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倫理與現代社會(增訂本)
- 羅國杰
- 1200字
- 2019-10-25 16:02:32
第四節 以反侵略為目的的非攻
墨子把“兼愛”的倫理思想應用于他的社會政治思想中,提出了“非攻”的觀點。在當時,大國侵略小國,強國掠奪弱國,戰爭連綿不斷,攻伐此伏彼起。小生產者階層在當時的情況下,總是要遭受最大的痛苦,承受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在墨子看來,社會上一切對人民有害的事情中,最大的禍害莫過于侵略性的戰爭了。墨子當然不懂得,也不可能懂得春秋末、戰國初的戰爭,是歷史發展必然性的突出表現,它反映了新興封建勢力的興起,反映了進步階級統一整個社會的進步要求,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因此,他抱著為天下興利除害的目的,四處奔走,力求停止或消除各國之間的戰爭。墨子勸說楚國停止侵略宋國的故事,兩千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頌。
在墨子看來,虧人自利的事情是不道德的事情,虧人愈多,就愈不道德。天下最虧人的事情莫過于戰爭,人們應當分清是非,共同譴責戰爭販子,止息戰爭。他說:
墨子還指出,侵略戰爭不但造成了被侵略國人民財產和生命的損失,而且發動戰爭的國家也無利可圖。要發動侵略戰爭,必然先作準備,勢必要“奪民之用,廢民之利”,攻占一片土地,“計其所得,反不如所喪者之多”(《墨子·非攻中》)。有的國家發動攻戰,往往自取滅亡。墨子苦口婆心,勸說那些發動戰爭的國君,其目的就是要使他們提高認識,自己停止侵略。
其實,墨子并不是反對一切戰爭的。他把戰爭分為兩類:一類是侵略性的戰爭,名之為“攻”;另一類是有道伐無道的正義戰爭,名之為“誅”。他認為,當時所有的戰爭都屬于前一類,都是不義之戰,都應當反對。
墨子不但渴望止息戰爭,同時也渴望天下統一。他希望上天能降一個有兼愛思想的仁君,來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他說:
由此可見,墨子所希望的統一,是在“兼相愛”原則下的統一,它的實現不是通過兼并戰爭的方式,而是靠仁君推行“兼相愛”。墨子同情人民的高尚道德感情和他愛好和平的善良愿望是極可稱贊的,但是,他提出的避免或消滅戰爭的辦法,則是極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