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新課程帶來的困惑

2012年盛夏,我正在苦苦思索研究選題,一時間沒有什么明確的方向,思想一片混沌。眾多理論、概念和視角,可能的路徑和主題,以及以自己當時的能力來衡量,美好且重要卻近乎妄念的研究問題糾纏在一起,面目模糊。

在還不知道自己的研究最終要走向哪里的時候,比較清晰而確定的是自己對這個研究的期許——記述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生活。因為作為其中的一員,我關心這個群體的福祉。研究最好是從他們的課程實踐切入,因為我的從教經驗告訴我,課程是一個能量場,自上來自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自下來自學生的反饋,由外來自社會的期待、公眾的聲音、專家的觀點,由內來自教師個人對何為教育、何為教學、何為教師的認識和信念皆匯集于此,在教室這個物理空間中,教師通過課程教學實踐,以身體化的方式體驗各種力量之間的張力,并在內部聲音與外部聲音的對話中,做出個人化的回應。

一日,正在糾結中的我接到教研室主任宋老師的電話,詢問我能否去參加由教育部舉辦的一個研修班[1]。他特意提醒我,這次的研修主題涉及新一輪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問題,可能對我的研究有些幫助。想到研修主題與我正在思考的教師與課程問題相關,聽聽官方的改革設想,聽聽一線教師的想法應該會有新的啟發,我便欣然報名參加了這次研修。

研修班上,專家和教師從外語教育政策、課程標準、課程理論研究和課程實踐四個方面探討了未來大學英語深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徑。外語教育專家王守仁教授提出構建更加科學、更能滿足社會和學生需求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建議,主張新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要反映英語教育的基本特征——工具性、專業性和人文性,并在社會需求分析、國家教育發展規劃及中國外語規劃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大學英語三三制課程體系,即由普通英語、專門用途英語(ESP)、通識教育英語(EGE)構成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并特別指出,新課程體系急需為ESP和EGE課程儲備師資力量。

研修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教師們的焦慮與困惑。新課程體系的設想,加上眾多院校壓縮基礎英語課時的現實,使很多教師產生可能會“丟掉飯碗”的焦慮。因為ESP是英語與某一專業或專題對接而生的課程,教師們擔心自己沒有相應的專業知識,無法勝任這些課程的教學。或者即便自學一些基礎知識和概念,仍是業余水平,在知識面和知識深度方面無法比肩專業教師。

同時,對新課程他們還有很多未解之惑。ESP/EAP到底是什么?是語言課程還是專業課程?應該由誰來教——大學英語教師還是專業教師?如果是大學英語教師來教,應該怎樣教?許多教師感覺自己身處兩難:偏重知識,可能無法幫助學生獲得專業實踐所需的外語能力;偏重語言,又可能是新瓶裝舊酒,與基礎英語教學沒有差別。他們直覺地意識到新課程應與原來的課程教學不同,但一時又找不到明確的答案。如一位正在經歷課程實驗的教師所說的那樣:“突然之間不知道該怎么教了。反正不能像以前那樣教,否則又成了原來的精讀課。”

這次研修后,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問題越來越牽動我的情感和思考,甚至情感曾經一度挾制了思考,使我陷入同樣的困惑和焦慮中。但是,開學不久后在教師休息室的一次聊天使我看到了問題的另一面。

我所在的部門曾經鼓勵教師根據個人興趣和特長為通過四級的學生開設選修課。有新聞傳播學背景的連老師(化名)[2],開了“媒體素養”課;向老師喜歡文學,她開了“名著電影賞析”課。那天,在教師休息室等著上課的時候,大家聊到了選修課和基礎課的不同,連老師和向老師不約而同地用了“有意思”這個詞語來描述她們在選修課上的體驗。連老師甚至還想再開一門選修課,盡管那意味著更大的工作強度。向老師談起“名著電影賞析”課時,話語中有掩飾不住的熱情和滿足。

向老師特別熱心,聽說我的研究跟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有關,跟我分享了學生寫給她的學習反饋。學生不僅反思了這門課對他們在語言知識、能力、文化知識與體驗方面的幫助,而且反思了學習活動和過程對于語言學習的積極影響。這種影響不是簡單的語言知識積累,而是對語言使用深層次的認知——一種美學認識。一位同學這樣寫道:“我最喜歡的就是語言欣賞分析的部分,能讓我真正了解到英語語言的美麗。”另一位學生寫道:“那些優美而富有哲理、充滿人物個性的臺詞讓我感受到了英文真正的魅力。”

除此之外,學生們還反思了這門課對提高個人人文修養的積極作用。他們通過學習,重新認識了電影、文學作品和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系,電影、小說與學生之間的共鳴讓學生“深深地愛上了這種閱讀名著、感受名著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對人性、歷史和現實問題的思考。有的學生雖然說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學到了什么,卻不能忘記這種“無用”之學為其帶來的內心“震撼”和“深刻影響”。

令人驚訝的是,學生對這種英語學習方式評價得如此深刻與專業。有的從課堂討論與知識習得的角度指出,“通過課后的寫作,我們不僅可以獨立思考每個問題,更加深刻地考慮人物的性格、電影中的手法,以及對比不同作品中人物命運的關系,還能夠進一步復習、總結課堂上大家一起討論的結果,讓學習到的知識更加鞏固”。有的學生從環境與語言學習的角度分析了課程對英語學習的積極作用。有的學生更是用“特別”“神奇”“顛覆”這樣的詞匯來描述自己通過這門課程對英語學習的重新認識。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內涵豐富,卷入了學生知識、思維、情感、審美的課程生活,也能體會到教師作為這種生活創造者的興奮和喜悅。

雖然連老師和向老師的選修課在課程體系中被歸為人文素養類課程,與令眾多教師困惑和焦慮的專門用途英語(ESP)不同,但兩者之間仍有很大的相似性。她們的課也是語言與學科(新聞傳播學)或專題(電影中的經典文學)結合的內容依托型課程(Content-based courses)。然而,她們在課程中的感受完全不同。研修班教師中普遍存在著焦慮和擔憂,連老師和向老師卻非常喜歡和享受教學的過程。

焦慮與歡喜,擔憂與享受,截然不同的體驗中蘊含著某種張力。這種張力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內容依托型課程對教師的真正挑戰是什么?當教師對新課程還有很多困惑,沒有準備好去勝任新課程教學的時候,他們是怎樣進行教學的?做了什么?經歷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如果教師愿意不辭辛苦地開設這樣的課程,這課程對他們意味著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松县| 福安市| 大方县| 壤塘县| 崇阳县| 唐山市| 新安县| 綦江县| 工布江达县| 舒兰市| 马山县| 万荣县| 桑植县| 灌阳县| 凤凰县| 冕宁县| 陇南市| 成都市| 郸城县| 新郑市| 淮南市| 民县| 普宁市| 林甸县| 团风县| 鸡泽县| 邻水| 黄浦区| 姚安县| 奉新县| 博客| 黄冈市| 哈巴河县| 韩城市| 沂水县| 当雄县| 兴隆县| 三明市| 民丰县| 桂林市| 龙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