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如果有現實感,那就一定也有虛擬感
- 沒有個性的人(套裝上下冊)
- (奧)羅伯特·穆齊爾
- 1767字
- 2019-09-18 16:27:09
如果人們正經八百從開啟的門里進來,就必須尊重門有一個結實的門框這個事實:老教授過日子一直遵循著的這個原則簡簡單單是一個現實感要求。但是如果有現實感,那么就沒有人會懷疑它有其存在的理由,而且一定也會有某種人們可以稱之為虛擬感的東西。
誰有了它,就不會說:這里已經發生、將會發生、必定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事;而是虛設:這里可能、也許、一定會發生。如果人們向他解釋什么事,說是這么一回事,他就會想:唔,事情也可能是另外一個樣子。所以不妨把虛擬感說成是一種能力,能夠料想得到一切可能會發生的事物,能夠不把存在的事物看得比不存在的事物更重要。人們看到,這樣的創造性資質的作用可能是值得注意的,可惜它們往往讓人類所贊賞的東西顯得虛假并讓人類所禁止的東西顯得是被允許的,或者大概也會讓二者都顯得無關緊要。據人們所說,這樣的虛擬人物生活在一片輕柔的織物,一片霧氣、想象、幻想和虛擬的織物之中;人們著重讓有這種愛好的孩子們戒除它并當著他們的面稱這樣的人為空想家、夢想家、懦夫和自以為是或愛挑剔的人。
倘若人們愿意稱贊他們,便也稱這些傻瓜為理想主義者,但是所有這一切顯然只包括這些人中的弱者,這部分人不能領悟現實或者在缺乏現實感確實意味著一種缺陷的時候苦惱地躲避它。然而,這種虛擬的東西不僅包括了神經虛弱的人的夢,也包括了還沒萌生出來的上帝的愿望。一樁虛擬的經歷或一樁虛擬的實情不等于現實的經歷和現實的真實,更不等于現實存在的價值,而是,至少按照它們的追隨者的觀點來說,包含著某種很有神性的東西,一團火,一次飛翔,一個建筑意愿和一種有意識的不害怕現實、但卻把現實當作任務和虛構對待的空想主義。說到底,地球根本就不古老,看來還從不曾處于這種幸福喜悅的狀態。如果人們想不費什么力氣就把持現實感的和虛擬感的人加以區別,那么,只需想想某一筆款項便可。譬如一千馬克包含的種種虛擬性,不管人們擁有還是不擁有它,這一千馬克毫無疑問是包含著的;某甲或某乙擁有這筆錢,這個事實就像不會給一朵玫瑰和一個女人添上什么一樣,也不會給這筆錢添上什么的。但是,現實主義者們這樣說道,一個傻瓜把這筆錢塞進襪子里,而一個聰明人則用它們創造出價值來;甚至連一個女人的美麗容貌也不可否認地會讓她所擁有的東西添上或拿走點什么。這是現實,它喚醒種種可能性,沒有什么比否認這一點更錯誤的了。盡管如此,在總量上或平均而言,仍將是那些同樣的可能性在重復出現,直至一個人到來,對于此人來說一樁現實的事情比一樁想象的事情更具有重要性。是他,是他才使這些新的可能性有了自己的意義和使命,他在喚醒這些可能性。
但一個這樣的人并不是絕對明確的。只要他的思想不是憑空幻想,這些思想就無非只是還沒產生出來的現實,所以他自然也有現實感;但是這是一種對虛擬的現實的感覺,比大多數人特有的那種對其現實的可能性的感覺達到目的的速度要慢得多。他似乎是要森林,而別人是要樹木;森林,這是某種難以表述的東西,而樹木則是一定數量、一定質量的實積立方米的木材。或者我們不妨用另一種說法來表述,那個有尋常現實感的人像一條魚,它咬釣鉤,沒看見那根線,而那個有那種人們稱之為虛擬感的現實感的人則從水里把一根線拉起來而渾然不知線上是否有釣餌。與對咬釣餌的生命極端冷漠和態度相對應的,是他有著做出十分古怪的事情來的危險。一個不講實際的人——他不僅給人以這樣的印象,他也就是這樣的人——在與人的交往中仍然是不可靠和難以捉摸的。他會做出某些行動來,這些行動于他具有某種不同于別人的含義,但一旦事情可以總括為一個異乎尋常的思想,便又會使他對一切感到放心。此外,今天他還離前后一致性遠著呢。很可能會有這樣的事:他會覺得一樁使別人受損的罪行僅僅是一種責任不在罪犯而在社會機制的社會性失誤。而他是否會覺得自己挨著的一記耳光是一種社會恥辱或至少像被狗咬了那樣不帶個人特色,那是成問題的;也許他會先回報人家一記耳光,然后便認為自己本不該這樣做。再者,如果人們奪走他的情人,那么到今天他還不能完全撇開這個事件的現實,并用一種使人驚異的新的情感來補償自己。這種發展眼下正在進行之中,對個人既意味著一種弱點也意味著一種力量。
由于個性的擁有以對現實存在的某種樂趣為前提,這就讓人預見到,某個對自己也不抱有現實感的人會突然遭遇到這樣的事:有一天,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個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