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清明團子成“肥料”

清明時節,江南地區有用清明團子祭祖的習俗。掃墓歸來,祭完祖宗,清明團子被家里的孩子們一搶而光,因為孩子們早已盯著油綠如玉、糯韌綿柔、清香撲鼻的清明團子流口水啦。

江南人家幾乎家家都會做米團子,這不稀奇。稀奇的是,清明團子的青色是用艾草染的,吃起來就有一股艾草的香味,嘴里嚼著清明團子,閉上眼,就感覺自己身在早春的田野,美氣的呀。那么最早是誰想到要用艾草去把白白的米團子染成青色呢?要知道,艾草就是田間地頭早春時節鉆出泥土的嫩嫩野草,誰能想到把野草揉進米團里去呢?這里面就有故事啦。

故事發生在清朝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這年清明節一大早,海鹽鄉間的老李頭就下地干活了。埋頭插了一會兒秧,老李頭直起身來,捶捶酸疼的腰,看到田邊的官道上揚起漫天黃沙,幾匹快馬呼嘯而過。

老李頭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兒子小李子。小李子去年離家參加太平軍,如今已經一年多了,一點消息都沒有,不知道過得怎么樣。

正想著,老李頭恍惚看見兒子穿著軍衣氣喘吁吁地向自己跑過來。老李頭苦笑著心想,真是想兒子想瘋了,都出現幻覺了。他揉揉眼睛再看,天吶,官道上拼命跑來的年輕人就是自己的兒子!

老李頭興奮得舉起手,正要喊,又聽遠處響起紛至沓來的馬蹄聲。老李頭醒過神來了,那是官兵在追殺兒子呢。

老李頭一個跨步躍上田頭,把兒子拉進田里,趕緊脫下兒子的軍衣,藏在秧擔子里,又把一根牛鞭塞到兒子手里。小李子也是個聰明人,馬上用鞭子趕著牛,在水田里犁起地來。

不一會兒,一隊官兵呼呼喝喝地過來了,只看見水田里一老一少打著赤膊,滿腿泥漿在耕田,就又呼嘯著往前追去了。

見官兵走遠了,老李頭迎上兒子,還來不及細瞧兒子是胖了還是瘦了,就趕緊讓兒子跑。不想,小李子剛走上官道,就看見官兵們又咋咋呼呼回來了,小李子只好一個撲身,隱藏在路邊的野草堆里。

一個官員模樣的人指點吆喝著走過來,對士兵說:“這官道的盡頭就是村莊,那小子想是跑進村里去了。你們幾個把守官道,剩下的給我進村一家一戶地搜。就這一條道,我看他往哪里跑,難不成還能插翅飛了!”

士兵得令,一隊人就在官道上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立起了好幾個崗哨,其余的,飛馬進村了。老李頭看這架勢,兒子一時半會兒是逃不了了,就一邊插著秧,一邊接近隱身在田邊草叢里的兒子,悄悄說:“看來你一時走不了了,你就在這里藏著,等天黑了再想辦法。”

兒子點點頭說:“爹,給我弄點吃的來,我這幾天一直跑路,昨天起就沒吃過東西。”老李頭看了看憔悴的兒子,心疼得呀,馬上放下手頭的活,回家給兒子做吃的。

回到家,老李頭又是揉面,又是生火,一通忙活,做了十幾個香噴噴的米團子。老李頭把團子放在布包里,挎著出了門。快到村口時,遠遠看見官兵把守著村口,只讓進不讓出。

這可咋辦呀?老李頭急得團團轉。硬闖吧,官兵一搜身,挎著十幾個米團子到田里去做啥?太讓人起疑心了。

自家的稻田就在村口不遠處,老李頭望著兒子藏身的地方,愁死了。兒子在那里餓得肚子咕咕叫,自己手里剛出鍋的新米團子卻送不過去。老李頭懊惱地一抬腳,踢翻了一塊石子兒,自己也被絆了一下,打了個趔趄。低頭一看,一簇嫩艾草被他踢了個稀巴爛,腳趾頭竟被染得綠茵茵的。

老李頭眼睛一亮,有了!他忙彎腰采了好幾把艾草,奔回家。他把艾草蒸熟,搗碎,揉進剩下的糯米粉中,蒸出來的團子,青亮青亮的,成了青團子。

老李頭從門口抓來一大把水草,裹著青團子,放進秧苗擔子里。他挑著擔子大模大樣地朝村口走去。剛到村口,就被幾個士兵攔住了。老李頭裝作非常著急的樣子,央求道:“各位軍爺,行行好,我這地里等著施肥呢。”說著,老李頭指指那頭的稻田,“你們看,就在那里,我就在你們眼皮子底下施個肥,可好?”

“不行不行!”官兵的頭搖得像撥浪鼓,“抓到犯人前,誰都不能出村。”

官兵還在搖頭晃腦地擺架子呢,老李頭二話不說,放下秧苗擔子,從里面掏出水草裹著的青團子,瞄準自家稻田,“嗖”就扔了過去。接下去,“嗖——”又一“彈”。這一“彈”還沒落到田里呢,“嗖嗖嗖——”老李頭又連發三“彈”。

官兵傻眼了,不知道老李頭在發射什么秘密武器,喝問道:“你扔的是什么東西?”

老李頭嘿嘿傻笑著說:“這個東西嘛,大姑娘見了把頭搖,種田人見了當作寶。”見官兵還是一臉懵,老李頭又補了一句,“是肥料,你不讓我出去施肥,我就只好扔進去嘍。”

官兵狐疑地看看老李頭,揮手讓守在官道上的士兵到田里去看看。聽說是肥料,士兵捂著鼻子,折了根樹枝,走到田邊,用樹枝撥開水草,扒拉了幾下那坨青光光軟乎乎的東西,瞧那上面沾滿了爛泥,士兵惡心還來不及,哪還會撿起來細看,就回來跟官兵擺擺手說,“沒啥沒啥”。

官兵瞪了一眼老李頭:“你肥都施完了,還不快滾回去!”揮揮手讓他快走。老李頭趕緊挑起秧苗擔子,回家去了。

這一幕,躲在草叢里的小李子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那東西是爹爹扔給他的。晚上,等天黑透了,他悄悄地潛進田里,撈起一個青團子,洗去表面的污泥,咬了一口,真香啊!三口兩口一個青團就下了肚。吃完趕緊又一手撿起一個,左手咬一口,右手咬一口,不一會兒工夫,四五個青團子把肚子撐得飽飽的了。吃飽就有精神了,趁著士兵打瞌睡,小李子連夜逃了出去。

關于小李子是誰,官兵又為什么費那么大力氣捉拿他,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知道的是,后來,小李子又回過一趟家,向爹爹學了做青團子的手藝,他回到軍營后就做給起義軍嘗鮮。大家吃著用田頭艾草染的青團子,仿佛聞到了家鄉田野的氣息,一個個都淚汪汪的。

之后的每個清明節,老李頭就在家里做青團子思念兒子,兒子在軍營做青團子思念家鄉,用艾草汁液做的有家鄉味道的青團子,就這樣傳遍了江南水鄉。

小鏈接

劉伯溫設計的竹馬

嘉興有個村子叫團子浜,整個村子的人都很會做糯米團子,一年四季的清晨,街上都有人在賣熱乎乎的團子。夏天,男人把一個圓竹匾頂在頭上,女人就把圓竹匾一邊頂腰上,一邊用手端著。竹匾里,是剛剛出籠的用豆沙、咸菜、黃豆、小白菜等作餡的米團子。到了冬天,攤放在竹匾里的米團子很快變得又冷又硬,就不好吃了,怎么辦呢?據說,還是劉伯溫替村民們想了個冬天賣團子的好辦法。

有一次,劉伯溫到了團子浜,就幫村民們設計了賣團子的竹馬。竹馬前后八只腳,用的時候可以支起來,上面放柴火、鍋灶和團子,現熱現賣;不用的時候,竹馬的腳可以收起來,挑在肩上。有了劉伯溫設計的這套裝備,人們大冬天也可以在街頭吃上熱乎乎的團子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垣县| 长岛县| 方山县| 拉孜县| 法库县| 五莲县| 汉寿县| 灵山县| 天全县| 林州市| 浦江县| 通榆县| 保定市| 石河子市| 朝阳市| 宁夏| 东阿县| 河西区| 阿克苏市| 山西省| 腾冲县| 濮阳市| 永清县| 察雅县| 孝感市| 阳泉市| 德化县| 岑巩县| 新巴尔虎左旗| 吕梁市| 吴旗县| 胶南市| 洪雅县| 西吉县| 旺苍县| 河北区| 乾安县| 始兴县| 那曲县| 台江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