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阿文化交流發展報告(2018)
- 王輝
- 1559字
- 2019-10-11 15:36:02
四 中阿文化交流面臨的問題
(一)文藝交流形式較為單一,相關資源匱乏
2017年中阿文藝交流在內容上多局限于傳統文化。其中書法、國畫、剪紙、傳統地方戲曲、雜技、曲藝、民樂等是中阿文藝交流的主要內容。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目前的文藝交流方式比較單一,以人員互訪為主。演藝團體的訪問演出和展覽,由于傳播條件受到限制,受眾的數量不多。民間文藝交流的不深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阿雙方對“朋友”關系的認知。各種形式的人員往來才是拉近雙方關系的有效途徑。
另外,網絡上有關中國文藝的阿拉伯語資源十分匱乏,網絡媒體在中阿文藝交流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
(二)中阿民間旅游交流比較乏力,受阿拉伯地區動蕩的政局影響嚴重
官方交流的頻率高于民間交流,官方成為中阿旅游交流的主導力量。民間旅游的意向不強,主要是阿拉伯國家民眾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不了解,又不了解中國的民族宗教政策,導致普通民眾無法體會到“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實際意義。同時,很多阿拉伯國家長期以來處于動蕩的局勢中,嚴重影響其旅游市場的發展,也大大降低了中國人前去旅游的意愿。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在這些國家出境游可能會給旅游體驗者帶來安全威脅。再加上宗教信仰不同、語言不同等問題,在部分阿拉伯國家旅行并體驗文化還需要繼續推進。
(三)飲食品牌知名度較低,部分食品品質無法滿足出口標準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但絕大部分品牌仍在本土經營,還未“走出去”,未形成國際影響力。此外,國內自主經營品牌,由于企業管理模式欠妥,部分食品的質量不過關,從而影響了我國食品企業及食品品牌的信譽度,使企業蒙受重大損失,進而阻礙了我國食品行業的國際發展,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從國內食品經銷方式可以看出,國內商家大多通過搭建街邊小吃攤推廣種類繁多的地方特色美食,這無疑會增加食品安全隱患,降低食品的品牌價值,導致食品企業無法“打開國門,走向世界”。
(四)體育交流未能涉及所有的阿拉伯國家
阿盟共有22個成員國,但與中國保持體育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阿拉伯國家主要是埃及、摩洛哥、阿聯酋等個別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因為它們的體育文化相對較為成熟,條件也更加便利。同樣,雖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許多阿拉伯國家,但是大多經濟發展不足,體育運動普及程度低,體育產品購買力更加不足。因此,中國與這一區域的阿拉伯國家無法進行廣泛的體育文化交流。
(五)出版交流嚴重依賴第三方語言,學術交流輸出與輸入嚴重失衡
在中阿人文交流的傳播語言構成中,第三方語言特別是英語為媒介語言的現象較為明顯。而西方媒介的話語壟斷則導致傳播的真實性、有效性受到影響。通過西方媒體傳播的中阿文化會受到西方國家解讀不實的影響,導致在出版物中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對于出版業交流而言,特別是在報紙、期刊等信息傳播時,中阿的大量相關信息是通過西方媒體以第三方語言為媒介傳播到大眾視野中的。如此一來,在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下,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報道失實現象的產生,引起中阿甚至更多國家的誤解。中阿在學術交流方面,以中國向阿拉伯地區輸出為主。這主要與阿拉伯國家在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狀況有關。
(六)中阿經貿發展不平衡、結構不合理,并不斷受到中東地區不穩定因素的沖擊
在當前中阿經貿關系中,中阿雙邊貿易發展不平衡。中國主要從阿拉伯國家進口原油及其衍生產品,因此,中阿貿易極易受到國際油價震蕩的影響。而阿拉伯國家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如工業制成品、日用紡織服裝等。此外,經濟貿易的失衡將可能直接導致經濟摩擦。從中阿雙邊貿易的結構來看,中阿雙邊貿易結構不合理。可見,中阿貿易結構非常單一,而且不合理。[29]還有,中東的戰爭沖突等不穩定因素,一直困擾著中阿雙邊貿易合作。其中,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矛盾沖突最為突出。戰爭不僅會威脅到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必然會影響到中阿經貿的正常往來。[30]