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生存的道德空間:信息倫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 呂耀懷等
- 2718字
- 2019-10-18 16:04:39
第二節 確立信息開發的道德原則
信息開發領域中的行為具有多樣性,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而且新的具體行為層出不窮。因此,人們不可能一下子就提出一個無所不包的道德規范體系,用以指引信息開發領域的各種具體行為。對應于各種具體的信息開發行為的具體道德規范,只能在信息開發的實踐中一項一項地擬訂,并逐步加以完善。有具體的、明晰的道德規范的指引,當然就使得具體的信息開發行為具有了道德上的確定性。但是,在還沒有擬訂具體的道德規范之前,信息開發人員是否就完全不能確定信息開發行為的道德方向?或者說,如果暫時還沒有具體的道德規范的指引,那么信息開發人員應該如何把握某種信息開發行為的道德性質?這里,一條可行的途徑就是:信息開發人員依據信息開發的道德原則,訴諸自己的道德推理能力,自主地推斷、確定某種具體的信息開發行為的道德性質,自覺地選擇道德上正當的信息開發行為。
道德原則與道德規范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道德原則的根本要求必須貫穿于各種具體的道德規范之中,各種具體的道德規范必須與道德原則保持一致。在信息開發活動中,信息開發人員把握了基本的道德原則,就等于把握了各種具體的道德規范的靈魂;相反,如果對基本的道德原則缺乏認識,那么最多就只能機械地搬用具體的道德規范,當某種具體的信息開發行為尚無具體的道德規范指引時,就會無所適從。此外,具體的道德規范的制定必須以基本的道德原則為基礎。如果缺乏這一基礎,那么各種具體的道德規范就沒有內在的一致性,甚至可能彼此沖突,形成難以協調的矛盾。
就信息開發活動而言,人們應當掌握的基本道德原則主要有維護公共利益原則,尊重個人權利原則,純潔、健康、向上的原則等。
第一,維護公共利益原則。維護公共利益原則要求信息開發促進公共利益的發展,至少不能造成對公共利益的損害。對公共利益有所促進的信息開發行為是善的、正當的行為,對公共利益造成損害的信息開發行為在道德上被判定為惡的、不正當的行為。
有些信息開發人員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竟然想方設法刺探國家機密,即發掘那些不應為其所知的信息;有的信息開發人員所研制的新的信息產品,是用來侵入國家安全系統或國家金融系統的軟件,這樣的信息產品只能滿足非法需要;還有人熱衷于開發有百害而無一益的病毒軟件,以使大批計算機受到病毒感染為能事;……諸如此類的信息開發,都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損害,在道德上應當予以禁止。
公共利益實際上是每一個個體的共同利益之所在,損害公共利益,也就損害了個體的正當利益的基礎。如果信息開發人員試圖通過損害公共利益的途徑來滿足自己的個人利益,那么他的這種個人利益的滿足在根本上就具有不道德性,是應當受到道德譴責的。維護公共利益,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道德責任,任何信息開發人員都不例外。信息開發人員如果漠視這種道德責任,那么就沒有資格成為社會的成員、國家的公民。因此,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不會允許有人損害公共利益,任何信息開發人員都沒有損害公共利益的自由。
第二,尊重個人權利原則。尊重個人權利原則要求信息開發人員在行使自己的權利的同時,充分尊重他人的權利,至少不侵犯他人的正當權利。
有的信息開發人員或出于險惡用心,或出于幼稚的技術炫耀,專門開發一些破譯他人密碼的信息產品。在這一類信息產品的設計動機中,就已經隱含著對他人權利的粗暴踐踏,因為如果不是無視他人的隱私權、合法財產權等的存在,那么就不會研制這一類足以對他人的這些權利構成實際威脅的信息產品。
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以踐踏他人權利為基本用途的信息產品所造成的危害有時是十分驚人的。例如,“1996年11月,臺灣人林翰斌等利用體積只有月餅盒大小的高科技偵碼器,對正在使用模擬移動電話網某基站某信道通話的移動電話信號實施攔截,并讀出該手機占用信道的識別碼和電子串號,在顯示器和打印機上顯示與打印,從而盜取移動電話用戶的手機資料。至偵破時,他們共竊得涉及全國27個省、142個城市的1.05萬部移動電話的代碼”。這個所謂的高科技偵碼器,主要用于滿足某些人盜用他人移動電話號碼的需要,它的道德價值的負面性質是十分明顯的。這樣的信息產品,不只是不應當使用,而且是根本就不應當研制,不應當讓其“問世”。
還有的信息開發人員,將他人的信息產品做一點改頭換面的變動,然后冒充為一種新的信息產品推向市場。這樣的行為,名為“開發”,實為剽竊,嚴重侵害了他人的權利。這樣的信息“開發”行為,無論其實際效果如何,在道德上都應當加以堅決的否定。
第三,純潔、健康、向上的原則。純潔、健康、向上的原則要求信息開發人員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其研制的信息產品有助于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而不是相反,對社會道德狀況造成腐蝕和毒化。
純潔的反面是骯臟,健康的反面是病態,向上的反面是墮落。如果信息開發人員沒有良好的道德素養,他們就會與純潔、健康、向上的原則背道而馳,他們研制的信息產品就可能是用于骯臟目的、造成社會病態、促使人們墮落的信息產品。
在信息產品的開發中,電腦黃色軟件(包括軟盤和光盤)一直是屢禁不止。這些黃色軟件主要有三大類:(1)單純的色情畫面,其內容無非是一些美女、明星的裸體照片,或其他不堪入目的春宮照片;(2)色情游戲,即將淫穢內容摻雜于游戲之中,隨著游戲的難度增加,色情內容越來越露骨、越來越有刺激性;(3)色情光碟,利用電腦上的光盤驅動器,光碟上的黃色內容就在電腦屏幕上赤裸裸地展現出來,就像小型的“色情電影”。電腦黃色軟件之所以泛濫,是因為它迎合了一部分人的低級趣味和陰暗心理。黃色軟件的研制者的目的就在于,利用人們的低級趣味和陰暗心理大發其財。可想而知,如果讓這樣的信息產品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到處泛濫,那么純潔、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遲早會被骯臟、病態、墮落的社會悲劇所取代。
以上所論之信息開發的基本原則,只是信息開發活動所應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針對每一具體的信息開發行為,還可以制定相應的具體道德規范。但任何具體的道德規范都應與這些基本原則保持一致,這樣才能將基本的道德要求在信息開發領域貫徹到底。明確了信息開發的基本道德原則,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擬定出信息開發的具體道德規范,“道德不新”“道德不清”的問題就可以逐漸得到解決。而在暫未制定出具體的道德規范之前,信息開發人員則應憑借自己的道德理性能力,以上述道德原則為基礎,推斷出某種具體的信息開發行為的應當與不應當。這就是說,信息開發的基本道德原則與信息開發人員的道德推理能力相結合,亦能有效地解決“道德不新”“道德不清”的問題。當然,在條件成熟時,還是應當適時地制定出諸種信息開發行為的具體道德規范,因為這樣可以使信息開發人員更方便、更容易地做出道德選擇,特別是對那些道德推理能力不強的信息開發人員來說,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