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賦能:AI重新定義產品經理
- 連詩路
- 3422字
- 2019-09-20 15:02:16
2.7 成為AI產品經理的核心路徑
這一節我們看看成為AI產品經理的幾個階段。
首先看入行前的心理認知。筆者建議讀者不要盲目崇拜AI,同時也絕不能因為迷茫而輕視AI。比如,很多人認為AI很快就要改變我們的生活,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不再需要人工駕駛汽車,汽車可以自動駕駛,因此可以不學車了;很多人還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也許不需要上網去社交,因為出現了AI生成的男女朋友。筆者覺得要實現以上兩個場景至少還需要15年以上的時間。
大家對AI在消費領域帶來的產品創新的期望過高,因此投資過多。筆者覺得對消費直接產生影響的AI產品的質和量都比較有限。
成為AI產品經理之前在心理上應該認知到:①在生產領域,AI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產方式;②在商業決策領域,AI正在改變一切。
以前,產品經理是科技網絡行業里最沒有標準的職位。無論是誰,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所描述的產品經理可能都是不一樣的,產品經理在實際工作中所做的工作也千差萬別。轉行成為AI產品經理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筆者在這一節總結了轉行成為AI產品經理的特色方法。
1.第一個階段:入行前
也許你在各種各樣的AI會議、論壇上聽說過AI產品經理這個職位,也了解過一些相關的信息。這里面有的把AI產品經理夸成未來世界的設計師,離CEO最近的人;有的說AI產品經理是打雜的;有的覺得AI產品經理的工作成就感爆棚、專業性極強;有的又說AI產品經理是樣樣都懂、樣樣不行??在了解了一些信息后,你可能覺得自己還是想要從事AI產品經理這個工作。于是你開始找各種各樣的資料來學習,也許是報各種成為AI產品經理的輔導班;也許是閱讀產品經理寫的書,筆者之前就寫過一本《產品經理進化論:AI+時代產品經理的思維方法》;也許是??你可以學習的東西太多,根本不可能學完。不過,這些學習還是有好處的。通過這些雜亂無章的學習,你開始有了一點信心,覺得自己對做AI產品有了一些了解。終于,你開始投遞簡歷,或者在公司內部要求轉崗,開始走上AI產品經理這條路。
入行前的這個階段,需要你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否則很難有機會獲得進入行業的機會,這個行業的人太“拼”了。
2.第二個階段:做協助
經過面試或公司內部轉崗,你終于成為了一名AI產品經理。有的公司可能不會給這個頭銜,而是AI產品助理,不過都是一回事,你做的工作應該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你看過產品經理所要做的工作,會覺得自己一上來就應該大殺四方、獨當一面。事實上,這個階段你基本上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因為你對AI產品的認識還不夠。多數時候,公司會安排你做一些雜事。比如:錄入、整理反饋意見;收集、整理各種渠道匯集過來的需求;做一些產品會議記錄;做一些數據統計工作;挑一挑公司產品細節上的毛病??你會發現,你做的事情都是雜事。你也許會抱怨,為什么不讓我做一款產品或一個功能呢?別急,雖然你前面做的這些事情都是非常基礎的工作,但是很多厲害的產品經理現在為了能夠真正了解一線的情況,還在親自做這些事情。所以,公司讓你做這些事兒其實是在為你打基礎,很多MIT和UIUC的AI專業的高才生也會做基礎工作,如數據的標注工作。畢竟,你剛剛成為一名AI產品經理。
在這個階段,你所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也許就是吃苦的精神、永不放棄的精神了。
3.第三個階段:做AI功能
如果你順利地適應了協助AI產品經理的工作,而且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你會發現公司或你的上級會開始給你一些小需求練手。剛開始,真的是非常小的功能,比如:改版一下異常交互、設計一個產品后臺的界面、做一個簡單的在線反饋功能??可別小看這些小功能,這些功能同樣有各種各樣需要考慮的地方。你也許會覺得做這些小功能是不是太小了,對于老手來說,可能會有一點,但對于新手,完全不會。首先,這些小功能會讓你熟悉AI產品的整個開發流程,尤其是在AI技術發展時期,這些功能是完善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讓你和設計、研發、測試的同事們逐漸熟悉起來,以便后續工作的開展。其次,這些小功能也會讓你對做產品有一個真實的感覺。很多東西,知道是一回事兒,自己真正做是另外一回事。一個異常為什么放這里而不是放在別的地方可能就夠你思考一陣子了。
當你扎扎實實地做一個功能時,隨著經驗的積累,你會發現你逐漸接觸到了公司產品的核心功能。
在這個階段,一名AI產品經理最需要的能力是縝密的邏輯能力。軟件部分和硬件部分都要思考,你必須考慮清楚每個功能的流程及各種狀態,才能將具體的功能做好。
4.第四個階段:做模塊
如果你AI功能做得不錯,你會被委以重任——做AI模塊。AI模塊所包含的東西就不僅僅是單個功能了,它是一個能夠獨立運行的有自己定義的點或者一系列功能的組合。在這時,你可能發現你在做功能階段所考慮的那些東西在這里更加復雜了。以前是一個功能內部的邏輯,現在要考慮多個功能之間彼此的關系。誰重誰輕,誰先誰后,誰和誰彼此影響,誰和誰又互不干擾,這些都是你需要考慮的。
如果說一個小的功能還不能被稱為完整的產品的話(小功能很多時候不能讓用戶完成一個真正的任務),一個模塊完全稱得上是一個完全的產品。用戶使用一個模塊往往能夠完成一項或多項任務。如果你在上一個階段的基礎不夠扎實,這個階段可能就會比較辛苦。畢竟,你要考慮的是比以前復雜很多倍的東西。
在這個階段,除了以前要求的能力,你最需要的可能是歸類或分類的能力,輕重緩急、彼此關系都需要你自己來判斷并組織。
5.第五個階段:做AI產品
如果你有機會的話,你也許能夠做到這個階段。在很多大公司里,能夠真正獨立負責一款產品的機會是很少的,大公司的產品經理大多數是做一個產品里的一個模塊。而這時候要想獨立做一款產品,要么跳槽,要么內部創業。
做產品是做模塊的升級版。雖說是升級,但有不同的“風景”。如果說一個功能做“壞”的影響為1%的話,一個模塊做“壞”的影響可能是10%,而在做產品的過程中,對整體產品的判斷如果做得不好,可能造成幾個或一系列模塊的失敗,影響可能是100%以上。
在這個階段,真正重要的就是那句老話“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一款AI產品必然有它自己的邊界,不可能什么都做,此時,“做什么,不做什么”就是負責整個產品的AI產品經理需要考慮的問題。不能說一個決策定生死,但這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和決策對產品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能不能做好產品的整體架構,是這個階段的AI產品經理的核心素質。
筆者強烈建議在一個迭代周期內盡量少做功能模塊。
6.第六個階段:做AI產品的商業模式
ToB產品是當下AI產品落地的主要形式,并且對提升工業制造的效率有重要的影響。
如果說之前還是在做產品的范疇之內輾轉騰挪。那么,做AI產品的商業模式就是在公司層面上對產品的方方面面進行組織或判斷。
比如:如果做內容型產品,那么你應該考慮的就不僅是一個網站或一個App的產品細節,可能還需要考慮如何源源不斷地產生內容,如何產生高質量的內容??然后,你要考慮如何讓用戶發現自己想要的內容,如何引導用戶消費更多內容??你可能還需要考慮用戶消費完內容后怎么辦,讓用戶直接離開肯定是不行的。你要讓整個產品的方方面面有機地組合在一起,讓整個系統運轉起來,生生不息。例如,如果你是抖音機器學習產品的產品經理,你做的產品策略是自上而下,那么,你在設計這款AI產品時要考慮產品在“冷啟動”時期(一方面,優秀的短視頻內容生產者少;另一方面,用戶因為內容少而很少點贊,點贊量小少又導致頭部內容生產者動力不足、成就感不強的時期)的運營策略。
如果你做的是社交型產品,你得考慮怎樣吸引初始用戶,用戶來了做什么,用戶做的這些事情是否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更多的用戶來了又能否有更多的事情可做,用戶多了怎樣不影響產品的初衷,有沒有可能讓用戶彼此之間能夠產生緊密的聯系從而吸引用戶不斷地使用產品??
在這個階段,AI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給出一個自洽的循環,告訴大家怎樣做才可以讓整個產品運轉起來,讓用戶不會到某個地方突然“卡殼”。
7.第七個階段:做定位
產品定位一般針對高階的AI產品經理,這個時候的你需要協助CEO和總裁等公司核心團隊制定產品的發展方向、產品針對的用戶群體。如果你自己創業了,自己做自己的產品,那么產品定位可能是你的核心工作。
8.第八個階段:明星產品經理
第八個階段之所以放在第七個階段的后面,是因為創業產品在市場知名度和用戶數量上都不如大公司的產品。例如,筆者曾經負責愛奇藝旗下的奇秀產品線,當時很有成就感,因為產品的名氣大、用戶量大,更主要的是學習數據分析以及視頻硬解碼、軟解碼的過程很“過癮”。
9.第九個階段:做出自己的明星產品
這個階段是筆者當下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