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數碼攝影攝像入門與實戰
最新章節:
14.2.3 文藝專題片
攝影最終的目的是表達,而手段則是拍攝技法。對于初學者而言。繞開拍攝技法談表達的優劣,這不免顯得空泛。當前許多優秀的攝影師能夠用“狗頭”拍出“牛片”,除了他們獨具慧眼外,正是因為他們有深厚的攝影技法功底。雖然,當國內許多攝影論壇中攝影器材至上論的“器材黨”不在少數,但隨著學習的逐漸深入,相信其中的大批人最終將成為“攝影技法派”“攝影理念派”,而這也正是由技入道的基礎。本書正是一本能夠幫助各位讀者快速掌握并精通各類常見題材拍攝技法的實用型圖書,詳細講解了詳細講解了戶外人像、兒童、體育紀實、人文紀實、舞臺紀實、山巒、日出日落、湖泊、瀑布、海洋、樹木、雪景、建筑、夜景、野生動物、寵物、鳥類、昆蟲、花卉等20余類常見題材的數百種拍攝技法。即使是接觸攝影時間不長的讀者,只要認真閱讀這本書,能夠掌握絕大多數攝影題材的拍攝技巧,稱為輕松駕馭各類攝影題材的攝影高手并非難事。筆者將通過微信、論壇、400電話等形式服務各位讀者,以確保各位讀者通過閱讀學習本書真正掌握攝影精髓。
- 14.2.3 文藝專題片 更新時間:2019-01-05 05:08:08
- 14.2.2 會議專題
- 14.2.1 新聞類專題
- 14.2 新聞類專題
- 14.1.2 婚禮慶典和聚會
- 14.1.1 企業專題片
- 14.1 商業類專題拍攝
- 第14章 專題攝像
- 13.8.2 運動拍攝
- 13.8.1 固定拍攝
- 13.8 固定拍攝與運動拍攝
- 13.7.2 操作要領
- 13.7.1 起幅與落幅
- 13.7 攝像機操作要領
- 13.6.3 大中型攝像機握持姿勢
- 13.6.2 掌中寶握持姿勢
- 13.6.1 基本握持姿勢
- 13.6 攝像機的握持方式
- 13.5.3 量力而行不能忘
- 13.5.2 畫面質量是重點
- 13.5.1 根據用途定機型
- 13.5 攝像機選購要則
- 13.4.5 新型攝像設備
- 13.4.4 按清晰度分類
- 13.4.3 按傳感器類型分類
- 13.4.2 按存儲介質分類
- 13.4.1 按用途分類
- 13.4 攝像機的主要類型
- 13.3 播映制式
- 13.2 視頻影像的主要特點
- 13.1.4 2000年至今為數碼攝像時期
- 13.1.3 20世紀60—90年代為磁錄攝像時期
- 13.1.2 20世紀30—50年代為電子攝像時期
- 13.1.1 20世紀前20年為啟蒙時期
- 13.1 攝像技術發展簡史
- 第13章 了解攝像
- 12.3.3 拍攝星軌
- 12.3.2 焦外成像造就的虛幻與柔美
- 12.3.1 拍攝流光飛舞的車流
- 12.3 拍攝夜景的技巧
- 12.2.3 利用極簡主義拍攝建筑
- 12.2.2 拍攝建筑時前景、背景與環境的選擇
- 12.2.1 表現建筑的韻律美感
- 12.2 拍攝建筑的技巧
- 12.1.3 使用中長焦鏡頭表現建筑的外部特征
- 12.1.2 使用超廣角鏡頭強化視覺沖擊力
- 12.1.1 使用偏振鏡消除建筑物表面的反光
- 12.1 建筑攝影拍攝器材的選擇
- 第12章 建筑與夜景攝影要點
- 11.11.4 逆光表現花卉的獨特魅力
- 11.11.3 利用對稱構圖拍攝造型感良好的花朵
- 11.11.2 利用散點構圖拍攝星羅棋布的花卉
- 11.11.1 利用廣角鏡頭拍出花海的氣勢
- 11.11 拍攝花卉的技巧
- 11.10.4 選擇合適的角度拍攝霧凇
- 11.10.3 利用逆光拍攝樹木的剪影效果
- 11.10.2 采用逆光表現優美的樹木剪影輪廓
- 11.10.1 利用樹林里的光影增強畫面空間感
- 11.10 樹木的拍攝技巧
- 11.9.3 拍攝高調雪景風光照片
- 11.9.2 逆光突出雪的顆粒感
- 11.9.1 通過明暗對比使畫面層次更豐富
- 11.9 拍攝雪景的技巧
- 11.8.2 利用陪體為畫面增添生機
- 11.8.1 正確的曝光是成功的開始
- 11.8 拍攝日出日落的技巧
- 11.7.3 通過動靜對比拍攝溪流
- 11.7.2 準確控制曝光量
- 11.7.1 不同角度拍出溪流不同的精彩
- 11.7 拍攝溪流的技巧
- 11.6.4 利用寬畫幅表現寬闊的瀑布
- 11.6.3 豎畫幅表現瀑布的垂落感
- 11.6.2 通過對比表現瀑布的體量
- 11.6.1 避免在畫面中納入過多天空部分
- 11.6 拍攝瀑布的技巧
- 11.5.2 表現通透、清澈的水面
- 11.5.1 拍攝水中倒影
- 11.5 拍攝湖泊的技巧
- 11.4.3 表現飛濺的浪花
- 11.4.2 高、低海平線及無海平線構圖
- 11.4.1 拍攝海景時可納入前景豐富畫面元素
- 11.4 拍攝大海的技巧
- 11.3.2 利用不同的光線來表現山脈
- 11.3.1 利用大小對比突出山的體量感
- 11.3 拍攝山景的技巧
- 11.2.4 低曝光量
- 11.2.3 低感光度
- 11.2.2 低對比度(低反差)
- 11.2.1 低飽和度
- 11.2 風光攝影中的四低原則
- 11.1.4 塑形
- 11.1.3 表質
- 11.1.2 現勢
- 11.1.1 守時
- 11.1 風光攝影的4字訣
- 第11章 風光攝影要點
- 10.8 夜景人像的拍攝技巧
- 10.7.5 利用頂光突出表現人物發質
- 10.7.4 展現人物輪廓的側逆光
- 10.7.3 強調人物形體的逆光
- 10.7.2 表現人物立體感的前側光
- 10.7.1 美化人物肌膚的順光
- 10.7 不同角度光線拍攝人像的技巧
- 10.6 怎樣判斷四肢的取舍是否正確
- 10.5.4 選擇合適的背景
- 10.5.3 模特遠離背景拍出虛化的背景
- 10.5.2 靠近模特拍出虛化背景
- 10.5.1 長焦鏡頭獲得淺景深營造層次感
- 10.5 拍出淺景深唯美人像
- 10.4.3 通過模糊前景使模特有融入環境的感覺
- 10.4.2 利用前景加強畫面的空間感和透視感
- 10.4.1 利用前景烘托主體、渲染氣氛
- 10.4 人像攝影中前景的重要性
- 10.3.4 框式構圖
- 10.3.3 三分法構圖
- 10.3.2 S形構圖
- 10.3.1 斜線構圖
- 10.3 人像攝影常用構圖方法
- 10.2.2 利用豎畫幅構圖突出人像身材
- 10.2.1 利用橫畫幅構圖表現環境人像
- 10.2 人像攝影常用畫幅形式
- 10.1.4 適當提高感光度拍攝暗光環境中的人像
- 10.1.3 靈活運用白平衡表現真實色彩的人像
- 10.1.2 通過增加曝光補償拍出白皙皮膚的人像
- 10.1.1 靈活設置快門速度拍攝動靜不定的人像
- 10.1 人像攝影的曝光設置
- 第10章 人像攝影要點
- 9.8 認識色溫
- 9.7.2 預設白平衡
- 9.7.1 認識白平衡
- 9.7 白平衡
- 9.6 鎖定曝光
- 9.5 包圍曝光
- 9.4.4 深入理解曝光補償的原理
- 9.4.3 曝光補償的運用
- 9.4.2 曝光補償的表示方法
- 9.4.1 認識曝光補償
- 9.4 曝光補償
- 9.3.2 五種典型直方圖
- 9.3.1 認識直方圖
- 9.3 直方圖
- 9.2.4 手動對焦
- 9.2.3 三種自動對焦模式
- 9.2.2 對焦點與照片清晰區域之間的關系
- 9.2.1 認識對焦
- 9.2 對焦
- 9.1.3 三種測光模式
- 9.1.2 認識測光
- 9.1.1 曝光與測光的關系
- 9.1 測光
- 第9章 高級曝光技巧
- 8.5.8 冷暖色比例控制
- 8.5.7 利用背景色
- 8.5.6 利用室內人工光
- 8.5.5 利用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
- 8.5.4 利用長時間曝光
- 8.5.3 利用室外人工光
- 8.5.2 利用散射的天光
- 8.5.1 利用云霞
- 8.5 拍冷暖對比照片的8種方法
- 8.4 運用相鄰色使畫面協調有序
- 8.3 運用對比色
- 8.2 曝光量與色彩
- 8.1 光線與色彩
- 第8章 攝影色彩常識
- 7.2.2 散射光
- 7.2.1 直射光
- 7.2 光線的屬性
- 7.1.6 頂光
- 7.1.5 逆光
- 7.1.4 側逆光
- 7.1.3 側光
- 7.1.2 前側光
- 7.1.1 順光
- 7.1 光線的方向
- 第7章 攝影光線常識
- 6.9 構圖的終極技巧——法無定式
- 6.8.11 框架式構圖
- 6.8.10 散點式構圖
- 6.8.9 三角形構圖
- 6.8.8 S形構圖
- 6.8.7 對稱式構圖
- 6.8.6 L形構圖
- 6.8.5 輻射式構圖
- 6.8.4 斜線及對角線構圖
- 6.8.3 垂直線構圖
- 6.8.2 水平線構圖
- 6.8.1 黃金分割法構圖
- 6.8 常用構圖法則
- 6.7 開放式及封閉式構圖
- 6.6.3 仰視拍攝要注意的問題
- 6.6.2 俯視拍攝要注意的問題
- 6.6.1 平視拍攝要注意的問題
- 6.6 利用高低視角的變化進行構圖
- 6.5.3 背面
- 6.5.2 側面及斜側面
- 6.5.1 正面
- 6.5 3種常見水平拍攝視角
- 6.4.3 找到景物最美的一面
- 6.4.2 利用線賦予畫面形式美感
- 6.4.1 用點營造畫面的視覺中心
- 6.4 掌握構圖元素
- 6.3.3 環境
- 6.3.2 陪體
- 6.3.1 主體
- 6.3 認識各個構圖要素
- 6.2.4 寬畫幅
- 6.2.3 方畫幅
- 6.2.2 豎畫幅
- 6.2.1 橫畫幅
- 6.2 畫幅
- 6.1.2 構圖目的之二——營造畫面的興趣中心
- 6.1.1 構圖目的之一——賦予畫面形式美感
- 6.1 構圖的兩大目的
- 第6章 攝影構圖常識
- 5.6 遮光罩
- 5.5 閃光燈
- 5.4 快門線和遙控器
- 5.3.4 中灰鏡
- 5.3.3 中灰漸變鏡
- 5.3.2 偏振鏡
- 5.3.1 UV鏡和保護鏡
- 5.3 濾鏡
- 5.2.4 MicroSDHC型存儲卡
- 5.2.3 SDXC型SD卡
- 5.2.2 SDHC型SD卡
- 5.2.1 全面認識不同類型的SD存儲卡
- 5.2 存儲卡
- 5.1 腳架
- 第5章 了解攝影附件
- 4.7.4 微距鏡頭
- 4.7.3 長焦鏡頭
- 4.7.2 標準鏡頭
- 4.7.1 廣角鏡頭
- 4.7 按焦段認識鏡頭
- 4.6 學會換算等效焦距
- 4.5.2 副廠鏡頭
- 4.5.1 原廠鏡頭
- 4.5 原廠鏡頭與副廠鏡頭
- 4.4.2 C畫幅鏡頭
- 4.4.1 全畫幅鏡頭
- 4.4 全畫幅鏡頭與C畫幅鏡頭
- 4.3.2 浮動光圈鏡頭
- 4.3.1 恒定光圈鏡頭
- 4.3 恒定光圈鏡頭與浮動光圈鏡頭
- 4.2.2 變焦鏡頭
- 4.2.1 定焦鏡頭
- 4.2 變焦鏡頭與定焦鏡頭
- 4.1 鏡頭焦距與視角的關系
- 第4章 數碼單反相機的鏡頭
- 3.4.11 高級拍攝模式——B門曝光模式
- 3.4.10 高級拍攝模式——手動曝光模式(M)
- 3.4.9 高級拍攝模式——快門優先曝光模式(S/Tv)
- 3.4.8 高級拍攝模式——光圈優先曝光模式(A/Av)
- 3.4.7 高級拍攝模式——程序自動曝光模式(P)
- 3.4.6 場景模式——夜景人像模式
- 3.4.5 場景模式——微距模式
- 3.4.4 場景模式——風光模式
- 3.4.3 場景模式——人像模式
- 3.4.2 基本模式——全自動(禁用閃光燈)模式
- 3.4.1 基本模式——全自動模式
- 3.4 拍攝模式
- 3.3.2 高低感光度的優缺點分析
- 3.3.1 感光度的概念
- 3.3 曝光三要素——感光度
- 3.2.4 安全快門的概念及換算
- 3.2.3 快門速度對運動模糊效果的影響
- 3.2.2 快門速度對曝光量的影響
- 3.2.1 快門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 3.2 曝光三要素——快門
- 3.1.6 影響景深大小的四個因素
- 3.1.5 焦平面
- 3.1.4 了解景深
- 3.1.3 理解可用最大光圈
- 3.1.2 畫質最佳光圈和畫質最差光圈
- 3.1.1 光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 3.1 曝光三要素——光圈
- 第3章 曝光三要素和拍攝模式
- 2.14 設定優化校準(尼康)/照片風格(佳能)
- 2.13 開啟“長時間曝光降噪”保證畫質
- 2.12 “高ISO感光度降噪”降低噪點
- 2.11 暗角控制(尼康)/周邊光量校正(佳能)
- 2.10 設置“顯示網格線”便于使用三分法構圖
- 2.9 顯示屏關閉延遲(尼康)/自動關閉電源(佳能)
- 2.8 指定OK(尼康)/SET按鈕功能(佳能)
- 2.7 清潔圖像傳感器獲得更清晰的照片
- 2.6 設置自動旋轉圖像
- 2.5 設置參數防止無存儲卡操作
- 2.4 設置蜂鳴音(尼康)/提示音(佳能)方便確認對焦情況
- 2.3.2 為用于電子媒介的照片選擇色/色彩空間
- 2.3.1 為用于紙媒介的照片選擇色/色彩空間
- 2.3 設置色空間(尼康)/色彩空間(佳能)
- 2.2.2 如何處理RAW格式文件
- 2.2.1 采用RAW格式拍攝的優點
- 2.2 設置文件存儲格式
- 2.1.2 認識主流佳能相機
- 2.1.1 認識尼康主流相機
- 2.1 認識常見主流數碼單反相機功能部件
- 第2章 認識相機結構及掌握基本設置
- 1.7.2 與DC數碼相機的比較
- 1.7.1 與膠片單反相機的比較
- 1.7 數碼單反與其他相機的比較
- 1.6.3 索尼
- 1.6.2 尼康
- 1.6.1 佳能
- 1.6 數碼單反相機的主流品牌
- 1.5.2 數碼單反生成影像的過程
- 1.5.1 數碼單反的光學原理
- 1.5 數碼單反相機的成像原理
- 1.4 微單相機的發展
- 1.3.4 數碼單反相機的最新發展
- 1.3.3 “平民化”數碼單反相機的出現
- 1.3.2 全畫幅數碼單反相機的誕生和早期發展
- 1.3.1 數碼單反相機的誕生和早期發展
- 1.3 數碼單反相機發展歷程
- 1.2 什么是數碼攝影
- 1.1 什么是攝影
- 第1章 數碼攝影及數碼相機
- 前 言
- 內容簡介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前 言
- 第1章 數碼攝影及數碼相機
- 1.1 什么是攝影
- 1.2 什么是數碼攝影
- 1.3 數碼單反相機發展歷程
- 1.3.1 數碼單反相機的誕生和早期發展
- 1.3.2 全畫幅數碼單反相機的誕生和早期發展
- 1.3.3 “平民化”數碼單反相機的出現
- 1.3.4 數碼單反相機的最新發展
- 1.4 微單相機的發展
- 1.5 數碼單反相機的成像原理
- 1.5.1 數碼單反的光學原理
- 1.5.2 數碼單反生成影像的過程
- 1.6 數碼單反相機的主流品牌
- 1.6.1 佳能
- 1.6.2 尼康
- 1.6.3 索尼
- 1.7 數碼單反與其他相機的比較
- 1.7.1 與膠片單反相機的比較
- 1.7.2 與DC數碼相機的比較
- 第2章 認識相機結構及掌握基本設置
- 2.1 認識常見主流數碼單反相機功能部件
- 2.1.1 認識尼康主流相機
- 2.1.2 認識主流佳能相機
- 2.2 設置文件存儲格式
- 2.2.1 采用RAW格式拍攝的優點
- 2.2.2 如何處理RAW格式文件
- 2.3 設置色空間(尼康)/色彩空間(佳能)
- 2.3.1 為用于紙媒介的照片選擇色/色彩空間
- 2.3.2 為用于電子媒介的照片選擇色/色彩空間
- 2.4 設置蜂鳴音(尼康)/提示音(佳能)方便確認對焦情況
- 2.5 設置參數防止無存儲卡操作
- 2.6 設置自動旋轉圖像
- 2.7 清潔圖像傳感器獲得更清晰的照片
- 2.8 指定OK(尼康)/SET按鈕功能(佳能)
- 2.9 顯示屏關閉延遲(尼康)/自動關閉電源(佳能)
- 2.10 設置“顯示網格線”便于使用三分法構圖
- 2.11 暗角控制(尼康)/周邊光量校正(佳能)
- 2.12 “高ISO感光度降噪”降低噪點
- 2.13 開啟“長時間曝光降噪”保證畫質
- 2.14 設定優化校準(尼康)/照片風格(佳能)
- 第3章 曝光三要素和拍攝模式
- 3.1 曝光三要素——光圈
- 3.1.1 光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 3.1.2 畫質最佳光圈和畫質最差光圈
- 3.1.3 理解可用最大光圈
- 3.1.4 了解景深
- 3.1.5 焦平面
- 3.1.6 影響景深大小的四個因素
- 3.2 曝光三要素——快門
- 3.2.1 快門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 3.2.2 快門速度對曝光量的影響
- 3.2.3 快門速度對運動模糊效果的影響
- 3.2.4 安全快門的概念及換算
- 3.3 曝光三要素——感光度
- 3.3.1 感光度的概念
- 3.3.2 高低感光度的優缺點分析
- 3.4 拍攝模式
- 3.4.1 基本模式——全自動模式
- 3.4.2 基本模式——全自動(禁用閃光燈)模式
- 3.4.3 場景模式——人像模式
- 3.4.4 場景模式——風光模式
- 3.4.5 場景模式——微距模式
- 3.4.6 場景模式——夜景人像模式
- 3.4.7 高級拍攝模式——程序自動曝光模式(P)
- 3.4.8 高級拍攝模式——光圈優先曝光模式(A/Av)
- 3.4.9 高級拍攝模式——快門優先曝光模式(S/Tv)
- 3.4.10 高級拍攝模式——手動曝光模式(M)
- 3.4.11 高級拍攝模式——B門曝光模式
- 第4章 數碼單反相機的鏡頭
- 4.1 鏡頭焦距與視角的關系
- 4.2 變焦鏡頭與定焦鏡頭
- 4.2.1 定焦鏡頭
- 4.2.2 變焦鏡頭
- 4.3 恒定光圈鏡頭與浮動光圈鏡頭
- 4.3.1 恒定光圈鏡頭
- 4.3.2 浮動光圈鏡頭
- 4.4 全畫幅鏡頭與C畫幅鏡頭
- 4.4.1 全畫幅鏡頭
- 4.4.2 C畫幅鏡頭
- 4.5 原廠鏡頭與副廠鏡頭
- 4.5.1 原廠鏡頭
- 4.5.2 副廠鏡頭
- 4.6 學會換算等效焦距
- 4.7 按焦段認識鏡頭
- 4.7.1 廣角鏡頭
- 4.7.2 標準鏡頭
- 4.7.3 長焦鏡頭
- 4.7.4 微距鏡頭
- 第5章 了解攝影附件
- 5.1 腳架
- 5.2 存儲卡
- 5.2.1 全面認識不同類型的SD存儲卡
- 5.2.2 SDHC型SD卡
- 5.2.3 SDXC型SD卡
- 5.2.4 MicroSDHC型存儲卡
- 5.3 濾鏡
- 5.3.1 UV鏡和保護鏡
- 5.3.2 偏振鏡
- 5.3.3 中灰漸變鏡
- 5.3.4 中灰鏡
- 5.4 快門線和遙控器
- 5.5 閃光燈
- 5.6 遮光罩
- 第6章 攝影構圖常識
- 6.1 構圖的兩大目的
- 6.1.1 構圖目的之一——賦予畫面形式美感
- 6.1.2 構圖目的之二——營造畫面的興趣中心
- 6.2 畫幅
- 6.2.1 橫畫幅
- 6.2.2 豎畫幅
- 6.2.3 方畫幅
- 6.2.4 寬畫幅
- 6.3 認識各個構圖要素
- 6.3.1 主體
- 6.3.2 陪體
- 6.3.3 環境
- 6.4 掌握構圖元素
- 6.4.1 用點營造畫面的視覺中心
- 6.4.2 利用線賦予畫面形式美感
- 6.4.3 找到景物最美的一面
- 6.5 3種常見水平拍攝視角
- 6.5.1 正面
- 6.5.2 側面及斜側面
- 6.5.3 背面
- 6.6 利用高低視角的變化進行構圖
- 6.6.1 平視拍攝要注意的問題
- 6.6.2 俯視拍攝要注意的問題
- 6.6.3 仰視拍攝要注意的問題
- 6.7 開放式及封閉式構圖
- 6.8 常用構圖法則
- 6.8.1 黃金分割法構圖
- 6.8.2 水平線構圖
- 6.8.3 垂直線構圖
- 6.8.4 斜線及對角線構圖
- 6.8.5 輻射式構圖
- 6.8.6 L形構圖
- 6.8.7 對稱式構圖
- 6.8.8 S形構圖
- 6.8.9 三角形構圖
- 6.8.10 散點式構圖
- 6.8.11 框架式構圖
- 6.9 構圖的終極技巧——法無定式
- 第7章 攝影光線常識
- 7.1 光線的方向
- 7.1.1 順光
- 7.1.2 前側光
- 7.1.3 側光
- 7.1.4 側逆光
- 7.1.5 逆光
- 7.1.6 頂光
- 7.2 光線的屬性
- 7.2.1 直射光
- 7.2.2 散射光
- 第8章 攝影色彩常識
- 8.1 光線與色彩
- 8.2 曝光量與色彩
- 8.3 運用對比色
- 8.4 運用相鄰色使畫面協調有序
- 8.5 拍冷暖對比照片的8種方法
- 8.5.1 利用云霞
- 8.5.2 利用散射的天光
- 8.5.3 利用室外人工光
- 8.5.4 利用長時間曝光
- 8.5.5 利用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
- 8.5.6 利用室內人工光
- 8.5.7 利用背景色
- 8.5.8 冷暖色比例控制
- 第9章 高級曝光技巧
- 9.1 測光
- 9.1.1 曝光與測光的關系
- 9.1.2 認識測光
- 9.1.3 三種測光模式
- 9.2 對焦
- 9.2.1 認識對焦
- 9.2.2 對焦點與照片清晰區域之間的關系
- 9.2.3 三種自動對焦模式
- 9.2.4 手動對焦
- 9.3 直方圖
- 9.3.1 認識直方圖
- 9.3.2 五種典型直方圖
- 9.4 曝光補償
- 9.4.1 認識曝光補償
- 9.4.2 曝光補償的表示方法
- 9.4.3 曝光補償的運用
- 9.4.4 深入理解曝光補償的原理
- 9.5 包圍曝光
- 9.6 鎖定曝光
- 9.7 白平衡
- 9.7.1 認識白平衡
- 9.7.2 預設白平衡
- 9.8 認識色溫
- 第10章 人像攝影要點
- 10.1 人像攝影的曝光設置
- 10.1.1 靈活設置快門速度拍攝動靜不定的人像
- 10.1.2 通過增加曝光補償拍出白皙皮膚的人像
- 10.1.3 靈活運用白平衡表現真實色彩的人像
- 10.1.4 適當提高感光度拍攝暗光環境中的人像
- 10.2 人像攝影常用畫幅形式
- 10.2.1 利用橫畫幅構圖表現環境人像
- 10.2.2 利用豎畫幅構圖突出人像身材
- 10.3 人像攝影常用構圖方法
- 10.3.1 斜線構圖
- 10.3.2 S形構圖
- 10.3.3 三分法構圖
- 10.3.4 框式構圖
- 10.4 人像攝影中前景的重要性
- 10.4.1 利用前景烘托主體、渲染氣氛
- 10.4.2 利用前景加強畫面的空間感和透視感
- 10.4.3 通過模糊前景使模特有融入環境的感覺
- 10.5 拍出淺景深唯美人像
- 10.5.1 長焦鏡頭獲得淺景深營造層次感
- 10.5.2 靠近模特拍出虛化背景
- 10.5.3 模特遠離背景拍出虛化的背景
- 10.5.4 選擇合適的背景
- 10.6 怎樣判斷四肢的取舍是否正確
- 10.7 不同角度光線拍攝人像的技巧
- 10.7.1 美化人物肌膚的順光
- 10.7.2 表現人物立體感的前側光
- 10.7.3 強調人物形體的逆光
- 10.7.4 展現人物輪廓的側逆光
- 10.7.5 利用頂光突出表現人物發質
- 10.8 夜景人像的拍攝技巧
- 第11章 風光攝影要點
- 11.1 風光攝影的4字訣
- 11.1.1 守時
- 11.1.2 現勢
- 11.1.3 表質
- 11.1.4 塑形
- 11.2 風光攝影中的四低原則
- 11.2.1 低飽和度
- 11.2.2 低對比度(低反差)
- 11.2.3 低感光度
- 11.2.4 低曝光量
- 11.3 拍攝山景的技巧
- 11.3.1 利用大小對比突出山的體量感
- 11.3.2 利用不同的光線來表現山脈
- 11.4 拍攝大海的技巧
- 11.4.1 拍攝海景時可納入前景豐富畫面元素
- 11.4.2 高、低海平線及無海平線構圖
- 11.4.3 表現飛濺的浪花
- 11.5 拍攝湖泊的技巧
- 11.5.1 拍攝水中倒影
- 11.5.2 表現通透、清澈的水面
- 11.6 拍攝瀑布的技巧
- 11.6.1 避免在畫面中納入過多天空部分
- 11.6.2 通過對比表現瀑布的體量
- 11.6.3 豎畫幅表現瀑布的垂落感
- 11.6.4 利用寬畫幅表現寬闊的瀑布
- 11.7 拍攝溪流的技巧
- 11.7.1 不同角度拍出溪流不同的精彩
- 11.7.2 準確控制曝光量
- 11.7.3 通過動靜對比拍攝溪流
- 11.8 拍攝日出日落的技巧
- 11.8.1 正確的曝光是成功的開始
- 11.8.2 利用陪體為畫面增添生機
- 11.9 拍攝雪景的技巧
- 11.9.1 通過明暗對比使畫面層次更豐富
- 11.9.2 逆光突出雪的顆粒感
- 11.9.3 拍攝高調雪景風光照片
- 11.10 樹木的拍攝技巧
- 11.10.1 利用樹林里的光影增強畫面空間感
- 11.10.2 采用逆光表現優美的樹木剪影輪廓
- 11.10.3 利用逆光拍攝樹木的剪影效果
- 11.10.4 選擇合適的角度拍攝霧凇
- 11.11 拍攝花卉的技巧
- 11.11.1 利用廣角鏡頭拍出花海的氣勢
- 11.11.2 利用散點構圖拍攝星羅棋布的花卉
- 11.11.3 利用對稱構圖拍攝造型感良好的花朵
- 11.11.4 逆光表現花卉的獨特魅力
- 第12章 建筑與夜景攝影要點
- 12.1 建筑攝影拍攝器材的選擇
- 12.1.1 使用偏振鏡消除建筑物表面的反光
- 12.1.2 使用超廣角鏡頭強化視覺沖擊力
- 12.1.3 使用中長焦鏡頭表現建筑的外部特征
- 12.2 拍攝建筑的技巧
- 12.2.1 表現建筑的韻律美感
- 12.2.2 拍攝建筑時前景、背景與環境的選擇
- 12.2.3 利用極簡主義拍攝建筑
- 12.3 拍攝夜景的技巧
- 12.3.1 拍攝流光飛舞的車流
- 12.3.2 焦外成像造就的虛幻與柔美
- 12.3.3 拍攝星軌
- 第13章 了解攝像
- 13.1 攝像技術發展簡史
- 13.1.1 20世紀前20年為啟蒙時期
- 13.1.2 20世紀30—50年代為電子攝像時期
- 13.1.3 20世紀60—90年代為磁錄攝像時期
- 13.1.4 2000年至今為數碼攝像時期
- 13.2 視頻影像的主要特點
- 13.3 播映制式
- 13.4 攝像機的主要類型
- 13.4.1 按用途分類
- 13.4.2 按存儲介質分類
- 13.4.3 按傳感器類型分類
- 13.4.4 按清晰度分類
- 13.4.5 新型攝像設備
- 13.5 攝像機選購要則
- 13.5.1 根據用途定機型
- 13.5.2 畫面質量是重點
- 13.5.3 量力而行不能忘
- 13.6 攝像機的握持方式
- 13.6.1 基本握持姿勢
- 13.6.2 掌中寶握持姿勢
- 13.6.3 大中型攝像機握持姿勢
- 13.7 攝像機操作要領
- 13.7.1 起幅與落幅
- 13.7.2 操作要領
- 13.8 固定拍攝與運動拍攝
- 13.8.1 固定拍攝
- 13.8.2 運動拍攝
- 第14章 專題攝像
- 14.1 商業類專題拍攝
- 14.1.1 企業專題片
- 14.1.2 婚禮慶典和聚會
- 14.2 新聞類專題
- 14.2.1 新聞類專題
- 14.2.2 會議專題
- 14.2.3 文藝專題片 更新時間:2019-01-05 0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