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孔子適合當CEO嗎

2007年,我在中國人民大學修讀博士,專業為中國管理哲學。簡單而言,就是以中國哲學的思維與方法去研究管理學。在博士班的學習歷程中,由于建立中國管理哲學知識系統的需要,除了親炙葛榮晉老師之外,我私淑成中英老師,也在相當多的公私場合得到成老師的剴切指教,深感幸運。成老師彰明儒學源流,致力超越和融合內圣外王兩端,以知識為基礎,以體驗為過程,以詮釋為形式,促使現代人在追求理想的生存境界時,從自覺到知覺,從倫理到管理,有機會開展人境俱得的生活價值體驗與生命意義創造。“體察古今,會通中西,人文化成”,實為成老師創發“本體詮釋學”一以貫之的學術理念與實踐指南。從本體論而言,關注人的明心見性之內在價值,并外延發展為倫理道德,進而可深化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若從詮釋的角度,則闡述思想、知識的經世致用之知行合一功能,即成為中國管理哲學主要的學術任務與貢獻。

由于我在大學本科學的是中國文學,對于中國傳統經典的四書五經時有涉獵或旁通。西方有《對話錄》,東方有《論語》,交相輝映出東西方文化璀璨的一頁。《論語》是孔子與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時的對話,令人讀起來備覺親切自然,反復讀誦,契合我心。

北宋宰相趙普曰:“《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趙匡胤)定天下。”《論語》經世致用的價值,早為人們所信服,也是人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發展指南。北宋理學家張載認為,士大夫“道濟天下”精神的發揚,必須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文學家范仲淹也在《岳陽樓記》中提出,人生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奮斗,同時展現“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禮記·禮運》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儒家力行仁道,追求天下太平,其前提在于:天下是公平正義的,為人們所共有,那些品德高尚、能力高超的人,有意愿且有能力被推舉出來服務于人民,同時人們選擇講求誠信,彼此和睦相處。

近年來,我們生活的世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從社會文化層面看來,生活方式、工作形態趨向多樣化,勞動力的結構改變,城鎮化的進展加速,信仰、價值觀的重塑或持續深化;從科技層面看來,移動網絡、互聯網、自媒體、電商快速發展,科技大大改善工作效率,搭建起新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網絡,改變人們慣有的消費與行為模式;從經濟層面看來,全球化與本地化的競爭更加劇烈,經濟周期變短且波動大,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從政治層面看來,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新的政治、經濟聯盟的崛起,需要企業適應新的監管變化。

博士畢業后,我進入康師傅集團服務,學習了很多,積累了更多經營管理的經驗。從人力資源戰略的視角,觀察企業的競爭與發展,深感于CEO身處如此巨大多變的環境,想要勝任工作、贏得未來,必須用心思考三大問題:

一是在現今CEO工作中最大的挑戰是什么;二是卓有成效的CEO貢獻是什么;三是卓有成效的CEO轉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在廣泛的閱讀中,我也發現中國富豪榜上有名的人,多數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更少,然而,他們創造財富、累積財富的速度,令人嘆為觀止;相對而言,號稱專家、學者、大師的精英們,卻要對富人進行個案研究。究竟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中,出了什么問題,使我們學得不夠精、不夠深、不夠專業?

若我們從學習過程來分析,可以看看,我們到底學了什么?第一,是書本知識,給我們豐富的間接經驗;第二,是社會知識,給我們多變的直接經驗。原則上,兩者不能偏廢,方能為工作與生活創造價值。如果我們擁有的社會知識多、書本知識少,直接經驗無法上升到間接經驗的高度,感性認知無法上升到理性認知的高度,我們就只能當實用經驗的打工仔;反之,如果我們書本知識多、社會知識少,欠缺對前人間接經驗的精煉、改造,不能使之成為符合時代精神、社會現實、自我發展的知識,理性知識不能切合工作與生活需求發揮鑒往知來的引導效用,則我們只能當紙上談兵的書呆子。

企業的永續經營之道,應該綜合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并且能夠使我們有理性的認識與感性的認同,無數企業領導者、國際級管理大師,迄今仍在這個領域汲汲探索、追求與印證。

的確如此,企業致力愿景,謀劃永續經營,人才的良莠多寡關系成敗。精準高效的人才戰略,除了可以持續支持企業整體戰略的設立與執行,更可以貫穿組織運作的任何層級,為企業創造價值。今日企業迎來全球化與本地化兼容并濟的競爭環境,人才具有高度流動性,與組織、團隊的互動關系高度復雜,且充滿不確定性。企業的挑戰,無論由內而外,還是由外而內,都是CEO的挑戰,可謂絡繹不絕:如何確保人才持續表現卓越?如何建立有共識的團隊文化,且鼓勵個人發揮潛力?如何在戰略上協調全球統一性兼具地方特殊性?如何使用人政策維持穩定性兼具開放性?今日的CEO在明日的挑戰可謂大矣。

CEO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在CEO的心中,或許因為核心能力的強弱、所在環境的限制、價值的選擇與理想的追求,挑戰各有不同。然而,我認為不外乎下列五類挑戰:

  • 如何決策事業愿景。
  • 如何深耕企業文化。
  • 如何引領組織運作。
  • 如何推動績效管理。
  • 如何加速人才育成。

CEO的貢獻是什么?我們知道首席財務官(CFO)可以帶來經濟趨勢的預測,首席營運官(COO)可以為顧客帶來滿意的消費,首席信息官(CIO)可以帶來消費行為的洞察,首席人力資源官(CHO)可以帶來忠誠高效的人才,首席產品官(CPO)可以帶來物超所值的產品,至于CEO可以為企業帶來什么,我認為,在競爭極為激烈的當下,CEO最有成效的貢獻,可以說是領導力品牌,即有效增強企業利益相關者信心的組織能力。

CEO轉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我同意被美國《商業周刊》譽為首席管理教育家與大師的美國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教授戴維·尤里奇(Dave Ulrich)的觀點,一是能夠依據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需要設計組織、再造組織;二是具有下列核心能力:思維清晰、認識自己、忍受壓力、靈活應變、言行一致和積極熱情。CEO成功轉型后,更加沉穩、細致、大度,更有膽識、誠信、擔當,一定能夠自然而然隨時展現洞察力、學習力、溝通力、意志力,扮演好四大角色:戰略家、執行者、人才管理者、人力資本開發者,實時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

在中國,CEO所面對的挑戰、被期待的貢獻、必經的轉型,是相同的,而發展的路徑與解決的對策卻不一定相同。換句話說,我認為必須接地氣,具有中國特色、有自己的DNA。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歸納中國企業家成功的原因,有機遇、有努力,更多的是有信念。這些成功的信念,多半與《論語》所傳述的修身方法、管理價值、人生理想不謀而合。可以說,《論語》所教、我們可學的以“仁”為中心的“忠恕之道”,開放自由、公平正義、誠信務實,可以助力我們成功修身,更是經營國家、管理企業的根本管理智慧,是現代中國企業文化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方針。

孔子的領導思維如何協助解決CEO必須回答的“所面對的挑戰”、“所被期待的貢獻”、“所必經的轉型”三大問題,從而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得到成功的實踐?我認為最簡單的方式是,請孔子當CEO。在管理企業時要有好奇心、責任心、同理心,要有想法、有做法,這樣才有機會解決我們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假設孔子是CEO,他可以將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王道、行仁、至善、正義、立人,以及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系統化的做人做事道理,引入企業管理領域,使得企業可以脫胎換骨、永續發展,成為3G企業,即擁有好人才(Good People)、好組織(Good Organization)、好文化(Good Culture)的企業。假設孔子是CEO,他可以淬礪企業領導者的經營思維,使其在矛盾中得以尋求創造價值的最大化,完成從管理到領導力品牌的轉型:有敏銳的戰略眼光,又有精準的管理效率;有高昂的團隊精神,又有杰出的個人表現;有前瞻的全球布局,又有務實的地方智慧;有穩健的績效文化,又有創新的組織變革。

王道正義,利人利己永續發展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

孔子說:“曾參啊,有一條原則始終貫穿我一生的工作、生活與學習。”曾參回答:“是的,我能夠理解。”孔子離開后,孔子的其他學生詢問曾參:“剛才老師和你說的話是什么意思?”曾參回答:“貫穿老師一生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原則,可以總結為:敬業、寬容。”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靈公》)

孔子的學生子貢問老師:“有哪一句話,我們可以當作一生做人做事的指南?”孔子回答:“有的話,應該是‘恕’!自己不喜歡、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強行要求他人做到。”

孔子的領導思維,可以總結為四個字:仁義忠恕。外行仁義,內蘊忠恕。仁是道,義是術;忠是道,恕是術。仁義可以視為企業文化理念的核心,忠恕則是自我的人生價值觀。施行仁義的原則在于“己所欲,施于人”,對企業而言,這是一種直面員工、顧客、股東、合作伙伴的服務與承諾,以人際互動為范疇,追求共同關懷、和諧啟發。忠恕也是一種自我的修煉,通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做好自我形象的塑造,達到自我認知、自我定位、自我成長、自我超越的目的。

行仁至善,領導團隊自強不息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孔子說:“身為領導者,必須言行端正,以身作則,下屬會學習仿效;如果自己言行不一致,以私害公,即使有明文規定,下屬也不會遵守。”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

孔子說:“領導者治理國家、服務人民,必須崇尚良好的品德。如同北極星,堅定不移,人民將像夜空中的繁星,以領導者為中心聚攏。”

企業領導者想要做好團隊建設,想要做好人才發展,必須目標明確、以身作則、適才適所、賞罰分明。這樣便可以做好CEO最重要的五件事:決策事業愿景、深耕企業文化、引領組織運作、推動績效管理、加速人才育成。

以德服人,助力中國夢的實踐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說:“以追求美好愿景為借口,利用強制性的手段(或武力)去做事,可以成功,可以成就大事業。唯有以身作則,以文化、理念、價值去溝通,方能使人心服口服。”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談及國家治理的經驗時說:“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人民都受過儒家價值觀的熏陶,我們是無法克服過去那些困難的。四十年的治國經驗使我相信,道德、價值和倫理規范對建設一個健全穩定的社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原來讓新加坡發展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1999不戰而勝》中曾說:“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不再相信老祖宗的教導和傳統文化,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原來讓美國人最害怕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在企業服務多年,對“做人要誠信,做事要務實,企業要創新”有深深的體會。領導是一種發揮影響力的藝術,可以行仁、向善、得道。任何有宏偉愿景的企業,想在中國做大做強,想在世界做精做細,一定要有強烈的使命感、正確的經營理念、好的企業文化。因此,我想請孔子當CEO,協助我們詮釋領導理念,傳承管理智慧,加速中國夢的實現。

2014年年底,我閱讀成老師的《新覺醒時代》,深受啟發,使我對當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多領域融合的現象和趨勢,有了新的認識和新的觀點。“覺醒”無異于一種具有明確方向和目標的時代精神,象征著中華文化復興以世界和平為方向,以安和樂利為目標,將有跨時代、跨文化的巨大貢獻,這同時也是成老師繼發揚新儒學、新新儒學之后,對人類文明發展更深刻的關懷。我認同“覺醒”是推己及人的修行功夫,因為自覺方能覺他。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領導者,一定是一位哲學家,是一位覺者,懂得自覺和覺他。在東方、在中國,孔子是當然人選,這也是觸動我去思考和寫作《請孔子當CEO》的動機。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我要感謝葛老師的指導、成老師的啟發,感謝我的家人,感謝各界的領導、良師、益友,正因為有你們的鼓勵與支持,使得我探尋CEO必須回答的“所面對的挑戰”、“所被期待的貢獻”、“所必經的轉型”三大問題,對如何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領導思維與管理模式,有著日新月異的視野,有著豐富多元的發現。衷心祝愿本書有益于引發企業領導者對中國傳統文化在商業領域應用的興趣,進而總結獨特經驗,或創造更多學以致用和分享的機會。本人才疏學淺,謬誤難免,尚祈各界不吝指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福县| 娄底市| 福清市| 垣曲县| 彩票| 石楼县| 南溪县| 东乌珠穆沁旗| 石狮市| 布尔津县| 诸暨市| 伽师县| 泊头市| 望奎县| 安阳县| 聂拉木县| 丰县| 新余市| 遂昌县| 东辽县| 壤塘县| 吴旗县| 呈贡县| 莆田市| 荃湾区| 通榆县| 绥滨县| 会昌县| 衡山县| 全州县| 龙里县| 宁都县| 芦山县| 鸡泽县| 嘉鱼县| 赣州市| 池州市| 井冈山市| 明溪县| 治多县| 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