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先啟后:利豐馮氏邁向110周年:一個跨國商貿企業的創新與超越
- 馮邦彥
- 7090字
- 2019-10-24 20:40:33
三、馮漢柱與黑貓牌煙花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馮國經、馮國綸兄弟逐漸在利豐經營業務中嶄露頭角,再加上馮漢柱的社會公益事務日漸繁忙,馮漢柱在公司業務發展方面逐漸退居幕后,專注于他喜愛的傳統商品,特別是煙花、爆竹等產品的出口業務。
在利豐開拓的“海上絲綢之路”中,煙花、爆竹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利豐110年的發展史上,經營的產品可謂無數,其中,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當屬黑貓牌煙花、爆竹。利豐經營的煙花從廣州開始,以香港為轉口港,其在內地的采購、生產基地就曾深入到廣州灣、澳門、廣西的合浦和北海、湖南、江西,以及華東地區的上海等沿海及內陸地區,而它的銷售客戶則遍及美國主要城市、英國及歐洲大陸。110年來,通過利豐艱苦卓絕的商貿之旅,通過利豐搭建的全球性采購、分銷網絡,中國內地與歐美等海外市場建立了一條源遠流長的“海上絲綢之路”。
■黑貓牌:架起全球商貿的橋梁
利豐經營煙花、爆竹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司創辦初期。爆竹起源于古代的爆竹,又叫“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鞭炮”等。爆竹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南朝梁代宗懔的《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爆竹“驅邪”迎新歲,逐漸成為中國人一項傳統的風俗習慣。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詩《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可見,爆竹在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由爆竹演變的煙花,由于絢麗多彩,令人憧憬無限美好的情景,故在西方社會特別是美國及英國等國家廣受歡迎,一般用于舉辦各種類型的大小煙花晚會。
利豐在創辦初期,就發現這項產品的出口潛力。1907年,即利豐創辦的翌年,公司就開始從事煙花、爆竹的出口生意。當時,省港澳的煙花、爆竹的出口業務相當發達,香港曾出現一位名為陳蘭芳的“爆竹大王”。陳蘭芳祖籍廣東東莞,1916年在香港旺角設立廣隆行,獨家生產爆竹,到抗戰時期已穩執全國爆竹煙花制造業出口的牛耳。[1]利豐的爆竹煙花出口雖然不能與陳蘭芳的規模相比,但卻更有特色。由于受西方經營思想的熏陶,馮栢燎在經營中很重視創新。自古以來,中國出口海外的爆竹一貫以“泥封”包裝。1907年,利豐經研究改進,以“紙封”包裝取代“泥封”包裝。紙封爆竹不但爆發時聲音較響亮,避免了泥封爆竹燃放時揚起大量煙塵的缺點,而且重量較輕,進入美國市場時的進口稅較低,深受客戶喜愛。這一創新在當時被認為是一項重大突破。自此,利豐制造爆竹的工藝程序,成為了爆竹行業共同遵守的標準。[2]利豐作為煙花和爆竹等產品的設計和意念方面的創新者在行內獲得了相當高的聲譽。

馮栢燎時代于廣州灣的爆竹廠
19世紀末,香港每年的爆竹、煙花出口,貨量約達2700萬磅,其中四分之三輸往美國,其余輸往歐洲及世界其他各地。當時,廣東、湖南及澳門是中國生產煙花、爆竹的主要省區。[3]利豐除了向當地廠家采購外,又于20世紀20年代在廣州灣設立了自己的煙花生產工廠。利豐出口海外的煙花、爆竹,包括“斑馬”、“長頸鹿”、“猴子”等多種品牌,其中約六成輸往美國,四成輸往其他地區。40年代初,日軍占領廣州后,利豐才關閉了在廣州灣的工廠。

利豐1930年代初于香港登記注冊的煙花品牌包括斑馬牌、長頸鹿牌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利豐的經營重心從廣州移至香港。這一時期,利豐經營出口的產品中,傳統產品煙花、爆竹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50年代初,朝鮮戰爭爆發,聯合國對中國實施貿易禁運,利豐于是在澳門設立新的煙花、爆竹生產工廠,公司的采購中心亦遷移到澳門。當時,中國出口美國的煙花、爆竹的質量和安全性一度受到海外消費者的質疑。利豐于1952年在美國登記注冊了“黑貓牌”(Black Cat Brand)。在西方,黑貓是幸運的象征,對有誠意的煙花買家來說,隱含吉祥、幸運之意。利豐出口美國的黑貓牌煙花,以質量好、安全性高著稱,很快就成為當時市場上最暢銷的煙花、爆竹牌子之一。在美國的煙花、爆竹市場,就流行這樣的廣告詞:“Black Cat is the Best You Can Get”(黑貓是您最佳選擇),黑貓牌煙花也成為利豐出口煙花、爆竹的主要品牌。

利豐于1952年在美國登記注冊的黑貓牌煙花
20世紀50—60年代,在澳門獲準將產品輸往美國的六家生產煙花、爆竹的工廠中,利豐是規模最大的一家。利豐在煙花、爆竹的質量控制和安全等方面一直享有良好聲譽,因而能夠在美國市場接獲越來越多的訂單。這使它將采購及管理的范圍逐步擴大到澳門的其他五家工廠。1968年,為了進一步滿足美國市場的需求,利豐在臺灣設立了一家現代化的大型爆竹煙花工廠,名為“統一爆竹及煙花制品有限公司”(President Firecrackers & Fireworks Co., Ltd.),全部產品均出口美國。據統計,從1967年至1971年的五年間,利豐一直是香港最大的煙花、爆竹出口企業。[4]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美國對華貿易禁運撤銷,中國煙花、爆竹制品再次進入美國市場。物美價廉的中國煙花、爆竹立即對澳門的煙花生產構成威脅,一年之內幾乎所有的澳門煙花工廠都被迫停產、倒閉。利豐再度向中國內地采購煙花、爆竹等貨品。當時,利豐在內地的采購主要集中在廣西等省份。70年代中期,鑒于中國經香港轉口美國的煙花、爆竹數量日益龐大,且逐年增加,美國政府開始收緊對該項產品質量的管制。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onsumer Products Safety Commission)下令,進口的所有爆竹煙花都要清楚標明注冊商標,寫明使用時的注意事項以及使用方法。利豐對美國的做法反應迅速,加強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管理,以符合美國規定。在利豐的監督下,中國生產的黑貓牌產品,從來不曾被美國監管當局扣留或銷毀。利豐還積極參與美國煙火制品協會(American Pyrotechnics Association)每年舉辦的有關安全活動的推廣計劃,以使利豐的這項業務得以順利發展。
隨著利豐業務日益增長,1983年利豐在香港成立全資附屬公司——兆豐煙花有限公司(Shiu Fung Fireworks Company Limited),以統籌集團的煙花、爆竹采購出口業務。在公司開業典禮上,主席馮漢柱表示,兆豐“將會竭力經營拓展外銷,務求對我國經貿能夠貢獻一分力量”。[5]

兆豐煙花有限公司香港辦事處
80年代,利豐經營的黑貓牌煙花、爆竹生意經歷了一個困難時期。當時,中國出臺了新商標法,利豐在廣西的合作伙伴——當地的一家國營出口貿易公司,鑒于黑貓牌在美國的聲譽,于1985年在內地注冊了黑貓牌,即實際盜用了黑貓牌的牌子。在當時的形勢下,利豐被迫與他們保持合作關系,并只向這家公司采購煙花、爆竹。不過,由于得益于這一時期人民幣貶值的趨勢,利豐的煙花、爆竹出口業務仍然獲得極大的增長。
1989年,為了進一步拓展美國市場,利豐在美國舊金山成立了一家市場營銷公司——金門煙花爆竹有限公司(Golden Gate Fireworks Limited),以加強對黑貓牌產品的市場支持,并進一步貼近美國的消費者。當時,美國市場消費者相當關注中國制造的煙花、爆竹產品是否符合美國監管規定及是否有注冊商標。為了進一步解決黑貓商標被盜用登記的問題,1991年,在內地相關人士的協助下,利豐終于從廣西的合作伙伴手中取回黑貓牌的所有權。而這整個過程都是在馮漢柱的主導下順利完成的。兆豐煙花公司終于可以在中國內地的各個省份自由采購煙花、爆竹,并建立起一個更加貼近廠家的采購網絡。1992年,利豐在湛江成立辦事處,“黑貓”也在湛江基地成立其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個倉庫及包裝基地。

湛江煙花廠
20世紀90年代,兆豐煙花從采購業務拓展為一家擁有自家品牌之煙花出口及批發業務的公司。1992年,利豐在歐洲的英國收購了一家煙花進口公司,該公司后來被命名為“英國黑貓”(Black Cat UK)。1993年,利豐在美國再收購了一家名為“Winco Fireworks International”公司25%的權益。1998年,利豐收購英國一家極具規模的煙花進口經銷商“Standard Fireworks”,以促進黑貓品牌產品更深入地進入歐洲大陸市場。這一時期,黑貓牌產品在美國市場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而在英國則通過Standard Fireworks的分銷渠道獲得迅速的增長。1996年,為了紀念利豐成立90周年,利豐贊助了香港維多利亞海港新年煙花表演。
踏入21世紀,利豐在中國的采購業務也開始發生變化。2001年,毗鄰香港的廣東省開始嚴禁煙花、爆竹生產。廣東迅速失去了作為全國最重要的煙花出口窗口的地位。兆豐迅速做出應變,將采購和出口基地轉移到廣東鄰近的湖南、廣西,以及華東地區的上海等地。事實上,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兆豐通過介入工廠管理已經在湖南建立起基地。2002年,兆豐成功在上海建立采購出口的窗口,并從上海港運出首個銷往海外的集裝箱。兆豐在廣西的聯系首先是在合浦縣,2007年轉移到北海。這一具戰略性的措施使兆豐得以從容面對國內環境變化的一系列挑戰,包括2004年深圳鹽田港和2008年廣東三水港禁運煙花、爆竹等產品。

湖南煙花廠
2001年,由于中國對外貿的開放,兆豐煙花通過南京利豐英和商貿有限公司在南京獲得直接出口權許可證,成為中國第一家獲得直接出口權的外資公司,可以直接與廠家采購,并使用人民幣交易。這對兆豐經營模式的提升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它使得兆豐能夠更接近生產廠家,并為廠家提供技術支持、產品開發及原材料進口等供應鏈各個環節上的服務,即從事虛擬生產。在此過程中,兆豐得以與一系列的生產廠商的核心供貨商建立更緊密的關系及聯系,以取得更穩定和可靠的供應。2005年以后,中國實施更靈活的匯率政策,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帶來了更多的不穩定及不確定因素。2006年,中國政府允許北京及內地其他大城市在新年期間可以燃放煙花、爆竹,這一行業的國內本地銷售需求大增,經營利潤更加豐厚,對出口業務的供應造成更大的沖擊。然而,兆豐憑借著與核心供貨商穩固的關系,得以繼續維持源源不斷的出口交付。
2004年,隨著利豐收購Comet Fireworks,兆豐無論在采購或客戶網絡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拓展。由于Comet Fireworks的主要客戶主要是一些折扣商店和連鎖店,它們的產品一般以低價為主,因此,從2004年起,兆豐推動一系列的煙花生產線遷移到江西,以適應外國進口商低成本的要求,這是第五次生產采購基地的轉移。2010年,兆豐在江西設立分銷渠道和QA/QC支持團隊,進一步加強了公司在江西的采購能力。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再加上國內持續數月的禁止煙花生產和運輸,煙花行業進入一個困難時期。當年8月,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召開,國家再度開放煙花生產,兆豐的競爭對手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龐大需求。而兆豐則因為與煙花生產廠商的核心供貨商建立的密切聯系,得以順利交付所有客戶訂單的產品。這一年,兆豐的市場份額大幅超過了它的競爭對手。2007年和2009年,兆豐的QA/QC部門和物流部門先后獲得ISO9001認證,成為中國煙花行業第一家獲得ISO認證的公司。這給兆豐帶來了行業內技術合規的聲譽和信任。自從2004年以來,兆豐成為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最大的煙花、爆竹出口商。同時,由于中國出口的煙花、爆竹占了全球出口市場95%以上的份額,兆豐因而也成為全球最大的煙花、爆竹出口商。
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表示,煙花、爆竹生意見證了集團百年來的發展、變遷,也見證了香港作為中國與歐美等國際市場的聯系橋梁的發展、演變。
■馮漢柱:獻身公益、回饋社會
在利豐發展史上,作為馮氏家族第二代的馮漢柱發揮了承先啟后的重要作用。他在戰火逼近的時刻臨危受命,成功地將利豐的基礎從廣州轉移到香港;在戰后的日子里,他不失時機地根據香港經濟環境的轉變調整經營方針,使利豐繼續發展壯大。馮漢柱做生意極為靈活,他常說:“有101種做生意的方法。”難能可貴的是,他尊重知識,在德高望重的高齡之際,能夠認真聽取兩個剛從美國學成歸來的年輕兒子的建議,將家族企業上市,邁出了家族企業現代化的關鍵一步。更為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將家族事業的接力棒順利地移交給卓有遠見的第三代,并借此推動利豐股權重組,為未來的大發展奠定基礎。

馮漢柱于1953年4月1日出任東華三院主席
做生意并非馮漢柱的初衷,他曾多次說過,他喜歡的是做礦務工程。不過,當家族的使命落到他身上時,他毅然前行。馮漢柱對工作極為認真,據1982年加入利豐的林寶源回憶,馮老先生每次會見客人都做充分準備,事先他會記住每位客人以及其太太和子女的姓名,準備好要問的問題。他將每次會面都視為利豐業務的一次商機。有時真的記不住客人的姓名,他還有一個緩沖的辦法,就是凡是客人都稱“老板”(My Boss)。馮漢柱對合作伙伴、顧客,乃至公司員工都相當好,林寶源說,從來沒有一個人說他的壞話。馮漢柱亦極為重視家庭、婚姻,與太太馮李佩瑤相當恩愛,經常一起上街散步。

港督葛量洪于1953年4月27日巡視東華東院

1954年馮漢柱參與創辦香港西區扶輪社,出任創社會長
馮漢柱既是香港成功的企業家,也是社會知名人士。早在20世紀50年代,馮漢柱就開始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出任多項社會公職,建樹良多。1951—1953年,馮漢柱先后獲委任為香港東華三院總理、首總理,1953—1954年更被委任為董事局主席。馮漢柱任主席期間,先后推動東華醫院已有83年歷史的超齡建筑物平安、福壽兩樓拆卸重建,計劃重建新廣華醫院,增建廣華醫院小兒病房及門診新廈,及建成東華三院附設護養院;推動建立東華三院九龍第一免費小學校舍的籌建,為貧苦學生提供免費教育;以及推動東華義莊的修葺、擴建,修建永別亭等。當時,東華三院的賬目出現混亂,馮漢柱主席聘任李福樹會計師為核數師,整頓、改革東華三院的會計制度,確立員工福利及退休金制度;又設立總干事及學務部,以提高東華三院的行政效率。[6]馮漢柱于1967年被東華三院委任為永遠顧問,并于1981—1982年出任東華三院歷屆主席會的主席。由于馮漢柱任主席期間東華三院各項事業發展快速,以馮漢柱為主席的這屆董事局被譽為“三院有歷史以來最活躍的董事局之一”。[7]

馮漢柱積極參與南華體育會的發展
50年代,馮漢柱還參與其他多項社會活動,包括1954年參與創辦香港西區扶輪社,并出任創社主席。扶輪社為一全球性事業及專門職業人士事業及專門職業人士的非政府非牟利的組織,旨在提供慈善服務,鼓勵崇高的職業道德,并致力于世界親善及和平。早在20世紀30年代,馮漢柱的父親馮栢燎就曾是廣州扶輪社的會員,馮漢柱以此為榮,他因此經常將父親留下的扶輪社徽章掛在胸前,以此為傲并勉勵自己。馮漢柱還全程積極參與南華體育會的發展,他先后于1955—1957年和1957—1959年分別出任該會主席及會長,并作為該會永遠名譽主席直至1994年。為表彰其對社會的貢獻,馮漢柱于1955年獲英女皇加冕榮譽獎章,1960年被授予太平紳士稱號。
從60年代起,馮漢柱開始進入政界。1960—1966年,馮漢柱被香港政府委任為市政局非官守議員,同時獲委任的還有東亞銀行創辦人李冠春之子會計師李福樹等。他在擔任市政局議員期間,積極關心民生議題,包括小販、工人的就業、培訓以及環境衛生等問題的改善。他提議為小販提供重新就業培訓,使他們能夠到工廠再就業,一方面可解決城市環境問題,另一方面又可為當時短缺勞工的工廠解燃眉之急。1964年,香港政府為了擴大華人在立法局的代表,以作為政府與本地市民溝通的橋梁,決定增加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席位,馮漢柱被港督戴麟趾委任為立法局議員,同時獲委任的還有唐炳源等其他四人。1965年,馮漢柱獲頒贈大英帝國官佐勛銜(O.B.E)。
此外,馮漢柱還先后出任香港圣約翰機構委員會委員、被解犯上訴委員會委員、香港鶴山同鄉會會長、香港馮氏宗親會會長等社會職務。馮漢柱對家鄉鶴山也關懷備至,在故鄉大埠村捐建自來水工程及以其母命名的馮耀卿夫人紀念學校,并捐資設立教育基金會。在鶴華中學捐建教學大樓兩幢。在鶴山職業技術高級中學捐建科學大樓、體育活動中心等。馮漢柱及其夫人馮李佩瑤因而被鶴山市政府授予鶴山市榮譽市民稱號。長期以來,馮漢柱與夫人馮李佩瑤從事工商業的同時,積極回饋社會,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為利豐公司后來的發展開啟了源遠流長的優良傳統。
1994年8月9日,馮漢柱因病醫治無效,在香港于睡眠中與世長辭,享年83歲。在8月19日舉行的追悼會上,香港工商界領袖齊集一堂,向馮老先生致以最后的敬意。各社會團體都派出代表參加,包括利豐集團、美國寶信公司、世界龍崗學校暨轄屬學校、馮氏宗親會、香港紅十字會、南華體育會、東華三院甲戌年董事局暨歷屆總理、東華三院歷屆主席會、香港付貨人委員會、香港紡織業聯會、香港工業總會、香港總商會、香港貿易發展局,以及江門市政府、鶴山市政府和番禺市政府等各個機構的代表。

馮漢柱于辦公室,墻上所見為扶輪社贈予他的紀念社章,以表揚他作為創社會長
追悼會上,資深香港政壇元老鐘士元致悼詞表示:馮漢柱不僅是成功的企業家,更是熱心公益的社會賢達,他“從1960年至1966年間出任市政局議員,而1964年至1970年間,被委任立法局議員,為時長達六年之久,于本港經濟、財政,甚至市民大眾之福祉,無不就其真知灼見,盡力進言,深獲港府倚重。因而于1960年被授予太平紳士稱號,并于1965年榮獲O.B.E勛銜。除出任立法及市政局議員外,更為工業總會及香港出口商會創會會員,并應香港總商會之邀請出任首位華籍會董之一。有關福利及慈善事業,馮先生也不甘人后,身兼本港歷史悠久之東華三院顧問局成員,瘛瘲在抱,凡事不分巨細,莫不躬親處理,深受歷屆總理之愛戴。對眾多公益及工業團體以至香港今日之經濟及工商百業之繁榮興盛亦可謂貢獻良多,鞠躬盡瘁,此次安然逝世,聞者莫不為之深深哀悼”。

1960年馮漢柱被委任為市政局非官守議員,圖為1965年11月市政局會議照片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

馮漢柱獲頒授英國O.B.E勛銜
注釋
[1]參見陳澤泓:《廣州話舊》,55頁,廣州,廣州出版社,2002。
[2]參見“Li & Fung Limited,For 75 years of Hong Kong’s success”, Li & Fung Limited,1981,pp.16-17。
[3]參見哈特臣:《錦霞滿天——利豐發展的道路》,37頁,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
[4]參見哈特臣:《錦霞滿天——利豐發展的道路》,39頁,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
[5]馮漢柱:《兆豐煙花有限公司開業致歡迎詞》,1983。
[6]參見東華三院董事局:《東華三院百年史略》(下冊),82頁,香港,香港東華三院庚戌年董事局,1970。
[7]丁新豹:《善與人同——與香港同步成長的東華三院(1870—1997)》,291頁,香港,三聯書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