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發展報告2006
- 袁衛 彭非
- 747字
- 2019-10-18 20:04:52
一、建立中國發展指數的意義
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于1990年首次發布的《人類發展報告(1990)》中,第一次使用了人文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也稱作人類發展指數)來綜合測量世界各國的人文發展狀況。該指數由以下三個單項指數復合組成:平均壽命指數(也稱健康指數)、教育水平指數(也稱文化指數)和人均GDP指數(也稱生活水平指數)。指數的取值在0~1之間,取值越高,人文發展水平越高;取值越低,人文發展水平越低。此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每年發布一次全世界的《人類發展報告》,并將評估結果分為三類:HDI取值在0.800及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屬于人文發展高度水平;HDI取值在0.500~0.799之間的國家和地區屬于人文發展中度水平;HDI取值在0.500及以下的國家和地區屬于人文發展低度水平。目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編制的人文發展指數及其每年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可,成為評價世界各國人文發展綜合水平的重要依據。
HDI指數編制的理論依據是:人類發展的核心內涵,應當是能過上健康長壽的生活,能夠到學校接受必要的教育,并能夠得到較好的生活資源。由于其綜合性很強,被普遍認為是能夠代替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來測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一種方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社會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極大,一些地區在經濟快速擴張的同時,在居民健康、文化教育水平和社會環境等方面未能同步發展。此外,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差異擴大的問題也引起了宏觀決策機構和全社會的強烈關注。利用聯合國編制HDI指數的思想,對HDI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指標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進,編制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發展指數”,以對我國省級行政區的人文社會發展水平與差異進行綜合測量及評價,為科學制定宏觀社會經濟發展政策,促進我國地區社會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