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當代的、大眾的儒學:當代新荀學論綱(中國哲學新思叢書)
- 劉又銘
- 899字
- 2019-10-25 19:15:47
第二篇 當代新荀學的基本理念
從兩漢一直到隋唐五代,將近一千二百年中,雖然孟子思想曾經博得一些人的欣賞與表彰,但整個儒學的體質、路線大致還是以荀學為主。一直要到宋明時期,孟學崛起,荀學才遭到孟學強烈的抨擊、否定,退到儒學的邊緣、外圈,甚至圈外。進入清代,雖然宋明理學的強勢高音不再,但孟學(孔孟之學)獨尊的意識形態已經難以動搖,荀學復蘇的呼聲始終微弱而模糊。到了當代,雖然中國大陸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度尊隆荀子,西方漢學界也頗能正面看待荀學,而近二三十年來兩岸的荀學研究也日趨活躍,但就目前兩岸的儒學圈來說,整體上以及基本上,荀學仍然繼續處于邊緣與弱勢的位置,繼續遭到或多或少的貶抑與忽視。
不過,在這里我要提議一個具有時代意義與積極意義的全新的當代新荀學。它超越宋明以來尊孟抑荀的價值判斷(或意識形態),回歸荀學自身,重新詮釋荀子哲學,重新解讀歷代荀學。它肯定荀學在儒學里的正當性與重要性,要站出來作為當代新儒家的一個派別——當代新儒家荀學派。它要結合廣大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一起完成當代新儒家的未竟之業。
當代新儒家荀學派?當代新儒家不是明明白白只是孟學立場并且自成一派的嗎?沒錯,原本確實如此。但當代新儒家這個名號照字面上看合該是個通名;它之所以被當作專名使用,實在是20世紀儒學的特殊情勢所導致。然而這個用法已經不再適合20世紀末以來新的情勢了。因此我建議將當代新儒家一名還原為字面上的含義:凡積極地走在當代、擔負當代、活在當代的儒家各個學派、各個學者都包括在內。也就是說,讓當代新儒家回復為一個通名,讓它底下可以包含其他新興的各種派別。然后,在必要的時候,這些不同的派別還可以大致地、柔性地歸類為孟學派、荀學派或其他進一步有所區分的學派(原本的當代新儒家或許就可以改稱為當代新儒家—孟學派—熊牟學派)。如此一來,其中孟學派的學說就可以說成各種的當代新孟學,荀學派的學說就可以說成各種的當代新荀學了。
便是基于上面的想法,我要本著當代新儒家荀學派的立場來建構一個當代新荀學。底下便是我關于這個當代新荀學的基本理念。但這兒我要再一次強調,當代新荀學不會只有一種,其他學者盡可提出各種各樣的當代新荀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