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由我主編的《中國倫理思想史》出版后,當時就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把我關于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及其對現代社會深遠影響的思考進行系統的梳理,作為我近50年來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和中國傳統道德的心得與體會的記錄。
我對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和傳統道德,自幼就有著特殊的愛好,對中國歷史上的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道德家等的生平事跡,總是牢記在心,把他們當做自己學習的榜樣。1960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后,開始從事倫理學的教學工作,對我來說,更是一個認真學習倫理學的好機會。我對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和中國傳統道德的系統學習和研究,大體上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85年到1990年,大約有5年之久,這個時期,主要是因為承擔了主編《中國倫理思想史》的任務,在工作期間和業余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中國古代先秦兩漢的哲學家、倫理學家的著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孔子、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等思想家的著作,先后撰寫出了他們的倫理思想。這一段的學習,使我進一步地認識、了解和領悟了中國古代思想家們深邃的倫理學思考,使我得出了一個自己的結論,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都有著極其豐富的倫理思想,對倫理學都有著特殊的興趣和愛好,而中國古代的倫理學家們,也都非常善于哲學地思考,即便是在討論所謂的“形而下”的倫理道德的具體問題,他們也都沒有停止從本體論上探討這些問題的根源性。這種現象,可以說是中國哲學的特點,也可以說是中國哲學和中國倫理學同西方哲學和倫理學的一個重要的區別。
我學習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和傳統道德的第二個階段,是從1993年到1996年這近3年的時間。這段時期,由于我接受了主編由當時的國家教委組織編寫的《中國傳統道德》的任務,不得不放棄手頭應完成的許多重要的任務,包括所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集中精力,吸納了幾乎全國的從事中國倫理學史和傳統道德研究的同志,集中在中國人民大學,集思廣益,共同撰寫了五卷本的《中國傳統道德》。如果說,80年代對中國倫理思想史的學習的重點,主要是先秦和兩漢倫理思想家的倫理思想,那么,90年代對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學習,則主要側重于中國傳統道德的規范以及如何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優良道德傳統。這后一階段的學習,使我對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全面地觀察、把握和運用這些思想,科學地、有分析地、正確地認識、理解和把握這些思想,為更好地加強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有了更迫切的要求。
正是由于上述個人的專業興趣,也因為這個專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我才決定,把這些年來有關中國倫理思想和傳統道德的思考進行梳理,形成這部著作,也希望自己對于中國倫理思想和傳統道德的看法,能夠得到專家的指正。
羅國杰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