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周禮》學史
- 夏微
- 1175字
- 2019-10-18 15:57:58
第三章 南宋《周禮》學(上)
靖康二年(1127)五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gòu)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繼承大統(tǒng),改元建炎。宋高宗被迫起用抗金派領(lǐng)袖李綱為宰相,但由于他只想用土地和歲幣換取和平,所以很快罷免了李綱,東京留守宗澤的抗金計劃也受到阻撓。金軍攻勢不停,宋高宗等南逃至揚州,后又逃往江南,甚至一度漂泊海上。狼狽逃亡中,宋高宗連連奉書金軍統(tǒng)帥乞哀求降。此時南宋軍民與金軍等殊死戰(zhàn)斗,南宋王朝得以穩(wěn)定。建炎四年(1130),俘虜秦檜被金放回,向宋高宗鼓吹向金妥協(xié)自保之計,受到重用,很快官至宰相,但秦檜的妥協(xié)投降的言論為朝中大臣所唾棄不容一度被貶出朝。1135年,金國完顏昌執(zhí)掌軍政,秦檜重登相位。紹興八年(1138),宋向金奉表稱臣。紹興九年(1139),金國內(nèi)變,完顏昌被處死,金毀約再度南侵。宋高宗和秦檜不僅不抵抗,還命令前線軍隊班師南歸,隨后解除了韓世忠、張俊和岳飛的兵權(quán),更將岳飛下獄殺害。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再訂“和約”,宋向金稱臣,受金冊封,宋歲貢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南宋與金重新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紹興三十二年(1162),有志于抗金的孝宗即位,頗思振作,驅(qū)逐秦檜黨人,宣布為岳飛父子昭雪,一時間恢復中原、舉行北伐的呼聲占據(jù)了上風。孝宗起用張浚主持北伐,由于倉促出師,遭遇了符離之敗。隆興二年(1164),宋金雙方重訂和議,宋不再稱臣,金宋改稱叔侄之國,改“歲貢”為“歲幣”,減為銀、絹各二十萬兩、匹。此后大體維持了四十余年的和平。此時期,思想界再度活躍,朱熹、呂祖謙、張栻、陸九淵、陳傅良、葉適、陳亮、鄭樵、李燾、徐夢莘、袁樞、陸游、范成大、楊萬里、辛棄疾等等,群賢云集,蔚為大觀。
紹熙五年(1194),宗室趙汝愚和外戚韓侂胄擁立趙擴為帝,是為寧宗。寧宗信任韓侂胄,將趙汝愚排擠出朝,趙汝愚起用的朱熹也隨即被排擠出朝。慶元二年(1196),宣布“偽學”之禁,程朱之學受到沉重打擊嘉泰二年(1202),黨禁方弛。韓侂胄欲建蓋世功勛,想趁金朝內(nèi)部不穩(wěn)攻金復國。開禧二年(1206),主持北伐,由于舉事倉促,北伐初期的勝利迅速轉(zhuǎn)為劣勢,韓侂胄同年被以史彌遠為代表的投降派殺害。嘉定元年(1208),宋金再次議和,改金宋叔侄之國為伯侄之國,歲幣增為銀、絹各三十萬兩、匹,另付犒軍銀三百萬兩。此后,史彌遠獨相二十六年之久宋朝國勢日漸衰落下去。
紹定六年(1233),理宗親政,表彰理學,程朱理學成為官方學術(shù)端平元年(1234),在蒙古和宋的夾擊下,金亡國。隨后,蒙古大軍向南逼近,南宋軍民雖奮力抗擊,然而疆土日蹙,加之外戚賈似道專權(quán),朝政日壞,理宗終難有作為。德祐二年(1276),宋恭帝降元,1279年,南宋滅亡。
南宋傳世的《周禮》學文獻較多,我們將分上、中、下三章進行論述。本章先分析論述南宋《周禮》學發(fā)展概況,而后以個案分析的方式論述南宋傳世的重要《周禮》學文獻,包括黃度《周禮說》、俞庭椿《周禮復古編》和易祓《周官總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