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家精神:商業與社會變革的核能
- 黃文鋒
- 3461字
- 2019-11-08 19:54:11
企業家思維的奧秘
異想天開的想象力
企業家是能夠塑造未來愿景的人,這需要豐富的想象力。
世界的本質是變化、魔幻、不確定,相對應的是魔術、科幻、太極、宗教,這些都是想象力的來源,而確定性則是想象力的大忌。只有不可思議、莫名其妙、無中生有、空穴來風,才會激發人的想象力。
對一個人來說,生命越是輕柔、飄逸、空靈、風趣、幽默,就越有想象力。所以,想象力并非來自那些正確知識的啟發,而是大多來自玄妙、不可思議、無厘頭的故事或場景的啟發。
一個好奇心旺盛的人,一定是想象力豐富的人。馬云的一些行為對一般人來說有些不可思議,也招致了不少非議。但他自己說,那只是因為對自然界的怪異現象感到好奇。他先去拜道長李一一為師,后來發現李一一是個連初中都沒有畢業的大騙子;之后去拜王林為師;王林殺人后不知道他拜誰為師。在他看來,已經發生的都沒有什么值得學習和好奇的,只有那些怪異的東西說不定隱藏著啟示、靈感,能夠刺激自己的想象力。所以,他對武俠小說著迷,認為武俠小說里那些無厘頭的魔女、仙女,以及那些夢幻的意境充滿想象力。
除了武俠小說,他平時很少看書,看上去是個不學無術的人。不過這個術,恰恰是人類有史以來沉淀的各種俗套、規范、真理、學說,正是在這方面的沉淀比較少,才可以做到對整個人類過去的經驗和案例徹底鄙視和拋棄,把自己置于一個嬰兒的狀態,使自己充滿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對于企業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創新來創造價值,而創新則依賴于豐富的想象力。所以,未來最寶貴的就是想象力,最大的敵人則是想象力不足。
喬布斯是大家公認的最具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人。他對產品良好的直覺、對客戶體驗極致的感知能力,源自他既有藝術家的氣質,又有技術專家的修養,還源自他終生對禪宗的追求。禪宗要求人們放棄已有的知識和邏輯,用源自內心的感悟去解決問題。禪是一種方法,不是盡可能多地積累知識,而是通過提升覺知力來獲得“證明一切事物真相的智慧”,這恰恰是需要充分發揮想象力的過程。
企業家的愿景就是大膽想象的產物,許多偉大的愿景恰恰是異想天開、癡人說夢的想象。可以說,沒有異想天開的想象力,人就不能成為偉大的企業家。
感性與混沌
互聯網時代的本質是什么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的結論是:互聯網時代就是感性時代!我們正在通往感性時代的路上,而企業家恰恰是感性時代的引領者。
與感性相對應的是理性。所謂理性,就是因果,Y=f(X),它是確定性的、線性的、簡單的、因果的、規律的。對過去發生的事實進行總結,或者在這基礎上創造理論或思想進行解釋,這些都是理性行為。而決策恰恰是面向未來的,未來并不是按照過去的規律延伸的。
未來的基本特征就是不確定性、復雜性、非線性和混沌。所以,僅僅依靠理性分析而推演未來肯定是行不通的。
聯想收購IBM的個人電腦事業部時,招致了包括哈佛大學教授在內的大多數人的質疑。根據以往的案例和數據,大家都對這樁蛇吞象式的收購持悲觀態度。而柳傳志最后做出這個決策一定是靠感性,靠感性基礎上的勇氣和決心。
創業時,如果企業家是一個理性能力很強的人,知道做企業存在那么多的風險和危機,就很難邁出創業的第一步。能夠成功創業的企業家,一定是個感性很強的人。
管理者必須時刻明白,如果僅僅做一個理性的人,做一些財務分析、流程優化、管理改進、精耕細作等理性工作,那么自身的價值就非常有限,因此必須提升感性決策能力。
管理不能僅僅建立在假設、邏輯之上,管理是改變,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強、從沒有條件到創造條件的過程。由此,管理就是決策,而這里的決策就是指感性決策。
感性決策的特點有:
·面向未來,破壞性創新。
·復雜性,高度不確定性。
·思想跳躍,天馬行空,幻想,深刻的洞察,獨到的預見能力。
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的邏輯能力、理性思考能力越強。所以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的畢業生大部分去了投資銀行,很少創業。他們是理性決策者,而感性能力比較弱。
金融界人士可能都熟悉美國曾有一家著名的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這家基金在20世紀90年代產生了明星般的轟動效應:它由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默頓和舒爾茨參與組建和運作,另有不少學術界的權威泰斗加盟。然而,這家基金在1998年即成立后的第四年就陷入崩潰的邊緣。若不是當時美聯儲力挽狂瀾,召集14家銀行向其大舉注資,它就難免遭受滅頂之災了。
所以,真正的市場遠比理論模型所假設的復雜得多。這些學術權威、理論泰斗是理性能力最強的人,但是經濟是面向未來的,而未來是混沌、不確定的,是一個充滿感性的世界。
張近東曾經說,蘇寧轉型不成功他就不退休。這種壯志令人欽佩,但是蘇寧可能很難轉型成功。首先,蘇寧今天的成功基于過去摸爬滾打積累出的范式,而在轉型過程中沒有新的范式,沒有新的愿景。其次,團隊不能清零,只有老大心態、成功者心態而沒有創業心態。創業心態就是對未來有無限的渴望,像餓極了的豺狼,瞄準機會,奮勇撲上,進行許許多多的感性決策,而這些蘇寧目前是不具備的,所以轉型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吳軍在《浪潮之巔》一書中描寫了朗訊、甲骨文、微軟、谷歌等大企業的發展史,給我們呈現了一個企業由盛到衰的周期律。它們都因為當時自身優越的基因而成為行業的龍頭,但隨著環境的變化,這個基因難以改變,所以許多當年的巨頭在新的環境下一下子衰落了。要破壞自己已有的基因,就必須有強大的感性能力。
感性決策是對過去不斷清零、面向未來的決策。一個企業創業時更多的是處于感性時代。到了一定規模后,隨著管理的不斷完善,就可能變成處于理性時代,這個時候要警惕理性淹沒了感性。許多后來沒落的大企業都與此相關。
互聯網時代,想象力和感性能力更加珍貴
工業革命后生產力大幅提升,這是人類理性不斷建構的過程,即對發明創造的大規模應用。現代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成本不斷降低,人類的生活質量得到根本改善。這些都是在蒸汽機、電動機和計算機發明的基礎上人類不斷精耕細作的理性活動的結果。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人類的理性活動將出現拐點。
許多精耕細作的理性活動將被集成,由機器人和智慧軟件替代
未來的3D打印就是對以前所有理性活動的集成。當3D打印成為經濟活動的主流時,管理這個職業將會消失。
未來的經濟活動中通過模仿、復制而創業將不復存在
這不僅是因為社會產品極大飽和,而且是因為未來每一個產品都有靈魂,而靈魂是不能模仿和復制的。有靈魂的產品才是人類所需要的。這些有靈魂的產品就是感性活動的結果。因此,未來創業將成為一個常態。這個創業和傳統工業的創業從內涵到意義都完全不是一回事。
未來的人類更加有質感、藝術感、情感
未來的人類將告別那種木訥、刻板、苛刻、呆板等工業時代機器流水線所造成的沉悶感。因為理性活動大大減少,人類感性決策的過程充滿風險和挑戰,也充滿想象力、藝術感和情感,使人類更加輕盈和飄逸。
如何提升想象力和感性能力
清零
使自己處于空杯狀態,將過去的經驗清零,擺脫成功光環和失敗陰影的禁錮。否定自己的能力決定了你是否具有清零的能力。偉大的企業家和政治家提升的動力都來自對自己和自己組織的否定。不僅要否定自己在世俗眼光里的成功,而且要否定自己的失敗,讓自己不受過去一絲一毫的干擾。所以否定是對過去的一種哲學的批判和反動。
開放系統
不斷跳出自己所處的系統,從不同的系統吸收信息和能量,通過不同系統的陶冶、刺激,給大腦以沖擊,使腦細胞不斷更新。
膽識、勇氣
想象力和感性決策能力沒有任何參考依據,沒有任何規律可循,唯有不斷在實踐中嘗試,讓經驗、見識、洞察能力更新迭代,而這一切都需要膽識和勇氣。
升維思考
有意識訓練自己在更高的維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關于維度,《三體》寫得很形象,即如果站在更高維度之上,遠古人類鉆木取火和宇宙飛船的動力是一樣的。而站在地球這個維度看這兩個事件,則存在天壤之別。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升維思考,而不是進行邏輯的推演、理論的分析。理論的分析越多,會讓我們理性的東西越多,感性的東西越少。沒有感性的空靈、沒有想象力,很難取得成功。
豐富自己異想天開的元素
武俠和科幻小說里就充滿天馬行空的元素,幻想的元素可以增強我們的想象力和感性能力,跨界學習也可以豐富我們異想天開的元素。不同學科、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和交融,會使我們超越既有思維模式的局限,為我們的思想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上面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對大家眼中老板的形象進行了立體、全方位、多維度的剖析和透視。通過這一挖掘過程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家的形象是復雜、異類甚至深奧的。他們的形象綜合如下圖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