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諸位先生,這些都是彰明較著的例子,我認為足以肯定那個支配藝術品的出現及其特點的規律;規律不但由此而肯定,而且更明確了。我在這一講開始的時候說過:藝術品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現在可以更進一步,確切指出聯系原始因素與最后結果的全部環節。
在以上考察的各個事例中,你們先看到一個總的形勢,就是普遍存在的禍福,奴役或自由,貧窮或富庶,某種形式的社會,某一類型的宗教;在古希臘是好戰與蓄養奴隸的自由城邦;在中世紀是蠻族的入侵,政治上的壓迫,封建主的劫掠,狂熱的基督教信仰;在十七世紀是宮廷生活;在十九世紀是工業發達,學術昌明的民主制度,總之是人類非順從不可的各種形勢的總和。
這個形勢引起人的相應的“需要”,特殊的“才能”,特殊的“感情”;例如,愛好體育或耽于夢想,粗暴或溫和,有時是戰爭的本能,有時是說話的口才,有時是要求享受,還有無數錯綜復雜,種類繁多的傾向:在希臘是肉體的完美與機能的平衡,不曾受到太多的腦力活動或太多的體力活動擾亂;在中世紀是幻想過于活躍,漫無節制,感覺像女性一般敏銳;在十七世紀是專講上流人士的禮法和貴族社會的尊嚴;到近代是一發不可收拾的野心和欲望不得滿足的苦悶。
這一組感情,需要,才能,倘若全部表現在一個人身上而且表現得很有光彩的話,就構成一個中心人物,成為同時代的人欽佩與同情的典型:這個人物在希臘是血統優良,擅長各種運動的裸體青年;在中世紀是出神入定的僧侶和多情的騎士;在十七世紀是修養完美的侍臣;在我們的時代是不知饜足和憂郁成性的浮士德和維特。
因為這是最重要,最受關切,最時髦的人物,所以藝術家介紹給群眾的就是這個人物,或者集中在一個生活的形象上面,倘是像繪畫,雕塑,小說,史詩,戲劇那樣的模仿藝術;或者分散在藝術的各個成分中,倘是像建筑與音樂一樣不創造人物而只喚起情緒的藝術。藝術家的全部工作可以用兩句話包括:或者表現中心人物,或者訴之于中心人物。貝多芬的交響樂,大教堂中的玫瑰花窗,是向中心人物說話的;古代雕像中的《梅萊阿格爾》和《尼奧勃及其子女》,拉辛悲劇中的阿伽門農和阿喀琉斯,是表現中心人物的??梢哉f“一切藝術都決定于中心人物”,因為一切藝術只不過竭力要表現他或討好他。
首先是總的形勢;其次是總的形勢產生特殊傾向與特殊才能;再次是這些傾向與才能占了優勢以后造成一個中心人物;最后是聲音,形式,色彩或語言,把中心人物變成形象,或者肯定中心人物的傾向與才能:這是一個體系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帶出第二階段,第二階段帶出第三階段,第三階段帶出第四階段。一個階段略有變化,就引起以下各個階段相應的變化,同時表明以前的階段也有相應的變化,所以我們單憑推理就能向后追溯或向前推斷。[43]據我判斷,這個公式能包括一切,毫無遺漏。假定在各個階段之間,再插進改變后果的次要原因;假定為了解釋一個時代的思想感情,在考察環境之外再考察種族;假定為了解釋一個時代的藝術品,除了當時的中心傾向以外,再研究那一門藝術進化的特殊階段和每個藝術家的特殊情感;那末不但人類幻想的重大變化和一般的形式,可以從我們的規律中找出來源,并且各個民族流派的區別,各種風格的不斷的變遷,直到每個大師的作品的特色,都能找出本源。采取這樣的步驟,我們的解釋可以完全了,既說明了形成宗派面貌的共同點,也說明了形成個人面貌的特點。我們將要用這個方法研究意大利繪畫;那要費相當時間,也有不少困難,希望你們集中注意,使我能完成這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