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孟子文論讀解

在孔子創建了儒家學派之后,遇到了兩個有力的反對派,這就是楊朱學派和墨子建立的墨家。楊朱學派主張“為我”,是道家學派的最初形式。墨子學派反對儒家的復古傾向,反對儒家的有等級的愛,主張“兼愛”,在詩樂問題上則提出了“非樂”的觀點。墨家學派代表下層人民的利益,他認為當時的老百姓“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解決這“三患”。在墨子看來儒家學派的理論是貴族的學說,父喪就要守喪三年,伯父、叔父、兄弟、族人死又要守喪五個月,在不辦喪事時,則“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若用子之言,則君子何日以聽治,庶人何日以從事?”[1]君子無“聽治”的時間,庶民無從事正常勞動的時間,這樣的脫離實際的理論怎么能用于治理國家呢?這就造成了對儒家學派的沖擊。繼而起來為儒家學派辯護的是孟子。

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軻,鄒國(今山東鄒縣)人。他是孔子的孫子子思門人的弟子。戰國中期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他曾到各國宣傳他的治國方略,沒有人用他,晚年安心著述。孟子生活的時代,新興的封建制已經在許多國家取代了奴隸制。各國的君王面臨著如何鞏固自己的統治問題。其中一個尖銳的問題就是統治者如何獲取農民的信任。孟子把儒家的學說推到理想主義的境界,其目的就是適應歷史的這一需要。他在與楊朱的“為己”學說、墨子的“兼愛”學說的爭論中,把孔子的“仁”的學說提升為“仁政”的學說,他認識到一個國家的興衰與民心的向背密切相關,要把一個國家治理好,不能不考慮下層人民的要求愿望,為此他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這種民本主義的思想實際上是告訴當時的統治者,如果你的統治要想得到鞏固,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向下層的人民做出讓步,使人民的生活能過得下去,那么人民才會擁護你。這種思想在當時是具有民主因素和進步意義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赫章县| 花莲县| 轮台县| 云林县| 邵东县| 家居| 呈贡县| 尼勒克县| 大同市| 沙洋县| 成安县| 漠河县| 北辰区| 靖宇县| 潞城市| 勐海县| 滕州市| 家居| 和硕县| 彭山县| 海阳市| 安仁县| 凤翔县| 志丹县| 阿坝县| 娱乐| 大同市| 寿宁县| 云梦县| 夏津县| 蒲城县| 道孚县| 佛山市| 乳源| 岳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嵊州市| 蚌埠市| 平果县| 车险| 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