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尋美:攝影中的東方美學作者名: 青簡本章字數(shù): 581字更新時間: 2019-09-20 15:01:24
春山,朝朝暮暮
儒家的仁德以高山的形象被固定了下來,山體現(xiàn)著神性和人性的合一,胸有丘壑,無論在山中山外,都能發(fā)現(xiàn)山的美。
喜歡拍照的人們總會關(guān)心日出日落時間,只為那迷人的曙暮之輝,可是對于如畫春山,要拍到它最美的一面,起早摸黑固然免不了,等的卻不應(yīng)是日出日落,而是晨霧暮靄。春季的江南多雨,即使無雨,空氣中濕度增加,加之山谷里晝夜溫差大,云霧便成了可遇可求的景致。這也是我總喜歡夜宿山中的原因,若有一夜春雨相助,第二天晨起必有不可辜負的美景。等到真遇見了云霧仙境,激動之余,千萬要記得兩件事:一是“等”,二是“走”。風來風去,云起云消,一切瞬息萬變,所以要耐心等待,等云、霧、山、景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的那一刻。要等,可也不能只在一個地方傻等,美好的事物總是不會長久,所以要不斷走動,往往在一個山頭上,我會來回走、或上下爬好幾趟,只為抓緊稍縱即逝的時機,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描繪春山之美。
時間流逝與季節(jié)更替依然是永恒的話題,尤其是對于熱愛“行攝”的我們,往往為了追尋四季飄渺的衣香鬢影而樂此不疲。多少次匆匆回到家之后,又匆匆地背起包出發(fā),只希望春天離去的背影慢些、再慢些,好讓自己再多摩挲一下她裙裾的余香。從立春到驚蟄,從春分到谷雨,我們默默地眷戀著,迷蒙地回想著,春天在田野里奔跑的最后步伐,仿佛能越過漫長的一生。

拍攝山要學會等待,等一個云、霧、山、景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