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長皺了的小孩
  • 嚴明
  • 3423字
  • 2019-09-18 11:12:48

不可戰勝的夏天

我對故鄉的記憶,全部是夏天的。

那是淮北平原上的一個普普通通、古古老老的村莊。后來我發現,在任何時候讀歷史、聽故事時我都會拿它作聯想的舞臺。只要有“古時候,有個小村莊……”,我的腦海里會立即呈現故鄉的環境。然后,我的親戚們也開始裝扮登臺,有的裝成地主,有的扮成飽受欺凌的長工。

雖然說那時候是窮年月,但故鄉之夏給我的記憶是豐盛的。那里有我平時不知道的世界,目光所及,琳瑯滿目。我幾乎在用其他所有的時間渴盼夏天的到來,我就知道,在我暑假抵達前,它們用整個春天、初夏為我備好了一切。我的堂兄弟們,遠近本家們,他們總是在原地等我,等著我共度夏天。在我走后,他們也在原地,安然度過一個秋冬之后,等我來年從天而降。一切仿佛是為我而設的一個喜樂大局,一個彌天歡場,一個永遠親愛的存在。

以往父親帶我們回老家,汽車轉火車,再加上徒步,要花上一整天。伴著傍晚的蟬鳴,天擦黑的時候到,看著油燈下老少親人們的笑臉、桌上的手搟面條,疲勞盡消。那時候父親的打扮總是的確良襯衫、手表、皮涼鞋,而且是穿襪子的,標準的知識分子還鄉模樣。而我一回到老家就全然顧不得斯文,我迫切地等待沉陷。我知道狂歡季開始了,今天不算,明天才第一天,我有的是時間。按捺不住的歡心開始盤算著今天晚上在哪個露天的地方睡,那是第一項在自由天地的體驗。

村里人夏天多半在屋外過夜,除了老人、婦女。木架子撐起的繩編床,篾席往上一放,清涼又透氣。或者干脆鋪在地上,平整寬敞的打麥場有足夠的地方可以睡,蚊子不多的夜里,被單也不用蓋。夏日里,我可算是本家小孩子們的精神中心。我比他們白,我比他們成績好,這些在村里不是什么優點,但可以做一做臨時掌門。堂兄弟們、各個本家親戚們都聚攏來,睡成一排,最親最好的,會講故事的,才可以挨著我睡。

星空下,夏蟲聲淺,我蜷縮在故園的懷里。這幸福無邊的夜。

直至次日,幸福地被太陽曬到屁股。于是起身,篾席上常會留有人形。人睡的地方是干燥的,其他地方已經微濕。原來,一夜酣眠,竟有夜露涂抹了身體。

在白天,多數時候天氣晴正,偶爾有祥云飄過。村里更多的小孩絡繹不絕地來。

蟬們一早就開始了一天的噪叫,振振有詞。

白天,跟伙伴們無休止地嬉游。父親因為要幫著家里做農活,無暇他顧,所以我除了偶爾寫作業,其余時間都在瘋玩。哪里都好玩,什么都可以即興而為。草堆、糧垛、牛棚,還有蒙著眼睛的騾子不停在磨坊里轉圈……這都是我們的歡場。有一種木制的大車,木輪用鐵邊包著,布滿鐵鉚釘,運糧食用的,用牛拉。平時不用的時候停在棚子底下,我特別喜歡去那車上玩。

赤日炎炎的時候主要在池塘一帶活動,我就是在那里學會了狗刨。采蓮蓬、菱角,在岸上用稀泥巴涂滿全身,再爬上樹杈往水里跳,出水時泥巴沒了,但發現肚皮已經被水面拍紅……游完泳,在濃蔭的樹下玩上一會兒。和風習習,吹干身上的水,皮膚變得滑順。

很小的小孩子們,在村里全是光腚猴。那些年我也經歷了從不穿到穿一點再到穿整齊的進化,回想赤條條在村里嬉戲的場景,真是無邪階段的特權。一群光著屁股的小孩圍攏蹲著玩蟲,誰若放屁,無須究問—他的屁股底下會有煙塵。沒經歷過的,不會有那個生活感受。

夏天雨也不少,一場過后,會有好幾天都要踩泥巴地。水泥路是城里才有的稀罕物,那時候村里沒有任何一塊地面是水泥的,包括屋內。雨天大家都赤腳,我開始不習慣,覺得泥巴會滑得腳心癢癢,后來越來越覺得有趣,特別是腳掌踩下去的時候,軟泥漿會從腳趾之間柔柔地往上鉆,跟現代人形容巧克力的滋味類似,那也是一種連著心的滑爽。

餓了,有的是吃的,樹上的果子,地里的瓜,信手摘來。蟬蛹、青蛙、蛐蛐都是野味。作為豪華回報,我也會帶他們去偷爸爸帶回來的裝在鐵盒里的餅干或雞蛋卷,讓他們一嘗至味。

每頓飯可以在幾個叔叔家隨機解決,青椒、南瓜、豆角,都美味。大鐵鍋炒菜,滿屋子蒸氣,和著菜香氣、柴火的煙氣一起涌出來,漫出灶火屋,從房檐向上流走。灶火余燼里還可以埋上嫩玉米或紅薯,飯后出去玩上一圈稍微有點餓的時候跑回來尋出它們來,它們剛好熟,可作為零食點心。

由于土質的原因,那里沒有水田,不產大米,所以主食都跟小麥有關,饃或面條。忙時吃干閑時吃稀,而我們在時,在哪家吃飯,都會有幾個炒菜。米飯完全斷絕的感覺持續兩個月左右,對我來說還是有些不適應,我挺想念米飯的,因此他們會在我們臨走的前一天煮上一次,作為餞行。

記得有一次我還很認真地糾正大人們:如果一個暑假可以吃一次米飯,那么就應該在時間的中間點吃。放在最后一天吃意義已經不是很大了,因為我們明天就回定遠了,有米飯吃了。大人們覺得我說得很有道理,轉而我又覺得不好意思起來,畢竟米太缺了,做上那么一頓也是勉強。通常還煮得很稀,簡直不叫米飯,屬于那種稠一點的稀飯。

現在想想,夏日里除了蟬聲,其實村莊里是安靜的。那時候沒有車來,因為還沒有什么路。村里如果來了擔擔子的貨郎,就算是能引起沸騰的事。小孩子們一定圍過去,扒在他那個裝滿了小東西的百寶柜的玻璃上看,看大人選購針頭線腦。一個孩童圍觀商業活動,受購買力煎熬的滋味是不好受的,那個年月,“買不起”幾個字永遠在耳邊回蕩。有時候可以用破銅爛鐵、牙膏皮、長發辮之類的東西換,可平時沒有積攢的話臨時又找不來什么東西。村里留長辮子的大姑娘都會被別人羨慕地認為是在儲蓄。便宜的東西也有,就像糖豆,一分錢七個,彩色的。

走村串巷的剃頭匠,依次在某一戶家中吃飯,算作勞務。若是沒吃,給點什么也行。手藝在那時候還不叫生意,只是為了生活在“換”,沒有“賺”,本分至極。

跑去村頭西望落陽晚照,向晚,日頭美得有些哀愁,我每天都掰著指頭計算距離暑假結束的時間,謹慎期待每一個未曾謀面的美麗明天。

夜空的流云拂過星斗,月亮在航行。太陽和月亮對日子的重要性,得在農村生活過才會體會更深。開晚飯的時間挺早,同時聽收音機里的長篇評書,之后活動就因為沒有電而大受限制了。油燈或蠟燭不會一直點著的,那太浪費,可是走在漆黑的屋里摸索著找東西的滋味不好受,那種感覺現在的小孩就難體會了。

打麥場是不變的夜之歡場,我們在那兒交換鬼故事、童謠,辨識著星宿的位置,猜想著哪一顆是天邊的另一個自己,等著不請自來的睡意。

偶爾傳來有別的村放露天電影的消息,這需要有得到消息的人報信才行。有時候大隊人馬趕過去才發現并沒有電影,又在夜色里悻悻而歸。如果消息準確,遠遠地就可以看到,村邊的某塊空地上,黑壓壓的人們,仰望著閃爍的銀幕,那情景就是大地上最超現實的存在。每當電影散場時,外圍的溝坎上還伏著一排睡著了的小孩子,需要家人邊呼喊邊翻看辨認馱走。繼續一路睡將回去,醒來還會問大人:后來他們打起來沒有?怎么不叫醒我!

夏日接秋,看著村里許多果子從紅熟到光禿,已經有樹葉開始隨風落下,心情為之黯然。我就知道要開學了,我要走了。

喜樂是有盡頭的,得開始計算暑假還剩四天、三天……直到要離開的當天早上,堂弟們坐在爺爺家的門檻上,看我們收拾,去坐他們還沒有見到過的火車。他們穿著長袖衣服來,紐扣總是不齊,也不干凈,好像去年穿完收起時就沒有洗。

“等著我,明年再來。”這般孩童的豪言壯語,每年都在用。我知道這是一句臨別時客套的廢話,他們肯定等我,我也必定再來。

可是,終于在某一年,他們沒有在原地等我,我也沒有再來。我出去闖世界,他們也開始出門打工。

我們明擺著是看到田園牧歌的最后一代人。

印象中我都快上中學的時候,老家的村里才通上電,才有用電的磨坊出現。因為這一點,村里的馬拉石磨立即退出了歷史。手扶拖拉機、小四輪等出現后,騾子、馬就不見了,那個從古代來的木頭大車也消失無蹤。草房逐漸被瓦房代替,還陸續出現了兩三層的小樓。似乎就是從我沒再回來開始,中國鄉村的現代化進程開始了。或許也正是在這個浪潮中被卷入太深,無力回望,才導致我回鄉的旅程一拖再拖。浪濤勢頭正勁,還在拍打、沖擊、淹沒。多少年來,總覺得自己在觀察眾生,現在該觀察族人、家人了,故鄉不再是我童年時獵奇的場地,而是問題的載體。

有書上說,鄉村是世界的根,人類的童年和老年。個人的枝葉蔓延源自可頌的土地,我似乎也只是吸收、索取,從未歸還過什么。

那是最好的童年,無以復加。它有不需要證明的強大。還好我有個故鄉,還好有一些旅程。去游世,去跋涉,帶著熱情與好奇。我想這都源于記憶,其來有自,無遠弗屆。

加繆說得極是—在隆冬,我終于知道,我身上安放了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小時候,單純和勇氣是一個意思;長大了,有些內容便會抽離。所以,要么你能保持,要么一切趁早為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阳县| 盐山县| 玉龙| 平和县| 大港区| 黄龙县| 浦县| 丰城市| 西贡区| 青龙| 延安市| 江川县| 武城县| 鄱阳县| 宝鸡市| 文山县| 庆阳市| 罗定市| 大洼县| 藁城市| 鹰潭市| 连州市| 乌什县| 徐州市| 武宣县| 太原市| 莫力| 临安市| 荆门市| 辽中县| 高密市| 开封县| 贵阳市| 金平| 新巴尔虎左旗| 昌吉市| 扎囊县| 华阴市| 南部县| 洪雅县|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