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最新成果研究
- 王澤應
- 8651字
- 2019-10-25 16:13:06
二、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理論內涵和本質特征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中國的創造性發展與中國倫理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化發展的辯證統一。中國人民接受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并致力將其中國化,既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發展的內在必然,也是中國倫理思想現代化發展的內在必然。中國人民接受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既因為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創立是人類倫理思想史上的革命性變革,并昭示了一種代表無產階級與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的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也因為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經歷的古今中西之爭昭示的封建主義道德無法引領中國社會走向現代化,西方資本主義道德無力帶來中華道德的真正進步,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渴望一種既超越封建主義道德又超越資本主義道德的新型道德。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科學性、先進性和人民性與中國社會、中國人民尋求一種既超越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又超越西方近代倫理思想的新型倫理思想之價值追求的契合,造成了中國社會、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理性選擇以及致力使其中國化的行為努力。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過程,是一個只有起點而沒有終點的思想應用、思想創化的前進過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在中國已經形成兩大杰出理論成果,即毛澤東倫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理論體系。如果說,毛澤東倫理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中國社會具體道德生活實踐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倫理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第一大杰出理論成果,那么包含著鄧小平倫理思想、“三個代表”倫理思想、科學發展倫理思想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理論體系(即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就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與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具體道德生活實踐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倫理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代表著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新階段和新水平。
(一)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科學界定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集中體現和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基本原理、立場、觀點和方法在中國具體道德生活實踐中的創造性應用,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與中國具體道德生活實踐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倫理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獲得了新的發展形態,并形成了新的發展成果,不僅實現著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中國化發展,而且使中國倫理思想進化發展到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階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在地包含哲學思想和倫理思想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中最能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最能代表共產主義運動發展方向之價值的思想,是以善與正當的形式表現人的解放、自由全面發展之豐富內涵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也是貫穿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發展始終的人學主題和倫理價值觀主題。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中始終著眼于人的解放和人類解放并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價值目標和行為動力的、最富實踐理性功能的思想,表現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人民性、先進性、崇高性和文明性。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價值引領、價值導向和人格塑造等角度說,首先和最為重要的要求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只有成為中國人民改造自身與改造世界的行動指南,才能真正成為掌握群眾的重要力量,才能凸顯理論征服人心的品格。早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就指出:“倫理思想,影響于政治,各國皆然,吾華尤甚。……繼今以往,國人所懷疑莫決者,當為倫理問題。此而不能覺悟,則前之所謂覺悟者,非徹底之覺悟,蓋猶在倘恍迷離之境。吾敢斷言曰:倫理的覺悟,為吾人最后覺悟之最后覺悟。”[1]倫理思想是價值理性和實踐理性的集結與積淀,表達著人們對社會秩序和價值目標、人生意義和道德行為、精神家園和目的追求等的認識把握,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認識自己和改造自己的內在力量,指導和引領著人們對物質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認識與把握,是人之目的性和能動性乃至創造性的動力源泉。毛澤東在致黎錦熙的信中指出:“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而不徒在顯見之跡。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大源。……當今之世,宜有大氣量人,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此如大纛一張,萬夫走集;雷電一震,陰曀皆開,則沛乎不可御矣!”[2]改造倫理學,才能從根本上變換人們的思想,喚起理性的自覺,進而促成行為的發生,形成改造世界和改造自己的強大力量。先進的倫理思想,是征戰人生和社會的價值動力,也是改造人自身而造就健全社會的一種強大而獨特的力量。“馬克思列寧主義倫理學乃是新的、更崇高的道德關系的創造性倫理學。它不僅提出愛人、尊重人、保持人的尊嚴的原則,而且也開辟實際實現這一原則的現實途徑——通過人們的相互活動,通過革命地、實踐地改造生活環境。”[3]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既強調改造個人又強調改造社會,提倡通過社會的最高價值和目的來全面地、和諧地發展個人,通過個人的自我改造、自我修養、自我完善來打造建設新社會的種子。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亦即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中國的創造性應用和繼承性發展,貫穿于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其實質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道德生活實踐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倫理文化相結合,并在這種結合中形成新理論、產生新成果的過程。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把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道德生活實踐相結合,即運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來考察和分析中國社會道德生活的具體實踐,從中提升出具有時代性和根本性的倫理道德問題,并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創造性回答來指導中國社會的道德生活實踐和推進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發展;一是把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倫理文化相結合,即既運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來審視、反思和改造中華傳統倫理文化,推動與促進中國先進倫理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又吸取中華傳統倫理文化的精粹,用以豐富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內容和強化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民族特色。從上述內涵及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實際展開來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有理論和實踐兩個不同的層面:理論層面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基本原理來研究中國的倫理文化和社會道德生活實踐,創造并不斷發展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實踐層面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則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基本原理來考察和解決不同時期中國社會道德生活發展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探索與確立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建設道德的發展路徑,并使之既符合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又符合人類倫理文明發展的趨勢。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既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道德生活實踐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倫理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又是指導這種結合和實踐這種結合的創造性活動,體現著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實踐性運用和創造性發展。這種實踐性運用和創造性發展,不僅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發展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而且對中國倫理思想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4]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不是也不應當是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中國的簡單移植或教條主義對待,也不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在馬克思主義新框架中的修正延續或形式主義的發展,它在根本性質、價值追求和理論旨趣上是馬克思主義的,在表達方式和精神風格上是中國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因此,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既非原封不動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也不是背離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實質的非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它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現當代中國的科學運用和創造性發展,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結出了中國化的果實和中國倫理思想經由馬克思主義的改造上升到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階段。或者從比較實際的方面說,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倫理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集中表現,代表著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精神文明建設與思想道德建設的深刻思索、不懈創造。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擁有古老道德文明傳統而在近代又深受西方倫理思想沖擊并謀求著道德文明之革故鼎新的東方大國而言,精神文明建設與思想道德建設如何既能吸收古老文明的智慧和西方近現代倫理思想的合理成果,又能比較好地擺脫封建主義道德的糾纏和西方資本主義道德的腐蝕性影響,建設一種真正能立足本國而又面向世界、扎根于傳統而又朝向未來的社會主義倫理文明,無疑是一個具有歷史挑戰性和倫理迎戰性的重大課題或難題。它要求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倫理學人從中國的特殊道德國情與具體道德生活實踐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總結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道德生活實踐所形成的獨創性經驗,同時借鑒吸收中國傳統倫理文化的精華,吸收西方倫理文化的優秀成果,提煉出符合中國道德生活實踐和人類倫理文明發展趨勢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命題、范疇、觀點,并使之成為理論。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中國的具體化、民族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它的實質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既能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來具體分析與解決現當代中國所面臨的具體道德問題,借以推動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的道德生活與道德文化建設,又能對變化發展中的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的道德生活狀況給予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理論總結,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發展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推向新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
(二)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內在因由
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一度在蘇聯獲得發展,并產生了列寧主義和列寧倫理思想,斯大林對列寧倫理思想又做過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斯大林之后,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遭遇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的雙重夾擊,蘇聯解體后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被逐出主流意識形態領域,只在少數學者那里有一些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意大利、匈牙利等國出現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還出現了人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科學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和法蘭克福等學派,它們都不同程度地解釋和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但是從總體上看,西方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真正本義和原有價值立場,實質上成為資產階級倫理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或者打著反對教條主義的幌子,在“重建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干著閹割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精神實質的勾當,或者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采取分割對立、制造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內部矛盾的手法,用資產階級倫理思想來修正、補充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從而悄悄地使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西方化和資本主義化。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西方世界,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修正、扭曲和危機,一些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所謂研究者和發展者放棄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科學理論、階級立場與精神原則。
只有在東亞大陸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獲得了名副其實的繼承和發展。從比較的角度完全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既始終如一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又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并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道德生活實踐的有機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倫理文化的有機結合。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中國的創造性應用和發展,它包含著兩個密切相關的方面或環節:一方面,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來解決中國具體的倫理道德問題,在實踐中創新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另一方面,對中國豐富的道德實踐和道德生活經驗予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總結,對中華優秀傳統倫理文化做出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分析和批判繼承,使其成為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能夠發生和成功開展,原因有二:一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本身的科學性、先進性和人民性,這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能夠中國化的前提和理論價值之所在;二是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道德生活發展與建設的深刻需要,這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現實可能和實踐基礎。[5]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形成創立了一個新的倫理思想傳統,它既繼承吸收了人類倫理文明的優秀成果,又用唯物史觀來研究道德現象,將價值視角轉到為勞動人民和無產階級謀利益上來,“堅持實現人民解放、維護人民利益的立場,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6],從而實現了偉大的革命性變革。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產生80年后經俄國十月革命而傳入中國,中國人民接受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是經歷了對封建主義道德和資本主義道德的雙重失望之后的一種理性選擇,同時也是中國社會歷史發展和倫理文明發展的必然。中國倫理文明的發展需要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恰好滿足了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既反對封建主義道德又反對資本主義道德,而朝著建設一種高于并優于歷史上一切道德類型的新道德即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方向發展的內在需要。這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中國能夠得到傳播并獲得發展的深刻因由。[7]
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具有意識形態和主流倫理思想的崇高地位,并且深深地扎根于中國社會的豐沃土壤,同中國社會主義倫理文明密切聯系,同中華傳統倫理文化的優秀因素有機結合。這就使得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之基本原理、精神實質和價值立場的同時,實現了自身的兩個結合,即同中國社會主義倫理文明的有機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倫理文化的有機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逝世后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中國獲得大發展的重要原因。
(三)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最新成果的本質特征
從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精神實質和理論內涵來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道德生活實踐的結合是雙向的、互動的。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被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應用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道德生活實踐,用來解決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的實際道德問題,并在這種應用中得到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的價值認同與思想認同,由此成為引領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道德生活變革的旗幟與先導。或許可以說,這種應用加深了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接受并將其內化為一種精神信仰,同時也使其成為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批判舊道德、建設新道德的行為指南。另一方面,中國馬克思主義者能夠自覺地總結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道德生活實踐經驗并使其上升為倫理理論,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對豐富的道德生活實踐經驗予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總結,是發展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重要路徑。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來源于豐富而火熱的道德生活實踐,并在總結、歸納人們豐富而火熱的道德生活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得以發展和完善。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既注重從實際的道德生活狀況出發,靈活地應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于現實的道德生活并借以指導現實的道德生活,又善于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來總結人們豐富而火熱的道德生活實踐經驗,不斷將其上升為倫理理論,使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不斷在吸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的發展。這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得以創立并獲得不斷發展的重要原因。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同中國實際的道德生活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使自己逐步中國化,成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
從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本質特征來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內含著既要實現它的民族化、本土化、特色化,也要實現它的時代化、當代化,以使其不斷地向前發展。或者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凝聚并積淀為中國精神,這是一種將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精神類型或范式。它既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使其與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倫理文化相結合,又要應對當代道德生活的挑戰,在改革創新中不斷開拓道德生活新局面。因此,既要向歷史扎根,更要向實際靠近,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中回應時代的問題和人民的關切。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內涵是豐富而具體的,其本質是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著重落在民族化、本土化上,當時沒有特別提出時代化問題,這是因為當時戰爭與革命的主題沒有改變。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世界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等都發生了深刻而巨大的變化,只強調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民族化和本土化已經顯得不夠,還需要與時俱進地推進其當代發展,因此時代化、當代化的要求得以凸顯。鄧小平倫理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同當代中國具體的道德生活實踐的成功結合,“三個代表”倫理思想和科學發展倫理思想又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進了鄧小平倫理思想的新發展,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思想整體上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文明的進一步發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發展與完善。它們作為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都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具體道德生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包括了民族化和當代化或者說本土意識與時代意識兩方面的內涵,并要求二者在辯證統一中不斷向前發展。
從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具體要求來看,既要真正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又要正確認識和聯系當代中國與世界發展的道德生活實踐,同時還要對中華傳統倫理文化做出辯證的分析和科學的揚棄,或許還要加上吸收外國倫理思想的優秀成果。推進并較好地實現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在某種意義上說并不是簡單的理解與應用,并不意味著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就可以而且能夠將其中國化,也不等于能夠正確認識和聯系當代中國與世界發展的道德生活實踐就可以將其中國化,也不等于能夠對中華傳統倫理文化做出辯證分析和科學揚棄就會將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是復雜而繁難的應用過程和創新過程,對致力于將其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和挑戰。在中國共產黨內,有人懂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但卻未必懂中國具體的道德國情,有人對中國具體的道德國情有一定的把握但卻未必真懂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精神實質,有人既懂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又懂中國具體的道德國情但卻未必懂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倫理文化,有人即便既懂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又懂中國具體的道德國情還懂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倫理文化,但卻未必能夠對西方倫理思想和人類倫理文明有深度的把握。理想一點說,縱使有人對這四元要求都有比較好的把握和了解,但卻未必能在具體的結合、怎樣結合上取得真正的進步和創造性的建樹。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創業維艱、篳路藍縷的發展史上遭遇過教條主義與經驗主義的雙重夾擊,有過深刻的經驗教訓。誠如毛澤東所說:“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8]。毛澤東倫理思想就是在總結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代表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在致力于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具體實踐中的創造性智慧與創新性發展。當然,毛澤東倫理思想也在晚期遭遇過來自黨內、國內包括毛澤東本人的一些扭曲,并產生了某些教條主義、絕對主義和權威主義的錯誤,其中包括對黨內生活的非正常對待、對個人正當利益的否定等。這說明在某一段歷史時期能夠堅持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并不意味著總是能夠堅持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有一個與時俱進的問題,有一個在不斷發展的實踐中正確堅持和科學堅持的問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基本原理,正確地認識和聯系當代中國與世界發展的道德生活實踐,辯證分析和科學揚棄中華傳統倫理文化,并且能夠放眼世界,著眼于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最新發展,已經形成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集結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理論體系,極大地繼承并發展了毛澤東倫理思想。在今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將一如既往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基本精神與成功經驗,不斷促使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取得新的成就、開辟新的境界、進到新的階段和水平,推動反映時代精神和實踐要求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理論不斷向前發展。
注釋
[1]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陳獨秀文章選編.北京:三聯書店,1984:108-109.
[2]毛澤東.致黎錦熙信//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85-86.
[3][蘇]季塔連科,主編.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愚生,重耳,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50.
[4]王澤應.論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本質特征.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4).
[5]王澤應.論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本質特征.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4).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73-74.
[7]同①.
[8]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選集:第4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