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隔離病人到治理環境
- 毛利霞
- 548字
- 2019-10-25 16:30:53
第三節 霍亂病因之爭
第一次霍亂暴發時,英國人一籌莫展,窮于應付;第二次霍亂期間,雖然英國人憑借上次的經驗和自以為正確的設想提出種種治療方案,但是在霍亂病因這個問題上仍然一頭霧水。《醫學時代》(The Medical Times)在1847年末的一篇評論中毫不客氣地指出:“必須承認,在關于霍亂的幾個最重要的點上,科學調查毫無作為。”6年以后,第三次霍亂伊始,權威的醫學專業刊物《柳葉刀》無可奈何地承認:“霍亂是什么這個問題仍懸而未決,所有一切均處于黑暗和迷惑之中。它是一種菌類,一種昆蟲,一種瘴氣,一種帶電的干擾,臭氧缺乏,來自腸壁的一種病態的廢物?我們一無所知。我們處于推測旋渦的迷茫狀態。”[1]霍亂是因英國人的“不道德”而惹禍上身,還是源于窮人的惡習——酗酒、賣淫、缺少宗教信仰,還是源于他們的骯臟?[2]他們隱約感到,霍亂與傷寒、斑疹傷寒一樣,是“骯臟病”,似乎與物質條件如下水道、供水和垃圾處理的不足有關,也與社會狀況如貧窮、行為和階層有關。[3]其背后所隱含的依然是在霍亂是否傳染這一霍亂防治的關鍵環節上模糊不清。圍繞著霍亂是否傳染,英國人分為觀點迥異的兩大陣營,在每個陣營內部又分為著重點不同的幾個小分支。各派各執一詞,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霍亂病因之爭。
注釋
[1]Peter Vinten—Johansen,Cholera,Chloroform and the Science of Medicine:A Life of John Snow,p.166.
[2]Frank Mort,Dangerous Sexualities:Medico—Moral Politics in England since 1830,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87,pp.13—61.
[3]William Cohen,and Ryan Johnson,Filth:Dirt,Disgust,and Modern Life,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