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之路
- (日)柳田國男
- 1216字
- 2019-09-30 11:00:36
六 “龍宮譚”的分類
對語言的研究確實可以成為一個切入點,然而如今已然感到有些底氣不足,因為單憑語言研究,任何勢不兩立的假說貌似都能同時成立。例如,“niraikanai”一詞與“niruyakanaya”一詞均多次在《omoro》中出現,然而單是判斷哪個詞是原有形態就能讓人煞費苦心。大致來說,以沖繩本島為中心,貌似北邊多為“niruya”,南邊則為“niraya”的說法更為普及,然而其實后者是形容詞的用法,必須與其他詞組合起來使用。雖說最終被確定作為某個地點名稱的是“niruya”,也就是說,看起來“niruya”似乎是新出現的說法,然而這一南方的資料都是當地并未使用的,因此不論如何查找都難有收獲。若想將比較研究延展至遙遠的太平洋上的島嶼,則必須依據身邊的諸多事實,確認在當時人們的眼中,“niruya”究竟為何地。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提議將昔話以及它在與之密切相關的每片土地上的傳播看作今后南島研究的出發點。
問題的核心在于“niruya”的起源,也就是人們因何開始認為在大海的另一方存在著一個叫作“niruya”的神秘國度,然而將之改稱為“龍宮”也絲毫未感到不妥的北部鄰島是否也能給我們帶來若干線索呢?事先解決這個問題是件雙贏的事。最初我忍不住去思考的,是各個島嶼上民間“說話”的一致性中,有著使時間和樣式產生差異的幾個原因。如果不將這些原因進行大致分類就試圖據此分析種族親近問題的話,將是十分危險的。例如,《猴子的肝》《水母無骨》[21]等我們讀過的昔話,也被看作發生在“niruya”的故事,至少曾經在大島和喜界島如此,而其以南的各個島嶼中也有存在過的痕跡。《猴子的肝》講的是“根屋”之主的獨生女得了重病,得知活取猴子的肝臟能夠治病,就將猴子騙來試圖取其肝臟,最后卻以失敗告終的故事。與其他的龍宮故事相比,非但在形式上極為不同,其形成的年代也較晚。《今昔物語集》[22]和《沙石集》[23]的類似故事中,有一半以上都與之相同,魯莽之人也許會認為,這是對古老故事的保存,但是故事中既沒有出現“仙鄉”也沒有使者的失敗與受懲罰,或許是從佛典中摘出的部分內容再與龍宮的故事相結合而創作出的一個新的笑話,這個程度的改編或許連門外漢都能夠勝任。尤其是,當對“一尋鱷”的故事有很深印象的人們看到猴子騎在龜背上得意揚揚地前往海洋之都的畫面,估計都會笑掉大牙吧。然而眾所周知,沖繩諸島上并沒有猴子這種獸類棲息。因此這些故事除了單純地作為昔話中的演員出場而被人們接受以外,人們既沒有進行此種改寫的能力,也沒有可以依據的資料。這樣的故事是何時、通過何種方式進入的暫時難以定論,或許恰好來往于“niruya”的各種各樣的昔話只有在到達發展、普及的頂點時,此種“笑話式改寫”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為常見的是由海龜來扮演欺騙猴子并試圖將其帶入海底的使者的角色,這或許也成為了新舊兩則“說話”的交匯點,然而在南方諸島這一角色則由“kamafuta”也就是水母扮演,甚至還有由猴子的天敵——狗來擔任使者的說法。這或許也證明了人們重新移用了島外已經成立的某個“說話”。我認為不應將以上這些內容全都作為探討“niruya”本質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