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通與互鑒:池田大作文明對話思想研究
- 陶金
- 1522字
- 2019-10-21 15:10:00
二 池田思想研究的興盛
我國的池田大作思想研究也呈現出階段性的特點。總體上來看,20世紀后半期,池田大作先后十次訪華、受到我國國家領導人接見的個人經歷加之其堅定維護中日友好的主張與行動,為池田大作思想研究在中國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具體來說,20世紀60年代,由于創價學會這一新宗教團體在日本的飛躍式發展和其特殊的政治背景[13],引起了我國政界尤其是周恩來總理對這一組織的關注。1968年9月8日,在創價學會第十一屆學生部會上,時任會長池田大作在2萬名青年學生面前發表演講,呼吁日中邦交正常化,在日本和中國引起了很大反響。從歷史背景來看,當時中日兩國雖已結束激烈的戰爭狀態,但戰爭造成的傷痛和陰影尚難抹去,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也面臨復雜境遇,池田大作這一呼吁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可以說,池田的這一呼吁為之后創價學會始終貫徹對華友好的方針奠定了基調。
1.著作譯介與研究興起
從20世紀池田思想研究的情況來看,創價學會組織發展狀況考察與池田佛學思想釋介是主要的研究對象。除了池田著作的譯介類書籍,我國學者開始研究池田思想是在進入90年代以后,池田大作的佛學、人學思想開始被關注,代表性的論文有《佛性在當代的閃光——鈴木大拙、池田大作的佛教人道主義思想》[14]《池田大作及其人學思想》[15]等。
經過了20世紀90年代的思考與醞釀,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池田個人不斷與世界各國、各領域的人士展開對談,對談集大量被譯為中文并出版,池田思想開始被更多中國學者了解。同時,池田大作對世界、人類發展的熱點問題的密切關注體現出強烈的社會使命感與人文關懷,佛學中道思想與“生命尊嚴”的人學思想特質不斷呈現,引起了我國學者的關注。2002年,學者冉毅完成了池田大作思想研究的博士學位論文,題為《“人性革命”——池田大作“人學”思想的構建》,此文對池田大作的人學思想進行了細致梳理與剖析,后成書出版。此外,一直對創價學會發展保持關注的學者何勁松在深入研究日蓮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池田大作的佛學特質,于2006年出版了專著《池田大作的佛學思想》。[16]這兩部著作可謂我國池田大作思想研究的奠基性力作。
2.學術研討會與研究機構設置
2004年,由北京大學和日本東洋哲學研究所共同舉辦的池田大作思想研討會“21世紀東方思想的展望”在北京大學召開,池田思想研究開始在中國教育界引起反響。自2006年開始,池田思想研究的大型研討會連續五年在不同的大學召開,自2010年以后改為兩年一屆,會議提交論文數逐年遞增(參見表1-1)。
表1-1 我國高校舉辦的池田大作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統計
表1-2 我國高校設立的池田大作研究機構統計
續表
3.學術研究資助與研究成果
自2006年起,創價大學設立面向中國大陸的中日友好學術研究資助計劃項目,其中池田大作的教育、宗教、環境、政治、民族、文學、國際關系等諸方面思想的相關研究資助達36項。2007年,中山大學池田大作亞洲教育研究中心的王麗榮教授的項目——“池田大作道德教育理論及其實踐”獲得了中國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基金的資助,這標志池田大作思想研究進一步學理化。
21世紀以來,中國的池田大作思想研究相關論文數量也呈現飛躍式的增長態勢,在中國知網以“池田大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統計結果可見,1989~1999年的十年里,池田大作思想研究的論文總數為76篇,而2000~2009年的十年里,論文總數達235篇,是上個十年的3倍有余,僅2010年一年就公開發表了池田大作思想研究的論文62篇,而2011~2013年僅三年時間里就發表論文逾百篇。[17]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到2015年,除2002年冉毅的博士學位論文《“人性革命”——池田大作“人學”思想的構建》[18],還有7篇碩士學位論文分別從教育、創價精神、環境觀、女性觀、師生觀、和平觀、中日友好思想等方面展開了池田大作思想研究,可見池田大作思想研究已經在中國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