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詩的基本作法

第一節 格律詩的三個主要元素

一、律和韻

(一)律

格律詩有六種基本模式:

(1)五絕:五言四句,格律稍寬,不用對仗,可葉平韻,也可葉仄韻;

(2)五律:五言八句,有特定格律。對仗方面,首聯、尾聯無硬性要求;中間兩聯絕大多數都要對仗,有少數名作四聯全對,但仿效者少。只葉平韻,一韻部到底。

(3)五言排律:五言十二句以上,按五言絕句的組合四句遞增,無上限。有特定格律,對仗方面,除首尾二聯不用對仗,中間各聯都要對仗,只葉平韻,一韻部到底,不可轉韻。

(4)七絕:七言四句,格律講究,不用對仗,但有對一聯、對兩聯的例子,只葉平韻,若葉仄韻即被視為古詩、古樂府。

(5)七律:七言八句,有特定格律,對仗方式如五律,一平韻到底,不可葉仄韻。

(6)七言排律:與五言排律要求相同。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句子字數相等,句子分行成雙排列,句中平仄有序協調,二、四、六字粘對關系嚴謹,偶句葉同部平聲韻。這些規則已于第三章第二節作了詳細的介紹。這種種規則的綜合和變化,稱為詩法,作詩前必須弄清楚。凡平仄錯亂,不按譜式,如出現孤平、三平腳、三仄腳、拗句而不作補救措施,則視為出律。二、四、六位平仄錯誤,句子不遵守粘對規則(如所謂“折腰體”),則視為失律(因為無法補救)。該對仗的句子沒有對仗,或對仗不合規范,則視為失對。在二、四、六字位,后一聯的出句與前一聯的對句若平仄不相同,則視為失粘。

(二)韻

律詩偶句末字必須用同一韻部的字且一韻到底,稱為葉韻。首句末字不作硬性規定,不葉韻為正格,葉韻為副格。全詩若錯用了第二個韻部的字,便視為出韻,在科舉時代是一個很丟臉的錯誤。唐代有“鄰韻”之說,絕句不能用,律詩大多只在首句用。有些作者故意使用鄰韻作詩,或兩部鄰韻兩個連用或間用,是為別體,仿效者少。鄰韻指的是尾音相近的韻部而不是《詩韻》編排次序的左右部,比如上平聲三江的左右是二冬和四支,并不叫鄰韻,它與下平聲七陽,因音韻相近,反而是鄰韻。宋代時期,因填詞需要,已將詩韻合為詞韻,其原則便是把鄰韻集合為一部。現代人覺得《詩韻》過窄,大多以《詞韻》作詩,鄰韻一說便不再存在。

律和韻是詩的骨架,由于這個架構是用特殊的漢文聲調作材料建成,聲音高低、緩急產生的音樂美顯得十分精巧,理應倍加珍惜和愛護它。

平聲有陰平和陽平,因調值不同,發音高低便有差異,粵音更明顯。一首詩中不主張全葉陰平或全葉陽平,要適當搭配。其實句中的詞組亦常考慮陰陽聲搭配,不過對葉韻的要求稍高一些。這些技巧牽涉音韻學的原理,對其并沒有強制性的規定,它只影響聲情而不會影響文情。

二、語言

做詩不能直接書寫平常講話的語言,文字一定要經過篩選、整理、加工,去粗存精,作出文化和雅化的處理。把重復的、近義的、可有可無的字刪去,大凡具有具象性的名詞,都要用形容詞、動詞或感性的詞去修飾它,以取得豐滿生動的形象效果。詩的語言不是直觀的,而是感性的。也常常因平仄的要求和對仗的需要對語序結構作出改變,比如韋應物詩“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中的“云”和“水”,云在浮,水在流,只是意象而不是具象,不能套用現代語法的主語謂語賓語的結構模式,這樣的句例在詩中會頻繁出現。詩句不可以直譯,不能用現代語法去解析,也不可以運用現代語法去創作。準確、精練、濃縮的語言,以及詞語的組聯技巧,可以在有限的創作空間內容納更多訊息。

三、形象思維

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是為邏輯思維;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觸感,是為形象思維。邏輯思維是理性的,因為事物原本就是這樣;形象思維是感性的,因為事物可能不是這樣。形象思維具有雙向性:理性的現象可以變成感性的認識;感性的意念可以用理性去說明。這個關系其實并不玄妙,在成語、諺語、歇后語中,都有大量例子,只要善于閱讀,善于去發現,掌握形象思維的方法并不難,常用的有下列數種:

(1)比興:包括以物起興和因興及物兩方面,例如“鵬程萬里”、“傲雪寒梅”、“疾風勁草”、 “流水落花”等。

(2)意象:營造環境氣氛以烘托感情。例如“小荷出水”、 “楊柳堆煙”、 “花霧空”等。

(3)借代:以此物代他物,借此事代彼事。例如“指桑罵槐”、 “李代桃僵”、 “熱鍋螞蟻”等。

(4)比喻:以物性比人性。例如“鴛鴦”、“連理樹”、“花崗巖腦袋”、“四方木”等。

(5)引申:以此事因果暗示彼事因果。例如“水滴石穿”、 “潤物細無聲”、 “花紅易衰似郎意”等。

(6)對比:排列事件互相證明。例如“寸草春暉”、“水火不容”、“判若云泥”、“天壤之別”等。

(7)通感:事物與情感的有機互動,是把握語言詩化的最佳方法,使虛化的意念有真實的皈依,真實的事物有感情的寄寓。在詩詞的術語中,稱為“通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元江| 昌吉市| 保定市| 武隆县| 平邑县| 东乌珠穆沁旗| 资溪县| 治多县| 鄂州市| 平陆县| 于田县| 芦溪县| 普格县| 广河县| 页游| 西峡县| 大足县| 乌兰浩特市| 海林市| 兴和县| 惠州市| 普兰县| 卢龙县| 大庆市| 蒙山县| 壤塘县| 甘谷县| 房山区| 耿马| 宾川县| 峨眉山市| 广东省| 班戈县| 延庆县| 巧家县| 丽江市| 蒙自县| 思茅市| 南康市| 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