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空間再現之始

春秋晚期至戰國,繪畫發展迅速,但絕大多數作品仍沿襲了繪畫初始階段的平面性視像結構,缺乏表現空間進深的“再現”意識。誠如楊泓在《戰國繪畫初探》(1989)一文中的描述:

由于沒有掌握事物的透視投影,(戰國繪畫)缺乏表現遠近前后變化的手段,故畫面一般采取正側面的構圖,將所描繪的事物情景都側視壓縮在同一平面上,呈現類似剪影的效果。……類似的早期繪畫的稚拙技法,直到漢畫中還未能完全消失。[1]

楊泓所說的“早期繪畫的稚拙技法”,主要是針對戰國繪畫仍采用平面性結構這一基本特點而言的。實際上一直到東漢初期,流行了數千年之久的概念性畫風不僅“未能完全消失”,而且仍占主導性地位。

正值概念性藝術流行之際,部分戰國畫師開始嘗試表現空間進深感。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期,出現了一批表面飾以精美畫像的青銅器,重要作品有如下四例:

(1)宴樂漁獵攻戰紋銅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2]

(2)水陸攻戰紋銅鑒[3],1935年河南汲縣(現衛輝市)山彪鎮一號大墓(M1)出土,現藏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圖1-3-1);

(3)宴樂攻戰紋銅壺[4],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中學10號墓出土(圖1-3-2);

(4)水陸攻戰紋銅壺,保利藝術博物館藏[5]

這些戰國青銅器畫像構圖繁復、場面宏闊、物象瑰瑋、制作良巧,因而成為眾所矚目的精品,其異常豐富的視覺效果主要是依靠平面性原則組織起來的,即采用上下分欄的構圖方式,每一欄中的物象左右排,絕少出現前后遮擋。然而在個別畫像局部,開始出現突破概念性藝術的現象。以北京故宮所藏銅壺和成都百花潭出土銅壺為例,畫像最上層都出現了采桑圖像(圖1-3-3),二者形式非常接近,劉敦愿(1918—1997)推測它們“根據同一粉本而小有變化”[6]

這兩個采桑圖與其他部分圖像不同,物象(人物和樹木)并沒有像通常的畫法那樣安立在同一水平線上,而是呈交錯陳列狀,因而貌似具有一定空間感。有的學者指出,戰國繪畫有意避免物象相互遮掩,當需要區別前后關系時,就以物象的上下位置暗示三維中的遠近關系。筆者以為,這種假說似有“以今例古”之嫌,除非能證明當時已具備錯覺性藝術的“視覺看法”,只有出現畫面下方物象遮掩上方物象的情況,才能證明“在下者就是在前,在上者也就是在后”。總之,采桑圖不足以證明畫師有意表現三維空間,因為畫面雖有物象的位置上下交錯關系,但沒有出現前后遮擋關系[7],因此很可能是無意為之。

圖1-3-1 青銅畫像水陸攻戰圖(摹繪)[戰國,河南汲縣山彪鎮M1出土銅鑒,現藏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圖1-3-2 青銅畫像宴樂攻戰圖(摹繪)[戰國,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銅壺]

圖1-3-3 青銅畫像采桑圖[上:北京故宮藏銅壺紋飾局部;下:成都百花潭出土銅壺紋飾局部]

戰國時出現了車馬畫法的新樣式,這種新畫法可以作為戰國繪畫朝再現性方向探索的視覺證據。楚國包山漆奩畫《車馬出行圖》[8]是最早運用車馬圖新畫法的作品之一。漆奩出土于湖北荊門包山2號楚墓,約為戰國中晚期之物。漆畫繪于奩蓋立面,環外部一周,共5棵樹、26人、4輛馬車,其中兩車駕三匹馬,另兩車駕兩匹馬(圖1-3-4)。關于其圖像內容,有“聘禮行迎圖”“金秋郊游圖”“婚禮圖”等多種意見。畫中的車馬圖像均采用側面角度,為了表示有多匹馬,畫師將馬背以上下疊加的方式加以表現,成功描繪出馬匹的前后遮擋關系。雖然該車馬圖像還有不盡完美之處,比如后面的馬腿均被隱去,車也僅繪出一輪[9],但它在創造空間深度方面已實現了重大突破,正如李凇教授的評價:

這正是新透視方法的巨大歷史意義,即突破畫面的單層平面感,制造三度空間感。……它的意義或許并不在于開創了一種具體的圖像方式,更在于發現了平面繪畫中的空間深度。這是革命性的創造。[10]

圖1-3-4 車馬出行圖(摹繪)[戰國,木胎漆畫,湖北荊門包山2號楚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

這是戰國新發明的車馬畫法,繆哲在他的早期車馬圖譜系中,將包山漆奩畫之車馬圖定義為“戰國新型”[11]。實際上,包山漆奩畫在藝術風格史上的意義不止于類型學層面,甚至不僅局限于車馬圖像本身。這幅漆奩畫的高度僅有5.2厘米,然而畫師已經掌握了利用有限的高度來傳達含義(形式意義)的方法:畫中的樹木和背朝觀者的人物安立在底邊基準線上,說明處于道路較近的一側;與之相對,車馬和側面人物位置稍高,暗示著正在道路中央行進。

包山漆奩畫被認為展現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復雜空間體系”[12],通過前面的形式分析,可知這位戰國畫師已經掌握了兩種表現空間關系的技巧:一是通過物象的遮擋來表現位置的前后關系,二是把物象安置在畫面不同高度上,以區分空間遠近。

戰國出現的新畫風,并非楚國美術的專利,類似的車馬畫法還見于北方。1979年考古工作者發掘了秦都咸陽宮第3號宮殿遺址,他們在一條走廊的東西兩壁發現了巨幅長卷式壁畫(圖1-3-5),時代約為戰國中期,抑或秦代[13]。壁畫中保存了七組車馬圖,每輛車均由四匹奔馬牽拉,每組車馬圖像同樣以馬背上下疊加的方式描繪,空間進深感較包山漆奩畫更強烈,后面馬的腿也畫了出來。和包山漆奩畫一樣,咸陽宮壁畫也繪出了道路,并在畫面上下部位畫出樹木,暗示它們分別被植在道路遠近兩側。

圖1-3-5 咸陽宮壁畫車馬圖(局部)[戰國至秦,咸陽宮第3號宮殿遺址東壁,陜西省秦都文物管理委員會藏]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藏有一枚出自中國的彩繪貝殼,貝殼兩內壁各繪一幅狩獵圖,其中一面出現了“戰國新型”車馬圖像(圖1-3-6)。在空間感和運動感方面,“克利夫蘭藏貝”的側面車馬圖都較秦咸陽宮壁畫更為顯著,甚至有些夸張,由于視角接近俯視,兩匹相鄰的馬身之間首次出現了空當。由于這件彩繪貝殼并非出自考古發掘,年代和產地都不甚明確,博物館方將其年代籠統地定為公元前300年至前100年[14]

圖1-3-6 貝殼彩繪狩獵圖[戰國至西漢,縱7.5厘米,橫9厘米,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根據空間表現和運動感,上述三件采用新畫法的車馬圖像,包山漆奩畫時代最早,次為秦都咸陽宮壁畫,“克利夫蘭藏貝”所出最晚。無論這個排序正確與否,這一系列出自不同地點但同樣展現了空間深度的繪畫作品,足以讓我們清晰地意識到:在戰國中期至西漢這個階段,數千年來“概念性藝術”一統的局面已經出現了改變,“再現性藝術”正在逐漸萌生。


注釋

[1]楊泓.戰國繪畫初探.文物,1989(10):58.

[2]故宮博物院.故宮青銅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圖版281.

[3]郭寶鈞.山彪鎮與琉璃閣.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18-23.

[4]四川省博物館.成都百花潭中學十號墓發掘記.文物,1976(3):40-46;杜恒.試論百花潭嵌錯圖象銅壺.文物,1976(3):47-51.

[5]孫華.嵌錯社會生活圖畫壺//保利藝術博物館.保利藏金(續).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1:186-199;中國的水陸攻戰圖和亞述的水陸攻戰圖//李零.入山與出塞.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269.

[6]青銅器采桑圖像的主題思想商榷//劉敦愿.美術考古與古代文明.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228.

[7]故宮所藏銅壺畫像中出現三條橫穿樹木和人物的直線,看上去頗似背景中的欄桿,而實際上這是貫穿整個壺頸外部一周的水平向裝飾線。

[8]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墓地整理小組.荊門市包山楚墓發掘簡報.文物,1988(5);胡雅麗.包山2號墓漆畫考.文物,1988(5);陳振裕.楚國車馬出行圖初論.江漢考古,1989(4);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44-146;張聞捷.包山二號墓漆畫為婚禮圖考.江漢考古,2009,4.

[9]皮道堅.楚藝術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282-286;李凇.馬車畫法與制圖方式:從甲骨文到畫像石//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理論Ⅱ.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478-480.

[10]李凇.遠古至先秦繪畫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221.

[11]繆哲.漢代藝術中外來母題舉例:以畫像石為中心.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7:18.

[12]這是巫鴻做出的評價,出自:楊新,等.中國繪畫三千年.北京:外文出版社,紐黑文:耶魯大學出版社,1997:21.

[13]關于秦都咸陽第3號宮殿壁畫的年代問題,迄今尚無定說。最初發掘簡報稱,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碳14年代測定(1室北門門槽底部出土木炭),該建筑遺址距測定時間(1980年)2290±80年,即建筑絕對年代為公元前340±80年。咸陽市博物館的李光軍繼而提出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說,他根據壁畫內容并結合相關歷史文獻,認為壁畫的年代應該晚于建筑:“壁畫應為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更確切地說,應為秦始皇三十五年時所作。”咸陽市文管會,咸陽市博物館,咸陽地區文管會.秦都咸陽第三號宮殿建筑遺址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80(2):34-50;劉慶柱.試談秦都咸陽第三號宮殿建筑遺址壁畫藝術.考古與文物,1980(2):98-108;李光軍.略談秦都咸陽第三號宮殿建筑遺址壁畫的年代//《考古與文物》第一屆年會論文集(光盤版);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秦都咸陽考古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14]據克利夫蘭博物館李雪曼(Sherman Lee)稱,該藏品購于河南古董市場,原產地不詳,約出自中國北方。關于“克利夫蘭藏貝”的時代問題更是眾說不一,有戰國晚期、西漢初年、兩漢之交三種說法。1957年,李雪曼首先提出,該彩貝應為公元前3至2世紀之物,即東周末、秦或西漢初年,李氏更傾向于戰國晚期。1980年代出版的《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將其定為西漢初年,但并未給出理由。2007年,繆哲在其博士論文中,通過研究彩貝另一面的正面車馬圖,提出“其年代就應改定為兩漢之交(約相當于奧古斯都時代)”的看法。Sherman Lee.Early Chinese Painted Shells with Hunting Scenes.Archives of the Chinese Art Society of America,1957(11):74;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第1冊.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圖版55文字說明;繆哲.漢代藝術中外來母題舉例:以畫像石為中心.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7:16,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寿区| 星座| 昌图县| 东宁县| 龙井市| 乌拉特后旗| 民勤县| 保康县| 浦县| 色达县| 秦皇岛市| 新泰市| 共和县| 芜湖市| 辉县市| 宁城县| 高陵县| 五原县| 湄潭县| 东阿县| 时尚| 伊吾县| 平定县| 宁远县| 松江区| 临夏市| 文化| 关岭| 宁德市| 富阳市| 黄石市| 宝山区| 郧西县| 德州市| 桑植县| 萝北县| 长沙县| 灌云县| 和田市| 闵行区|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