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哲學研究:以內容依托型課程教學為例
- 張玉榮
- 782字
- 2019-10-25 16:48:18
第二部分 研究結果
每個新學年的第一節課,我總是會問剛剛踏進大學校門的學生“為什么學英語”。答曰:參加各種不得不拼的升學或出國考試,未來求職,用英語自由交流,看懂原版《哈利·波特》,打開看到不同風景的窗扇……不一而足。其實,這個問題的另一面是在詢問做教師的自己“為什么教英語”。
答案似乎一目了然。《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已經描述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指南》涵蓋了從國家到個體,從經濟到文化,從本土到國際各個發展層面上的英語需求和目標。但這些目標獨立于具體教學情境,體現了一種普遍主義的價值觀或一般性原則,因而具有相當的模糊性。它提供了教師“為什么教英語”的腳本,但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教師如何演繹這個腳本則取決于她們對教學本質的認識,或者說取決于她們的教學哲學。
本部分以9位教師的資料為基礎,通過案例呈現CBI課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不同類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哲學。為了使不同類型教師的教學特征更加具象化,在具體分析教師教學實踐和她們的教學哲學之前,每章提供了一個“典型課例”素描。這些課例不是為了呈現某一特殊的課堂教學場景,而是基于長期課堂觀察發現的規律和樣式,從大量實地筆記中篩選出來,反映某一類型教師教學特征的代表片段。雖然在教學實踐中,同一類型教師采用的具體策略不同,但其教學意象具有極大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折射了教師在教學哲學層面上的家族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