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車交通與城市社會:1905~1937年的上海
- 李沛霖
- 339字
- 2019-10-21 14:52:31
第一節 城市區域擴張與道路發展
孫中山在《建國大綱》中指出:“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財富之脈也。試觀世界今日最文明之國,即道路最多之國,此其明證也……故吾人欲由地方自治,以圖文明進步,實業發達,非大修道路不為功。凡道路所經之地,則人口為之繁盛,地價為之增加,產業為之振興,社會為之活動。道路者,實地方之文野、貧富所由關也。”[3]而“城市道路的建設是建設城市的第一工作,與城市的關系尤之骨骼之與人體,道路為都市之神經系統,猶人身之血脈”。[4]隨著上海在近代中西貿易中的地位開始顯現,城市建設隨著貿易繁榮也開始展開。如1843年外商進入上海后,在開展貿易的同時,也開始近代道路的建設。至抗戰前,上海城市道路建設經歷逐漸發展和規模建設的繁復過程。在此進程中,其與城市電車體系的變遷交相為用、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