德韋錨泊,位于阿普諾(Upnor)和羅切斯特橋(Rochester bridge)之間。


一位英國造船工人,也許是正與助手協力工作的馬修·貝克(Matthew Baker)

現存有關英軍船只的年代最早的工程圖,展示了最新設計式樣的平甲板以及較低的艏樓和艉樓。鱈魚在這里代表目標中的船體形制

(上圖)蓋倫帆船的船首,插圖同樣出自貝克的筆記簿,該船還帶有風格類似加萊槳帆船的撞角(下圖)“皇家方舟”號,霍華德勛爵的旗艦,最初是為沃爾特·雷利爵士而造


埃芬厄姆的霍華德勛爵。畫中作為背景的旗艦正在執行作戰任務,這一幕被認為取自無敵艦隊一役

(上左圖)馬丁·弗羅比舍爵士,“凱旋”號的船長(上右圖)德雷克寫給亨利·西摩勛爵(下右圖)的信函,時間為1588年7月31日,信中提出警告:無敵艦隊正在逼近


(上圖)1588年7月29日,西班牙無敵艦隊來到康沃爾海岸利澤德岬的附近水域(下圖)7月30~31日,英國艦隊駛離普利茅斯,并在西班牙人組成新月陣列之時兵分兩路,以備發起攻擊


(上圖)1588年8月1~2日,兩軍在貝里岬和波特蘭角附近接連爆發激戰(下圖)1588年8月4~6日,無敵艦隊于懷特島一役結束后重組新月陣型,駛往加萊


(上圖)8艘英軍引火船于1588年8月7日午夜向無敵艦隊發起攻擊(下圖)1588年8月8日,兩軍在格拉沃利訥周邊海域交火。無敵艦隊在幾近落敗的一刻成功地重組陣列,撤往北海


(上圖)無敵艦隊的逃歸歷程,始于格拉沃利訥,沿途繞過蘇格蘭和愛爾蘭(下圖)亨德里克·弗魯姆(Hendrick Vroom)為我們展示了戰爭來到第七天時的景象,格拉沃利訥的戰場被置于前景的顯著位置,后方是沖散西班牙艦隊陣列的引火船,遠處則是敗退北方的西班牙船只


(上圖)組成陣型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駛經康沃爾海岸附近。一幅18世紀的版畫,來自某塊已然遺失的掛毯,出自弗魯姆之手(下左圖)33名無敵艦隊的幸存者終遭處決,理查德·賓厄姆(Richard Bingham)爵士在致女王的書信中羅列了他們的名單(下右圖)據說為伊麗莎白贈送給托馬斯·赫尼基(Thomas Heneage)爵士的盒式掛鏈。揭開盒蓋后是女王本人的袖珍肖像,由尼古拉斯·希利亞德(Nicholas Hilliard)繪制,底蓋上描繪的是在暴風席卷的大海上劈波斬浪的“皇家方舟”號,設計意圖是為了紀念擊敗無敵艦隊


(上圖)某一卷近岸海圖的卷首插畫,該卷海圖最初以荷蘭語標注,為服務水手繪制而成,1588年10月再度刻印并譯成英文。這卷海圖在無敵艦隊鎩羽而歸后即刻付梓,是第一份印刷出版的海圖集(下圖)無敵艦隊肖像(Armada Portrait),畫中伊麗莎白將手安放在地球儀上,預示著未來她將享有超越國界的榮耀地位,成為“世界的偉大女皇”


西班牙無敵艦隊,此畫乃是為慶祝戰勝無敵艦隊而繪制,畫中既有巡視提爾伯利駐防軍的伊麗莎白,也有正忙于戰斗的“皇家方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