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戚的人員構成
明代的外戚是指明代歷朝皇帝的母族和妻(妾)族,鑒于其皇帝外姓親屬這一共同的社會身份,本書在此把他們看作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這個群體人數眾多,其內部構成也十分復雜。
一方面,正如緒論部分所強調的,明代外戚群體內部存在著鮮明的等級和層次之分。外戚群體內部的層次不僅存在于不同的外戚家族之間,也存在于同一外戚家族內部的不同成員之間。不同外戚家族之間的等級差異主要取決于各家所出的后妃在后宮等級和地位的高低,及其與“今上”(即在位皇帝)親屬關系的遠近,而同一家族成員之間的層次差別則取決于其與后妃血緣關系的遠近以及在家族世系中的嫡庶、正支旁支身份。同時,皇帝個人的好惡也對外戚在群體內部的地位高低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外戚群體內部的層次之分又直接導致了不同身份的外戚在政治、經濟、司法等各方面待遇和特權上的不同和差距。因此一般來說,與在位皇帝關系較近的皇太后、皇后以及少數當寵貴妃的近親如父祖、兄弟等就構成了外戚群體的上層,他們通常被稱作“貴戚”,享有相對較高的政治待遇,社會地位,經濟、司法特權,因而雖然這部分外戚在整個外戚群體中占有的比例極小,但其社會關注程度和影響力卻相對較高,并在很多時候被人們視作整個外戚群體的代表;而那些與“今上”關系較遠的前朝后妃親屬、本朝后宮中等級較低的妃嬪親屬,以及皇太后、皇后、當寵貴妃等地位等級較高的后妃的遠親族屬就構成了外戚群體的中下層,他們雖然是外戚群體中的大多數,卻因地位相對較低、特權相對較少而往往為人們關注較少,乃至常被忽略。
另一方面,由于后妃選配制度的變化等,明代外戚整體的籍貫分布、出身背景、民族成分又隨著時代的不同而發生著變化。
關于不同等級層次的外戚在政治、經濟、司法等方面的待遇、特權上的差異,后文將另有詳細闡述,本章謹從整體上對明代外戚的籍貫、出身略加梳理,并對明初外戚中的非漢人成員予以特別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